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第三届 Future Food +86国际食物设计大赛初评入围作品

第三届 Future Food +86国际食物设计大赛总计收到来自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清华大学 iCenter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一只梨国际教育、天津科技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传媒与设计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武汉轻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武汉工商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浙江财经大学、广东白云学院、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鲁迅美术学院 、中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兰州理工大学、中原大学、湖南工业大学、湖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化工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中国石油大学、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罗德岛设计学院、法国南特大西洋设计学院、合肥城市学院、长江大学、安徽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北海艺术设计学院、江苏大学、大连工业大学、湖南工商大学、东华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成都市石室中学北湖校区、广州市海珠区晓港湾小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大连工业大学等近80所院校和10余组企业&个人设计师总计230多组精彩参赛作品

以下展示62组入围优秀作品(名单不分先后)

1.《故宫建筑巧克力》

the Forbidden City Architectural Art Chocolates 

参赛机构:故宫角楼咖啡

作品简介:六百年的紫禁城,蕴藏着皇家礼制。建筑之礼,形制各异,等级有序,宫殿屋顶是建筑的礼制象征,以此为创作灵感,营造微世界的新城。无同设计历时七年打磨,故宫角楼咖啡精工手作,将紫禁城殿顶艺术,微缩在寸尺之间。甄选高纯度可可食材,用宫殿艺术的礼作,带你认识这座城。

特色亮点:凝缩方寸宫殿,爱上紫禁城。

2.《100%绝对碳食》

100% Absolute carbon food

参赛设计师:

张嘉滢、唐嘉欣、林艳清、李茜玥、何俊源

院校:广州美术学院 艺术与科技 展示艺术设计

指导教师:黄露莎

作品简介:根据杂志Nature指出,未来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或可引起营养不良。如果我们能够从罪魁祸首--二氧化碳中获取营养呢?今天的营养补充剂都源于对食物本身营养的提取,绝对碳食打算补充这一空白,提供一种新型的营养摄入方式,为营养提取的来源扩展新的领域。

我们的主要重点是创造一种饮食方式的改革,寻找一种新的减碳方式来解决地球碳过剩的问题,使其在设计和性质上都有益于各方。

特色亮点:如果我们不再需要食物来进行供养,而是从罪魁祸首-二氧化碳身上获取营养。

3.《污土烘焙工作坊》

Contaminated Soil Baking Workshop 

参赛设计师:

李育曦 、陈子琪、 苏琪淇、 徐胜华

院校:广州美术学院 艺术与科技专业

指导教师:黄露莎

作品介绍:截止到目前,中国已将16%的土壤以及19%的农业土壤列为受污染土壤,这些土壤不同程度地受到重金属污染,包括铬、镍、砷污染,尽管如此,这些耕地还是用来生产粮食供人类消费。"污土烘焙工作坊"诞生了——其生产与污土物质相容并且可食用的产品,人类生产它、消费它、食用它,以此来维持生命体征。

特色亮点:“如果未来100%的土壤都成为受污染土壤,人类的食物将会是什么样?”

4.《OPA 面包彩泥》

OPA Bread playdough 

参赛设计师:薛雯月

院校:L'École de design Nantes Atlantique FOOD DESIGN LAB

作品简介:法棍面包是法国餐桌上最主要的主食,但由于其作为食物本身易失去水分变硬的特征以及法国人对于法棍面包新鲜程度的严格要求,使得法国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法棍面包浪费。OPA便是为减少法国小型烘焙坊的法棍面包浪费这一问题而设计的以陈旧面包为原料的,天然可持续的本土彩泥品牌。

特色亮点:以陈旧面包为原料的天然彩泥,让城市居民共同参与,减少食物浪费。

5.《藻+》

ALGAE+

参赛设计师:檀松冶

院校: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指导教师:宋协伟、景斯阳、刘诗宇

作品简介:ALGAE+ 讨论了我们如何从藻类作为食物来源的视角介入到世界饥饿的问题当中,世界正处于“饥饿大流行”之中,冲突、冠状病毒和气候危机有可能使数百万人陷入饥饿,我们如何寻找一种系统性的方法缓解地区饥饿事件,增加地区应对饥饿事件时的弹性? 他从可食用微藻的角度出发,尝试以在地性可食用藻类作为营养补充剂,与在地食物结合的方式缓解因气候、冲突、自然灾害等原因形成的急性饥饿事件。流程包含了从饥饿事件发生,到如何匹配藻类品种,到藻类如何渗透到地区,到如何培养并持续输出,最后到如何融入日常饮食等等。

特色亮点:ALGAE+利用在地性藻类资源,以系统性的方法将藻类作为营养补充剂在当地传播并与在地食物结合来缓解地区急性饥饿事件,提高地区应对饥饿事件时的弹性。

6.《无尽的自然:为多样性设计》

Endless Nature: Design For Diversity

参赛设计师:黎超群

院校: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指导教师:宋协伟、景斯阳、刘诗宇

作品简介:联合国在2021年气候变化报告中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自然灾害频发,生态危机日益严重。至2100年,全球海平面将上升1米,生活在海拔低于2米的地区人数将增至4.1亿。而在世界的大部分地区,超过70%的淡水用于农业。据估算,农业产量需增加50%,水提取量需增加15%,才能满足2050年地球总人口的基本供应。

遗传资源的保护将成为应对生产系统中可持续性、弹性和适应性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们给予了农作物、牲畜、水生生物和林木抵御各种恶劣条件的能力。作品通过对于植物学的分析,巧妙地运用人工智能计算力,结合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专注于挽救受威胁的生态系统,创造出根据生命系统不断变化的数字反映。

特色亮点:作品通过对于植物学的分析,巧妙地运用人工智能计算力,结合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专注于挽救受威胁的生态系统,创造出根据生命系统不断变化的数字反映。

7.《棕“旅”: 可持续方法再设计》

The Brown Brigade: A Sustainable Approach to Redesign

参赛设计师:牟英洁 

院校:中央美术学院 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

指导教师:宋协伟、景斯阳、刘诗宇

作品简介:本项目首先从背景环境出发,发现高保护价值的森林消失, 泥炭资源暴露,碳排放增加,导致热带地区气候恶化。其根本原因是棕榈油种植园的持续扩张,经过调研得知目前没有合适的可替代资源,进而提出可持续棕榈油计划,将目光聚焦于它的可持续性。结合 rspo 的认证流程,追溯棕榈油供应链,研究其是如何参与全球贸易体系的。最后给出可持续棕榈油的指导方法,引导生产者和消费者正确保护环境,减少碳排放。指导手册最终结合各类环境特点给予其有关于生物多样性和新型种植园模式的解决办法。

特色亮点:本项目将气候变化与全球性系统变革联系到了一起,跨越多重学科,对未来进行预测并提供灵活的、创新的、多层次的愿景和解决方案。

8.《非 常稻》关于水稻的可持续材料设计

DAO | About Rice’s sustainable material design 

参赛设计师:张雨若  

院校:澳门科技大学 人文艺术学院 传播设计 

指导教师:黄光辉

作品简介:「稻,可稻,非 常稻」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 。道即為自然,自然孕育一切,塑造世界的多樣性,註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進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我作为设计师的角色,利用水稻這個介質,進行生物性分析以及生態材料探索與可持續設計,呼吁大众關注水稻真正的生長及其背後隱藏的糧食浪費問題以及環境問題,展現給大眾水稻的更多可能性,引發對於人與自然關系的重新思考。

“非 常稻,通过近17种可持续材料实验的尝试,制作四种类型的可持续材料,来打破大众对于水稻的传统认知,展现水稻的更多可能性,引发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思考。”

9.《潮来丸》

Beef Meatballs From Chaoshan Region

参赛设计师:黄希、罗乐瑶、姜婕、黄晓红、赖嘉容、张雨、林银洪

院校:华南师范大学 艺术设计

指导教师:邢蓬华、徐晓莉、康丽娟

作品简介:“潮来丸”旨在打造精品正宗牛肉丸零售品牌,传播潮汕文化及潮汕传统美食。本品牌依托于潮汕本土文化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品牌符号和品牌文化,具有浓厚的潮汕文化特色。品牌牛肉丸供应源自潮汕,更加正宗美味,并推出一系列潮汕本土特色零食,让更多的人了解潮汕文化,品尝到潮汕特色美食。

特色亮点:打造精品正宗牛肉丸零售品牌,传播潮汕各类传统美食,以特色品牌符号推广潮汕文化。

10.《PRm+食物的再折叠》

 Synthetic future food based on camel milk

参赛设计师:王露

院校:中央美术学院 生态危机设计方向 

指导教师:景斯阳 

作品简介:根据《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未来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将使许多主要作物营养素剧减,该研究通过对225种不同食品分析发现,到2050年,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或导致额外1.22亿人口缺乏蛋白质。在全球范围内,营养不良的流行率和严重程度或将上升。作品选择细胞尺度为研究范畴,基于动植物蛋白的多样性,将驼奶与胡杨的新合成蛋白分子结构定义为PRe*(PR为蛋白质缩写,e为超自然数表示基本单位),并将其作为未来食物的基本单位,对食物进行未来设计。作品提出未来的每一种食物都应该在细胞多样化的尺度之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生命体,而不仅仅是食物,希望将此作为一种凸显气候危机的韧性手段来探讨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议题,引导人们共同行动,共建一个食物可持续的未来。

特色亮点:以细胞尺度为研究范畴,基于动植物蛋白的多样性,对食物进行未来设计。

11.《Hybrid Lab——鸟类播种计划》

Hybrid Lab——Bird Sowing Plan

参赛设计师:李晨雪

院校:中央美术学院 艺术设计系生态危机专业

指导教师:景斯阳、尚宗梁

作品简介:Hybrid Lab——鸟类播种计划,译为“混生实验室”,这个项目是基于新疆安集海辣椒所面临的人力种植问题进行的在地性生态解决方案,旨在解决新疆人力劳动问题的同时,形成一个生态鸟类保护园区,尝试去构建由鸟类引导的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共生关系。

特色亮点:将解决问题的主体从人变为自然中的鸟,由鸟类来引导一系列低碳可持续的食物危机解决方案,并赋予其民族文化内涵。

12.《唐风茶菓花想容》/《中国京八件》/《茶中小宇宙好运小茶点》

Innovative Delicious Pastry/ Classic Pastry JingBajian/Lucky Delicious Pastry/

参赛机构:于小菓点心模具博物馆

作品简介:

唐风茶菓花想容以唐玄宗与杨贵妃唯美爱情故事为创作灵感,还原千年唐玄宗与杨贵妃一起吃茶菓赏月的场景。依据馆藏唐代陶制模具通过3D扫描修复,复刻的花想容唐风茶菓,双色纹饰造型。外部环绕为唐代流行的西域连珠纹,中心图案是缠绕在一起的连理枝。

作品特色: 花想容唐风茶菓,作为博物馆文物活化走入大众生活的案例,使研究成果通过大众更易接受的形式表达,用文物+食物设计的方式不仅可以通过“实物”感受历史前世,也可以通过“食物”感受今生。

中国京八件是老北京传统糕点的代表,是中式点心里经典的代表,起源于清代时期。中国京八件是在“京八件”的基础上,融合了中国各地经典口味与制作工艺,开发的一款以汇集中华5000年文化为特色的新中式点心。

特色亮点:中国京八件以汉、唐、宋、元、明、清、民国与现代八种图形,对应八种口味,汇集了中国南北点心特点,让人们一盒就能吃遍大江南北,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的同时也能让人们了解中国的历史,了解中国的美食。

茶中小宇宙好运小茶点 以太空探月为创作灵感,“2022航天年”一份茶菓,一份心意,表达对祖国航天航空事业的祝福,探索美食与茶的小宇宙。包装外盒形似一本“大部头书”, 内附盲盒幸运游戏,代表着转运与探索。并附关于中国茶的历史方便与朋友们一起探讨茶中趣事。

作品特色: “食”书达礼,像一本书传播中国文化,盲盒游戏,寓教于乐表达对祖国航空航天的探索的祝福。

13.《异乡一人食》—中国留学生的炊具设计

DESIGN FOR EATING ALONE—— Chinese Tableware Design for Overseas Students

参赛设计师:罗媛丹、樊佳敏、曾堉楷

院校:湖北工业大学 产品设计

指导教师:程文婷、江冬竹

作品简介:在中国,每年都有超过 400,000名中国学生远赴异乡留学,他们想念中国的家乡菜,不仅是因为想念熟悉食物的味道,还是因为想念家乡的亲人。“异乡一人食——中国留学生的炊具设计”首先从跨文化的角度切入,思考饮食相关设计,其次对中国饮食习惯和留学生在跨文化背景下的饮食生活需求展开调研,旨在帮助中国留学生在异国家乡饮食资源受限的条件下,设计出一款即方便国际旅行携带、又能适用于海外生活场景的小型炊具产品。

特色亮点:针对中国饮食习惯和留学生在跨文化背景下的饮食生活需求而设计的一款既适应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又适应海外生活环境的产品。

14.《无塑·0%》 《无塑·50%》 《无塑·80%》

《NO Plastic·Corn husk》  《NO Plastic·Corn husk·50%》《NO Plastic·Corn husk·80%》

参赛设计师:陈慧婷、 周蔚原

院校: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产品设计系

指导教师:邢蓬华、 蔡江宇、 唐勇

作品简介:对现有社会塑料污染现象进行反思,受电影《星际穿越》中地球人类粮食告急仅剩玉米的震撼,我们开始对玉米相关材质进行研究实验。经过调研,玉米皮大量出现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没有充分利用起来;根据玉米皮特性,我们对其进行材料分析、面料纹理、制浆造纸包装、制泥产品运用的实验与研究。实验表明玉米皮能够作为面料、包装、生活产品的运用,结合现有工艺能够在我们的实验上量产化,并对其环保可降解的特性进行可循环流程的设计与展望。根据玉米皮在实验中的研磨程度进行命名,研究实验过程在反思与治愈中进行,我们希望将“无塑生活”概念更普及化,“来源土壤、回馈土壤”的想法希望让我们的生活材料对环境更友好,对人类未来更友善。

特色亮点:食品新材料-玉米皮材质运用与设计的研究,利用玉米皮制作成面料、包装、生活产品,对其进行可循环流程设计,“来源土壤、回馈土壤”。

15.《牡志铭》

Ocean Epitaph

参赛设计师:叶凯楠、杨小斐

院校:一只梨国际设计教育

指导教师:秦玉龙 

作品简介:牡志铭(Ocean Epitaph)是关于牡蛎的一场中式告别用餐仪式,通过一系列感官体验帮助观众建立和牡蛎的关系链接,并了解牡蛎和它背后的海洋环境问题。

牡蛎作为海洋保护的重要角色,由于环境污染变得岌岌可危。牡蛎作为浪漫晚餐的组成部分,可悲的是它并没有得到过爱。比起直接告诉人们如何帮助牡蛎,我选择的方式是结合中国传统的喜丧以及沿海城市闽南文化元素,用感官体验的方式让观众对牡蛎的故事产生共情,让他们爱护牡蛎并参与到海洋保护的行动中去。

16.《气候食谱:隐匿饥饿指南》

Climate recipes: Hidden Hunger Guide

参赛设计师:赵恒阅

院校: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视觉传达方向

指导教师:宋协伟、景斯阳、刘诗宇

作品简介:从两个问题展开,我们如何认知被隐藏的饥饿?1、今天的饥饿面貌是什么样子的?2、为什么要认知膳食真相?在这些主流话语的背后是否存在被隐匿的真相?对此我们可否搭建一种基于行动者网络框架的工具,将相关元素连接起来,从而构建成一种自下而上的认识工具,我通过在搜集全世界不同的饥荒地区,并利用社交媒体去搜集有关在地的饥饿信息,从而建立起数据雕塑去为每个地区搭建起隐性饥饿的认知工具。

17.《一直吃到海水变蓝》

Eating up till the Sea Turns Blue

参赛设计师:李路佳 、李敏

院校: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艺术设计专业

指导教师:邢蓬华

作品简介:挖掘“吃”这一动作新的语意,是人的自我消化,也是对环境的净化。根据水体污染的图片,设计并制作了可以吃的“一袋水”。原型来自中国传统茶点——春水生。既然人都不能接受这些污水,海里的生物也应不能接受。但它们不能说话,不能拒绝这些污水,只能被迫选择接受。吃掉所有的“污水”,剩下干净的海水,只有行动起来保护海洋,才能让海洋恢复美丽的蓝色。旨在呼吁大家支持海洋环保事业,为守护蓝色海洋贡献自己的力量。

特色亮点:创意的概念食品设计与趣味十足的展览结合,将甜品制作成污水的模样,制作成可以吃的“一袋水”,让我们把“污水”吃掉直到海水变蓝。

18.《趣食豆渣》

HAPPY BEAN DREGS

参赛设计师:王耘琪、常佳楠、于心月、李婧欣

院校:北京服装学院,工业设计

指导教师:杨洪君,何颂飞

作品简介:“趣食豆渣”是一款以生产豆奶或豆腐过程中的副产品豆渣为主要食材的食物设计。以豆渣为主材料制作成不同颜色的豆渣布丁与豆渣餐具进行搭配,成为好吃好玩又健康的儿童食品,让孩子在吃的时候补充膳食纤维,豆渣的颗粒感还可以很好的锻炼孩子的咀嚼能力。

特色亮点:一款以豆渣为主材料的儿童健康零食食物创新设计。

19.《哈吃哈吃零食》

HACHI

参赛设计师:

周慧敏 广州美术学院 工业设计学院 工业设计与理论研究

谢小惠 广州美术学院 工业设计学院 染织与服装设计

李岩 广州美术学院 工业设计学院 工业设计与理论研究

赖慧莹 广州美术学院 建筑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设计

曹操 广州美术学院 建筑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设计与理论研究

院校:广州美术学院 

指导教师:童慧明、林敏、丁熊

作品简介:哈吃哈吃,是一个致力于生产有趣零食的品牌。通过游戏与零食的创造性结合,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创造欢乐氛围,给Z世代年轻人带来新奇、有创意的零食社交体验,为食品工业创造出具有潮文化属性的“零食社交”新品类。

特色亮点:有社交体验的设计驱动型创意零食品牌

20.《情绪餐吧》

Taste Mood

参赛设计师:周绮彤、李俊清、杨奇奇、蔡李云、潘欣仪

院校:广东工业大学 工业设计

指导教师:王晓岚

作品简介:Taste Mood是一个饮食情绪记录平台,我们的情绪与饮食息息相关,无论你是受情绪化进食困扰需要倾诉,还是想记录关于美食的故事,都可以从中得到陪伴和指导.

Taste Mood由情绪餐吧,我的约定和情绪时空三大板块组成,结合正念饮食理念情绪餐吧可以帮你进行情绪分析,给出饮食建议,引导你正视食物与情绪的关系;我的约定可以让你尝试各种健康小挑战,同时可以在这里构建心愿清单并完成它,赋予日常生活以仪式感;情绪时空可以帮你进行阶段性的食物故事,见证自己的进步,记录感受生活的美好.让用户能够正确分析并正视自己的情绪,摆脱情绪化进食的困扰;帮助用户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仪式感。

21.《JUJUTEX——枣树基皮革》

 JUJUTEX——Jujube based leather

参赛设计师:高心甜

院校:中央美术学院 危机与生态设计方向

指导教师:宋协伟、景斯阳、尚宗梁

作品简介:新疆枣树修剪残枝产量丰富,是优良的可再生生物资源。但是现阶段对其的利用率十分低下,不合理的处理方式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违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Jujutex,以循环性概念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设计。针对红枣残枝过多及其对环境的有害影响,将这种丰富的材料进行利用,创造新的应用和可能性。通过产品+系统方案设计,带动整个产业循环,让枣农、皮革产业、消费者与大自然同时从中受益。

特色亮点:项目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针对红枣残枝过多及其对环境的有害影响,将这种丰富的材料进行利用,通过产品+系统方案设计,带动整个产业循环,让枣农、皮革产业、消费者与大自然同时从中受益。

22.《鲑鱼处方》

Salmon recipe

参赛设计师:吴雯萱

院校:中央美术学院 产品设计 危机与生态设计方向

指导教师:景斯阳、刘诗宇

作品简介:鲑鱼产业链由于人类欲望的膨胀,产业链畸形、食物链破坏、过度捕捞、动物福利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层出不穷。作品基于AR技术发展的可能,以疾病为隐喻探讨了未来如何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饮食来展现食品背后的危机与可能,从而影响消费者对食物的选择。

特色亮点:使用虚拟现实将未来饮食场景带入生活,干预消费者决策,从而实现更可持续的食品产业链。

23.《与沙共息》

Breathing with the Hippophae

参赛设计师:西禹宁

院校: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危机与生态设计

指导教师:宋协伟、景斯阳、尚宗梁

作品简介:作品基于对新疆特色食物“沙棘”的Frankia根瘤固氮作用的探究,从食物与身体角度出发,结合时间与空间维度,基于Ardiuno+Processing制作了一套连接人类与沙棘呼吸及痛感的可穿戴装置。

借用此装置,人类将与沙棘感知相通,感受到因二氧化碳超标氮元素比例下降而导致窒息和肢体疼痛,同时将代表沙棘生长状态的“根系”与代表荒漠化程度的“粒子”可视化,使人切身体会到沙棘等荒漠植物曾经面临的危机,再现新疆生态早年间的破坏与近十年来“沙棘林下经济”等荒漠治理措施的初步成效。

特色亮点:从食物与身体角度出发,连接人类与沙棘呼吸及痛感的可穿戴装置,使人切身体会到沙棘等荒漠植物曾经面临的危机,再现新疆生态早年间的破坏与近十年来“沙棘林下经济”等荒漠治理措施的初步成效。

24.《摩登菜园一一阳台上的“微农场”》

参赛设计师:江心月、张晓东、顾佳盈

院校:南京师范大学视觉传达专业

指导教师:倪静

作品简介:2022上半年上海疫情期间,食物短缺成为一大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城市的阳台上种植食物。阳台农业即利用城市居民阳台空间发展农业,这是适合都市居民在家中开展的一类楼宇农业活动。该作品探究了阳台农业这一新形式,将阳台农业相关知识制作为简单易懂的信息设计,激发人们的兴趣,为希望了解并参与阳台农业的人们提供便利。

25.《阿比鸠斯:面料烹饪艺术》

Apicius:L'arte culinaria dei tessuti

参赛设计师:吕思缇

院校:中央美术学院 设计学院 生态危机设计方向

指导教师:景斯阳 刘诗宇

作品简介:仅来自食物的排放就可能耗尽我们 1.5°C 或 2°C 的所有预算——但我们有一系列机会来避免这种情况。经过阅读食物系统中的临界点概念的文献,引入正临界点的概念—— “通过减缓或适应增加社会弹性,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害。”作为代理人可以落脚到解决厨余浪费问题,进行代理人基础能力的提供。经过大量的调研与对比分析,关注点落到“颜色泄漏”问题上,探索人类将自然分类为不同、可定义和可量化的组成部分的愿望如何忽略了自然的本质。在这种情况下,大自然影响了我们对世界配色方案的预定的、人为的感知。作为一种隐喻提示,将作为一种天然色素引入面料指南中,解决纺织业中的染色废料问题。

我将研究的过程进行了可视化表达,并收集厨余垃圾以及打折果蔬,亲身在厨房烹饪制作面料。经过二十多种材料的初步实验,通过制作指南书籍的方式将观者带入情境:以天然色素开始,以寻求可替代的植物、动物纤维为过程,研究了食物面料料的“纺纱”、“编织”,为面料应用者提供了一种新的便利的就地取材的可能性,也为缓解服装纺织产业链带来的生态危机(雨林危机、土壤危机、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特色亮点:研究了食物面料料的“纺纱”、“编织”,为面料应用者提供了一种新的便利的就地取材的可能性

26.《翘JIO香》-四川素食包装设计

“Qiao JIO Xiang”- Sichuan vegetarian food packaging design

参赛设计师: 

贺静、杨岩、高迪、何欢

院校:武汉轻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

指导教师:康帆

作品简介:翘JIO香品牌是一款基于乐山大佛景区背景下的地道川式素食品牌。我们希望翘JIO香带给消费者的感觉是安逸巴适,在产品包装的设计中,使用了插画的表现形式,以翘JIO香主推的三款系列产品——嘉庆古早糕点、川味麻辣素食、养生茶饮零食为创作基础,结合品牌IP形象和乐山特色的民俗文化进行画面上的互动,使整体包装风格更加具有趣味性和亲和力。

特色亮点:川式素食,传播文化,巴适的板

27.《故事糖话》

Story Candy Painting

参赛设计师:顾佳玥 、朱俊宇

院校:广州美术学院 产品设计

指导教师:张欣绮、段丽莎 

作品简介:儿童处于思维逻辑敏感期时,往往难以理解事情的发展过程,而通过声情并茂,角色扮演的趣味方式,将孩子带入到故事中,成为故事的主角,自己思考故事的情节,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小朋友画出想要填色的物体后,用水果糖混合调色,通过不同的颜色搭配来感受色彩,锻炼动手能力。

特色亮点:在糖画盒中,家长和小朋友亲自成为糖画故事的主角,体会画糖画的快乐。

28.《串个福禄——儿童冰糖葫芦DIY套装》

DIY tool set of sugar-coated haws

参赛设计师:汪萌萌、彭颖慧

院校:广州美术学院产品设计

指导教师:张欣绮、段丽莎

作品简介:这是一套为儿童设计的冰糖葫芦制作工具。外形参考传统的北京冰糖葫芦售卖工具造型进行设计,简约可爱、便于收纳;产品操作简单,互动性强,适用于家庭和幼儿园等场景,让儿童感受传统美食的魅力,提升动手能力,也可以将平时不爱吃的食材制成糖葫芦,改善挑食的习惯。

特色亮点:基于传统美食冰糖葫芦的儿童感官体验产品设计

29.《东湖樱花美食节限定糕点包装设计》

参赛设计师:高迪 、 何欢 、 杨岩

院校:武汉轻工大学  艺术设计专业

指导教师:康帆

作品简介:此项目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地域特色和场景需求,以宋朝簪花习俗为文化依托,“东湖樱园,古今共享”为主题,通过宋代簪花名画的再绘和现代赏花活动的绘制,打造全新的宋式樱园集市,围绕主题进行拍照打卡立牌、樱花糕包装、赏樱主题海报、明信片、IP等相关文创产品设计,并利用网页设计形式进行活动推广。

30.《基于垂直农场多用型概念拖拉机》

Multi purpose concept tractor based on vertical farm

参赛设计师:贲亮亮、蒋依彤

院校:华东理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

指导教师:刘淼

作品简介:到2050年世界百分之80的人口都将生活在城市里,要解决这些新增城市人口的食物保障问题,垂直农场可能会成为人类的一种选择。该垂直农场将植物种植在可从一端驱动的传送带孔洞上,拖拉机可通过转动传送带将植物拉向自身,进行快速的播种或收割工作。

特色亮点:该拖拉机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覆盖更多的区域,并且以简单精确的方式执行任务,优化垂直农场的生产。

31.《虎皮狗便当餐厅》

HPG-lunchbox

参赛设计师:

王静文 清华大学-产品设计

曹跃龙 清华大学-视觉传达

院校:清华大学 iCenter

指导教师:庞观、陈凯、罗勇

作品简介:HPG-lunchbox是一家为减少一次性餐具浪费,实现健康饮食,轻便易携带的个性化绿色便当餐厅。用户手机点单,在取餐柜中取餐,用户上班上学路上顺便去取便当,食用完后可在回家时顺便将餐具送回至店里,再由餐厅对餐具清洗消毒。

特色亮点:健康、个性化、便携、绿色的餐具回收式便当餐厅。

32.《藏地仲夏 林卡献礼——藏族雪顿节户外便携食具套装》

Tibetan Midsummer Linka Gift - Tibetan Shoton Festival Outdoor Portable Eating Set

参赛设计师:袁艺桐 张蕊琳 刘泽平 李苒晴 丁一桐

院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产品设计专业 

指导教师:杜晓丹 赵超

作品简介:本设计将现代化的设计方式赋予藏族传统食品制作器具中,最大程度简化与整合繁琐的传统食物制作流程,在藏族最大的节日雪顿节过林卡的设计语境下,从便携茶具、奶渣制作器具、糌粑制作碗、便携烤炉、便携酸奶辅料自选瓶五个方面,小组各同学设计了一套产品。产品材料以藏族较多的农业副产品青稞稻壳秸秆紧压材料代替具有卫生、开裂、发霉等问题的藏族木材,以紫铜色处理涂层钛合金代替藏族铜金属,解决价格高、质量沉重、金属析出等问题。五组产品运用相同材质,以藏族酥油花中的青稞图样参数化设计装饰部。

特色亮点:现代化设计方式及新材料赋予藏族传统器具生命力。

33.《红茶君的实验室》

Mr. Kombucha’s Lab

参赛设计师:赵雪薇

院校: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可持续综合设计专业

指导教师:李卫

作品简介:红茶菌是健康酸味饮料康普茶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同时也是一种性能可媲美皮革的纤维材料。“红茶君的实验室”是围绕红茶菌展开的资源共享平台,致力于推广红茶菌,并让更多的人创造和使用红茶菌制品。该项目通过实验、培育、造物、分享,四个步骤推广红茶菌,过程中产出的设计都是基于居家环境进行的,即工艺低技术、材料可获得,原料安全无毒、甚至可食用。希望能以公众参与助力红茶菌的应用研究,使红茶菌流行起来!

特色亮点:“红茶君的实验室”是以红茶菌材料为中心的开源平台,指导人们在家甚至在厨房就能使用红茶菌来DIY生活用品,以此来减少皮革和塑料的使用。

34.《“SKIN²”-未被欣赏的皮肤》

Unappreciated skin

参赛设计师:刘一霖

院校: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 

指导教师:景斯阳 尚宗梁

作品简介:作品产出是一个洋葱皮微型农场,它是一个,家庭地面摆放式生物反应器,旨在将洋葱的皮肤引入我们的生活,并鼓励人们使用洋葱皮作为更可持续的营养饮食的一部分,也希望通过这个室内微农场来强调“未欣赏的”洋葱皮肤在我们的饮食中可能扮演的角色.

35.《基于食物浪费的菜市场儿童食教品牌设计》

Food and education brand design for children in wet market based on food waste

参赛设计师:任毅、杨博恩、傅婼琦、高琳、李如兰、李文静

院校: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艺术设计(MFA)

指导教师:魏洁、廖曦

作品简介:本作品为基于菜市场新消费下亲子互动性食物教育的科普蔬菜品牌设计,通过设计进行普及蔬菜知识教育,引导减少食物浪费行为,拉近代际关系,强化菜市场导视系统从而提升亲子购物体验,创造良好的科普氛围。

特色亮点:识蔬,是菜场,更是博物馆。

36.《#情绪葱植计划》

 Project Mood Recharging

参赛设计师:谢雨、杨晓斐

院校:一只梨国际教育

指导教师:秦玉龙

作品简介:「#情绪葱植计划」是一场沟通实验的概念品牌,希望以“情绪葱籽卡”为媒介,创造美好的沟通,传递温暖的情绪。

「#情绪葱植计划」选择“葱”的意象作为起始共鸣点,希望通过“葱”和“食物”的话题,为人们创造一些美好的沟通机会。本项目试图先通过在线上发起情绪故事分享活动,征集与食物相关的治愈故事,了解人们为自己情绪充值的方式。而后,再基于这些故事和意象“葱”,延续本活动品牌形象的创作,并策划开展线下的沟通实验,鼓励良好的沟通,促进美好情绪的传递。

37.《新鲜的面包》

Fresh Sliced Bread

参赛设计师:周慧敏

院校:广州美术学院 工业设计学院 设计学

指导教师:张剑

作品简介:这是一款面包的包装设计,将原本印刷在面包外包装上的日期用烤面包的工艺直接醒目地烤在面包上,这种方式不仅达到了包装的目的,重新定义了食品包装的概念,而显眼的日期也成为了面包新鲜的象征。更有趣的是在享用面包时,日期部分烤制过后的酥脆与面包本身的松软相结合,给人带来更加丰富的口感和味觉享受。

特色亮点:面包上烤制的生产日期,利用了面包的制作工艺,成为了面包新鲜的证明。

38.《光合律动鸿门宴™ 星厨研制素肉臊酱》

参赛设计师:何赛 、吴金涛 、王千瑞

作品简介:本产品使用植物基科技, 以 植 物 来 源 的 蛋 白 质 、脂 肪 为 主 要 原 料 ,添 加 必 要 的 配 料 制 作 而 成 的人造肉原料,并精选纯天然食材,打造四款特色风味的复合酱料,做到零动物源、零胆固醇、零反式脂肪、且不含任何五辛和蛋奶的成分,素食人群,宗教人群等各类人群均可食用,使用大豆拉丝蛋白新科技,让酱料里聚集了饱满的“肉粒”,给用户带来丰富的味觉享受的同时,不给用户的身体增添任何负担,酱料中富含膳食纤维,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丰富,并独家研发新款酱料瓶,为用户提供新的健康生活方式。

39.《未来折叠餐饮空间》

参赛设计师:

袁艺桐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

刘今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院校:清华大学 iCenter

指导教师:庞观

作品简介:基于国内高校食堂的普遍问题(如座位排布,流线不佳,缺乏空间层次等),以清华校园内丁香园食堂为例,结合周边绿地,进行系统的折叠餐饮空间设计。过三浦折叠结构将外部绿地空间与食堂内部相连,贯通食堂内外流线,解决就餐高峰期人流量大而队列面积和用餐座位不足的问题。用餐分区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在打菜窗口外缘增加自行车道以供食堂外部取餐。践行并宣传碳中和概念,运用回收风电扇叶片切割作为单元模块,助力难以被再利用的风电叶片绿色回收,在折叠空间内增加循环种植区,供同学们进行绿色种植实践。绿地上六边形不同尺寸的折叠公共休息区可供就餐、娱乐、自习等。

40.《“小Q”智能堆堆桶》

“Qer”Intelligent Composting Bucket

参赛设计师:

王静文 清华大学-产品设计

扈庆达 清华大学-车辆工程

唐誉瑛 清华大学-视觉传达

赖凯欣 escp 经管专业

王一峰 escp 社科

参赛院校:清华大学 iCenter

指导老师:庞观、陈凯、罗勇

作品简介:小Q”智能堆堆桶是一款模块化的家用智能堆肥产品,在硬件上做到智能传感、模块化设计;使用微信小程序可以智能检测、积分兑换和虚拟游戏等;构造“社区—家庭”机制进行回收和处理服务,实现串联社区用户、资源。

特色亮点:模块化家用智能堆肥产品,厨余垃圾处理新方案。

41.《蓝色烟囱 缩饮咖啡》

Blue Cheminée Soin Coffee

参赛设计师:张文帅,杜哲思

参赛机构:杭州热麦品牌管理有限公司

作品简介:现代年轻人生活已经离不开咖啡这个产品,而咖啡使用场景及方式较为固定,冲泡相对繁琐。因此我们设计了一款即喷浓缩咖啡。浓缩咖啡按压即可喷射,即喷即饮,一罐咖啡可冲泡12杯,简单便携,打破原有的咖啡使用体验,同时也比常规浓缩咖啡的一杯一包装形式更加环保。

特色亮点:创新的产品使用及外观样式,快速吸引消费者。通过铝罐充氮超保鲜技术,即喷即饮,一罐可冲泡12杯,方便携带的特点,大受露营出行人群欢迎。

42.《地貌巧克力》

Geomorphic chocolate

参赛设计师:陈俊龙

院校: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指导教师:刘颜楷 邓嵘

作品简介:《地貌巧克力》是一款针对年轻中高消费群体。对生活具有较高品质追求,对小众品牌情有独钟人群而设计的高级零食。其造型灵感源于禅宗美学所提倡的自然。通过简练意象的表达方式来塑造造型的纯粹感,根据自然的地形地貌特征来进行抽象造型提炼与甄别,造型借鉴自然界峡谷中受到自然风与流水侵蚀的岩层产生的层层肌理的峡谷地貌特征;借鉴高山积雪融水侵蚀的冰雪溶蚀地貌特征,还包括海滩侵蚀地貌、溶洞侵蚀地貌、风沙侵蚀地貌、流水侵蚀地貌等。“地貌巧克力”造型反对人为的刻意装饰,提倡使用自然简单的元素,通过简练的表达方式来塑造食物的纯粹感,以及朴素与自然的意境来打动食用者的味蕾世界。

43.《REBORN 咖啡萃取&咖啡渣回收一体机》

REBORN coffee extraction and recycling machine

参赛设计师:边玉杰

院校:湖北工业大学 工业设计学院 产品设计

指导教师:程文婷 郑小茜

作品简介:本设计通过设计一台可以制作杯子的咖啡机,将萃取过后的咖啡渣高压制成咖啡杯。减少了一次性塑料杯的使用的同时为咖啡渣这一具有可塑性的特殊材料提供二次利用的途径,同时提高人们对食品残余物利用价值的关注,倡导可持续低碳的生活方式。设计不仅提升了用户的生活环保意识,同时也增强了咖啡制作过程中的趣味性

特色亮点:萃取咖啡的同时对咖啡渣进行二次回收利用

44.《社畜加油站》

A gas station for corporate slave

参赛设计师:唐雨洋

院校:中南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指导教师:毛寒、徐鸣

作品简介:社畜问题背后反应了当代年轻人艰难的生产处境,经过调研,我了解到“吃”是大部分年轻人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品牌依据上班族们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段中情景化的痛点,有针对性地为上班族们提供每日所需营养的健康小零食,并进行情感上的连接,缓解人们的压力,带给人们心灵上的抚慰,是身体与心理的双重关怀。

特色亮点:关怀“社畜”们身心健康、缓解压力的创新零食品牌

45.《甬城茶食·盒装宁波传统糕点与书籍设计》

NINGBO PASTRY·Boxed Ningbo Traditional Pastry and Book Design

参赛设计师:励妤佳

院校:浙江大学视觉传达设计

指导教师:李承华

作品简介:甬城茶食·盒装宁波传统糕点与书籍设计 以4种宁波传统糕点(豆酥糖、龙凤金团、黑饭糕、宁波麻糍)为主要内容,介绍这些糕点的原料、制作工艺、口味、历史背景、人文故事等相关信息,并将其展现在书页材质上;作品使用带有提绳的类似糕点盒的构造,丰富的材质与装帧形式,将糕点结构、外观、口味等特征和制作工艺展现在书籍结构上。

特色亮点:甬城茶食·盒装宁波传统糕点与书籍设计 尝试探索将糕点独有的结构外形与书籍这一形式结合,通过展示与本地人生活更加贴近的传统糕点和相关非遗内容展现丰富多彩的宁式糕点文化。

46.《X-LAND植物基》

参赛机构:艾思斓

作品简介: X-LAND产品研发的初衷就是低碳环保 为人体降低负担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关注环保可持续性,是我们身为民族企业首要思考的。保护祖国的青山绿水也是我们企业研发植物基产品的初衷。因此海报中以植物基产品的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创造,让我们的蓝天/土地能够不再被破坏。

47.《乐在其粽》 

Fun in its dumplings

参赛设计师:刘涛、李莹莹

院校: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公共艺术学院 产品设计

指导教师:李小丽

作品简介:这是一款为儿童设计的包粽子的模具,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传统文化及其手工艺都逐渐被淡忘,这款外观可爱的包粽子的模具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想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让他们学习包粽子的手艺,提高智力,增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可以在吃粽子的同时享受包粽子的乐趣,又好玩又好吃。

特色亮点:既可以享受中国传统美食也可以锻炼智力。

48.《宜养——老年人居家介护食物系统设计》

YIYANG -- Design of the elderly home care food system

参赛设计师:

龙腾明 (交互与体验设计)、郑棣江、徐美萱、詹凯奇、郭心昱、李潇晗

院校: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

指导教师:廖曦、魏洁

作品简介:咀嚼吞咽障碍困扰着许多老年人的饮食健康,宜养专注于为有吞咽咀嚼功能障碍的老年人群体提供健康餐食,结合地中海饮食法则,定义老人介护食物的饮食结构,结合食物的粘稠度、规格、咀嚼标准、吞咽难度,将食物划分为了四级,对应老年人不同程度的吞咽咀嚼障碍,助力老人安心用餐。

特色亮点:针对有吞咽咀嚼功能障碍的老年人用餐的居家介护食物系统设计.

49.《风味餐厅》

Flavor Restaurant

参赛设计师:

陈安蕾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苗金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专业

佘淋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参赛院校:清华大学 iCenter

指导老师:庞观、陈凯、罗勇

作品简介:该作品主要以四道菜品的形式来向人们传达生态破坏、物种灭绝、极端气候、环境污染的生态问题。运用想象力及设计思维,将食品与环境问题关联起来,使“菜品”以具有环境警示意味的类食物造型呈现,与正常食物产生巨大反差,引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思考。

特色亮点:令人胃口大开的美食与生态问题的摩擦碰撞予更易发人深省。这样的“美食”您真的吃的下去么?

50.《“叶知”可持续包装设计》

“LEAF KNOWS”Sustainable packaging Design

参赛设计师:

钱玫克 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工程专业

陈可函 清华大学艺术与科技专业

蒋雨涵 清华大学艺术与科技专业

吴泽原 清华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参赛院校:清华大学  iCenter

指导老师:庞观、陈凯、罗勇

作品简介:该作品旨在利用一种完全由回收生物材料制成的环保包装,以此作为我们对减碳环保的响应。通过结合材料与城市文化的联系,打造具有独特地域文化元素的包装设计。通过扫取叶知码方,让植物信息活化并感受植物生命之美。

特色亮点:赏自然之叶,品生命之美,寻文化之源。

51.《魔法勺子》magic spoon

参赛设计师:

张瑞雯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产品设计专业

程健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苏梦 清华大学 iCenter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方向

毛顺宇  清华大学 iCenter电子工程系

参赛院校:清华大学  iCenter /北京大学

指导教师:庞观、陈凯、罗勇,董宝光、井平安、高建兴,马思然

作品简介:工作原理:对舌头上的味蕾施加较小的脉冲电流刺激,与不同温度配合产生不同的味觉——酸、甜、苦、咸等。

外观设计:采用易于清洁的“钛”材质。

使用场景:健康领域。希望在帮助人们更健康饮食的同时也不会降低其幸福感。目前我们主要希望这款勺子可以应用于健康领域下的保健和医疗两个方面。

特色亮点:将切实有效的科技与日常生活中最常见餐具结合,极大提高便利性又兼顾技术性

52.《WFP虚拟健康农场&流程可视化设计》

ENJOY 

参赛设计师:

祁逸菲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蒲佳明 清华大学车辆学院

参赛院校:清华大学  iCenter

指导老师:庞观、陈凯、罗勇

作品简介:我们的项目旨在通过一个线上平台将食物过剩群体的健康问题与食物缺乏群体的饥饿问题联系起来。平台借助大数据处理,让公众在关注自身健康的同时参与监督WFP的资源分配与物流过程,促进WFP正向优化与提升效率,并通过可视化的流程吸引更多公众关注世界饥饿问题。

特色亮点:关注饥饿难题,创造新的关联方式与分配可能

53.《“树懒”进食计划》

Sloth Eating Plan

参赛设计师:

陈宝成江南大学艺术设计

莫洁琼江南大学设计学

孙飞雪江南大学艺术设计

胡徐妍江南大学艺术设计

孙佳钰鲁迅美术学院 工业设计

杨芷瑄中原大学商业设计

院校:江南大学/鲁迅美术学院/中原大学

指导教师:马官正、高原、梅凌婕

作品简介:我们把智力缺陷儿童比喻成“树懒宝宝”,希望针对树懒宝宝的饮食认知问题制定“树懒进食计划”,增强树懒宝宝对于食物的认知。其中包括实体的食材餐盘、食物模拟组件、大口吃饭游戏机,运用艺术疗法,四个趣味小游戏,对其五感进行训练,建立与食物的对应关系,色彩、材质与外型呈现满足孩子对于具象物品认知的需求。同时搭配线上平台,通过线上应用和线下活动,构建物品交换、家长交流、儿童交友的可持续交流平台。

特色亮点:“树懒”进食计划——为智力缺陷儿童的饮食认知而设计。

54.《囍。》

DINNING

参赛设计师:

黎季方 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

陈境一 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

郭刻羽 中国美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

院校:中国美术学院

指导教师:秦臻

作品简介:喜宴是每年食物浪费最多的聚餐之一,然而对于此,尚且没有较多的尝试和改造。我们重新设计以“分食”为目的的新型菜盘。结合喜宴场景定位,以中国婚礼传统元素“团扇”,“云纹”等元素为基础,结合视觉引导,人们行为动作等,将餐盘设计为“分割式”,“抽取式”等。设计了一套适合餐前小菜,主菜,甜品等装盛的菜盘。在保持视觉美观的前提下,潜移默化影响人们行为,使食用过程更卫生,让人们更愿意多吃菜,餐后更愿意打包。

特色亮点:聚焦喜宴食物浪费,活用中华传统文化。

55.《贺兰红2016干红葡萄酒包装设计》

参赛设计师:郭玉龙

作品简介:这款包装的创意的出发点是从最近很有话题性的电视剧《山海情》中得到启发,一个在党的帮助下日渐富裕起来的闽宁镇,无数葡农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同时也让一个贫苦地区彻底的改天换地的故事。这是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是一点一滴做事的拼搏精神。因此我们把一瓶葡萄酒从种植到收获,再到酿造的过程做了铜版画一般的插图,中间的丝带体现党的一带一路好政策,同时也有时光流传,经典留存的感觉。希望用这种岁月过程来体现务实不浮夸的精神。金色的烫金工艺,仿佛是葡农的争天斗地,把沙漠变成了黄金的真实写照。

特色亮点:山海情是如何变成一瓶红酒的?

56.《食趣“食”尚》信息可视化设计

Visual Design of Food Fun “Food” Fashion Information

参赛设计师:王绿漪

院校:苏州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

指导教师:高云

作品简介:食趣“食”尚是基于学龄前儿童膳食平衡指南及食育教育知识而设计的食育教育信息可视化设计科普系统,运用此系统加强宣传,指引家长正确食育,提高家庭这一主体对于儿童健康饮食教育知识的重视程度。

特色亮点:《食趣“食”尚》将儿童健康饮食教育知识进行有效、有趣科普,使食育教育成为一种时尚。

57.《味感色彩定义权》

参赛设计师:金妮 赵俊宇

院校: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简介:“色彩定义权”的构想

颜色对食物如此重要,从几千年前开始,人们就会为食品着色,让它变得诱人,或富含特别的意义,色彩是开启味觉的第一把钥匙,通过视觉观察便可开启一段味觉联想,形成一种独有的视觉体验。另一方面,根据人群本身所处的环境以及生活状态不同,人们在色彩的选取上也有所偏好,作品以个体色彩选取偏好作为出发点,引入休谟理论,以交互媒体艺术方式呈现。当越来越多的数据被记载,最终会作为色彩定义的图谱呈现。

特色亮点:浸入由味感定义的色彩空间,各异的味觉感官开始遐想,聚合的意识正在漫游与流动。

58.《韩国高兴郡“城市礼物” 柚子酒》

"City Gift" Grapefruit Wine in Happy County, Korea

参赛设计师:孙建 升阳设计 Sun Design

作品简介:

韩国高兴郡柚子酒纪念版的包装以能够代表的古代韩国国王、熊和老虎的图案而进行设计的。以高脚杯的大方设计为灵感,彰显品质感和奢华感,瓶中有杯,杯中有酒。外包装箱采用胡桃木制作而成并附有雕刻图案,这种包装方法早在韩国传统的运输箱中就已经使用了,体现了包装创意的悠久历史。

59.《豆器》

Beanware

参赛设计师:覃浩 、李锦熙 

院校:北京化工大学 工业设计

指导教师:刘鹏 、赵昕

作品简介:可持续设计是当下迫切的课题,尤其是在城市化的背景下。本设计聚焦于城市中的典型现象:城市用地侵占自然绿地,鸟类的生存空间受到压缩,饮食中人工食物占比变高,导致一系列问题。人类,自然环境,生物不应该是对抗关系,基于此想法,提出将废弃餐具用于鸟类健康食物的概念。

特色亮点:参数化辅助设计的适合城市鸟类食用的餐具可持续设计。

60.《剩食标签》信息可视化设计与物料设计

LEFTOVER LABEL”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design and material design

参赛设计师:康恩蓓

院校:中央民族大学公共艺术专业

指导教师:石硕

作品简介:在当今每十个人中就有三个超重,却仍有一人处于生物贫困线边缘的情况下,我们却有三分之一的食物在未上桌前就“报废”了。剩余食物的回收利用在解决全球食物浪费问题中显得至关重要,本作品围绕剩食的信息可视化与剩食标签的招贴设计展开一系列探讨,意在向大众科普剩食来源与粮食危机,宣传如何回收与循环剩食,引起人们对食物浪费的反思,减少食物浪费。

特色亮点:能够用独特吸睛的视觉语言吸引广大群众关注剩食问题,承担社会责任感。

61.《SUPER FOOD》

参赛设计师:张芷茜

作品简介:通过在不同的食物中寻找味道的来源,通过建模来抽象出味道的形状。除了营养,对于需要帮助的患者来说,最重要的“美味”因素是口味和口感。通过合理的调味剂组合,可以达到口味。赋予食材新的味道一直是分子烹饪的探索方向。

62.《午餐便当》《起飞》《红烧肉圣坛》《零食之王》《甜梦》《鲎咖啡》《告白》《甜甜圈龙》

Lunch Box / Fleeee! / HongShao/King of Snacks/Sweet / DreamCafé / Crab  Confession Donutsaurs

参赛设计师 : 张嘉允

院校:罗德岛设计学院 插画系

指导老师: Joohee Yoon

作品介绍

午餐便当/Lunch Box

1 顿饭包括:变形虫、草履虫、眼虫、衣藻和酵母。午餐便当只有在有多种单细胞微生物相处融洽的情况下才是最好吃的!

起飞/Fleeee!

食堂的披萨说不定有一天会想飞走。

红烧肉圣坛/HongShao

新出土的文物被元宇宙中的人们供了起来,据史料记载这件珍宝叫红烧肉。

零食之王/King of Snacks

这是我弟弟,他是零食之王!

甜梦/Sweet Dream

每当他坠入美梦,他就旅行到一个充满美味的宇宙里。

鲎咖啡/Café Crab

为鲎咖啡做的插画视觉设计,应用于咖啡套盒的包装。

告白/Confession

比利时的华夫饼爱上了台湾的鸡蛋仔,跨越文化的恋爱只要美味就很可爱。

甜甜圈龙/Donutsaurs

小动物和美食惹人喜爱,都说不定100年以后会根据人类心愿进化出来这些更人沉迷的物种? 甜甜圈恐龙是我在2022年留美疫情期间创作的作品,因为独自一人锁在小房间里十分压抑,那时候非常渴望从食堂打包走的食物都能活起来,变成小动物。如果它们能旅行到我家,以及好孩子的梦里,就更好了!

恭喜以上入围的参赛选手们!

大赛评委

大赛组织机构

+86食物设计联盟诞生于2019年,由有着自清朝以来三代北京传统食品世家背景的著名设计师池伟先生发起。+86中国食物设计联盟的目标是作为一个创新食物设计趋势研究平台,推广食物设计文化,致力于将食物设计学术研究专家、跨领域的设计师、科学技术人才、食物生产企业管理人士等聚在一起展开对话和合作。联盟由来自中国食物品牌及跨领域创新设计机构组成的理事会协同管理。同时与来自国际的多家食物设计协会、组织、院校建立合作。

联盟愿景:促进世界食物设计的发展,汇聚食物设计资源和有志于食物设计的专业人士,推广食物设计文化。通过食物设计创新改造社会,启发人类思想,提升人类的福祉。

FHC上海环球食品展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综合性展会平台,其主要板块包括有:肉制品;海鲜;高端乳制品及油品;茶与咖啡,烘焙与冰淇淋;休闲食品、糖果及巧克力;高端食材供应链;餐饮设计及店装。2021年展示范围进一步扩容,在原有配套主题展馆的基础上,新增罐头食品、火锅食材和用品以及国际餐饮品牌供应链主题馆,更广泛地覆盖食品范围和地方特色美食文化领域。各大专业展区及一系列多样化的国际活动赛事将共同打造精彩纷呈的舞台,商贸配对、专业论坛等互动交流渠道也将满足国内外观众在FHC展会上对国际食品、服务和市场拓展的需求。

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简称GDIDA)成立于1991年,以为设计立心、为产业立命、为行业建生态、为创新开新篇为核心理念,以将广东建设成为“世界级工业设计高地”为发展愿景,以跨界融合,包容共生,绿色发展为价值观经过三十年的成长,已经发展成为全省性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的专业性社团组织。

相关:

2022 第三届 Future Food +86国际食物设计大赛入围名单

2022 第三届 Future Food +86国际食物设计大赛

2021第二届+86国际食物设计大赛获奖名单及获奖作品

2021第二届国际食物设计大赛作品展示 | Part 2/2

2021第二届国际食物设计大赛作品展示 | Part 1/2

2021第二届国际食物设计大赛征集延期

2021年国际食物设计大赛

首届2020国际食物设计大赛获奖作品

首届2020国际食物设计大赛作品展 Part 2

首届2020国际食物设计大赛作品展 Part1

关注 关注
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