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2020届毕业作品

新冠疫情的蔓延,2020年的毕业生注定是很特别的一届,工艺美术系师生们克服重重困难,尽最大的努力投入到毕业创作中,为大学生活填上完满句号。本次我们面对现实,以线上展览的方式进行毕业作品展出。此次毕业设计云展览共涉及六个工作室研究方向,共77名毕业生,其中23名研究生和54名本科生,教师线上指导,学生居家创作,共推出三百余件套作品。各工作室都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创新创意,工艺制作上扬长避短因地制宜,毕业生的设计作品以创新的思维,多元的表现技法,充分展示工艺美术学科的材料美感以及独特的视觉力量,在当代语境思维中探究艺术创造的可能性,历经半年多积极的筹备,毕业作品展终在云端拉开序幕。

——工艺美术系主任  林栋

作品名称 | 《线》系列

作者  |  王星月

导师  |  林栋

研究方向  |  漆艺与材料科技跨界融合

尺幅  |  150x150cm  40x40cm

作者自述  |

线作为连接服装的最基本的载体,已经与服装融为一体,穿针引线,从而形成服装。而“线”这一元素被提取出来运用到漆画当中,将服装中的线抽离,线本身柔韧弯曲的特点放大化,放弃掉线在服装中的作用,只是靠单纯的想要解放被封印于服装中的被低估和无视的线本身。

作品名称 | 《构筑新生》《消防喉轆Ⅰ》

作者  |  张鹏

导师  |  林栋

研究方向  |  漆艺与材料科技跨界融合

尺幅  |  138x188x3 cm  110x170x3cm

作者自述  |

我的创作主题是通过对空间结构的感知,尝试在画面中进行主观的构建,看似平面化的处理画面,是我长期探索与寻找的初步成果。无限的空间变得能够捕捉。再小的结构也能建立起与空间的联系。

作品名称 | 《漆乐》系列

作者  |  由顺维

导师  |  林栋

研究方向  |  漆艺与材料科技跨界融合

尺幅  |  150x110x5 cm  100x100x5cm

作者自述  |

《漆乐》系列是对于现代漆艺与乐器载体结合应用的创作探索,将漆艺术与乐器载体相结合创作,探索漆艺跨界的创新结合。作品以绘画的方式展现,目的是结合《漆弦》系列立体作品,将漆艺与乐器载体结合应用这一题目进行完善。

作品名称 | 《浮生若梦》《尘埃》

作者  |  曲荆晶

导师  |  林栋

研究方向  |  漆艺与材料科技跨界融合

尺幅  |  220x180x3.5 cm  60x60x3.5cm

作者自述  |

蝴蝶体温越高翅膀鳞片打开颜色越艳丽,光变材料与大漆结合利用大漆表现蝴蝶丰富图案,光变材料呈现蝴蝶生理属性,即紫外线越强烈色彩饱和度越高,作品传达时间会改变一切,生活要带上阳光。

作品名称 | 《消逝》系列 《破壳》 系列

作者  |  孙博汉

导师  |  林栋

研究方向  |  漆艺与材料科技跨界融合

尺幅  |  220x180x3.5 cm  60x60x3.5cm

作者自述  |

采用几何空间分割的形式,银、钛金属、漆、玻璃相结合进行创作。

作品名称 | 《温根塔拉》系列

作者  |  赵赫

导师  |  刘宣

研究方向  |  漆艺装饰语言与表现研究

尺幅  |  120x120 cm  120x60cm

作者自述  |

温根塔拉意思为纯洁广阔的草原。

这个系列记录了一些生活中的物件与风景,在创作过程中,总是在思考故乡对于我来说是什么?可能是旧时的回忆,又或者是那片无垠的草原。我努力尝试将漆语言应用到少数民族的艺术文化中,通过最真实的画面语言来表达自身对故乡的情感。对我来说,温根塔拉,那里有马儿有骆驼;有草原,有戈壁;有朝阳也有落日,只是没有诗和远方。

作品名称 | 《一隅之地》系列

作者  |  王玥琦

导师  |  刘宣

研究方向  |  漆艺装饰语言与表现研究

尺幅  |  100x120 cm  100x120cm

作者自述  |

我们想去更远的海边,想到达更高的山峰,偶尔看到那安静在忙碌中不被关注的静谧角落,便是我们在疲惫时的另一种感动,也许突然有一天你会幡然醒悟,一切都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那些被遗忘许久的旧物件 在哪里?

作品名称 | 《星云探》

作者  |  王禹涵

导师  |  刘宣

研究方向  |  漆艺装饰语言与表现研究

尺幅  |  200x200 cm

作者自述  |

漆艺屏风作品《星云探》灵感来自于北极变暖危机,结合星云、宇宙的形态,以泼漆、烧金等漆艺技法,以乐观的角度表达对未来的憧憬。

作品名称 | 《时光轮转》系列

作者  |  倪爽

导师  |  孙雪峰

研究方向  |  金属首饰设计研究

尺幅  |  10x10 cm   20x20cm

作者自述  |

在成长的路上,有无忧快乐的时光也有素履所往的孤独。不管是哪种境遇都是一种经历,构建着丰富闪耀的人生。

作品名称 | 《曲水·流觞》系列  《伪装》系列

作者  |  唐莹莹

导师  |  孙雪峰

研究方向  |  金属首饰设计研究

尺幅  |  10x8x4 cm   27x25x5cm

作者自述  |

毕业论文围绕着金属首饰中的情感元素及表达方式展开论述,因此毕业设计中也延续了这一观念,在实践中探索了现代金属首饰观念的传递,传统工艺如何与新材料,新技术有机融合。作品表达作者对于自然情感的思考,结合了玻璃与传统金属材料并加入动态机械的元素,使作品从静态冰冷的形式中跳脱出来,增加与观者的互动,从而更好的传递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因素。

作品名称 | 《连接》系列  《间歇》系列

作者  |  李则澎

导师  |  刘建斌

研究方向  |  金属工艺品设计研究

尺幅  |  58x25x17.5 cm   34x34x0.8cm

作者自述  |

运用平面的形式,钢筋焊接与铜板腐蚀的手法。人们的注意中心会随着新任务的出现而发生变化。原来注意的中心会随着新任务的出现变成注意的背景。间歇之间,循环往复。

作品名称 | 《渺》系列  《巢》系列

作者  |  齐玲玉

导师  |  刘建斌

研究方向  |  金属工艺品设计研究

尺幅  |  32x14 cm   24x23cm

作者自述  |

石缝里几株小草随风摇曳,夹缝中求生存,正如当下面对种种压力、不断适应环境的人们。无论我们身处何地,只要心存希望,哪怕缝隙里,也是自己的一片净土。作品名为《渺》,“渺”有小、微小的之意,寓意着渺小但不平凡的我们。

蘑菇汲取水分不断萌发生长,作品由类似形态的几个部分组合成最终的作品。内在中心位置材质为玻璃,透过鸡蛋形态的玻璃体表达出生命的养分。下面部分材质为铝,坚硬不破的金属,预示着生命的顽强与不断成长。

作品名称 | 《无隅》 《时间切片》系列

作者  |  李琳玉

导师  |  刘建斌

研究方向  |  金属工艺品设计研究

尺幅  |  28x22 cm   58x40cm

作者自述  |

雨下落后会把土地塑造出不同的形状,四周的翘起和凹处代表积水后留下的痕迹。民间有把雨水称为“无根之水”,也泛指天上落下的雨、雪、霜、露,落到地面又会蒸发到天上,循环往复会落到任何地方,没有边际。

我们身处于时间上演的无声戏剧,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中那个打磨时间的人,选择用“保存某一个时间段里的体验”这一方法来表现时间,把对它的理解记录下来,也在创作过程中重新体会自己与时间的关系。

作品名称 | 《雪 万物生 项链》《雪 浮沉 我 》系列

作者  |  康铂雍

导师  |  韩雨蒙

研究方向  |  珐琅首饰研究

尺幅  |  50x18.5 cm   5.7x7 cm

作者自述  |

冬去春来、冰雪在阳光的照耀下逐渐消融之时便是生命的伊始。作品以雪与生命为主题,在所有作品中,温暖和煦的“光”与包含万物的“白”的碰撞都有迹可循,二者共同展现了冬日里蕴藏的生机。

作品名称 | 《衡》《源原 》《共生》系列

作者  |  刘娇

导师  |  韩雨蒙

研究方向  |  珐琅首饰研究

尺幅  |  20x25 cm   6.5x4.5 cm  8x7.5 cm

作者自述  |

作品通过关注海洋生态、关注人与自然、关注人类内心三个角度来阐述“平衡”这一主题。作品中塑料代表一种侵略性的非天然材料对海洋生态的破坏,粗粝的铸银肌理表现了自然构造中的逻辑与造化、瑜伽动作的人物代表人类和自然的共生与人类内心的纠结与平衡。

作品名称 | 《梦》系列一  《梦》系列二

作者  |  吴迪

导师  |  韩雨蒙

研究方向  |  珐琅首饰研究

尺幅  |  6x4.8 cm   36x411 cm

作者自述  |

作品以《梦》为出发点,衍生出两个系列作品。是陪伴的温馨,是宠物也是家人。《梦》系列二是独处时的内心世界,可以安静也能热闹。独处时内心丰盈,被陪伴时珍惜此刻时光。

作品名称 | 《微生物》系列

作者  |  马健达

导师  |  韩雨蒙

研究方向  |  珐琅首饰研究

尺幅  |  尺寸可变

作者自述  |

作品灵感主要来源于显微镜下的“微生物”,主要从微生物的“生长、吞噬、重生以及完善自我”四个方面来表现,进行趣味形象的整理以及立体化的转变,一个圆形、两个圆形,不断变化、繁殖。如人体免疫系统与病菌,它们不断的进行对抗,最终生成抗体,完善自我。

作品名称 | 《Cardiac Afric》系列  《窗》

作者  |  陈雪莹

导师  |  韩雨蒙

研究方向  |  珐琅首饰研究

尺幅  |  18x4 cm  10x4 cm

作者自述  |

多年以前我就对非洲独特风格的艺术文化情有独钟,直到我在巴黎真实的见到那些来自非洲的百年以前的艺术作品,它们的生命力感染了我。通过文史记载和实地考察,我选择了14-19世纪的非洲王室代表元素作为设计出发点,通过归纳总结非洲王室艺术中的图案、材质、色彩等特点,设计了这一系列当代首饰。

作品名称 | 《ThinKing》系列 《雅·颓·智》系列

作者  |  康煜

导师  |  胡金黎

研究方向  |  玻璃语言与当代艺术研究

尺幅  |  282x183x0.5 cm  40x70x7 cm

作者自述  |

《ThinKing》作品的题材选择上迎合当代青年人生活状态,采用与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成品做为模具,其中包括:易拉罐、牛奶盒、烟盒、高脚杯、啤酒瓶。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生活废弃物品却都蕴含着与之相关的当代艺术所传达的观念。在我看来,当代艺术作品不是只有满足观者视觉上的享受,而是作者能通过艺术手段与材料相结合,通过作品产生的观念引发观者的一系列思考,这便是《Thinking》的灵感来源与存在意义 ,当代青年人的生活多半不规律,在生活水平逐渐上升的同时,生活质量也逐渐下降,常常浸泡在碳酸饮料、酒精、尼古丁中的,熬夜、不规律的饮食与作息时间已然缓慢吞噬着每个人的身体。除此之外,大多青年人的生活环境和起居状态都不算干净整洁,甚至脏乱不堪。我运用较为有代表性的生活垃圾形态来影射这种起居状态,希望通过扭曲的夸张的形态引发当代青年人的警醒与自我反思。作者本着通过《Thinking》的创作与展示能够时刻提醒着自己与当代青年能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舒适整洁的起居环境。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不再使“邋遢、懒惰、身体素质差”等词语成为我们一代青年人的代名词。

《雅·颓·智》作品依然运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元素,其中包括高脚杯、易拉罐、书籍三种有典型性格属性的物品,这三种物品使人们看到他们第一时间就会联想到有关这些物品的词汇,每一种材料或物质都有其自身值得被注意的属性和意义。材料本身的性质之外的价值与属性被称为材料的“个性”。它们的“个性”直观展现了其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与应用领域,影射着相关应用领域的社会属性。比如看到高脚杯和看到啤酒瓶就会联想到不一样的场景,在作品中:高脚杯对应着宴会等优雅场所,而啤酒瓶就会对应更适合普通人民群众的娱乐场所;书籍对应着智慧;扭曲后的易拉罐可以想象它是一场狂欢后的狼藉,或是郁郁不得志的踌躇惘然,这些都是有着固定路线的想象空间。 作品结合热熔合塌陷工艺将平板玻璃做为类似布料将酒杯、书籍、易拉罐笼罩着,似有若无地传达着引发观者思考的观念。

作品名称 | 《合扇》系列

作者  |  张婉悦

导师  |  胡金黎

研究方向  |  玻璃语言与当代艺术研究

尺幅  |  60x60x5 cm

作者自述  |

该组作品是在系列二的基础上进行了衍生与变化,运用极简概括的表现手法和灯工玻璃材料工艺,从另一个角度去重新诠释中国元素的作品创作。在该系列中,全部选择了透明的灯工玻璃材料,简明统一,以线与线交织错落的关系以及不规则形体的结合重叠去重构了作品。扇面之中的元素不再是过于具象的花鸟元素,而是选择用归纳的块面与线条去呈现。在作品表现上,一些我认为具有典型中国元素特点的部分仍作保留。将当代构成的表现与传统写实的表现相结合,结合材料与工艺,去呈现我个人对于中国元素在作品创作中的突破与变化的理解。

作品名称 | 《无意群芳慕》系列

作者  |  王墨涵

导师  |  胡金黎

研究方向  |  玻璃语言与当代艺术研究

尺幅  |  300x60x160 cm

作者自述  |

草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崚傲骨。也表达出对品格的自许和坚韧不拔的爱国主义情怀,终身不悔。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中国人面对着来自国内和国外的许多挑战。但是中国人民是一个团结的整体,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自疫情发生以来,无数中国人前赴后继,他们便是中国力量的代表。这带给我很大的创作动力。作品主体采用了三组不同造型的抽象人物半身像,细节部分用植物花卉作为元素。主体形象简明单纯,通过线条、形体、空间、材质来传达情绪。《无意群芳慕》是一组采用了复合型工艺的玻璃艺术作品,利用玻璃的透光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与审美情趣。

作品名称 | 《琉光岁月》系列

作者  |  胡昭晖

导师  |  胡金黎

研究方向  |  玻璃语言与当代艺术研究

尺幅  |  150x30 cm

作者自述  |

老物件是一段时期的再现,存在于一段时期又在一段时期内消失。作品利用人们日常生活品来强调对于当下生活方式的思考,更能引起大众共鸣。利用玻璃作为创作材料,光于玻璃之上的空灵感营造出岁月流逝的痕迹。

作品名称 | 《疫“情”》

作者  |  回梦圆

导师  |  胡金黎

研究方向  |  玻璃语言与当代艺术研究

尺幅  |  500x350 x10 cm

作者自述  |

立足当下符合时代精神的主题,作品取材此次全球性的流行疫情,也是作者想在这样特殊的时期以这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强烈感受。为了增加主题性创作的视觉效果,作品在彩色玻璃镶嵌工艺的基础上,融和综合工艺手段,分别从表现形式上和艺术观念中突破创新。

作品名称 | 《荒》系列

作者  |  岳鹏

指导教师  |  林栋

作品简介  |

通过大漆与纸的结合,表现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视觉效果,突出大漆自然流淌之美,以及纸本身作为载体对大漆效果的影响。大漆与纸的结合表现,向我呈现了一个神秘而未知的世界,使我深陷其中,不断探索。

作品名称 | 《躯壳》系列 《漆语》系列

作者  |  齐依凡

指导教师  |  林栋

作品简介  |

作品抛开蛋壳在漆艺作品中的色彩或装饰意义,通过蛋壳镶嵌来重塑自身,冰裂的蛋壳看似破碎,却是对内部蛋壳的外在保护,但是整体缺少内部支撑,依旧是一副空壳。作品意在把蛋壳镶嵌与蛋壳联系起来,建立工艺与材料的对话,思考工艺于材料的意义。

《漆语》系列通过对黑漆起皱的再认识,利用3D扫描和数控雕刻技术与传统脱胎技艺相结合,在流淌凝结的黑漆中选取部分放大,意在表现大漆内部的生命力。

作品名称 | 《翻绳系列》

作者  |  邵菲

指导教师  |  林栋

作品简介  |

作品的主题是由绳子构成的线条,大漆与中国民间艺术翻花绳形态相结合。线是可以变的,线与线之间构成力的关系与画面视觉形态关系。绳子本身是一种语言,绳子由每个细线组成。套色的运用,赋有了绳子更多的趣味感。

作品名称 | 《似水流年》系列

作者  |  晁舒

指导教师  |  林栋

作品简介  |

这件作品以深邃和永恒为切入点,通过固定好漆板的旋转装置和大漆,借助刮板、刷子和海绵等工具控制大漆的状态的肌理,表现大漆的包容性,打破传统方式,视觉效果强烈,引发对生活的思考。

作品名称 | 《山与漆》系列

作者  |  于岩秀

指导教师  |  林栋

作品简介  |

本件作品以铝板为载体。大漆颜色贵重绚丽多彩,所做作品又有轻盈之美,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材料。金属板光洁刚硬,有冷峻理性之感。作品以山为原型,运用大漆与金属板相结合。在本次实验中,借助了纸板这一第三材料,以同方向绘制纹理,而后又进行裁剪,打乱,重组,粘贴,篆刻,并在底部保留金属板最原始的状态,体现其固有属性。目的在于追求理性与感性、柔美与工业的结合。

作品名称 | 《那天下午G387带着潮湿的六月和大连问你想不想看几本书》

作者  |  张伊

指导教师  |  林栋

作品简介  |

这一系列作品的主题为翻动状态时的书本 将三维立体状态下的书本坍塌到二维平面中  寻找平面与立体间的平衡  部分颜色将丙烯与传统大漆进行碰撞  发挥现代颜料与历史悠久的大漆中和后的魅力。

作品名称 | 《透吸》系列

作者  |  马柏欣

指导教师  |  林栋

作品简介  |

光透过大漆的透明色带来视觉的盛宴,有时候艺术和生活只有一线之隔,我们所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魔术的魅力是解开谜底往往是一瞬间的恍然大悟而艺术不就是这样吗,将这种虚幻的感觉通过某种方式去表达。认为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的创作更应该源于对生活的顿悟。

作品名称 | 《漆-律动》系列

作者  |  张成源

指导教师  |  林栋

作品简介  |

在本科四年接触漆的过程中,我逐渐的沉迷于大漆独特的肌理魅力中,所以我想去用麻布和大漆去表现肌理的魅力,大漆这一独特的材质让我去思考能否可以将画面从二维的平面跳到三维,这就是我做这组作品的初衷。

作品名称 | 《坚固的花》系列

作者  |  孙可

指导教师  |  林栋

作品简介  |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看到了大自然的瞬间,比如:山川、冰晶、熔岩等,这让我受到了启发。这些山看似永恒但同时也很脆弱,让我渴望探索物质的坚固与柔软之间的关系。因此,作品中的三个物体使用了中国漆、玻璃和金属材料,另外借鉴了日本美学原理。我也能够通过物体的形状来反映人道主义的危机感,通过工艺制作来平等地表达空间和时间。

作品名称 | 《有轨迹的线》系列

作者  |  王梦宇

指导教师  |  林栋

作品简介  |

以各种纹理为主要表现形式,用细梳子及刷子、牙刷等一些小工具在刷好的大漆上刮出纹路,在创作的过程中,尽可能的让每条线都有自己的形状与状态,在打磨的过程中也顺着线的大致走向来磨。大漆的表现方式有很多种,颜色是最独特的,在打磨过程中的那种不确定性,颜色的碰撞也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你可以说它在表达心情也可以说他在表达情绪,任何感受都源于你的第一眼观看。

作品名称 | 《温柔的怪物》系列

作者  |  赵洁

指导教师  |  刘建斌  韩雨蒙

作品简介  |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怪物”,是快乐的,是悲伤的,是暴躁的。在我的内心中,这个怪物是温柔的,虽然具有坚硬躯壳的他,却拥有柔软的内核。他因爱而存在,也因温柔而存在,作品统一采用蓝色,蓝色是一个浪漫的颜色,其中作品材质上选用了银,木板,大漆,亚克力,珍珠,粘土的材质,去描绘一个怪物的躯壳,内核以及它所在的内心世界。

作品名称 | 《虫网下的绿意》系列

作者  |  杨慧姝

指导教师  |  刘建斌  韩雨蒙

作品简介  |

灵感来自动画《风之谷》,将故事以自己的理解融入首饰中,看似可怖的虫网下却孕育着新的生命,微生物和真菌的繁殖速度和外形都极具生命力,感叹生命的潜力与奇迹,愿我们也能如此不畏险阻的绽放生命。

作品名称 | 《动物细胞》系列

作者  |  夏天

指导教师  |  刘建斌  韩雨蒙

作品简介  |

灵感来源于微观下的各类生物形态,将微观下的事物带到现实生活中,借此反映出微观科学领域的进步,细胞是我们的一部分,是我们生命的载体。了解微观也等于认识人类自己,与微观一样,对于宇宙来说人类本身又何尝不是渺小的。

作品名称 | 《念想·天马行空》系列

作者  |  王琼峰

指导教师  |  刘建斌  韩雨蒙

作品简介  |

这个作品主体是想表达在未来的人生阶段能走出舒适圈。中间的圆代表现在的自己,之后一层一层向外扩散,变成不同的生活圈,最外面的圆上有城市的剪影,分别是小城市和大城市,代表了家和梦想的起点,也展现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作品名称 | 《一念》系列

作者  |  梁瑞心

指导教师  |  刘建斌  韩雨蒙

作品简介  |

以混搭风格为出发点,灵感来源于东北民俗风和北欧混搭风格的碰撞,大俗即大雅,雅俗不过就在一念之间--《一念》系列

作品名称 | 《繁与简》系列

作者  |  仲展亿

指导教师  |  刘建斌  韩雨蒙

作品简介  |

此系列作品以褶皱工艺为主要设计元素。繁与简既是对立的又可以是相辅相成的,以褶皱的纹路肌理衬托金属,简洁却不简单。层层叠加,相互点缀,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点,线,面之间的疏密距离的不同呈现出多种整体效果,形成一系列作品。

作品名称 | 《他人即地域》系列

作者  |  闫冰

指导教师  |  刘建斌  韩雨蒙

作品简介  |

《他人即地狱》一作品灵感来源于萨特的戏剧《禁闭》,作品中将镜子作为主要物象,以表现主义风格呈现,用镜子去倒影自我,用形象去表达他人的判断,当“他人的判断”包围着自我,他人就是自我的地狱。

作品名称 | 《森眠》系列

作者  |  唐鹏

指导教师  |  刘建斌  韩雨蒙

作品简介  |

《森眠》慵懒枝条、轻盈云朵、晶莹露珠,被自然拥抱放空在编织围绕的树枝之间,忘却生活的琐事烦扰,在仿佛置身于森林的小世界中享受放松小眠一下吧!

作品名称 | 《衍》系列

作者  |  李菡雨

指导教师  |  刘建斌  韩雨蒙

作品简介  |

远古时代的每一个神话传说都有一种原始与质朴的张力,每一位神祇都有着强烈且独特的情感。《衍》系列以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为题,意在用首饰表现对于古老神话与神祇新的思考。

作品名称 | 《归一》系列

作者  |  林钰

指导教师  |  王冕

作品简介  |

用理性的思想看待器物的造型变化。用此方法来寻求口部造型的形式感。将器皿的形态特征代入变化的坐标轴,组合出新的形式。随着器物的变化,泥土中可燃物的比例增加,最终器物中泥土的比例越来越小,成为一个疏松多孔的虚态。

作品名称 | 《芽齿》系列

作者  |  靳灿松

指导教师  |  王冕

作品简介  |

卡德摩斯建立底比斯城时将龙牙种在土里,生出许多武士,他们互相残杀,最终剩下五人,成为该城的贵族。此故事中,龙和人类有着奇妙的相通性,我据此选择了与龙牙形状相近的杏仁形象,来表达我深信的:动植物有着同样的血脉。

作品名称 | 《共生》系列

作者  |  曹中

指导教师  |  王冕

作品名称 | 《渲》系列

作者  |  郑明军

指导教师  |  王冕

作品简介  |

这组花器我采用手捏的贴片进行排列组合的方式来进行装饰,器型上的图案可以无线延展,一片片的薄贴片布满手纹,仿佛一些生命的肌理纹路,充满生机。花器造型采用的是极简的长方形,是一个在墙面上的简单装置,与丰富的装饰贴片形成对比,构成和谐。

作品名称 | 《茶壶》系列

作者  |  赵峥

指导教师  |  王冕

作品简介  |

采用了不同材质的泥料对茶器进行创作,这一系列以侧把壶为主,更具代表性。茶器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一件好的茶器,形态色调是它的风采,从比例到壶形的细微展示,都能呈现出它的独特美感。

作品名称 | 《围》系列

作者  |  张齐

指导教师  |  王冕

作品简介  |

陶瓷作品《围》25×25×40本次创作灵感来自一期陶瓷装饰课程,运用了泥片贴塑的成型技法,用不同的几何形状的泥片进行排列组合,形成韵律。在口岩的处理上我还是遵循传统的陶瓷罐口的形态,这样增加了实用性,使创作更加整体完整。

作品名称 | 《红富士果脐—无色相》系列

作者  |  徐宁

指导教师  |  王冕

作品简介  |

高白瓷泥注浆成型。灵感来源于苹果果脐与泡沫包装。把当今社会热议的“白色污染”,微塑料污染延伸到当代陶瓷壁饰创作中。高白瓷泥不施釉,象征微塑料已侵入到食物当中,甚至完全取代真正的食物。而多且连贯的白色果脐有规律的组成泡沫包装形态。着重表达墙壁设计的构成感,与泥土材料本身的材料特性。

作品名称 | 《渡》

作者  |  刘美岱

指导教师  |  王冕

作品简介  |

生命、死亡以及对自我存在的认知与探寻常使我感到挣扎与困惑。我渴求完美然而残缺与遗憾却是人生常态。作品的灵感也来源于此。我将红线凌乱无序地缠绕在一起并与残瓷相连,“用来描述这段时期的内心状态,但更多的是想表达一种精神力量”。

作品名称 | 《构成·香器》

作者  |  刘慧静

指导教师  |  王冕

作品简介  |

《构成·香器》系列作品主要有三个,分别可装线香、塔香、篆香。作品是由泥条缠绕堆叠而成,自然缠绕的泥条所留出的空隙,装饰了香器,也成为了香器的功能性之一。改变了传统香器的造型,采用了棱角分明的几何造型和简单的黑白两色,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又过度交融在一起。

作品名称 | 《隔离》系列

作者  |  曾令堃

指导教师  |  王冕

作品简介  |

一切想法源于对成熟豆荚的一次观察,其极具张力的包裹形式给了本人启发。作品在满是包裹感的同时夹杂着束缚、窒息、甚至是绝望。几何体在包裹之下不断挣脱的状态像极了被困难所缚的你我。虽然冲破隔离很难,但是请再试试吧!也许下一次就会重获新生,不是吗?

作品名称 | 《并济》系列

作者  |  郁婉婷

指导教师  |  郭小一

作品简介  |

从变化的绸带中寻求静态的瞬间,张弛有度,收放自如,柔和的曲线中交织着挺立的棱线,看似柔软轻巧的表面下,蕴藏着坚毅的韧性,刚中柔外,构成一个抽象简约的空间画面。动与静的调和恰似生活中的平衡状态,这也是《并济》反映的精神内涵。

作品名称 | 《更迭》系列

作者  |  凤万云

指导教师  |  郭小一

作品简介  |

我的设计主旨是趣味化的水果仿生设计。我选择新鲜的时令水果为主题,运用树脂翻模法进行制胎,再以彩绘、镶嵌等髹饰技法来表现富有轻松感的系列化漆艺作品,并在最大程度地保留水果本身色泽和肌理的基础上做一些创意性的创作探索。

作品名称 | 《初探·花》系列

作者  |  曹淑凌

指导教师  |  郭小一

作品简介  |

《初探》系列漆盒以“释放真实的自我”为主题,选取内部受力发生形变的乳胶气球圆润而具有包裹感的形态进行造型设计,并结合了螺钿镶嵌、素髹等加饰技法,表现即将冲破束缚所透出的力量与美感。

作品名称 | 《母·兮》系列

作者  |  赵展

指导教师  |  郭小一

作品简介  |

《母·兮》是对水母这一比恐龙出现还早的古老浮游生物的仿生设计。表现其动则吞噬天地,形似舞者身姿妙曼,静则羽化成水,静谧无声的生命状态。作品以彩漆分涂和晕涂的髹涂手法表现水母柔中带刚、瞬息多变的生态之美。

作品名称 | 《生命》系列

作者  |  王香宁

指导教师  |  郭小一

作品简介  |

作品通过鸟类优美灵动的造型来表现鸟类静观站立、一飞冲天、倦鸟回巢三种生命状态, 以最经典的朱黑两色髹饰来呈现其生机盎然的美好情景,以及面对生活的从容态度。

作品名称 | 《堆糖》系列

作者  |  李怡欣

指导教师  |  郭小一

作品简介  |

有人说甜品的味道就是幸福的味道,因为喜欢甜品,所以这次我选择做一组蛋糕的仿生设计。我选用石塑粘土来塑型,用漆皮粉、金箔等材料来表现蛋糕的质感。希望我的作品,能让大家感受到甜甜的味道,也希望通过我的蛋糕仿生设计能够传达大漆的装饰性和趣味性。

作品名称 | 《茁趣》系列

作者  |  李佳桐

指导教师  |  郭小一

作品简介  |

我的设计初衷是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们在物质上虽然得到极大的富足,但内心却极度敏感和脆弱,因此我设计了一组富有拙趣感的小动物,希望通过此举给人们带来内心的疗愈。作品用木胎雕琢成型,在动物丰满的造型上,运用晕涂、铁锈涂、螺钿镶嵌等技法来表现动物本身的纹理和特征,给观者内心的安宁和喜悦。

作品名称 | 《昆虫》系列

作者  |  李浩男

指导教师  |  郭小一

作品简介  |

该系列作品运用镶嵌、描绘、素髹等技法表现现赛博朋克风格的昆虫。意在通过这一些列的作品来提醒大家在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不要忘记生态环境的保护。在作品中的关节处运用金属零件,增加作品的可动性,让作品可以呈现出更多的展现方式。

作品名称 | 《昆虫》系列

作者  |  韩宗喻

指导教师  |  郭小一

作品简介  |

从蝴蝶破茧而出、冲破蛹衣、蜕变重生的生命历程中看到了蝴蝶挣脱束缚华丽转变的生命本能,以此为主题设计了系列化的创意饰品。运用素髹、变涂、螺钿镶嵌、莳绘等漆艺加饰技法,表现如蝴蝶般具有坚韧多变、充分绽放生命的高贵品格。

作品名称 | 《舞·绪》系列

作者  |  檀若瑾

指导教师  |  李鹏涛

作品简介  |

从蝴蝶破茧而出、冲破蛹衣、蜕变重生的生命历程中看到了蝴蝶挣脱束缚华丽转变的生命本能,以此为主题设计了系列化的创意饰品。运用素髹、变涂、螺钿镶嵌、莳绘等漆艺加饰技法,表现如蝴蝶般具有坚韧多变、充分绽放生命的高贵品格。

作品名称 | 《契》系列

作者  |  卢家明

指导教师  |  李鹏涛

作品简介  |

在组合思维的引导下,榫卯结构与现代玻璃艺术结合是一个值得探究的事情。在二者的组合中,玻璃材料的折射性和透光性会给榫卯结构带来新的生命与活力,把平时不可见的榫卯结构的谨慎美、内在美通过玻璃材料完美的表现出来。

作品名称 | 《琉毓》系列

作者  |  刘贺

指导教师  |  李鹏涛

作品简介  |

作品阐述:《灵毓》一系列的作品,题目来自“钟灵毓秀”。《道德经》曾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本设计贴合老子道德理念的思想,有万物不相争的设计理念, 并行谦虚之礼,将刚柔并济融合的理念并入设计中。

作品名称 | 《梦吞》系列

作者  |  刘冬月

指导教师  |  李鹏涛

作品简介  |

以梦吞为主名,心界、天中、人间为副名。玻璃以不同方向包裹木料,淡粉色象征了心和脑,玻璃的柔软对抗木料的坚硬,通过玻璃的灵活体现了人自身的态度和对世事的包容,木料的尖锐体现了世事无常。通过两种材料的展示形态,来表现人应对生活中万事的情绪和态度。以物化情,以情代事。

作品名称 | 《牙花》系列

作者  |  韩丹迪

指导教师  |  李鹏涛

作品简介  |

人们在受到伤害忍受痛苦的时候会咬紧牙关。我在一种“心里自动状态”之下,联系牙齿棉花的形象与痛苦、爱之间的关系,任凭各种符号在潜意识状态下自行展现,再利用幻想将他们排列,组合成不同的画面。这些造型的组合于我而言像是一个个记录感受的碑体。他们之间的交错排列,代表了不同的情感与不同的故事的交合。

作品名称 | 《观时·旅人》系列

作者  |  秦玉湉

指导教师  |  李鹏涛

作品简介  |

《观时·旅人》将钟表形状抽象概括,塑造成有厚度的切片,玻璃表面起伏所挤压出的沟壑仿佛指针。通过深浅变化,表现不同时期的心境。交汇形成的孔洞仿佛吞噬了过往种种,是对过去的总结也是对未知的无限探索。

作品名称 | 《灼物·源生》

作者  |  韩静雯

指导教师  |  李鹏涛

作品简介  |

作品以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细胞作为元素。对单个的细胞分裂、重组、循环再生的成长过程进行描绘。细胞在不同的生命状态下呈现出不同的艺术形式,在玻璃内部构成了恬静与不安,稳定与危险,分散与聚合的节奏与韵律。

作品名称 | 《空间》系列

作者  |  葛爽

指导教师  |  李鹏涛

作品简介  |

“玻璃是光的容器”把光收集到我的作品里,在光影中感受空间的同时在空间中感受光,在收集光的过程中利用光来营造空间给大家带来柔和、雅致、轻透的空间视觉。

作品名称 | 《生》系列

作者  |  赵田田

指导教师  |  李鹏涛

作品简介  |

《生》系列作品中是表达我个人创作语言和情感的主要手法,在创造过程中,我发现了肌理是热熔玻璃艺术的生命力因素。在作品创作中我采用暖色调来表达生命具有温度,大小形状的区别来阐述“生”的过程,在创作过程中我基于肌理在热熔玻璃艺术中产生的独特魅力,横纹纵纹的变化与碰撞,以彰显我对于“生”一整个过程的积累。《生》系列作品的创作不单是我对于热熔玻璃艺术的探索与创作,也是我对于个人生活经历的一种表达。

作品名称 | 《玄幻的冥想》系列

作者  |  王玉洁

指导教师  |  董建强

作品简介  |

本作品采用抽象的创意造型,通过复杂的线条、渐变的平面,来表现自然界生物的神奇和玄妙。创作灵感来源于自然界各种神奇美妙的形态。运用丝网印刷中的网点版与专色版在亚克力正反两面实施印刷,达到肌理丰富色彩玄幻的视觉效果。

作品名称 | 《保护与伪装》系列

作者  |  张银行

指导教师  |  董建强

作品简介  |

本作品使用树脂、亚克力、纤维、网印以及手绘等多种材料和多种手段,利用树脂热熔与镶嵌的方法使材料与印刷手法相互匹配融合从而做到把复杂的图形进行分层,层层印刷体现伪装,层层筑封体现保护。相当于在这种融合材料的手段当中找寻一种特殊的视觉表现方法来彰显作品主题。

作品名称 | 《疫·盼·待》系列

作者  |  杨楠

指导教师  |  董建强

作品简介  |

作品名称《疫·盼·待》,本作品由三幅人物表情构成。采用丝网印刷专色版厚板及网点相结合的方式,在纤维表面印制而成。创作灵感源于新冠疫情的开始,通过观察人们对疫情的心态,借助色彩对比、抽象造型和印刷肌理的组合变化来隐喻人们在疫情面前的复杂心情。

作品名称 | 《人与城市》系列

作者  |  汤钰

指导教师  |  董建强

作品简介  |

创作灵感源于人和城市之间共生和共存关系,如母亲与胎儿一样进行信息交换。本作品运用了抽象、具象和综合构成,借助夸张的色彩和图形处理表达了供给、融合、吸收的过程。运用丝网印刷中的特种油墨在亚克力表面进行实时印刷。

作品名称 | 《漆印·浮彩》系列

作者  |  师子贤

指导教师  |  董建强

作品简介  |

作品名称《漆印·浮彩》。本作品主要运用丝网印刷和漆媒介的结合,通过两种工艺间的跨界结合,将浮世绘的元素与漆画的肌理层层网印并打磨,以增加漆媒介的丰富肌理视觉效果,隐喻人内心的繁杂与嬗变。

作品名称 | 《化蛹成蝶》系列

作者  | 李紫荆

指导教师  |  董建强

作品名称 | 《本草》系列

作者  | 毕清怡

指导教师  |  董建强

作品简介  |

本作品以《本草纲目》中的相关信息做为装饰画创作的基本造型语言,结合现代丝网印刷的诸多特种工艺,形成类似于浅浮雕的半立体效果。用丰富的色彩和肌理,对中药材在颜色、形状、应用等固有的观念上美化装饰,唤起人们独特的体验。

关注 关注
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