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届(2020)国际设计传媒奖 IDMA 获奖作品--年度家居空间

第十八届2020国际设计传媒奖

The 18th (2020) International Design Media Award

『 年 度 家 居 空 间 大 奖 』


 

树屋之间,盒里盒外

 

❖项目地址_中国台湾
❖项目面积_114 平方米

❖完成时间_2019年06月

❖摄影_Hey! Cheese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张育睿
合风苍飞设计工作室及张育睿建筑师事务所负责人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创造出一个接近自然居住状态的空间,在人类还与大自然连结甚深的时期,除了穴居之外,有一种原始又迷人的住居方式:从最初将住所设置在树上到为了更亲近大自然而建造的树屋。树屋顾名思义随着树而建造,因此树的形态与高度便决定了住所的状态,在森林中每棵树的高度不同,以至于每个树屋的高度也会有差异,这即是此案最初的设计原型。设计师希望能创造出一个接近树屋自然居住状态的空间。设计师由森林的树屋概念启发,将每个居室视为一种族群群落的单一建筑,以都市设计的观点去看待整体空间,着眼虚空间(居室之外的共享开放空间)在整体空间的重要性,再藉着模拟自然状态的树屋设计手法下,创造空间的“有机性”。不限定空间的特定活动,而是由居住者有机地、自由地去选择使用空间的方式。

 

缝隙与流动感——在有机设计手法的概念下,设计师试图改变使用者观看空间的方式,创造了更多“缝隙”(Gap),藉由缝隙,居住者能清楚地感受到家人的存在,不管是透过视觉或是听觉。家人在不同的高层中生活,创造了有趣的相处模式与多样化的空间经验。层层叠叠之间的空间与缝隙,创造了更多上下活动的连结,设计师利用空间形式创造一种新的陪伴方式。因为不同高层及不同板块共享空间及房间所创造出的缝隙,光与空气能够自由地在整体空间中流动,使屋内的微气候与物理环境更舒适。而居住者的生活与互动也更有机有趣,甚至在视觉上也因为创造出各种穿透感而变的层次丰富节奏明朗。

 

拆解并重塑空间——着眼于不同层次的虚空间(开放的共享空间)的创造,设计师在设计阶段将所有空间拆解并重新组织结构,例如:将书房拆开,吊到客厅起居室上方,藉此让活动更能串连,家人能分享生活;或将房间的尺度缩到最小,提供单纯的睡眠功能,藉此将余裕空间留出,创造更多的开放空间,每个房间前设置的共享平台就是促进家人之间的交流与生活共享最重要的脚色。

 

设计师利用有机的高层差及上述的“缝隙”手法,模糊了上下楼层的界线,创造空间的暧昧感,打破既有的空间使用模式,希望能带给使用者更不同的空间经验。这样的模式如同在野外露营般,大家围绕着迷人的“虚空间”或共享广场搭营生活。这样的暧昧设计手法也体现在此空间的各处,例如:在客厅独立书架旁设置一处提供阅读及休憩地坐榻平台,这个坐榻兼具了在不影响视觉穿透感的前提下界定玄关及起居空间的功能,同时还能作为玄关穿鞋椅之用。设计师希望透过拆解并重新组织空间的手法,让使用者体会到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空间体验,并在这样有机的空间中发现更多生活体验。

 

设计手法——1.放大走道、楼梯等”中介空间”的尺度,制造可随意停留的机会,拾一本书,就能轻易地找到自己的舒心角落;也创造了一些有趣的秘密基地,这些适合孩子尺度的角落空间如同学校的学习角一般,提供业主的孩子们发挥创意的空间。2.回游动线。本案的另一个优势在于环绕全屋的L型户外空间,为了让居住者能体验户外空间在春夏秋冬所呈现的不同景致,设计师运用大量的回游动线贯穿整体,并利用材料的交叠与延伸模糊室内外的界线,让整体氛围更趋向自然有机的状态,也让使用者更能够感受到自然。3.视觉控制。设计师通过控制窗户的高度,控制空间使用者的视线,使其聚焦于庭院及室内人员的共享生活上,并达到室内框景及借景的效果。

 

除了自然有机的居住形式、打破既有空间模式与生活互动方式之外,设计师希望“有趣”能够成为这个案子另一个核心概念,在不影响空间诗意与质感下,希望使用者能够在生活的过程中确切地感受到空间的趣味,在体验不同生活的同时能会心一笑。

(上拉查看更多文字)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高雄焦宅

 

❖项目地址_中国 高雄
❖项目面积_ 701平方米

❖设计单位_橙田建筑│室研所

❖项目摄影_墨田工作室/吴启民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罗耕甫
橙田建筑│室研所

主持设计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本案业主对于城市的喧嚣以及繁重的日常工作表示无奈,藉由新的生活空间,鼓起勇气选择一个全新的生活模式,远离城市、拥抱自然环境!新生活空间的基地邻近高雄山区阿公店水库旁低密度住宅区,一眼望去尽是果园及丘陵地。基地前为6米长的私设通路,考虑到生活的私密性及车辆进出的安全性,建筑物内退了6.5米,主建筑物二楼悬浮墙底下筑起了绿色植坡,建筑物尽可能的开窗面对南向的丘陵地,在自己的庭院筑起了自然草坡呼应丘陵边坡的绿意,并种植了多株台湾榉木,期待随着四季的更迭,带给生活在建筑里的人一个不同的生活氛围。

 

客厅一直是家里成员的生活重心,尽可能的降低建筑成本,却希望能够有一个凝聚家庭成员美好记忆的生活空间。考虑到中国人传统烹饪的方式,设置了热炒区,同时满足收纳储藏的功能需求。低反射的室内装饰材对于光影的渗透做了最好的诠释,南向丘陵绿坡的植被与庭院延伸了家庭成员生活的公共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院子里的植物与光影的移动成为生活的记忆。

 

环境及气候的剧烈变迁已经是全球居民所要面对的问题,考虑到亚洲城市普遍发生的热岛效应,基地选择靠近水库的边坡地,可以感受到与城市中心环境明显的温差,自然环境良好的通风直接降低了空调的耗能。建筑尽可能的南北向开窗,使得空气流通并获得良好的采光,东西向建筑外立面采用悬浮式造型,借以增加遮阴性,避免阳光的直射。考虑到基地的碳中和问题,建筑物周围种植了大量的绿植,达到良好遮荫性的同时净化了空气质量。建筑物外观采用透气的环保涂料,搭配原始镀锌钢板,室内设计在建筑开窗比例与外在自然环境良好的呼应下,尽可能的不做多余的修饰,在地性环保回收材料的大量运用则降低了碳排放量,以此为下一代地球的居民保留更多生活上的美好。

(上拉查看更多文字)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听的场所

 

❖项目地址_中国 台北
❖项目面积_200平方米

❖设计单位_玮奕国际设计

❖摄影_郑鼎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方信原
玮奕国际设计

设计总监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项目位于台北,在200平方米的空间内以一种温暖和简约朴质的气质呈现。项目名称Auditorium的拉丁文意思是“听的场域”,并排的窗户将阳光投射在纯净简洁的空间中,整体设计呈现出高级而不失平易近人的生活感,空间本质得以真正回归,并映照居住者的内心意境。

 

空间中最大的特色为公共空间中心二米乘二米四的独立盒体,以一个独立的形态伫立于空间中,作为连接起居空间以及工作区两个不同的场域,成为这个L型空间转折的连结点。盒体满足了居住者对于学习音乐的需求,结构的几何开口,让使用者和外部得以产生关联互动。盒体几何形体的开口及倾斜度皆和音场的表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提琴悠扬的声音,仿佛在空间里飘扬轻舞,搭配大面积落地窗与开放的内部布局,更加相得益彰。同时,大面开口的规划,也满足了各种乐器的更换使用的便利性。盒体五片活动组合架构,亦可随时拆装,提供空间多样的变化。盒体表面微粒子白色涂料的使用,让盒体融入白色为主的空间。

 

客厅浅色系沙发的规划,延续着整体空间轻快、明亮的节奏,而组合式的运用,提供了不同的使用模式,隐入式的电视墙,使得客厅更加纯粹简约。淡雅意大利白洞石透过比例分割,结合石材特殊肌理的变化,将中国山水画抽象呈现出来,增添人文气息。在盒体后方,序列方式呈现的半开放书架,黑色铁板及马来漆的材质,两种元素相辅相成,搭配细长的工作桌结合壁面三幅家中小孩的Q版画像,形成家中大人和小孩互动的有趣场所。以格栅作为主卧房不同机能界定的元素,加以黑色材质的运用,使空间呈现简朴大方的沉静气质。透过更衣室空间的转换,以白色磨石子及白色马来漆元素架构的主浴,提供居者一份明亮、舒适的洗涤、沉思空间。空间之本质映照其所欲。

 

听的场所,不再只是单向乐曲的表达,而是设计者透过空间的架构及环境元素,谱出居住者心中对于居所愿景的声音。

(上拉查看更多文字)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曼德拉度假别墅 

 

❖项目地址_希腊 米科诺斯岛

❖项目面积_600平方米

❖设计单位_K-Studio

❖摄影_Claus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希腊K-Studio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项目位于米科诺斯岛的山脊上,是一栋拥有六间卧室的度假屋,专为一对充满活力的夫妇建造。风景优美的石墙花园,简单的白色书架,以庭院生活空间为中心的布局,营造出简单惬意的日常生活。

 

为了打造一栋能让业主全天在户外享受乐趣的房屋,设计团队打造了能提供遮荫的空间布局设计。尽管房子需要容纳大量客人,但设计团队并不想以超大体积占据主导地位。受传统岛屿乡土的朴素复杂性的启发,设计团队将建筑缩减为两处采用传统粉刷的白色建筑,并从现场挖出了三分之一的石头,围绕着一个大的“庭院”居住区进行建造。

 

庭院是房屋的中心,与起居室和厨房紧密相连,并俯瞰着游泳池和花园。泳池花园的下方是私人卧室,可以观赏较低的花园并直望大海。私人卧室的分隔清晰地划分了社交空间和私人空间,并进一步减小了对房屋的整体影响。石灰石、石材和木材等传统材料的运用是该别墅的特色,营造出一种非怀旧的建筑,将传统与现代生活联系在一起。

(上拉查看更多文字)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伦敦光之瀑布住宅

 

 

❖项目地址_英国 伦敦

❖项目面积_290㎡

❖建筑设计_FLOW Architecture & Magrits

❖灯光设计_Mindseye

❖完成时间_2019年1月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Vincent Nowak
FLOW Architecture

创始人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Annarita Papeschi 
FLOW Architecture

创始人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Maria Grazia Savito 
Magrits创始人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本案位于伦敦Kensington一条绿树成荫的宁静道路上,建筑原为维多利亚式的连栋房屋。设计团队不仅对这栋建于1851年的四层排屋进行了彻底的空间改造,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地下室和一个位于住宅后端的两层高的延伸空间。

 

项目挑战了传统的居住方式,通过大胆而巧妙的设计解决了原建筑存在的布局不合理、光线差等问题。设计团队通过垂直堆叠的空间架构,增加了空间的功能性,也为空间注入了流动感。同时,设计团队通过在空间中置入天窗最大程度地利用了自然光。

 

“光之瀑布这个名字完美地诠释了这座住宅的灵魂!倾泻而下的日光在建筑的中心位置上创造出一种竖向的动态感,不仅活跃了室内空间的气氛,更消除了室内外环境之间的边界。”设计团队如是说。

 

该住宅坐落在阿宾顿自然保护区(Abingdon Conservation Area),因此受到许多规划上的限制——它的外观必须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保持原来的样子。设计团队把设计的重心放到了建筑室内空间的设计上,围绕一个全新的室内庭院进行改造,这个部分也是整个空间的视觉中心。在院子旁,一系列的双层高的空间放大了整个生活区的交叉视线效果。同时,室内楼梯可延伸至地下室。

 

自然光在该项目中起着关键作用:两个无框的大天窗分别位于庭院的顶部和开放式楼梯,以增强建筑物的通透性。充足的日光充满了住宅的内部空间,消减了原始空间的厚重感,并产生了一系列迷人有趣的感官效果。

 

餐厅的后部延伸部分通过轻质玻璃与花园形成直接的视觉联系。全景推拉门朝向宽敞的露台,在这里,墙体被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板(GRC)覆盖,这些混凝土板褶皱形成弯曲的长凳和通往花园的台阶,与室内开放楼梯的动态线条相呼应。

 

此外,在本案中,设计团队将传统的建筑方法、材料与更具创新性的设计概念相结合,例如花园中的GRC面板以及室内定制的具有特殊开口和设计图案的细木构件。

(上拉查看更多文字)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期望的家

 

 

❖参与设计_王心妍、周泽思

❖项目地址_中国 浙江

❖项目面积_450平方米

❖设计单位_梁筑设计事务所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徐梁 
梁筑设计事务所

创始人&设计总监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家不仅仅是一套房子。它不只是容纳琐碎日常的器皿,更是情感与爱的交融之所。它像一个有温度的媒介,观照生活和成长的交互,记录空间里的故事,传达居者的个性和态度。本案是关于家的改造空间,设计依照建筑式思维,整合室内相互穿插的界面,带来多维度的空间层次。人与空间的关系,得以在自由与平衡中达至共生。

 

自然光是业主们最期望的部分。如果光线能在室内进行变化和流动,让阳光能够停留其中或与多个空间对话,那对他们来说是奢侈的,于是设计师希望成全这份特别的温暖和期待。通过建筑的思维方式切入空间进行改造,把入户中轴上下方的楼板一直拆解到屋顶楼面,将原本的建筑一分为二,解构出前后相对的两个建筑载体。在入户上方所出现的建筑结构梁,是被保留下来的原建筑结构,见证了改造之后的价值重生,成为空间场域的记忆线索。挑空处的镜面盒子与结构梁形成对照,模糊了新旧关系下的时间秩序。

 

原本只有两处光线能照入室内,设计师通过穿插新的建筑体块,又增添了一处可以让阳光直接进入到房子最核心的部分。玻璃顶下方增加了一层穿孔铝板,赋予光线进入的过程一种仪式感。随着季节和经纬度的不同,阳光照射的角度也随之变化,光线在空间内部自然流动,推移着时光的影像。

 

建筑内部以及建筑外观亦结合室内设计的需求做了调整,目的就是为了将人的心理感受、视觉感受和想表达的情感通过建筑建构、延续。以建筑的思维方式切入空间进行改造,把入户中轴上下方的楼板一直拆解到屋顶楼面,将原本的建筑一分为二,解构出前后两个相对的建筑载体。

 

在入户上方所出现的建筑结构梁,是被保留下来的建筑原结构,见证了改造之后的价值重生,也成为空间场域的记忆线索。挑空处的镜面盒子与结构梁形成对照,模糊了新旧关系下的时间秩序。通过穿插新的建筑体块,将原本只有两处光线可以影响到室内部分的情况下,又增添了一处阳光可以直接进入到房子最核心的部分。玻璃顶下方增加了一层穿孔铝板,赋予光线进入的过程另一种仪式感。

 

随着季节和经纬度的不同,阳光照射的角度也随之变化,光线在空间内部自然流动,推移时光的影像。斑驳光影化作无声的语言,让光和不同空间进行对话,也让人自然获得一种惊喜和满足,穿行其间也变得更加有趣。

 

设计师在了解业主的需求和家人的生活习性后,需在已有的空间和建筑条件下,进一步提升空间的开放与交互性。设计师对客厅和餐厅的顶面楼板也进行了切割,尽可能将室内公共部分的空间联系在一起,开放性的厨房和餐厅,给予家人更多精神上和言语上的交流。。同时结合室内的功能和期望,根据原有建筑窗户的尺度,有序地增加了窗体,对室内进行光线的补充,让室内和室外之间有了更多的联系。

(上拉查看更多文字)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二重院

 

 

❖设计团队_陈真、康伯州、李京、张婧泓

❖设计单位_TAOA陶磊建筑

❖项目地址_中国 北京

❖项目面积_520平方米

❖摄影_陶磊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陶磊
TAOA陶磊建筑

创始人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本案是一个普通住宅的改建项目。房主是一位艺术家,希望通过建筑的改建创造一个居住和工作两用的空间,同时也希望艺术创作和家庭生活可以互不干扰。

 

原始的建筑主体仍然作为日常起居生活的空间,利用原有院子的地下部分,改造成更为宽敞、独立且灵活的艺术创作空间,同时地上部分的院子仍然作为景观和户外活动区域。整栋住宅被分为地上和地下两套空间系统,两者各自拥有完全不同的空间氛围。沿着垂直方向两个空间之间保持着一种内在的联系,构建出两个不同的、重叠的平行世界。

 

地上的庭院是家庭日常起居的场所,将地下工作室的屋顶作为家庭的景观,此处丰富的植物让居住在此的房主感受到轻松和自在,近距离地体验和了解自然,让生活与自然息息相关。

 

地下空间作为主人艺术创作的地方,虽然在地坪以下,但在空间的两端设计了两个尽可能大的地下庭院,为地下工作室提供必要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的同时创造了两个安静且独立的精神世界。地下庭院与室内相连,室内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空间统一体。自然光由明至暗,再由暗至明。这里的景观除水和竹子外几乎没有任何多余之物,由此使得整个空间的氛围像是凝固的空气,安静而深沉,为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可以独立思考的场所。

 

在这片地上和地下的两个平行的世界里构成了“家”新的定义:地上庭院由温和的实木和半透明的穿孔铝板所包裹,半室外的露台结合丰富的绿植,营造出一片舒适的氛围;地下的空间由清水混凝土浇筑而成,坚硬、冷静的外表,透露出坚定而深刻的独立性,不受外界的影响,从而获得心灵的自由。

(上拉查看更多文字)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美国Kuro别墅

 

 

❖项目地址_美国 加利福尼亚

❖项目面积_185平方米

❖设计单位_Mini Inno

❖摄影_Stanley Yang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Stanley Yang、Elaine Chao
Mini Inno联合创始人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美国Kuro别墅坐落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约书亚树国家公园内,该住宅建于1966年,原貌是单层的中世纪牧场。近些年来,该住宅的前任主人对它进行了各种升级改造,也没能真正地改善该住宅的面貌。因此,设计师将整个内部空间剥离并进行重新改造。

 

别墅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自然及日本的哲学观“侘寂”,其是一种在不完美中发现美并拥抱美的哲学。没有什么是永恒的,也没有什么是完美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发现生命的光泽和个性,一种在闪亮的新物体中失去的深沉美感。打造一个安详而独一无二的空间是设计师的目标之一,由于它是一个度假型住宅,设计师希望人们一进门身心便能得到放松。室内空间是小而温暖的,使用了自然的建筑材料,如塔德拉克石膏(一种来自摩洛哥的石灰泥)以及再生木材,给人一种朴实、接地气的感觉。

 

设计师希望能够最大化地利用户外沙漠景观,保持室内中性的基调,注重设计的纹理和细节,譬如光影在同一天的不同时间是如何在墙上演绎的。设计师将原本的车库改造为茶室,使得整个住宅焕然一新,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车库坐拥该住宅的最佳位置,背对着博尔德山脉,直面西面的景色。设计师希望住宅内有一个可供冥想、放松的空间,同时也将自然融入其中。设计师在茶室的两边都安装了推拉窗,一扇面对着岩石和仙人掌花园庭院,另一扇朝西面对着广袤的沙漠景观。设计师在窗沿设计了两个长椅座位,可眺望到博尔德山脉的景色,也可花一整个下午的时间在此读一本好书。茶室中央配有低矮的咖啡桌和坐垫,给人一种踏实的感觉,在这里你可以一边喝茶,一边欣赏自然景观,聆听自然的诉说。

(上拉查看更多文字)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澳大利亚RaeRae五口之家

 

 

❖项目地址_澳大利亚 墨尔本

❖项目面积_371平方米

❖设计单位_Austin Maynard Architects

❖摄影_Peter Bennetts、Stephanie Rooney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Andrew Maynard & Mark Austin
澳大利亚Austin Maynard Architects

设计总监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它不囿于传统,但却完全符合逻辑,就如德国跑车一样,RaeRae的优美外观之下,隐藏着高度的理性主义。

 

RaeRae是一栋位于墨尔本北菲茨罗伊的住宅,业主原先准备翻新房子的单面露台,恰逢隔壁的残损房屋出售,于是业主也将其收购,并请当地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为其进行改造设计,通过翻新与合并,创建出一个带花园的五口之家住宅。

 

非常规的外立面设计背后,实则是以逻辑、理性与合理性为设计基石。起初,它看起来像是一座奇幻的“建筑山脉”,但其实是对场地所做的回应,具备战略意义。屋顶的起伏幅度是根据不同区域来设定的,并强调尽可能地减少阴影与视觉体积。临近花园部分的屋顶会低一些,避免遮挡住阳光,而越过边界的地方则较高。同样的理性原则也被运用于房屋外部,每一个开口处都采用了木材,以减少钢结构,从而大大地降低了成本,同时也增强了纹理与美感。与街道相邻的外侧立面则设有大面开窗,旨在实现邻里互动。

 

一处玻璃门入口位于两幢历史遗产建筑之间,将二者连接起来的同时,建立起新的建筑入口。从采光到尺度上,改造后的建筑空间都极其让人感到惊喜。穿过入口,绿意盎然的前院映入眼帘,继续向里延伸便来到休闲室、厨房及餐厅的所在区域。简约的家具,大面的地毯,并搭配一些亮眼灵动的小配饰,营造出温馨的家居气息。大面玻璃门窗将户外景观引入室内,模糊了室内外的界线。

 

设计事务所不仅注重探索丰富的想法,并且强调与业主互动,挖掘出他们真正喜欢的东西。以主卧设计为例,通常会被要求设置在远离活跃的家庭公共区域的僻静空间,而本案业主则相反,他们希望将主卧置于房屋的中心位置,即一层厨房的正上方空间,这样业主就有更多机会参与下层活动与互动,而关起推拉门则能创造出隐秘的私人空间。

 

另外,孩子们也拥有自己的多功能区域。通过一层侧边的螺旋楼梯可到达二层的三间儿童房及浴室,房间里各种色彩明亮的地毯均由孩子们自己选择。三间儿童房均安装了滑动面板,孩子们需要独处时可以将之关闭,想跟兄弟姐妹们交流互动时则可以选择打开。

 

一层还涵盖娱乐室、学习室、隐藏式洗衣房和多功能车库等空间。面向花园和街道的娱乐室有着独立入口,未来也可以改成独立空间。后方则是一处专用于手工艺/学习的场所,住户可以在此尽情发挥创意,免受干扰。此外,原先的其中一个露台如今变为独立的客房套间,包含原有的一条独立入口通道。另一个露台则被改造成家庭办公室,位于前门后方,是一个可以直接通向中央花园的花园小屋。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房子专门沿南部边界建造,并充分利用了北部的优势。生活空间面向阳光明媚的北部花园,而贮藏及服务区域则位于南部。设计旨在最大化地利用日光并在冬季优化被动式太阳能增益,同时确保夏季阳光不会照射到玻璃上,十分契合墨尔本的气候。所有窗户均为双层玻璃,并配备固定的外部遮阳篷。通过对遮阳和被动通风的主动管理,减少对机械加热和制冷的需求。另外,花园内还埋藏了一个大水箱,所有屋顶水都会被收集起来,重新用于冲厕和灌溉。材料选择上,设计团队也尽可能在当地采购,选择高品质和高度可持续化的材料。

 

RaeRae旨在呈现一个基于理性主义之下,能让住户不断去探索和发现其中奥秘的房子,它不是为了向外展示,而是真正注重居住者的个人体验以及不断变化的需求。

(上拉查看更多文字)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上海季公馆

 

 

❖项目地址_中国 上海

❖项目面积_555平方米

❖竣工时间_2020年7月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方磊
壹舍设计

创始人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IDMA国际设计传媒奖 | 获奖作品特辑-年度家居空间

耐人寻味的小说依托于一个个性格饱满的人物形象,而幸福居所的打造则离不开家庭成员的各种期望组合与设计师的升华创新。位于上海黄浦江畔南外滩的顶层复式豪宅——季公馆,经好友引荐交到设计师领衔的团队手中时,一对80后夫妇,两位可爱的孩童,未来将如何更舒适惬意的生活于此,各种方案不断在设计师的脑中反复成型与推翻。

 

“业主夫妇对家有着清晰的诉求,他们崇尚简单舒适的生活,在密切的沟通中,灵感与爱好相互碰撞,进一步梳理、提炼出这个家该有的模样。”设计师基于业主的生活习惯与需求对空间重新规划,注重对功能化布局与三面景观视线的统筹把控,此外合理设置多动线,凸显整体流动性。同时融合审美情趣,以克制纯粹的设计语言演绎非凡品味与格调。

 

玄关背景墙基于原始建筑的承重柱体串联组建,凹凸有序、粗犷质朴的肌理感迎面袭来,安宁静谧的居家氛围不期而至。由此形成的两条动线模式,为通往客厅、活动区与餐厅带来更多趣味感。客厅受结构的限制及业主的要求,进行了适度的比例缩放。大面落地窗加强室内外的联动,南浦大桥美景尽收眼底。软装陈设在素净的基调下尽显随性自由气息,力求还原生活本真。L型沙发极尽柔软,而定制的黄铜格架,借由冲孔板的穿梭点缀,在不拘一格的形态关系中有效拉升层次,可谓恰到好处的调和。壁炉的焰火在黑色金属材质的映衬下,保持纯粹格调的同时,亦为客厅注入了一股自在活力。刚与柔、动与静皆于此上演。

 

客厅前往餐厨的过渡区,设计师规划了一块面积颇大的活动场域。只在格栅前安放了休闲长条凳与落地灯,其他区域则以留白赋予无限遐想。“我们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业主一家的多样性需求,以及空间本身的可塑性,为未来预留更多可能,以便更好地为他们服务。”设计师解释道。

 

餐桌与岛台一体顺延,呈叠级状起伏,与西厨区的开放互联也遵循着豪宅应有的比例尺度。三面落地窗让这里拥揽绝佳的视野与采光,透过形态、材料、色泽与细节,越发诠释出大都会的俊朗风度。这是设计团队对一贯的克制平衡之道的践行,蕴藏着对简约美学的严谨思考,也无一不透露出对品质感的严苛追求。岛台的一角,依托结构与功用的综合考虑,一块木饰面叠架其上,二者融合与对话,模糊了边界,衍生出另一种多元且有趣的使用体验。

 

中厨同样延续与岛台区的贯通,基于使用场景与习惯,设置暗藏式玻璃移门,来实现开合之道的随心转变,这也是设计师对功效和意义上的双重平衡,对家庭成员情感互动的又一细节处理。其中蕴含的层次变化尽显干净利落,又不乏其独特的张力。

 

楼梯的位置经过设计师多次反复调整,基于整体布局,以及对横向、垂直枢纽便捷性的把握,最终确立其所在。木质踏步的镂空排列,呈现轻盈的悬浮感,又顺畅地将光照引入,材质的应用在冷暖调和中也显得刚柔相济。

 

“常规设计思维乃至居住思维里,卧室层通常选择上层,但在这里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将卧室层放于楼下。客餐厅作为承载家人情感的纽带,也是一个集沟通、陪伴、美味为一体的场所,将顶层更优的景观视角留给客餐厅,试图塑造轻快的互动共享区域。”设计师介绍说。

 

以层叠关系将楼梯衔接而下,并有效利用台面的高度差,设置座位形式,两侧立面格架与柜体将实用与美感合二为一,藏秀并举,这方枢纽也可作为楼下层的活动区域。一条横向廊道将楼下层三个卧室串联,主卧套间前方特意设有起居室,一切从简,构筑一方慵懒小憩、静谧阅读的闲适之地。

 

豪宅之所以“豪”,非但在于“大”,丰富的细节亦理应值得考究。主卧在点线面的排布中有着熟稔自如的转换,在黑白灰的围合中饱含深情。床头采用设计师惯用的三角构成手法,既打破对称式单调,又构成了入室的视觉落点。所选取的灯饰本身也渗透着设计师的精巧心思,与卧室浑然相融,增添一抹柔情的点睛之笔。

 

男女主人的衣帽间彼此相邻,又因动线的合理设置保证了使用上的互不干扰。业主品味及工艺本身的魅力皆在细致的划分中悄然流露。密室作为豪宅不可或缺的一项配置,设计师亦心思灵动,将其巧妙融入进来。偌大的主卫内,设计师精准推敲比例尺度,充分照顾每一寸的室内感受、构图审美、细节质感等,通过石材清晰的线条、隐约的纹理,笼罩出一种包容之感,暗黑中的优雅,愈发显得意味悠长。起居室另一头则是两位小主人的独立卧室,依照兄弟俩的爱好和需求,既有共性之处,又各具特色。其中一间卧室内特别定制的上下床,也为满足兄弟俩一起玩耍、陪伴入眠创造了条件。

 

健身区域是为满足家庭成员便捷高效的锻炼需求。受建筑本身的限制,设计师在柜体内解决设备并将风带安放在侧下方,实现对层高的最大化利用。另一侧的镜面墙则把南外滩的景色映射入内,让人运动时也能感受到室内和室外的自然交融。廊道的设计同样拒绝繁复,大片格栅一体延伸极具视觉冲击,背后还预留了大量的收纳区,表象所见之外更具功用内核。室内与露台联动,建筑与自然相拥。深浅对比的映衬,让吧台宛如悬浮空中,这也为派对提供理想场所。于露台之上可俯瞰核心主城区,对岸陆家嘴天际线仿佛触手可及。都市的繁华与匆忙在此消散,悠闲惬意之感随即而生。

 

设计师表示:“业主的信任与支持,给了我极大的自由发挥度。大与小的反向思维,上与下的布局置换,一切皆基于对功能需求的预判及响应,契合其生活方式,匹配其品味格调。”上海季公馆,以其特有的且豪且简,让家如其人、化繁为简的生活哲学,在此生动展现,并散发纯粹的美感。同时尊重家庭成员的再创造,让空间经由时光流转,历久弥新。

关注 关注
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