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第六届丝绸之路女性创新设计大赛(绿色生活类)优秀奖作品

  2022第六届丝绸之路女性创新设计大赛(简称“大赛”)由陕西省妇女联合会、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陕西省生态环境厅、陕西省农业农村厅、陕西省商务厅、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陕西省乡村振兴局联合主办。本届大赛共收到来自社会各界女性和女性为主的设计团队作品共计1665组。其中,工业产品类作品742组、绿色生活类作品144组、文化创意类作品779组。参赛个人722人,参赛团队943个,共计3606人,最大年龄75岁,最小18岁。参赛者来自泰国、韩国,以及国内29个省(市、区),共有162家学院,32家单位参赛。已申请专利项目44组,包括27组外观设计,13组实用新型,4组发明专利。

  大赛连续举办六届以来,积极响应国家 “一带一路”倡议和全国妇联“平等参与、创新发展”的号召,以创新设计为纽带,弘扬丝路精神、凝聚女性智慧、展示交流成果、推动创新发展,深入挖掘丝路沿线女性创新典范,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国家女性民间的联系,为更多丝路女性发展成果搭建了交流互鉴、务实合作平台,为提升女性创新能力,形成女性参与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为女性应对疫情挑战不断创新途径、促进经济包容性增长、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妇女事业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大赛组委会将在近期对获奖作品进行分类展播,以下为绿色生活类获奖作品:

优秀奖
城市的血液——沈阳市浑河滨水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作品名称:城市的血液——沈阳市浑河滨水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作者:张静雯

单位:扬州大学

指导老师:包广龙

作品介绍:本项目选址于辽宁省重要河流之一浑河,进行周边绿化广场的改造设计。如今供人类活动的场地类型繁多,结合后疫情时期的特殊需要,将自然环境与社会交流进行融合,以达到人们的内心期望。本设计力求塑造一个以新纪元为背景的新型中心广场,在人类行为参与、水木共生、环境塑造等方面进行创新,进而促进社会正向良性发展。


 

寻路西辞——西安西仓巷更新改建设计

作品名称:寻路西辞——西安西仓巷更新改建设计

作者:李晨、刘璐、孔紫瑄、李扬

单位:西京学院

作品介绍:不同的城市由于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长时间的文化积淀而拥有自己的特色,但旧城区改造受时间和资金的影响,使得一些地区老旧的社区和自建住房与高楼林立的城市有些格格不入。此外,还包含一些历史悠久、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建筑,但这种“城中村”格局尚未被城市融合,许多处于矛盾中的城市往往为了自身的发展,使得这些传统建筑文化流失。但值得思考的是“千城一面”的情况与城市高密度的建筑是否真的是人性化的美好家园。所以,科学、合理地对旧城进行改造应创造出城市的特色,尝试更多风格迥异的城市建筑,展现独特的美。


LOVE AND HOPE灾用拌面盒设计

作品名称:LOVE AND HOPE灾用拌面盒设计

作者:韦鑫珠

单位:福建江夏学院

作品介绍:该款灾用拌面盒包装是针对受灾地区的物资援助而设计。该产品在传统方形拌面盒上增加了一个盖子,集食用拌面与快速水培牙苗菜为一体,能让灾区人民在短时间能吃到新鲜蔬菜。在水培芽苗菜过程中也让使用者看到更多生的希望。


湖光村色——武汉东湖风景区景中村空间改造设计

作品名称:湖光村色——武汉东湖风景区景中村空间改造设计

作者:魏思琪、司睿涵、江汛

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作品介绍:被遗忘的乡村——那些三环线里的隐秘角落。

随着城市建成区范围的扩大,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正逐步由“城郊型”风景名胜区向“城中型”风景名胜区转变。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客观上造成了风景区内“景中村”的快速发展与风景区保护之间的错位和不协调,这不仅给东湖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发展起了一定负面作用,也给景区内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较大影响。

基于上述生态保护与乡村人居矛盾点,我们希望通过空间改造设计,形成“一带三点”乡村发展战略,解决交通同自然条件的矛盾同时,挖掘典型村落特色,促进农业旅游业发展,将“景中村”

更好融入景区,相辅相成。

隐秘的景中村不再被遗忘——湖光村色,熠熠生辉。


重塑场地,彰显自然力量——二坝湖旅游风景区规划设计

作品名称:重塑场地,彰显自然力量——二坝湖旅游风景区规划设计

作者:祖悠扬、田璐璐、郭莹、王艺颖、薛明旺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指导老师:张鸽娟

作品介绍:二坝湖国家水利风景区是在原二坝水库的基础上开发建设的。水库始建于1958年,距市区15.2公里,水域面积达1400亩,正常蓄水296万立方米,为全区农业生产做出了卓越贡献。2004年以来,该区瞄准这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投入大量资金开发建设水利风景区。但是这一建设同样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环境的污染、产业的单一、植被的破坏、土壤盐渍化等等问题,因此我们的设计是用自然的力量来修复和改善当地的环境问题。力争让二坝湖景区产生更大的生态力量。


半山半水时景宜--城乡互动视角下的低影响乡村振兴策略研究

作品名称:半山半水时景宜——城乡互动视角下的低影响乡村振兴策略研究

作者:张玉叶、张小玉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作品介绍: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城郊乡村文化复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传统的乡土文化精神与现代的生活方式相结合实现乡村文明的复兴。本设计将近郊河道滨水景观改造、城郊土地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展现了一个历史背景丰厚的景观区域,如何发挥景观作为生态系统的综合生态服务功能进而蜕变成绿色生态基础设施和日常景观。设计沿绿带建立了供通勤和休闲、旅游的景观系统,与城市慢行交通网络有机结合,满足人群对康养生活的需求。其通过融合当地传统特色的艺术设计形式复兴了民众的社会历史认同。生态效益及其对新美学阐释,促进了该地区的可持续城郊发展,带动该地区乡村振兴,也映衬了“半城青山半城水,天上人间此中寻”的佳境。


解甲归田

作品名称:解甲归田

作者:沈越、宋梦臣

单位:安徽建筑大学

指导老师:刘晓雯

作品介绍:“解甲归田”为一个绿色生活文化体验园的主题,古有诗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从传统的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如今的车水马龙,繁华世界,我们在城市的喧嚣中逐渐迷失本心。生活文化体验馆的本意就是打造一个特色农耕文化体验园区,让城市打拼的人们可以有一处休养生息之地,守住本心“归园田”。解即卸,在此处,将城市的疲惫生活卸下,体验传统的农耕文化,城市里的人们多一份归属感,当地居民也多一份文化自信。在方案设计构思上也采用了空间叙事的手法,以乡村记忆为叙事主题,通过种植体验园、农家灶台体验、展览空间的不同建构方式,双向的循环动线更好地满足不同年龄层受众的乡村空间情感体验,达到乡村记忆主题的叙事目的。对于旧建筑的改造,采用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摩尔墙技术的融入,对原建筑进行了坡屋顶的设计,建筑屋顶错落的高低关系就像是在炎刘镇中的梯田上眺望,以动态感增加建筑与环境的呼应,现代摩尔墙上当地的民俗场景若有若现,也与池塘、建筑相映成趣。中央庭院也植入了阶梯景观进行功能更新,引入了绿色设计概念,更加注重雨水的下渗、净化、收集,打造体验园人、物、环境的互融共生,实现绿色生活。


地上地下——基于矿坑修复的研学基地景观规划设计

作品名称:地上地下——基于矿坑修复的研学基地景观规划设计

作者:郑君文、高  磊、李星辰、王  凡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范 欣

作品介绍:项目位于天津市蓟州区内,春山里区段由于历史开采矿石的缘故,生态环境受损严重,已经成为丑陋的城市伤疤。研学旅游已是新型教育的首选之一,在党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旅游+”产业融合背景下,我们决定打造一个以矿坑为基础的教育研学基地。设计希望通过对场地修复,功能重新植入和地方非遗特色融合焕发场地活力,将项目分为“矿伤治愈生态研学”“业态激活旅游研学”“文脉重拾教育研学”三个主题,通过矿山修复、植被修复策略来缓解场地生态问题,因地就势,利用矿山原有地势,丰富竖向空间,以地上明线和地下暗线来组织策划体验活动。将地理课堂与矿坑相结合,打造以特殊地形为基础的自然课堂,在体验场所的同时学习地理知识;将极具月球地貌的矿坑区域打造星际广场,并结合场地西侧特殊地形开设攀岩,梯田观光,崖壁营地,小小矿工等特色活动激发孩童的冒险探险精神,增强身体素质,充分贯彻文化自信教育研学理念,打造以生态地貌为基础、教育研学为主的综合性教育研学基地。


“重铸”RECAST——沈阳市铁西工人村活力再生与更新规划设计

作品名称:“重铸”RECAST——沈阳市铁西工人村活力再生与更新规划设计

作者:邓颖倩、翟羽佳、刘霁萱、孙志远、吴瑶

单位:鲁迅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潘天阳

作品介绍:铁西工人村(始建于1952年),位于沈阳市二环内、铁西区西南部,占地13.6万平方米,西院为省级文物建筑,东院为市级文保建筑;项目周边居住用地为主,人口基数大,缺乏生活配套。基地位于沈阳市铁西区西南部,东起肇工南街街,南起南十西路,西至重工南街,北到南十一西路,用地面积13.6万平方米。


与洪共生——基于城市双修理念下石泉县滨江公园景观设计

作品名称:与洪共生——基于城市双修理念下石泉县滨江公园景观设计

作者:栗晓龙、刘雅炜、昝晓琳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指导老师:杨豪中

作品介绍:本次设计为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设计场地位于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内,沿汉江而建。石泉县是丝绸之路的源头,金蚕之乡,也是鬼古文化的发祥地,龙舟、造船文化也在当地负有盛名。石泉县地势狭长,整个城区沿江而建,城市可用地少,相应的留给人们活动的空间也就少。滨江公园位于城区中央沿江而建,但场地问题居多,整个场地缺乏对湿地空间的利用,场地大面积的开阔空间,缺乏人群纳凉休憩空间,游园道路缺失,缺少休憩空间,植被稀少,驳岸破碎,亲水空间缺乏,且不具备一定安全性。在堤坝竖向空间的使用上缺乏创意美感,当地文化在该场地中未得到运用。在本次设计中我们将湿地公园、城市双修理念引入其中,通过对当地文化、使用人群、气象水文资料进行梳理进行综合设计,将当地文化运用到场地的设计中,同时加入科技手段对公园的管理、文化活动推广、洪涝灾害等方面信息进行介绍提醒。

相关:

2022第六届丝绸之路女性创新设计大赛(工业设计类)优秀奖作品

2022第六届丝绸之路女性创新设计大赛(文化创意类)等级奖作品

2022第六届丝绸之路女性创新设计大赛(绿色产品类)等级奖作品

2022第六届丝绸之路女性创新设计大赛(工业产品类)等级奖作品

2022第六届丝绸之路女性创新设计大赛

2021第五届丝绸之路女性创新设计大赛获奖名单及获奖作品

2021第五届丝绸之路女性创新设计大赛(运动健康类)等级奖作品

2021第五届丝绸之路女性创新设计大赛(文化创意类)等级奖作品

2021第五届丝绸之路女性创新设计大赛(绿色生活类)等级奖作品

2021第五届丝绸之路女性创新设计大赛(工业产品类)等级奖作品

2021第五届丝绸之路女性创新设计大赛获奖名单

2021第五届丝绸之路女性创新设计大赛

2020第四届丝绸之路女性创新设计大赛(工业产品类)优秀奖作品

2020第四届丝绸之路女性创新设计大赛(绿色生活类)等级奖作品

2020第四届丝绸之路女性创新设计大赛(工业产品类)等级奖作品

2020第四届丝绸之路女性创新设计大赛(文化创意类)等级奖作品

2020第四届丝绸之路女性创新设计大赛获奖名单

2020第四届丝绸之路女性创新设计大赛

2019第三届丝绸之路女性创新设计大赛(文化创意类)等级奖作品

2019第三届丝绸之路女性创新设计大赛(绿色生活类)等级奖作品

2019第三届丝绸之路女性创新设计大赛(工业设计类)等级奖作品

2019第三届丝绸之路女性创新设计大赛获奖名单

2018丝绸之路女性创新设计大赛(绿色生活类)等级奖作品

2018第二届丝绸之路女性创新设计大赛

关注 关注
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