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2019届生活工作室学生毕业设计作品展

发布时间:2019年6月17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539

设计生活,生活设计。

有人说生活设计工作室设计作品好玩感性,

有人讲生活设计工作室思考问题爱拍脑袋…

是的,我们承认“会有点不一样”。

在此既有家居产品、教育类产品创意,又有校企合作研究、材料尝试…

有些保持我们一贯的观察理解方式,有些伴随些许跨界尝试,

我们在用某种方式去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有解决问题的思路、有看待事情的角度,亦或是情理之中的意想之外。

关系、感知、感动

生活中的日常,期待着不寻常。

生活,本该如此。

 

本次毕业生导师分别有磨炼(副教授 / 工作室主任)、张剑(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卢文英(讲 师赵斌讲 师)。

 

磨炼导师 毕业生作品:

 

 

《Brezze》

设计:张文慧

我们在使用香薰的过程中,是轻松且享受的。

此设计强化了香薰的挥发过程,将气味的发散进行了具象化呈现:轻盈的形态和材料赋予了作品动态美,当香薰精油滴落在花面上时,由于重力造成的摆动使得花束呈现失衡的晃动,这促使了香味的扩散,同时也让还原了花香随风飘散的意向。仿佛春天拂过的风一般,在一抬一举间享受香薰的过程的美好。

 


 

 

《Cup in Cup》

设计:朱喆

人日常生活离不开杯具,而人与杯具的连接是物理层面,更是心理层面的。譬如使用者在看到杯具的瞬间,注意到了它的形态、材质、颜色等物理信息,同时,对这些物理信息的经验记忆会使人对它的功能、使用方法进行判断,进而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某种特定的使用感受。Cup in Cup是一套突出容器物理形态和使用感受联结的系列杯具设计,包括茶杯、酒杯与咖啡杯。设计试图打破杯具固有的形态与使用方式,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杯形整合到一个杯体,通过上下两个容器形态的对比,给使用者带来全新的饮用体验。

 


 

《Pie vase》

设计:林雨昕

作品将花瓶如切分蛋糕一样分开,被切出的部分成为了一个新的功能区,让使用者从“一个”花瓶中获得了多种选择。在破坏了花器原有形体的基础上表达了花器的通融性,根据不同切法,使用者可以通过个人喜好选择花瓶的附加用途。同时素白与色彩对比让容器形成强烈的内外反差,使各个部分仿佛拥有自己独立的性格、而组合的整体更加丰满。

 

 


 

 

《Sun-Light》

设计:林楚

在漆黑的夜晚,夜灯就犹如黑夜中的一颗小太阳,通过柔和的光线给人带来心理上的温暖与安心感。

灵感来源于生活中很常用的“小太阳电暖器”。

在寒冷的冬天使用“小太阳”,还未靠近感受它物理上的热度,光是远远望见,就足以传递给人心理上的温暖,生理上的寒冷也会随情绪的变化而减少一丝。

本设计侧重于“温暖”这一感觉,通过外观形态的转换,借用“小太阳”所带来的情感效果,通过感觉直接把形态表象与心理上的感受联系起来,并通过功能、色彩、材质等要素的整合,令使用者在压抑的夜晚感到一丝温暖与温馨。

 

视频链接:

https://v.qq.com/x/page/l0874f09kd7.html


 

 

《X2》

设计:李舒云

人生两面,快速切换。这是一款为需要出入境的用户设计的快速切换使用状态的证件包,用户在出入境时不得不携带大量本国与他国适用的相关证件物品,然而在境外,中国的证件通常无法使用。从不同场景下用户对证件收纳的需求出发,通过组合-拆分式的模块化设计,让本国与他国证件合理分区收纳,可根据境内境外场景变化拆卸下不需要使用的证件包部分,使得证件包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创造合理秩序,而且实现快速切换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让证件收纳更便捷、高效、安全。

 

*感谢M square旅行美学提供研究支持


 

 

《不休息收纳包》

设计:石晓彤

以往,人们只会在旅途开启时,才从柜子里拿出化妆洗漱收纳包,使用过程存在繁琐且重复的整理行为,而旅途结束,人们又常常会把收纳包再次收入柜子中。

不休息收纳包尝试重新唤起人们对于化妆洗漱收纳包使用过程的经验感受,将收纳与展示两种不同的状态结合起来,在家中它是一个放置化妆品护肤品的置物架,需要外出时,只需拉好拉链,便可随意提走。到酒店或归家后,再次打开放置桌面,也无需再次整理。让收纳包真正成为能够让旅途甚至是生活更加美好的事物。

 

*感谢M square旅行美学提供研究支持


 

 

《随行系列一》

设计:曾宣瑜

 

这是一款基于用户使用场景的旅行证件收纳包设计。

利用充满童趣的插画让证件包的盖与面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证件收纳包可随时切换三种使用状态,可当斜挎包、胸包和腰包,更便于人们出行过程中解放双手。证件包的包带具有可调节长短和可拆卸的功能,拆掉包带直接放进随身包里,成为包中包,提高证件的安全性,使用户旅途更加安心。(“插画来源:佐藤香苗Kanae Sato,作品打样经授权使用”)

 

*感谢M square旅行美学提供研究支持

视频链接:

https://v.qq.com/x/page/a0874xcib5w.html?

 

《随行系列二》

设计:曾宣瑜

 

这是一款基于用户使用场景的旅行证件收纳包设计。

证件收纳包不仅仅可以收纳证件,还可以存放女性在外出游玩时用的小型化妆品。证件收纳包在视觉语言上借鉴后现代主义的色彩风格,利用简单的几何图形重复构成,搭配明亮的色调,在色彩上达到一个新的视觉效果。满足“千禧一代”这一用户群体追求独特的心理,使用户的旅途更加轻便。

 

*感谢M square旅行美学提供研究支持


《双层巴士玩具收纳箱》

设计:谢信男

孩子总是好动且充满想象力,他们总喜欢把玩具带到家里的各个角落,进行各式各样的游戏。然而糟糕的是,他们常常玩耍过后因为收拾太麻烦而且收拾的过程太无趣而把玩具遗放在那些角落,导致家里变得杂乱。

针对这些情况,作者试图让玩具收纳的过程变得便利且有趣。作者把双层巴士的造型与收纳箱相结合,让玩具收纳变得便利,同时让收纳箱本身成为玩具。孩子可以推着收纳箱到家里各个地方,就像是自己“开着车”载着玩具出行一样,把收纳过程变得有趣,增加孩子收纳的积极性,渐渐培养孩子独立收纳玩具的习惯与意识。双层的结构还可以给孩子提供不同种类的玩具分类方式,培养孩子的分类习惯。

视频链接:

http://www.iqiyi.com/w_19s9e5egvd.html


 

《瓶子里的声音》

设计:陈楚涛

将瓶塞与瓶子的操作形式与蓝牙音箱的开关形式进行替换,当打开塞子播放音乐时,会让人感觉声音像从瓶子里发出来,就像小时候我们会去听空瓶子里面装着的声音一样,认为声音装在瓶子里。

 


《小蜜蜂-蓝牙音箱》

设计:陈楚涛 冯哲  

设计说明:小蜜蜂蓝牙音箱,将日常使用麦克风的形式替换蓝牙音箱常规的音量控制形式,当“麦克风”靠近音箱时声音变大,远离时变小。音箱是扩音设备,麦克风是是收声设备,当收声设备直接收录扩音设备时,是否会陷入一种有趣的矛盾?

视频链接:

https://v.qq.com/x/page/i0872qkmcck.html?vuid24=tqPEbLtnHKBjkW5M9sfYnw%3D%3D&ptag=2_7.0.8.19572_copy

 

张剑导师 毕业生作品:

《时间的影子》

设计:冯哲

时间是人们对物质运动的一种抽象感知。某个午后的路边,路灯的影子移动了,也透露着一段时间悄然逝去了。《时间的影子》计时器指针制作成柱体的“影子”绕柱体一小时旋转一周,在日常中我们不会时刻注意着计时器,当再次注意计时器时通过“影子”位置的变化,可以得知消耗的大致时间,用一种熟悉的方式感受时间不经意的流逝。

 

视频链接:

https://v.qq.com/x/page/r0872bwjy3f.html


《分享的甜蜜》

设计:方良芳

快乐是越分享越多,糖果是越分享越甜。

一个由多种口味的小糖果组成的一个大糖球,通过按压的方式,使糖果掉落到球体里面,糖球就成为了糖果的容器,当糖果一颗颗掉落,糖球将会变成一个碗状的形态,盛放着掉落的糖果,便于与朋友们共同分享。

每一个糖果的掉落,都是一个颗分享的果实,每一碗糖果的堆积,都是快乐的盛放。

 


《“新闹钟”》

设计:欧阳玲

睡前定一个闹钟,是我们的习惯。但智能手机的出现,改变了我们定闹钟的方式。我们是否还会购买一个床头的闹钟来唤醒新的一天?智能手机替换了传统家居产品“闹钟”的功能。“新闹钟”对此替换现象进行再次解释,以我们理所当然的手机时间印象替换过去闹钟的印象,通过幽默诙谐的设计语言将其进行对比与表现。“新闹钟”看起来像被截掉一半的手机,仅留下时间显示部分。而其影子则实体化成为“新闹钟”的底托。

“新闹钟”本身即是一个互相交换的概念。其反映的是客观现象,是一种将客观现象融合于产品设计中的新尝试。

 

 

《“新手电”》

设计:欧阳玲

在黑暗的楼梯间,我们随手掏出的不是手电筒,而是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因为其功能整合与随身特性,已经让我们不再那么需要一个手电筒了。从这个现象中可以发现智能手机在部分情景下替换了手电筒的功能。但这样的功能替换于我们而言,如何去判断其中的得与失?手电筒在部分人的童年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它也许是黑夜中的勇士或是走迷宫的小人…但这些在功能替换后,是否还会出现?

“新手电”将人们使用闪光灯照明的行为再现,在手机顶部闪光灯所在处进行手电筒符号强化。“新手电”的手持形式与使用手机照明时的形状记忆重合。并试图从其非常规的形态中引发使用者的一些心理感受。

 


《Flow-浴室镜子》

设计:方良芳、欧阳玲 合作

浴室总是湿漉漉的,洗完热水澡后,镜子表面的雾气多得似乎可以凝成水珠流下来。我们为这个现象编织了一个故事。

镜子底部有一个小水盆,好像在接住留下来的水珠。“水盆”其实是一个置物架,可以将一些小物品收纳在其中。当雾气布满镜面的时候,这个幽默的隐喻方才浮出为人们所感知。

 


《倾泄之光-食品袋灯系列》

设计:吴伟力

这是一个风格化灯具系列设计。是否想象过光的容器有新的可能?有别于传统固态的形式,被包装的光为使用者带来更具趣味的体验:未开启状态时,它看起来就像一个可口的包装;当需要照明时捏开开口,光便从口部倾泻而出,成为一个用于照明的电器。设计企图模糊产品之间的认知界限,从而带来更丰富的感知和体验,为日常的生活点缀更多乐趣。系列包含手电筒、夜灯以及吊灯。

 


《开膛-存钱罐》

设计:赵泓川

这是一个用真皮制作的存钱罐。真皮材料构成存钱罐的外壳,它的打开之处则是模仿了肉体伤疤的缝合线,这使得存钱罐仿佛成为了某种活物,并具有包裹性的“皮肤”,而饱满的曲线又让人觉得它仿佛有一个鼓鼓的肚子。当想取出硬币时,人们可以用刀割开它肚子上的缝线,就像是解剖一个吃饱了硬币的肥硕肚子。

 

《皮娃娃-存钱罐》

设计:赵泓川

这是一个用真皮制作的存钱罐。它既像一个倒置的钱袋,人们轻轻解开绳子即可倒出硬币。它又像是一只站在桌面上的某种生物,而真皮材料的光滑与褶皱赋予它一种矛盾的感觉。这种矛盾的感觉让人们对它的理解呈现一种两极化,有人可能觉得它看起来十分惊悚,像是一个皮肤衰老的年老晴天娃娃,还有人可能觉得它十分可爱,就像一只章鱼。正是这样的似象非象,意义得到了多种的解释。

 

《粉刺-遥控器》

设计:赵泓川

这是用真皮制作的一个遥控器,名为“粉刺”。真皮材料构成遥控器的外壳,上面的按钮则是直接在真皮上压制而成,仿佛遥控器的“皮肤”上长出了凸起的粉刺。当人们按压遥控器上的按钮时,真皮的质感和柔软的按压感觉,会让人们联想到对肉体上的粉刺疙瘩的挤压。

 


《编织的面条系列》

设计:陈锦溪 

一根根细长而简单的面条,对于设计而言充满了创新的空间和无限的创意可能性。

面条被视为一种可主食又可快餐的食品,人们对它的功能定位就是为了速食满足温饱。我设想打破人们对面条的固有定位,让面条也能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用编织这种传统技法来制作面条,使面条呈现出凹凸、富有层次感的编织纹样。有中西结合的“披萨面”、可控制食量多少的“面条球”“面条饼”、解释语义上的“一碗面”、组合搭配不同食物的“环面”、麻花面条等等,让面条的形式不再单一,从而使人们在视觉上和吃法上对面条有了更多的期待。

 


《培养尺寸感知的文具》

设计:卢钟波

这是一套专为儿童设计的文具用品。对于儿童来说,他们或许知道物体的大概体量,但他们很难形成具体而系统的尺度认知。而这套文具设计中的每一个产品都带有明确的尺寸以及角度的标注,产品上的每个数字对应的是边的长度和角度的大小。将尺寸、角度与文具结合起来,在日常的使用中,儿童通过与产品进行交互,逐渐形成对尺寸及角度的整个测量系统的认知,从而他们便能更清晰的去认识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物体。

 


《甜蜜的灯》

设计:吴畅

一些我们珍爱的小物品可能随时会被拿取和使用,但当它们被搁置在桌面时,是否有一种更好地展示意义和被保护的感受?

甜蜜的灯采用仿物的设计表现手法,有大中小三个尺寸,可以罩在你想罩着的物体上面。糖罐甜蜜和童趣的记忆符号与暖色光源相结合,使得内部物品也变得温暖甜蜜、熠熠生辉。

 

 

《灯光花盆》

设计:吴畅

多肉植物胖胖的形态像一个茁壮成长的婴儿,又像一组不断分裂的饱满的细胞。人们俯首观赏多肉植物时认真的模样让我联想到实验室里栽培育苗的科学家,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关爱和期盼。

我将花盆设计成一个烧瓶的形状,上半部分由透明的灯罩和触控灯组成,下半部分是一个水泥花盆,当灯亮起时,植物显得明亮温暖,光线也变得更加丰富,两个部分也可以分开使用。

 


《中秋的气味-月饼盒》

设计:张梦莹

中秋节自古便有吃月饼和赏桂花的习俗,月饼和桂花编织成我们对中秋节的想象。能嗅到桂花香味的气味月饼盒,在被我们打开的瞬间,桂花的香味袭来,同时看见月饼陷在软软厚厚的真实桂花中,刹那间关于中秋节的记忆在脑中爆发,一种难以描述的惊喜弥漫心中,节日的气氛更浓烈。

如此,透过视觉、味觉和嗅觉的感官渠道让我们对节日的记忆更难忘。

 

《裹满“盐”的咸鸭蛋》

设计:张梦莹

一颗亮闪闪的蛋,使人联想起沾满盐这种结晶的咸鸭蛋,还原咸鸭蛋在制作过程中涂满盐的状态,从而通过外观让人意识到这是咸鸭蛋。

其实上面的“盐”是小石子,方便拿取,不会弄脏手,打破传统咸鸭蛋的印象,带给我们现代化产品洁净的感受。

 

《可食用的番茄酱罐》

设计:张梦莹

薯条+番茄酱不仅是餐厅上菜的标准配置,也是很多人的饮食习惯。一个盛放番茄酱的土豆泥制作的罐子,不但方便蘸取番茄酱,而且最后还能将番茄酱罐一起吃掉,随着就餐完成,桌面的薯条和番茄酱也将无影无踪。

 

卢文英导师 毕业生作品:

 

《BTD幼儿教具》

设计:杨进

这是一套能够组装折叠的儿童工作桌,并配有相关的辅导课程,能够帮助儿童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也可以成为家长们给予孩子的一份不错的礼物,让其锻炼动手能力和养成良好的收纳习惯,为孩子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打下很好的基础。

 


《Little Chef Menu》

设计:黄伟宁

数据统计显示,目前中国有40%~60%左右的孩子存在挑偏食等不良饮食行为。儿童不喜欢吃蔬果的问题,已成为儿童偏食的主流,硬逼孩子吃他们不想吃的食物并非长久之计,理想的做法是能够让孩子对食物产生积极的情绪,让“吃饭”变成一件顺其自然的事。

本设计主要运用了印章作画的概念,将印章图案转化为画面语言,同时展现自然植物纹理,让小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发现蔬果的美,提高蔬果在儿童心目中的好感度,从而产生“想要尝尝”的念头。

 


《非遗魔盒之木板年画》

设计:郑欣文

“趣呀(Funya!)非遗魔盒”是结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青少年而设计的教育品牌,品牌理念秉承“根植中国文化,培育世界公民”的宗旨开发了一系列“非遗魔盒”教育产品。我们希望能通过产品体验、文化课程和IP动漫的融合让青少年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时更加生动有趣,以此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保护和传承。

 Hello!小朋友们。快来跟着糖糖果果一起领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板年画吧。亲自动手制作自己所属生肖的木板年画,为亲朋好友定制特殊的生肖年画送给他们,在展现才艺的同时也能收获满满的成就感。赶紧打开你的“趣呀(Funya!)非遗魔盒”,继承独属于你的木版年画魔盒吧!

 

 


《意外-花瓶》

设计:刘绮恒

人对植物形态进行干涉,其最初的目的也许只是想让植物生长得更好。而后来目的开始偏离,出现了很多“意外”,它们都被人有意或无意地改变了原本的形态,于是我们便看到了许多“不一样”的植物形态。

树根被围墙改变了自然形态,其实就是人们无意地改变了植物本身形态。这个设计就是用被改变造型的树根,设计了一个花瓶,将这种现象表现出来。

 

 

《意外-水果盘》

设计:刘绮恒

人对植物形态进行干涉,其最初的目的也许只是想让植物生长得更好。而后来目的开始偏离,出现了很多“意外”,它们都被人有意或无意地改变了原本的形态,于是我们便看到了许多“不一样”的植物形态。

人们改变西瓜的外形,最初目的是为了方便储存、运输。然而如今的方形西瓜被抬高了价格,由于价格的抬高,种植方形西瓜的目的又有了改变。设计的方形西瓜水果盘,是希望人们看到这些现象,并对其产生思考。

 


 

《重构餐盘》

设计:邱琪琪

《重构餐盘——展示》将餐盘反过来之后,内凹的格子变成“凸”,功能也发生了改变。餐盘与食物的关系从盛放变成展示关系,就如同橱窗中精致的珠宝,非常有意思。此餐盘的高低错落能够强化食物“展示”状态与呈现。

 

《重构餐盘——容器》启发于日常用餐情景,碗碟杯都是最”素“、最具有代表性的容器符号,将原本的格子转化为容器的基本符号并融入餐盘中,使用折中主义的表达方式,既矛盾,又统一。

 

 

视频链接:https://v.qq.com/x/page/u0875ofeylr.html

赵斌导师 毕业生作品:

 

《Spark》

设计:吴海

 

Spark是一款无线路由器。这个设计源自于我对无线路由器形态与意义之间关系的思考。

出于功能的考量,无线路由器外壳是内部零件的容器:方形的盒子装入片状的主板,条状的管子装入天线,然后再将两者相接起来。无线路由器外壳的形态由内容物的形态而决定。而从意义传达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这个方形盒子的形态是多余的,其对于诠释无线路由器的意义并无作用,甚至是干扰的。

无线路由器的功能是将信号以无线的形式分流给其他的设备,该功能的实现即是无线路由器的意义所在。

为此,我对传统路由器的形态进行了“降噪”处理:电路板被消解了,天线成为了主体。从视觉上,无线路由器成为了一个更为纯粹的发散信号的工具。

当Spark悬吊在半空中的时候,信号像灯光一样迸发,使整个房间通明起来。

 

 

《文件的容器》

设计:吴海

这是一个收纳文件的容器,既是物理的,又数字的。旨在表现物理文件与电子文件的关联性。

 


 

《Subtool》

设计:王奕钧

我们看到螺纹接口便会无意识中将其于灯泡联系起来。该符号已经作为灯泡这一形象的一部分而在人的认知里被固定了下来。但是观其本质,螺纹接口可以看作是普通的两极金属片经过变形重构后得到的产物。实现了零火线电流传输功能的同时,满足了悬吊、支撑、紧固的需求。

由此产生思考:螺纹口是否只能是灯泡的附属零部件?灯座是否也只能安装灯泡?当螺纹口出现于其他电器之上,会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采用E27螺纹接口的子母路由器与精油挥发器。通过拧上安装这一行为,原本不可视的“信号”与“气味”仿佛立即扩散了出来。

 


《篝火之夜》

设计:姚雨彤

设计灵感来源于篝火,篝火代表祝福代表美好,希望这盏小夜灯能够在夜里给每一个使用者带来温暖,感受岁月静好。在这个灯的电路设计中用到的是金属点触原理,以达到拉成成篝火堆形态即亮灯,收起即灭的目的。

 


 

 

《舞台花盆》

设计:卓阳焱

舞台是让人展现才华的地方,我们很多时候都在思考自己的舞台在哪里,哪种舞台适合自己。花盆是植物的载体,舞台与花盆的结合,强化舞台的特征,传达花盆就是植物的舞台的概念。形态不同的植物,种植在花盆里,使人联想到植物登上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生物套娃》

设计:薛晓丹

每当开启套娃的时候,总会对里面的套层充满好奇,所以设想,如果一层一层的往里打开套娃的时候,是对生物从宏观到微观发现遗传信息载体的过程给呈现出来,(以遗传物质载体为线,从宏观到微观的开启顺序:人-器官-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在我们不断打开这个套娃的时候,就像是用显微镜不断的放大,去探索生物的遗传秘密一般。


生活设计工作室研究领域:

以研究大众生活与行为方式、心理及审美情趣为基础,尝试富有创意的家居产品、风格化家具,个性化产品设计等。通过对设计艺术与周边各学科的交叉融合,从设计师的视角审视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物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而用设计师的个性化语言在设计中展现与强化。强调低技术+高情感路线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