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阿那亚海报节(Aranya Poster Festival)47张海报

2022年11月26日至2023年1月8日,2022阿那亚海报节Aranya Poster Festival)在阿那亚·黄金海岸举行。本届海报节以“正在思考的日常”为主题,邀请了众多业界设计师与设计工作室,在关于日常生活的母题下,展开包含海报、墙绘、装置、数字艺术等不同媒介的创作,展示创意工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思考。
2022阿那亚海报节主视觉
“正在思考的日常”这一主题试图向公众传达,设计的存在并非设计者“一厢情愿”的创造,而是基于“日常”注入他们脑海中的种种疑问。设计者通过设计来回答生活的诘问,呈现着设计的功能性与启迪意义。与其说是设计者缔造了当今的日常生活,不如说是“日常”在沉默地思考,并将人类当下与未来的需求不断实体化。
在当下的语境中,人们面对着从自然危机、到社会问题等各维度的公众议题;也面临着时代齿轮与个体追求之间的张力。设计师们作为这个时代灵敏的神经末梢,往往处理着更多元、更复杂的信息与情感,需要通过设计表达,通过作品,将自我的答案变得可视与可感,激发不同个体、团体、社会各层面的思考。
海报节现场,摄影:在野照物所
本届阿那亚海报节的海报展区部分邀请了34组知名工作室及个人创作者,以平面海报创作的形式阐释当代设计师在时代语境下的思考,回应重要的个人或公共话题。
*按设计者名称排序
2X4
戴上口罩,“我”与朋友家人之间便互不相识,最熟悉的人变成陌生人;而大数据又使每一个人变得如此透明清晰,陌生人成了最熟悉的人。
当我在把一种文件格式转换成另一种格式的时候,图像内容忽然消失了,满屏出现了不停转动的转换符号。我们常常在沟通中也发现相似的境遇:不同“格式”的思维方式不停的转换、错位,沟通便无法顺利进行。
4aC Design
疫情三年,或许与我们相处更多的不再是人,这些孤寂的“物”变成了我们思绪的载体:电脑的界面、存储的柜子、磨砂的隔断、换气的通道、提神的咖啡……它们都不再是没有感情的物体,而是我们正在思考的日常。
BranD
日常中我们总在思考兴趣的重要性,而BranD63期主题为《兴趣制造Make from Hobby》,思考从兴趣中找到破除工作、生活中压力的方式。编辑部特邀日本著名的插画家Noritake为本期杂志绘制封面插画,他选取了本期主题“Made from Hobby”与杂志名称“BranD”中的字母“B”——它像一扇窗,窗内的小孩带着好奇心向外观察和探索,象征BranD始终以欢乐与纯粹的态度去记录观察的愿望。
cheeer STUDIO
时下的生活,如同不停重复的数字魔咒:24小时、48小时、72小时,一天、两天、三天。原本的生活结构出现大段空白,每个人都在经历着折叠,在秩序的围墙里寻找自己的空间。
翻看去年的相册,摘取了一些生活片段,大部分是随手拍、截图,甚至有的是用手机当镜子拍下的。这些片段都有一个共同的“点”,这些“点”都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在去年极其狭小的活动范围里,他们串连起我的生活。每个“点”都是小线索,像是结绳记事中的绳结,被时间串成一幅图像,记录这段特殊的日常。
在大环境不太友善的情况下,我们的选择越来越少,世界也越来越小。很多时候,我们就像植物一样,被置于一种静止的状态。生活在阴影下的我们,挣扎着生长,去争取那一点细微的光。但是也阻止不了我们,享受那一点点的剩余的色彩斑斓。
CLAP STUDIO
用心去感受,用大脑去思考,而思考的背后是内在驱动力推动,循环往复的动态演变,矛盾与可能,互为演绎,不确定的过程程亦为想象力的生发,而在此过程之中,隐匿着确定的答案。
cm
2022年反复无常的疫情总是突如其来地打断人的计划,让人意识到很多原本以为自己可以掌控的事情其实并不受掌控。我们唯一能够掌控的就只有自己的思考了,然而日常的思考总在被琐碎的待办打断,不断地打开扫码界面,情绪会被几个特定的数字牵动。通过海报想表达思考被不断触发出的新问题打断了,但是只要思考还是正在进行时,就是对我们而言最好的事。
gouda na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被高压和焦虑打垮,不知不觉中我们无法平衡我们的状态,也无法保障一个健康有序可循环的方式去维持我们的工作与生活,“how to balance our work and life?”已经变为在城市中繁忙的人们无法不去面对的问题了。
在这张海报中,我将都市工作女性的一天折叠成可以分析的表格,将她的一天平铺直叙的展现在眼前,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像这位虚构女士一样,拥有可持续的、健康平衡的生活,去维持充实的工作和充盈的人生。
韩湛宁
设计师韩湛宁以日常思考的一个切片来进行创意表达:海报底图是设计师当时正在写的文章《杨争光:不欺骗的虚构》(发表于《书都》杂志2022年10月刊,总第38期)的部分手稿,是关于作家杨争光的新书《我的岁月静好》的。写作此文时,设计师接到本次《正在思考的日常》海报创作的邀请,故将正在思考的手稿陈列于海报之上,是对《我的岁月静好》的思考,也是对“我们的岁月”的思考。
淏宁
作品是《202003》的延续,通过对隔离时期记录的窗外景象进行再处理,讨论时间与空间中,虚拟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设计师在海报的基础上,结合增强现实技术带领观者冲破日常的桎梏,置身窗外,拼接当下扭曲、斑驳的空间景观。
KAMA Lab
重要通知:当代青年,养老正当时。工作的压力也好,生活的繁琐也罢,面对无数负能量涌现的网络环境和嘈杂的社会状态,我们给出的态度是「新中式养老」。用老成都人的生活态度「积极开摆」去面对「肆意妄为」的人生。我们在乎自己,爱自己,以当代青年的养老方式。有钱或者更有钱,有才或者更有才,都别忘了留⼀块灵魂徜徉地给自己。别着急,慢一点儿,躺一会儿。爱生活最要紧,爱自己,最要紧。

L3 Branding
我总是带着“brief”生活,上厕所、洗澡、闲逛时往往是灵感高发期。好的点子有时是来自墙角的一块污渍,或者厕所的一块地砖。当我盯着地砖看,总是会发现一张张面孔,表情正反应了我当下的状态,所以我就用自己的脸做了一块地砖。
LAVA
食物构筑了我们的日常。在疫情语境下,食物的日常性也在改变。突破物理逻辑,放大扭曲,变形的「蔬果」在海边巨大墙面上呈现。用视觉语言赋予这些随处可见的蔬果不真实感,这种异化使日常变得可见,反向促进了观众对日常性的发悟。
立入禁止
“正在思考的日常”其实是个病句,不过,三年以来我们的“日常” 确实和“疾病”密切相关。我的日常被巨大的“无力感”所包围,无力到几乎不能思考。分割画面的白色线条构成了“無”和“力”两个中文字,不易察觉却又时时显现,我的思考就在其中被圈禁、分切、离隙......
粒子实践
在当下进行海报创作,疫情话题是无法绕过去的,大家的日常生活多少会受到影响而产生情绪波动。我的创作灵感来自于自己的孩子,对于一个3岁儿童来说,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或许他只是关注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比如数数、玩汽车玩具、看动画片。我用七个形状组成一棵OK tree,当作对自己的鼓励。
Tao Graphic Design Service
一套房对于每个人来说有着不同的意义,在不同的国家因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同,人们对拥有一套房的态度和向往程度有很大的不一样。对于生活在某些社会的人来说,房子是一生的奋斗目标,或是身份的象征,但可能对某些人来说房子只是一个庇护所。我通过马斯洛需求学中的模型,将自己在不同时期对于房子的需求进行了调研。通过这样的方式,反思自己是否需要拥有一套房及其意义。
MAOKAN DESIGN STUDIO
从个体到集体的觉醒,从“热浪”到全球变暖趋势,环保问题永远不是个人问题,也非个人之力可以面对以及解决的,需从日常的行为习惯到意识觉醒来“燃烧”所有人对于环保热度的关注和正视。我们渴望从视觉方面,以尽可能轻松却直观的方式去与所有人进行对话。对一个小工厂的忽视,也许很快就可能面对被热浪吞噬的明天。整体视觉建立在基础纯平面元素结合动态来达到从“视觉模糊”到“认知模糊”的目的效果,以数量级的增减来表现整体的趋势性和聚集性,以强视觉记忆点贯穿共鸣认同。
Meat Studio
日常生活是一切灵感的来源,我们认为生活由随机的碎片组成,作为设计师,我们会练习放下对于不可控因素的执着。在这张海报中,我们用程序代码规定每一个方块随机出现的位置和颜色,以及其中的in或out文字,希望传达一种对待日常或无常中自然松散的态度。
MENSLIES
我们希望淡化日常生活的目的性和结果,让关注回归到过程本身。为此,我们设想了一个理想的日常状态,整理了一些我们眼中理想生活的要素,用图形打了几个比方,并希望以一种轻松、有视觉愉悦感和非强制的方式呈现。
MORE
笔记上记录着个体的基础身份和多重需求:family、friend、flower、faith、freedom……猫记则是想象式的更加个体化的关联:fish、fabric、feather、fable……不同视角下对于生活的体验交汇在一种朦胧的、不安定的、赤裸的、情绪化的氛围中。文本在其中缺失,呈现对称状态下两张随机结果的纸。
NiceLab-Studio
美好的事物就像三文鱼那样,是清透的、颤动的、富有脂肪的,日常回味,触动感官。
身体在城市,心灵却在度假,日常幻想突破物理空间的界限,跳入水中,留水波荡漾。
out.o.studio
Qianling & Qianli:虚拟的阳光和温湿度塑造了一个看似完美,适合生长的温室。但固定的空间与单一的视野,又似乎让在此温和生长的人/物成为了它意识不到的井底之蛙。
Susu:我们每天都会或主动或被动地接收很多信息,这些信息直观、间接或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但是我们所接收到的信息会被隐藏、美化,甚至被扭曲,因为这些不真实的信息,我们的部分认知和想法越来越混乱。
Xiyue:图像中除文字外的全部元素均来自于项目里被废弃的Logo草稿 。在搬运、组合、整理的过程中,原本错误的、粗糙的、无用的、缺乏逻辑的线条自发生成新的情境和语言。
Yr:‘Where are droppings go’是系列作品‘The pigeon shit’的第四幅。以倡导保护环境为出发点,鸽子和鸽子屎作为媒介,并通过不切实际的幻想视角表达。把“鸽子屎”这一元素进行异形化或是意象化处理,以有趣形式和侧面角度引发思考。
PAY2PLAY
在一切形状和色彩的交织中,“日常”变换着它的面貌。通过几何化设计的字体和图形的交错而传递出来的“日常”,有时可以被辨认,有时又变得陌生。
PMDesign
“隐匿在水面与枯萎的花朵之下熠熠发光的日常。” 创作的过程中,仔细思考了一下命题,生老病死,繁琐的事务交织,一层层抽丝剥茧,归于日常。我用了工作室随手找到的干花、包裹纸箱的塑料泡沫、点状化的对称字体。打开相机,顺其自然,一切随机却恰当。谁说这不就是日常呢?
Projject
“WooHoo!” 滑索少年与看着他的人同时发出感叹。滑索少年此刻什么都不去思考,只是畅快地大叫,享受当下的自由和速度感,而看着他的人注意到掉落的手机,幸灾乐祸地发出感叹。
我们停下来的时候,总觉得似乎会失去一些什么,也总觉得别人在盯着自己,甚至对我们的疲惫和停顿幸灾乐祸。可自己得到什么,他人又怎么会懂呢?
STONES DESIGN Lab.
Shiqi Dong:当下是不断更新、层层覆盖的,所以我用叠压的方式处理元素,将钟表、日晷、太阳、加载符号等能代表时间的物体中心重叠放置,线条的空隙使各元素之间产生通透的效果。这些都预示着当下这种转瞬即逝的属性和“时间”在不同的当下所代表的意义。
Shuyao Bian:日常中充满了“短期有效”的信息,而当这种信息被永久地镌刻在石头上,它是临时的还是永恒的?这块石头就是凝固的“当下”,而它又被显影凝固到这张海报中。
Xiaokang Li:我将“正在”一词转换理解为“现在”,摘取了《现在:时间的物理学》中的一段文字,围绕“现在”这个非常简单、迷人而神秘的概念进行创作。背景巨大的钟表和中心当前时间的二维码都在提醒大家思考“时间”及“现在”。
Qinglu Guo:我挑选了三张拍摄于阿那亚的照片,反射在扭曲的镜子上。在⼀块块图像中,我们能看到天空、海、沙滩、夕阳、夜晚的教堂、人像……他们被揉成抽象的色彩散落在镜中⸺在任何时间,反射碎片都是“此时此刻”、“正在发生”。
设计便利店
近年来有一个问题一直环绕在我脑子里,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作为设计师是否也是这场消费主义的帮凶。过度装饰、过度包装,甚至连环保也成为营销的手段,而超载的视觉信息也在侵蚀大众的注意力。这是一幅充满塑料感的海报,去掉装饰,或许「环保」是为「节约注意力」而设计。
STUDIO DPi
2021年初在虹桥机场摆渡⻋上随手拍摄的这张照片, 现在回看倒是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我对当下“日常”的思考和态度:RE-THINKING. RE-TOUCHING. RE-COMPOSING.
宋菲雨
在出行不确定性的加持之下,仅属于个人的别具一格的空间,往往能在当下带来极大慰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或许能解答许多问题。
王继源
试图复刻“富人与穷人在澡堂里没有区别”的比喻,捕捉另一个更不易分辨性别、身份、贫富、文化的场景,即每一个晚上在手机前的我们。
王小小
想要一种无框架的理想生活,伸手就可触及的四时充美。惬意的生活日常可以冲洗困惑和苦闷,当事物的焦点停留在某个具象阶段,眼前所见即所有,像是透明的盒子。我们生活的日常即使渺小,也是无法遗忘的点滴,值得绘声绘色地反复描述。
吴凡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忙碌的人们依靠摄入咖啡来补充活力。咖啡杯从工厂到咖啡店,再跟随人群奔波于城市各处,最终止于垃圾回收站。这一条条轨迹浓缩构成了一个当代生活景观,现实世界里人们因匆忙而忽视的种种细节不断堆积,推动着景观也不止息地变化发展。在此过程中,咖啡杯盖仿佛见证了不同的多维世界,它们交织、缠绕、影响,达成了一种有序的复杂平衡。作品的配色和风格源于日本浮世绘——以移动的视角,展现不断变化浮动的世界,将多维的空间压缩至平面版画中。
wx-design
日常似乎很难思考,希望事务缠身的大家,可以有暂时远离手机,外出放空的闲暇。
智力有限设计工作室
看到这张海报30秒内许下的愿望会被实现(日常生活有太多需要慎重思考的问题,但想要实现的愿望应该脱口而出)。
左佐
对一个现代人来说,每天的时间几乎都跟手机有关系,而他并未在思考,只是被这个黑色矩形里的东西吸引、消耗、填满,也许只有在他发呆、做梦、洗手的时候,手机变成黑屏,思考才可能会找上门来。当他保持着黑屏,满心期待思考来临时,思考又弃他而去,只剩下惶惶不可终日的躯体,默默又打开了黑色背后的世界。
关注 关注
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