心心相系 共克时艰—“众志成城 设计抗疫” 作品展示(116)鲁迅美术学院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并席卷全中国,九州当下瞬时被按下暂停键。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护人员主动请缨投身于抗疫一线,鲁迅美术学院的众多师生也踊跃加入抗疫志愿者的行列,进行以疫情为主题的艺术创作,用艺术的手段为中国加油!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

5G时代当下,遇见疫情,鲁迅美术学院也迎来了此次不同寻常的毕业季。本次毕业展览将首次以线上方式与广大公众见面,通过“艺彩纷呈”的艺术表现形式“以艺抗疫”。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让公众足不出户参加展览,飞进“云”端。

本次展览共展出1602名本科生,228名研究生的毕业创作作品,借助线上模式,以“云展览”形式同步开展。同时,由于疫情隔离,也为在家进行艺术创作的鲁美毕业生们带来了种种的限制与困难。但鲁艺学子,在材料缺乏、技术受限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借用现有手边材料尽全力进行毕业创作,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思绪,彰显鲁艺精神。这也为此次的毕业创作作品带来的材料和技术上的创新。

中国疫情防控进入重要阶段,这无疑也是鲁艺学子在用另一种方式抗“疫”,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公众带来一场不同以往的视觉盛宴。新冠病毒爆发,带来了苦难与折磨,却唤醒了人的坚强意志,见证了鲁美学子的中国精神与鲁艺精神。正如海伦凯勒说过的“虽然世界多苦难,但是苦难总是能战胜的。”2020年的毕业季,一个阴雨连绵的开头,却预示着美丽的彩虹。祝愿2020届毕业生们,不负韶华,未来可期。

2020.06.17

中英数字媒体(数字媒体)艺术学院出品

作品名称 | 《空间悖论》

作者  |  尤权

导师  |  赵璐

研究方向  |  视觉传达设计发展趋势研究

作者自述  |

“空间是否存在最外部的边界,我们又能否将手伸过它。”

作品以阿基塔(Archytas)率先提出的“空间的边缘”难题为出发点,整个作品建立在相对主义者与绝对主义者对于潜无穷与实无穷的空间理论之上,是对于空间的边界、外延与存在的思考,并基于生成艺术与三维动态艺术形式进行空间图形的创意表达设计研究。

▼ 概念短片设计

「 空间悖论 · Space Paradox 」

影片以三种“世界”形态为背景,即实体所存在的空间世界、分形所构成的多维世界,以及逻辑(人类意识)的世界。三种世界形态间的转化与交叠,是对实体与真空、空间与意识两种辩证的表述,即“是实体世界中存有真空,还是实体世界被真空所包围”、“是空间包裹着意识,还是空间存在于意识”。

▼ 影片关键帧展示

▼ 基于六种空间问题的图形创意表达研究

「 Space Paradox · Spatial Graphics 」

空间图形创意表达设计以生成艺术为主要设计表现形式,基于多种空间问题、理论与概念,利用代码进行非真实三维空间图形的构建与表达,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应用开发。

▼ GIF动态展示

▼ AR空间交互系统设计

「 Space Paradox · AR 」

作品应用于现实场景,以增强现实技术(AR)与空间产生互动,以“打破空间的边缘”为概念,形成由平面向空间三维与虚拟多维的衍变,向人们展现空间交融的视觉观感,以引发人们对于空间、真实与虚拟问题的思考。

▼ 关键帧展示

▼ AR交互系统识别图标设计

▼ AR交互识别图标概念设计集群

作品名称 | 《蜂迹-基于蜜蜂效应可视化研究 》

作者  |  车敏玉

导师  |  赵璐

研究方向  |  视觉传达设计发展趋势研究

作者自述  |

相传如果蜜蜂消失了,人类最多只能活四年。人类三分之一的食物都可能来自于蜜蜂,如果有一天蜜蜂灭绝了将有数千种植物跟着死亡,在几年内进一步导致数百万人的饥荒。如今蜜蜂的数量正在快速减少,蜜蜂的处境已经岌岌可危。本毕设是对蜜蜂效应的可视化研究,分析并归类出六个主题:关于蜜蜂、蜜蜂对大自然的影响、蜜蜂对人类的影响、蜜蜂减少的情况、蜜蜂数量减少的原因以及如何保护蜜蜂,层层递进深化主题。通过结合主题的相关元素与蜂巢形状的支架,寓意人类美好的生态环境是架构在蜜蜂良好的生态之上的,保护蜜蜂也就是保护了我们自己的家园。毕业创作结合了AR技术、Processing&p5.js创意编程等多种数字媒体表现手段,让人们更多的了解蜜蜂对我们人类和大自然的重要性,呼吁人类保护蜜蜂。

• 主题海报展示

▼ 动态海报设计

「蜂迹-基于蜜蜂效应可视化研究」

分析并归类出六个主题:关于蜜蜂、蜜蜂对大自然的影响、蜜蜂对人类的影响、蜜蜂减少的情况、蜜蜂数量减少的原因以及如何保护蜜蜂。通过结合主题的相关元素与蜂巢形状的支架,寓意人类美好的生态环境是架构在蜜蜂良好的生态基础之上的,保护蜜蜂也就是保护了我们自己的家园。

▼ 主题图标设计

「基于蜜蜂效应可视化的主题图标设计」

在研究中归纳了,关于蜜蜂、蜜蜂对大自然的影响、蜜蜂对人类的影响、蜜蜂减少的情况、蜜蜂数量减少的原因、如何保护蜜蜂并从中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图形。例如孵化、采蜜、蜜蜂与动物、蜜蜂与营养品、蜜蜂与螨虫、多做种植等图标。

▼ AR应用展示

「基于蜜蜂效应可视化的AR手机客户端展示」

设计了与增强现实(AR)技术相结合的蜂迹主题手机客户端,安卓手机用户下载后扫描静态或动态海报即可查看AR效果,海报中的文字信息均可点击放大进行互动,能够清晰的传达每张海报的内容。

▼ 蜂迹-prpcessing&p5.js创意编程设计关键帧展示

「蜂迹-processing&p5.js创意编程设计」

用代码生成蜂巢的六边形基础元素,设计了两种交互效果。通过交互设计向人们传达虽然在生活中我们不会经常注意到蜜蜂的存在,但人类小小的举动可能会给蜜蜂带来很大的影响。共设计出Processing创意编程可视化音乐交互设计,图形根据音乐和鼠标的移动产生变化与P5&js创意编程鼠标交互设计,图形根据鼠标的移动和点击产生变化,加强了互动体验。

作品名称 | 《古钱》

作者  |  许诗盟

导师  |  赵璐

研究方向  |  视觉传达设计发展趋势研究

作者自述  |

古钱币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文化中的瑰宝。它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具有东方色彩的货币体系,无论是钱币形式的 演变,还是钱币制度的进步,都体现了十分鲜明的民族特点。钱币作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生产的产物;作 为人类文化艺术的综合载体,是人类聪明才智的结晶,是社会 意识形态的凝聚。在社会发的过程中,数量众多、品种丰富的 古钱币,虽然早已退出流通领域,但成为了“社会化石”,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艺术遗产,成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见证。

▼ 基础元素

无文包金铜贝·银质鲁贝·蚁鼻钱·猪头桥梁布·先秦鱼币·蒙古游牧部落双环币·战国三孔布·战国四布当斤·锐角平首布·尖足平首布·长体平首布·方裆平首布·春秋战国空首布安藏·尖足空首布·桥裆布·战国圜钱垣·魏国圜钱长垣一斤·秦国两甾·赤仄五株·董卓无文钱·辽金镂空古钱·燕国小型针首刀·弧背明刀·战国直刀·齐国断脊·尖首刀·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剪边钱·北宋大观花边折十

▼ 动态基础图形

▼ 动态海报展示

▼ 动态交互展示

作品名称 | 《丘脑》

作者  |  原海博

导师  |  赵璐

研究方向  |  视觉传达设计发展趋势研究

作者自述  |

丘脑作为是最重要的感觉传导接替站,来自全身各种感觉的传导通路均在丘脑内更换神经元,然后投射到大脑皮质。我通过概念短片以及这样一系列的感官传导可以抽象出出一系列在功能上超越体力、智力以及生命力等极限,在思想意识、生理结构、生命限度、智力水平突破现有的局限性,进化为完美的、无限的超人。是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的技术版本,是伊甸园智慧之果和永生之果叠加的原罪再现。

▼ 丘脑视频关键帧

▼ 丘脑动态海报GIF展示

该动态海报作品囊括了诸多关涉未来的意象碎片在图形在其中,我刻画了“机械化”的人体,对人体进行碎片化的切割,将大量的图形与机器进行蒙太奇式的“组装”,似乎消弭了人与机器的差异。由此观之,人与机器的对接便具备了某种意识形态的意义,图形也更加具有哲学意义,引人思考。

▼ 丘脑交互及AR展示关键帧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团队

赵璐 张阳 奉涛 刘放 牟磊 毛鸿依 郭森

王梦遥 孙梦灿 修德旭 张儒赫

张超 谭阳 佟佳妮

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生命的重新思考,

“健康”在当下无疑成为了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

设计作为与生活最为相关的学科,如何探索性地重构我们的生活方式?

在我们的作品中,可以找到答案。

作品名称 | 《日养十二时》

作者  |  王思潼 王润雅

指导教师  |  赵璐 张阳

作者自述  |

当代人生活时间紊乱,体内中颠倒影响到人体的各部机能。我们通过研究发现:部分当代人的行为与传统时辰中的描述出现了不对称的现象。且这些行为在各时间段会出现不同的影响。结合古传《十二时辰养生法》形成器官现代化,古为今用。直观的展现器官的运作以及与时间的相互关联,添加中式养生信息,将正确行为的信息展现出来,引导当代不健康作息的人群合理安排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

▼ 动态海报展示

▼ 静态海报细节展示

「日养十二时•丑时•肝脏 •Hepatic」

「日养十二时•辰时•胃•Stomach」

「日养十二时•午时•心脏•Cardiac」

「日养十二时•未时•小肠•Intestine」

▼ 互动模拟展示

将十二时辰图形和海报延伸出来,形成交互,选择不同的食物或者运动,生成后可以看到适合食用或施行的时辰。

▼ 延展设计展示

作品名称 | 《第三防线》

作者  |  卓婉怡 夏诗雨 赵倩玉

指导教师  |  赵璐 张阳

作者自述  |

在我们的身体中,有三十七兆两千亿个细胞每时每刻都在工作。它们不眠不休,无穷无尽,但我们却对它们一无所知。

随着现代社会压力的增大,我们的身体负荷越来越重,时常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容易受到细菌、病毒、异物等外敌的入侵。面对这些不速之客,细胞们依旧是分工明确,积极奋战,努力帮我们调解身体。

我们将努力奋战工作的第三防线的免疫细胞细胞具象化,分别设计绘制了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肥大细胞,单核细胞。让人们更加了解在我们的免疫细胞,更加保护我们的身体,让枯燥的生物知识成为艺术设计,让大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邂逅无穷的奇迹,领略生命的壮美。

▼ 信息海报展示

▼ 信息关键帧展示

▼ 延展设计展示

作品名称 | 《情绪实验室》

作者  |  齐宇 孙熙铖 汤海星

指导教师  |  牟磊

作者自述  |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感知到别人的消极情绪,携带消极情绪的人又被称为“垃圾人”,消极情绪的承载就像一个垃圾桶。我们的作品以实验的方式将消极情绪物化为生活中的日常物品,通过快递的方式邮寄给陌生人,并记录收件人的面部表情。最终结论:在面对消极情绪的传递时,我们可以选择乐观的去面对。

▼ 辅助海报展示

▼ 动态展示

「 情绪实验室——实验记录 」

作品以实验的方式将消极情绪物化为生活中的日常物品,通过快递的方式邮寄给陌生人,并记录收件人的面部表情。最终结论:在面对消极情绪的传递时,我们可以选择乐观的去面对。

▼ 影像关键帧展示

作品名称 | 《DR数字博物馆》

作者  |  于净  张涵

指导教师  |  赵璐 佟佳妮

作者自述  |

自疫情爆发以来,综合各方学者、以及科技部等官方机构分析,野生动物普遍被认为是此次新冠病毒来源。并且在防疫期间里有很多稀有野生动物纷纷出现。这些现象警示我们,野生动物交易、过度侵占野生动物栖息地,都会造成破坏生态系统平衡的后果。我们希望通过《DR数字博物馆》这种新形式的表达,将“认识这种病毒”从学术气质浓郁的研习活动中转变成一个为大众所亲近所好的一个信息传递友好化休闲活动,在认知程度上触及人们的日常思维领域,解决“不甚了了”意识问题。同时,作品的色彩基调也致力于坚守“病毒”话题的严肃性,使参观者在参与中也能深化其信息感知度。

▼ 病毒GIF展示

▼ 病毒静态展示

基于传统意义上的认识病毒进行融合、归纳、改写,保留其原有形态特性,使病毒们以一种数字化可视性空间网格线性几何体形态重现,病毒形象的再创作具有一定科学性和美观度。

▼ 场馆模拟展示

DR生活馆Dr life Museum

依据爆发地点基础上,整体按照时间线顺序展示不同种类病毒的爆发时间绘制成为时间地图。

DR留影馆Dr photo studio

在空间模拟中观看该病毒3D效果空间展示图,参观者可以自行选取角度截屏留念。

DR创作馆Dr creation Hall

“DR创作馆”开启试验台上的展示界面,选择任意“素材” 加入“密码基因编辑器”,即界面中央的制作区,数量可通过多次托选增加,制作完成后点击“提交”并随机生成全新病毒。

▼ 现实体验场馆模拟展示

DR生活馆Dr life Museum

DR留影馆Dr photo studio

 

DR创作馆Dr creation Hall

▼ 应用拓展衍生展示

线上观展

DR数字博物馆手册

书签纪念品

没有人是与世隔绝的孤岛,

每个人都是组成这个世界的一份子,

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碎片的时代,

但每个人都不应如碎片一般生活。

作品名称 | 《侘寂》

作者  |  孙梦琦  娄岚

指导教师  |  王梦遥

作者自述  |

“侘寂”意在阴暗处照亮美,在破灭中寻找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处境亦如此。双相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情绪反应对于双相障碍患者⽽⾔⼗分的脆弱,时⽽在巅峰,时⽽在深渊。他们⽣活中的情感,像充满了冰与⽕的两极;又像断了线的⻛筝,在情绪⻛浪中暴涨暴跌。我们经过⼤量的搜索后,发现社会和⼤众给予的关注度不⾼,甚⾄会有不理解和排斥⼼理,对患者造成⼆次伤害。基于背景延伸,我们尝试通过物体之间的反常识关系,表达患者的⼼理情绪和状态不在设定情感范围的体悟与反思。作品以三维数字手段制作完成,将物体之间传递出的情感进行生命的对话,用直觉透过双相障碍的影,探寻其背后的光。

▼ 动态展示

作品名称 | 《水果硬核》

作者  |  高琳惠  唐诗博

指导教师  |  赵璐 孙梦灿

作者自述  |

《水果硬核》拥有着柔和甜美的外表,和坚毅刚强的内心。或许由于一些原因,使得“硬核”有些许腐烂,而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是“硬核”自我疗愈的方法。只有“果核”够“硬”,“果实”才能够“美”。作品以图像的语言,来进行暴力沟通中社会机制、社会关系、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隐喻。

使用暴力的人其实是因为他们内心的宁静遭到了破坏,所以他们才会用暴力的方式维护或寻求心灵的和平。而正视自己内心的缺陷,才能够更好的改善不经意间的暴力沟通。

作品将暴力沟通下的社会机制、社会关系、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概念化、图形化。他们是一张伪装自我的面具,是不断加重的砝码,是悬挂示众的晾晒杆,也可以是高压沸腾中的蒸笼……

如果内心的宁静遭到了破坏,生活中的种种日常琐事,都有可能与之反应,成为导致“果核”腐烂的物质。而正视自己内心的缺陷,才能够更好的改善不经意间的暴力沟通。

作品名称 | 《乐园》

作者  |  肖欣睿

指导教师  |  孙梦灿

作者自述  |

解谜逃脱类游戏概念设计

玩家选择角色,在关卡场景中完成任务、寻找线索,找到离开乐园的方法。设计中乐园是类似梦境的庇护场所,是人偶用来逃离现实、躲避责任的地方。乐园像童话一样,集满古早的、人偶珍藏的的东西,没有时间 没有逻辑,同时乐园也是暂时的、虚假的、随时倾塌的。

童话看似一颗糖果,然而揭开糖纸,它的内核是复杂的,温馨且残酷,浪漫且虚假。是很久很久以前,某个时代与人文背景下,作者或口述者内心与现实缠绕交织,或有或无目的的产物。人偶影射恐惧责任、自欺欺人,小丑代表义无反顾、勇敢决绝。她们是同时存在于人的两个部分。气球里是踏出第一步的勇气。游戏中两人联手解谜,找到离开乐园、回到现实的路。

▼ 影片关键帧展示

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注重培养学生在社会中的责任与角色,

用设计思维去创造社会价值,

并思考如何用设计去解决社会问题。

作品名称 | 《525档案》

作者  |  刘珍妙 刘书妙 张菁文

指导教师  |  张超

作者自述  |

『525档案』平台设计方案是提供失踪儿童信息交流的平台系统,该系统通过构建“信息互动”+“线上传播”的模式,为失踪儿童家属提供寻人帮助。『525档案』网站与移动app作为接触点,整合信息资源,打造一个针对失踪儿童的信息共享、全民志愿、警方联动的社会帮助网。以专有的视觉设计与广泛的传播渠道,帮助失踪儿童早日回家。

▼ 前期调研

失踪儿童问题一直是社会突出问题,我们通过大量数据和现状分析,研究当今社会儿童失踪主要原因、失踪类型、政策法规、寻找渠道、地理分布等多方信息,用于更好地开发完善“525档案”平台功能,通过前期调研,发现的不足之处,也希望通过平台与公安机关合作,以后能更好的了解失踪儿童特征,完善中国儿童失踪风险标准。

▼ 线上应用

▼ 线下延展

作品名称 | 《人类虚拟商品》

作者  |  张一凡 战玲立

指导教师  |  谭阳

作者自述  |

疫情期间人类活动规律的变化,致使从生活到经济结构都发生了变化。人们的消费结构变化,所体现的是商品的被选择性。而在人类的社会关系、社会构造中,人也就像是商品一样,选择与被选择。因此我们提出人类虚拟商品的概念,每个人都是可供挑选的商品,从商品的特点与人在社会交往中的表现特点入手,找到商品与人的一些共性,去表现在双向选择中,人进行自我规训从而展示更好的自我的过程。

▼ 动态商品展示

▼ 海报展示

作品名称 | 《资本造星》

作者  |  姜雨辰  张琳美多  姜昊姝

指导教师  |  修德旭

作者自述  |

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一些“明星”、“网红”不再靠培养演技或特长这种细水长流的方式让自己走红和得到大家的喜爱,和从前不同,作为平凡大众的我们更多看到的是“某网红整容”、“某选秀节目选手买票送自己出道”等这样的信息,有些公司和艺人为了走红,不惜消耗大量财力物力来换取更大的利益。然而,“资本造星”是否会导致我们眼中本来应作为“偶像”的这些人变得千篇一律呢。

▼ 系列图标展示

▼ 海报展示

▼ 海报空间展示

文创产品的触角遍布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呈现出多种不同类型的文创模式。

文创产品是多元的,

有的是有形态的,有的是新媒体传播的...

 

作品名称 | 《冰雪沈阳》

作者  |  王雪铃

指导教师  |  奉涛

作者自述  |

透明流动的水,转化成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冰与雪,塑造出沈阳的IP形象。以作者的感官和视角通过IP人物呈现整个冰雪沈阳的视觉形象,用最简洁的形态和工整的线性图形结合沈阳地标,重拾沈阳印象。本次主题寓意将城市历史文化底蕴冰封在此,共享沈阳冰雪风华。

▼ 插图细节展示

「冰雪沈阳 • Frozen snow of  ShenYang」

用最简洁的形态和工整的线性图形结合沈阳地标(沈阳故宫、清福陵、清昭陵、北塔、张氏帅府、北市场、棋盘山、沈阳怪坡),重拾沈阳印象,唤起大众对于它的记忆。

▼ 海报设计

▼ 延展设计

作品名称 | 《逝景》

作者  |  关玥  孙玥

指导教师  |  赵璐  刘放

作者自述  |

古代建筑是文明的象征,一个地区的古建筑是当地文化最直观的载 。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市的古建筑收到了冲击,古建筑的破坏日益严重。随着现在的发展,中国越来越多的古建筑遭到破坏,但是人们的保护意识跟不上,使得越来越多传统的古建筑文化消逝掉了,这无疑对我们是一种莫大的损失。本作品通过对北京地区的古建筑进行信息可视化的分析,旨在让人们去了解这些古建筑的结构、历史以及相关的信息,从而唤起人们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不要让它们成为逝去的风景。

▼ 影片关键帧展示

▼ 信息海报展示

▼ 延展展示

作品名称 | 《影子的影子——辽南皮影的数字化重构》

作者  |  王荣贺 韩沛霖

指导教师  |  郭森

作者自述  |

“影子的影子”是基于对“文化遗产 × 新媒体艺术”这一跨界现象的研究而派生出的一组实验性创作。

新文创语境下,IP构建与科技赋能为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动能。辽南皮影作为中国重要的皮影艺术分支,迄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但由于缺乏创新,日渐式微,濒临失传。为此,我们深入开展调研,试图从新媒体艺术视角,为在地文化的传承寻找新的解决方案,从风格转向、人设重塑、AR交互等途径,展现了辽南皮影作为文化基因的一面,以唤起人们对在地文化的重视,化遗产为基因,解锁在地文化IP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 主视觉展示

▼ 辅助视觉展示

▼ 新文化语境下辽南皮影戏的创新发展趋势研究

▼ GIF动态展示

作品名称 | 《华夏 • 共济》

作者  |  唐正

指导教师  |  毛鸿依

作者自述  |

通过一些中国传统图案的拼贴组合体现出一种古典意境和韵味。服饰以唐装襦裙为主,拼贴图案分别是中国的瓷器和古典建筑图案。画面保留单一红色,寓意着“中国红”也象征着蓬勃不息的生命。结合时事,文案以疫情中中国向国外和国外向中国的救灾物资上的优秀诗句,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优美,也体现了中国国力的强盛以及中华的美好品德。

信息所引爆的变革正在改写着我们的世界。

信息内容以话题、问题、策划为核心载体,

将全球命运共同体下的社会问题进行多维度思考。

作品名称 | 《非理性切片》

作者  |  王琪 李晓颖

指导教师  |  赵璐 张儒赫

作者自述  |

一次关于认知的实验,探究人类思维中的非理性层面,通过同一份答卷人类选择和机器人随机选择的正确率对比展现具体到题目的认知偏差。

▼ 主视觉海报

▼ 如何阅读

▼ 人机正确率对比

▼ 调研人群背景

▼ 思维模型

▼ 模型定制动态海报

▼ AR演示

作品名称 | 《拾声》

作者  |  由璇 邵靖雅 刘洲

指导教师  |  刘放

作者自述  |

在每个充斥着钢筋水泥的繁复城市里,我们发现除了日常生活的压力与烟火气息,也还有着独属于每一座城市的声音。我们希望每当人们静下来时,以声音可视化出发,让这些城市里的声音最终能够成为他们的情感寄托与精神归宿,像候鸟归巢。就如同我们的作品名称——拾声,我们不仅希望人们去注意到平时很可能被忽略掉的声音,更希望他们能够挖掘到声音背后的特殊情感和故事,就如同《荀子·劝学》中所说—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见,这些声音的存在并不会因为他们的微小而难以被证明和发现。

▼ 拾声——城市声音视觉指南信息设计

▼ 拾声——城市音像影片关键帧展示

 

相关:

心心相系 共克时艰—“众志成城 设计抗疫” 作品展示(115)中国美术学院“防危设计”专辑

心心相系 共克时艰—“众志成城 设计抗疫” 作品展示(114)常州工学院

心心相系 共克时艰—“众志成城 设计抗疫” 作品展示(113)广州美术学院

心心相系 共克时艰—“众志成城 设计抗疫” 作品展示(112)昆明理工大学

心心相系 共克时艰—“众志成城 设计抗疫” 作品展示(111)海南五校设计选辑

心心相系 共克时艰—“众志成城 设计抗疫” 作品展示(110)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专辑

心心相系 共克时艰—“众志成城 设计抗疫” 作品展示(109)哈尔滨工业大学

心心相系 共克时艰—“众志成城 设计抗疫” 作品展示(108)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心心相系 共克时艰—“众志成城 设计抗疫” 作品展示(107)作品综合展示

心心相系 共克时艰—“众志成城 设计抗疫” 作品展示(106)国际奥林匹克日专辑

心心相系 共克时艰—“众志成城 设计抗疫” 作品展示(105)作品综合展示

心心相系 共克时艰—“众志成城 设计抗疫” 作品展示(104)湖南师范大学

心心相系 共克时艰—“众志成城 设计抗疫” 作品展示(103)喀什大学

心心相系 共克时艰—“众志成城 设计抗疫” 作品展示(102)新疆艺术学院

心心相系 共克时艰—“众志成城 设计抗疫” 作品展示(101)齐鲁工业大学

心心相系 共克时艰—“众志成城 设计抗疫” 作品展示(100)武汉理工大学

心心相系 共克时艰—“众志成城 设计抗疫” 作品展示(99)河北科技大学

心心相系 共克时艰—“众志成城 设计抗疫” 作品展示(98)北京化工大学

心心相系 共克时艰—“众志成城 设计抗疫” 作品展示(97)湖北美术学院

心心相系 共克时艰—“众志成城 设计抗疫” 作品展示(96)兰州财经大学

心心相系 共克时艰—“众志成城 设计抗疫” 作品展示(95)武汉轻工大学

心心相系 共克时艰—“众志成城 设计抗疫” 作品展示(94)兰州理工大学

心心相系 共克时艰—“众志成城 设计抗疫” 作品展示(93)重庆交通大学

心心相系 共克时艰—“众志成城 设计抗疫” 作品展示(92)南昌师范学院

心心相系 共克时艰—“众志成城 设计抗疫” 作品展示(91)江汉大学

心心相系 共克时艰—“众志成城 设计抗疫” 作品展示(90)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心心相系 共克时艰—“众志成城 设计抗疫” 作品展示(89)四川师范大学

心心相系 共克时艰—“众志成城 设计抗疫” 作品展示(88)武汉纺织大学

心心相系 共克时艰—“众志成城 设计抗疫” 作品展示(87)湖南理工学院

心心相系 共克时艰—“众志成城 设计抗疫” 作品展示(86)宝鸡文理学院

心心相系 共克时艰—“众志成城 设计抗疫” 作品展示(85)集美大学

心心相系 共克时艰—“众志成城 设计抗疫” 作品展示(84)天津财经大学

心心相系 共克时艰—“众志成城 设计抗疫” 作品展示(83)宁波大学

心心相系 共克时艰—“众志成城 设计抗疫” 作品展示(82)福建工程学院

 心心相系 共克时艰—“众志成城 设计抗疫” 作品展示(81)沈阳建筑大学

心心相系 共克时艰—“众志成城 设计抗疫” 作品展示(80)辽宁工业大学

心心相系 共克时艰—“众志成城 设计抗疫” 作品展示(79)天津美术学院

心心相系 共克时艰—“众志成城 设计抗疫” 作品展示(78)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心心相系 共克时艰—“众志成城 设计抗疫” 作品展示(77)辽宁师范大学

心心相系 共克时艰—“众志成城 设计抗疫” 作品展示(76)武汉工程大学

心心相系 共克时艰—“众志成城 设计抗疫” 作品展示(75)北华大学

心心相系 共克时艰—“众志成城 设计抗疫” 作品展示(74)湖北大学

心心相系 共克时艰—“众志成城 设计抗疫” 作品展示(73)北京科技大学

关注 关注
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