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本科梁希实验班(设计方向)2018级课程设计--风景园林设计评图

课程设计要求
随着北京市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规模减量发展、街区品质提升、“留白增绿”、城市更新行动的不断推进,五道口的街区环境建设持续提升。课程以“五道口街区景观提升与绿色开放空间设计”为题,共同探讨其更新模式。五道口片区是北京高集聚区的核心地带,也是高密度住宅与商业、交通的城市综合区域,毗邻清华、北大、北林、地大、北语等众多高校及高科技公司。区域内有地铁13号线五道口站交通枢纽,成府路、荷清路、王庄路等道路连接。随着京张铁路的下穿和两侧违建的拆除,场地具有改造绿色开放空间、沟通街区、重塑街景、提升品质的机会。

课程包含三方面内容,放眼城市区域尺度与街区尺度分析,研究绿色开放空间与城市的关系;聚焦绿色开放空间进行设计;统筹街道和街区进行街景重构与街心花园的整合。

2021年7月2日开展终期评图,邀请园林学院郭巍老师、肖遥老师进行点评,并邀请研究生梅子钰与同学们共同分享交流。

授课教师
刘志成 王博娅
课程安排
设计周期8周
作业展示
蹇汶辰作品名称:京张记忆 宇宙中心

设计介绍:

五道口周边高校云集,科技公司众多,兼具商业氛围和历史记忆。本方案希望营造学院路高校校际交流中心,为周边高校学生提供校际交流,艺术沙龙的场所,同时激活场地原有的京张铁路记忆,以京张铁路绿道串联起场地内部空间,为市民提供生态,舒适的休闲公园。改善五道口华联商厦周边环境,打造城市商业门户,将高新技术与人文艺术相结合,打造蕴含科技,历史,艺术气质的活力城市客厅。

图片
图片
图片
孙千翔作品名称:CROSS STATION COMPLEX

设计介绍:

五道口象征着一种文化符号,是一个承载着科教、商业、生活、历史、山水的杂糅综合体,地铁13号线像心脏跳动一样将来自各地的活力原子源源不断传送至这里——就像一个宇宙的国王十字车站。设计把五道口的种种元素放进一个绿色的开放空间里,期望能让这块正逐渐丧失中心感的场地重新散发活力。设计从绿色综合体的渗透性(permeability)、开放性(openness)、战略性(strategic)三个维度出发,在建立均衡空间形态的基础上,为绿色空间植入开放的城市功能,梳理人、自行车、城轨方便穿越的层次化交通体系,融入场地独特的文脉与景观,为高教、科创、市井、商业、娱乐创造一个有高度吸引力的绿色综合体。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魏红叶作品名称:FUSION—Future Fashion|宇宙时尚首发站

设计介绍:

纵观五道口的发展史会发现,它由于交通的便利和周边人群的特质,一直在海淀区扮演着时尚引领者的角色。从朋克摇滚到美食服饰电影……凝结着一代又一代这个片区的美好回忆。但如今的五道口活力结构单一,内容也逐渐跟不上时代节奏,如何唤起这块场地的记忆与活力?本方案旨在将五道口打造成宇宙时尚首发站,利用场地自身的特点,置入生活时尚,娱乐时尚,学习时尚三个“原子核”,吸引人们来使用这块场地,在人们的交流与活动中,迸发出新的,未来的,生生不息的时尚浪潮。

图片
图片
李超吾作品名称:青春艺术场——艺术不落幕,青春不散场

设计介绍:

基于一系列前期分析,我选择将这里打造成为一处可以遥望北京西山的山水大地艺术场。

愿在传统山水和现代山水连接的这条轴线上,有这样一个区域,成为最好的纽带。愿渴望艺术浸润的青年人在这里感受最纯粹的感动。愿介入城市与自然的景观工作,能够重唤这里的活力,通过景观特有的手段,使得这里变得安全、亲切,甚至成为在这里生活的人们永恒的记忆,愿这座流动变幻的大地艺术之园,能够承载人们的生活甚至理想,历久弥新地存在下去。

图片
邓玲艺作品名称:摇滚五道口——歌唱理想生活

设计介绍:

五道口宇宙中心作为全中国高校最为集中的一个区域,充满着年轻人对未来理想追求的一种氛围,也是年轻人表达自己的一个窗口。九十年代摇滚乐在五道口繁荣,就是当时的年轻人们选择的一种的表达方式。以京张绿廊作为一条场地轴线,五道口宇宙中心加上京张遗址公园中心和生活绿心共三个核心,构建多个活力场所。希望通过此次设计,去把五道口打造成一个鲜活、热烈的场地,并尝试去引导一种更加自由开放的生活方式,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可以有各种活动的场所,也可以在这个空间里创作自己理想的生活形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孙皓晨作品名称: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

设计说明:

设计旨在通过修复原有景观和营建新景观,提升设计地区的景观质量,创造全新的空间类型,提升周边居民的生活水平。设计名为“回到未来”,意在利用各种手段创造让人“如在未来”感觉的景观。设计采取柔和的流线叙事,引导游人顺着游线游览经过“流觞曲水”、“石纪元咖啡厅”、“星愿池”等节点,体验随着穿越而带来的景观的变化,最终通过构筑物、灯光、水体、铺装以及种植等手段,配合由清华同方-工人俱乐部-五道口购物中心的主体轴线建筑变化,力求带给游人如同穿越到未来世界的体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赵秉萱作品名称: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设计介绍:

“附近有一条铁路,就似乎把住了人间的动脉,总是有情的” 过去的铁路连接两地,是连通着不同世界的桥梁。铁路这一五道口的重要回忆在场地中保留下来,而在新时代这里重新构建去的,是像铁路一样,打破场地原有的阻隔而带来新的交流与交往的“铁路”,在这里不断有新的机遇与活力被触发,在这里记忆点不断延伸并相互连接,在这里,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段禹同作品名称:POINT·点动五道口

设计介绍:

设计场地处于复杂的功能中心,2.5公里辐射范围内多样的功能需求与场地丰富的历史文化塑造了场地的挑战与机遇。通过拆解场地,打开城市界面,网状均匀置入生态、生活、科普、经济功能盒子,梳理场地的功能需求,复合置入生态文化、美食文化、科创文化、运动文化、京张文化、商业文化激活点整合多种功能盒子空间,以绿色空间为基地,塑造地形,营建小气候环境形成面域活动空间,串联南北主要交通体系,东西次要交通体系,建立上下快慢行交通系统。

设计旨在通过功能梳理与文化激活塑造场地符号,形成场地记忆,希望每个人都能在五道口找到自己的归属感,不同的生活,不同的舞台,但终将汇聚在同一个五道口。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孟何乔作品名称:Hotspot in Nature——基于集雨型绿地计算与研究的五道口绿色开放空间设计

设计介绍:

“宇宙中心”五道口的活力来源于周边各高校的青年才俊,他们给这个场地带来了知识的氛围和多彩的情趣,该设计旨在通过创造多种多样的交流空间来激活“宇宙中心”五道口的活力,为周边的众多高校以及科技创新公司创造一个校际跨学科交流平台,使之成为自然中的热点。游憩体系上,场地分为科创交流区,生活绿心区,商业门户区;生态体系上,由于成府路在夏季暴雨时瘫痪的报道屡见不鲜,设计基于集雨型绿地计算与研究收集红线范围内的雨水,北京十年一遇暴雨流量6234L/s,容量45000立方米,黄土渗透率0.25m/d,下渗8000立方米,所以设计的中央暴雨花园容量大约40000立方米,面积4公顷,平均深度为1米,常水位的设置兼顾了平常的景观效果。在广场部分采用透水铺装和植草沟,多余的雨水汇集到附近的小型集雨型绿地或景观水池,再通过生态旱溪系统集中到中央的暴雨花园中,并设置滚水坝和水生植物对雨水进行净化。保留建筑采用立体绿化和屋顶的雨水收集系统,就近在建筑附属的雨水花园消纳,也可用于科普展示功能。

图片
胡思玥作品名称:穿越“能量场”Aross The Auras

设计介绍:

高校、美食、音乐、文化、商业…五道口前世今生的种种要素塑造了它独特的气场。有人说“什么气息黏在五道口,都能被反噬成五道口气质”,加之因此联想到的心理学中“个体能量”概念,“能量场”这一主题雏形由此孵化。设计以解决多尺度交通、功能问题和景观品质提升为基本出发点,结合以上主题,提出相应策略,以圆融形态落入场地,形成了“CIVIL”、“NATURE”、“ARCHITECTURE”三个虚拟边界“能量场”,按各自特质植入节点,打造:新鲜,包容,归属、多元的绿色开放空间。期待最终场地中可以长久地进行个人的、场地的不同气质能量的交融、碰撞、转换和发散,从而给予场地新的活力、持续塑造道口独特气质。

图片
周越作品名称:种子轨迹

设计介绍:

以场地现有交通混乱与人群使用状况交杂的问题为导向,期望达到开放空间活化的目的,通过“行线、游线、骑线”三线并行连接节点,划分出“开放、感受、交流”三区空间的策略打造一个科教生活感知为主的绿色综合体。希望这里能成为让人们在忙碌生活的空闲停下来感受美好的绿色开放空间,也希望人们作为城市的“种子”能在这里留下他们的价值和印迹,故称为“种子轨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张佳艺作品名称:银河铁道之夜

设计介绍:

五道口是宇宙中心,是记忆,是新鲜和包容的气息,是每一个在这里生活的人都能够拥有独特体验的地标。记忆与交往在这里闪闪发光,它成为活动经历的内化,为所有人的生活记忆增光添彩。外向的交流与内向的情感感受同等重要,在这个具有辐射影响力的场地中,设置开放交流区域以及具高差的沉思区域,围绕核心绿心展开一系列活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郝雨欣作品名称:U-LINK

设计介绍:

“五道口的灵魂是火车开过时降下的栏杆,所有人都在安静等待火车开过,抛弃了外物纷扰。栏杆面前,众生平等。”——正如这段记忆描述,五道口是一个多元的城市空间,汇聚着来自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地点的芸芸众生,无论从位置还是使用人群上来说,五道口都无疑是一个纽带般的存在。由此设计提出概念“U-LINK”,从三个不同层面进行连接,并针对不同层面连接提出策略,意在使得五道口片区成为一个人人皆可找到自己归宿的地方。

图片
朱临昕作品名称:城市驿站

设计介绍:

本次作业设计地块位于五道口片区——北京高聚集地区的核心地带,高校、科技公司众多,13号线、京张高铁穿越其中,场地元素混杂、多样,经过对设计地块的实地调研和前期分析后,发现改地区位于不同风貌区、城市绿色空间的交界处或连接处,蕴含着巨大“连接”的潜力,其景观格局、城市风貌的更新对于海淀区大范围地区有着重要作用,它可以起到巨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驿站”的概念,而驿站通常具有“连接、信息沟通、休整补给”的基本功能和属性。五道口已具备很强的连接属性,于是规划设计的核心放在“如何将其三个重要属性发挥出来“。连接属性上,设计将强化山水-城市驿站、历史-现代驿站、科创-高校驿站的特点;沟通属性上,设计将贯通13号线东西,打破它对人群交流的阻隔;休整补给属性上,设计强调生活的“慢节奏”,在生态、交通方面打造宜居环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郑睿楠作品名称:SPARK心灵碰撞

设计介绍:

城市孤独症是一种城市心理疾病,心灵无所依托,忙碌,压力并且没有倾诉对象是许多人生活的常态。此场地为重要的城市开放空间,设计以五道口片区规划为指导,针对社会环境对高校学生、上班族、城市居民等人群的压力,通过RP模型分析,场地旨在构建一个高主观幸福感的城市公共绿地。打造一条京张铁路游赏带,两个中心点——五道中心和心灵碰撞中心,以及多个活力点,与周围环境、场地现状、人群需求等结合,共同打造出一个结构紧密、格局开放的公共绿地。

图片
兰雨萌作品名称:宇宙之眼---Eye of the universe

设计介绍:

五道口周边高校众多,青年学生参与感强,并因其繁华、充满年轻活力的特征被称为“宇宙中心”。但另一方面,这里同样也是一个充满科技感的区域。五道口周边高校,科学研究所众多,同时场地内部还有可以作为“科技创新孵化器”的清华同方,本身便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也正因此,设计主题名为“宇宙之眼”,形态从宇宙中的神秘星云变形而来。在5km半径尺度的绿地范围内,场地的“眼”也十分明显,在绿地规划层面也有重要意义。该主题意在通过这只眼看青年学生成长,看中国科技发展,远望宇宙,展望未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马迎雪作品名称:五道口的朋友圈

设计介绍:

海淀区作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战略基地,场地中的人群构成复杂多样,但在拥挤单调的城市空间当中,不同人群之间的交流却近乎于零。

随着当今日益频繁变动的人际关系网络,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变得遥不可及。在这种情况下,近距离、面对面的现实社交而形成的“朋友圈”对创新活动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这种由社群聚集而形成”朋友圈“网络能够极大增强信息在不同群体之间传递交流的频率,从而为人们带来更多新信息、带来更多创意灵感,营造更良好的城市氛围,并衍生出更多合作可能,推动区域发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段诗璇作品名称:宇宙交响

设计介绍:

根据前期场地调研与分析,总结出场地的特点即绿地环抱,高校环集,国际融合,以及原场地独有的铁路文化,可总结为人、自然生态及科技文化发展三个主要素,该场地正位于要素中心,各要素落在布局上即设置以人为主体的商业活动中心,以生态为主的生态绿核,以文化交流为中心的活动场地,旨在将场地内元素整合,协调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人与历史和人与未来的交流,多元共同融合,鸣奏一首多元素的宇宙交响曲。

图片
朱纯熙作品名称:Union Of WDK 五道口共同体

设计介绍:

五道口作为重要的城市开放空间,承载着不同的诉求与记忆。本方案意在打造“五道口共同体”,让居民游客能够共同使用、各类人群共同交流、商业自然共同发展、历史现代共同生长。具体设计策略是从已有的“U-Center”出发,延伸到“U-space”,通过构建不同尺度的U-space并合理地布置在场地中,满足人群需求、提升场地活力、丰富场地边界,构建一个联系紧密的五道口共同体。

图片
图片
关注 关注
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