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干山–莫干山镇·阜溪七桥概念设计国际竞赛30强作品展

嫩鸟品牌/大事件策划运营中心

2022-2023莫干山镇·阜溪七桥概念设计国际竞赛吸引了全球34个国家60座城市500名设计师参赛,他们来自334所国内外设计院校和190所设计机构。目前竞赛三十强已新鲜出炉,三十强囊括了竞赛跨学科评审委员会评选出的31幅作品(同分情况),本次三十强作品将进行线上及线下展览,集中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设计师群体对于莫干山全流域,特别是阜溪流域的认知、探索和建筑表达。这些前瞻性、多样化、创意型的概念设计方案,将助力流域内滨水交通网络的完善和城镇形象的提升。

 

—— 三十强线下展预告 ——

《30桥@莫干山–莫干山镇·阜溪七桥概念设计国际竞赛30强作品展作为莫干山全流域语境下由德清文旅携手YoungBird共同主办的展览,围绕剑池以东阜溪流域7座桥的概念设计展出竞赛三十强作品。展览位于仙潭美术馆,这里是剑池以北老虎潭流域的一个山谷,在阜溪上游展开了对莫干山全流域江南文化、地理、历史的深度挖掘和哲学思考,突显对于整个天目山余脉在德清境内三条水系及沿岸聚落生活生产的关注。

展览时间:2023/04/12-06/12

展览地点:仙潭美术馆

 

嫩鸟品牌/大事件策划运营中心

 

—— 三十强线上展开启 ——

2022-2023莫干山镇·阜溪七桥概念设计国际竞赛30强入围作品:

YBMoganshan-140011

画框/Picture Frame

选手背景:上海艾恩思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EINStudio

项目位于莫干山镇(阜溪)区域,是人们进入莫干山区域的第一张名片。因此滨水,乡野,文化,艺术与自然也成了此处开发设计的代名词。七座人行桥的设计,力图促进阜溪滨水空间慢行交通网的完善,改善交通出行和公共空间品质,从多方面展示莫干山小镇的海派文化和国际化时尚生活方式。本作品选取7号桥梁的位置进行设计。本区域的开发定位为游园市集,故场地里有许多景观构筑物,如长廊、市集凉棚等。因此新的景观桥的造型怎么才能在体现海派小镇特色的同时,也融入此区域的整体设计,成为了概念的出发点。

YBMoganshan-140198

德清舟桥/Deqing Boat Bridge

选手背景:瑞士门德里西奥建筑学院

/Accademia di Architettura, USI, Mendriso

 

以一叶轻舟打开莫干山的诗画山水 整座桥长15m,位于一片风景秀丽的河岸和树林之间,为了顺应皋溪水街的整体规划原则,将桥的主结构轴线微微扭转,无论游人从哪个方向走来,桥都展现出欢迎的姿态 桥的建造主要依据是合理可行的结构,于是采用简洁高效的张弦梁结构,上弦飞跃于两岸之间,撑杆间隔分布,下弦微微下落,并托起单向悬链线型钢面板,辅以斜撑肋抵消侧向力,整座桥呈现出轻盈的姿态,仿佛一支轻舟漂浮在皋溪水街。座椅结合简洁的结构设计,并以不对称的方式摆放来提供合理的观景角度,同时在桥的最低点,人们可以轻松穿过中间的撑杆,视线会被进一步引导,同时提供了惊喜的新视角。

YBMoganshan-140229

细语/Murmur

手背景: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

一号地为规划的门户地块, 一号桥则为整个旅程的起点。走过一号桥的体验,成为一种进入的仪式, 设计中利用声音来创造进入的仪式感。桥栏杆下部成为风铃, 风铃轻微碰撞的声音激发起对周遭的感受,让身心慢慢融入自然。

YBMoganshan-140064
春风/spring breeze
选手背景:上海柏涛/PTA
桥梁采用了木构做法,木材源于自然,贴近自然,行走在桥梁上,仿佛置身于自然,伸出双手,感受大自然风的抚摸。整体采用了三角形的结构,给人稳固的感受,三角构筑的搭建形成一种建筑空间,置身其中,是从二位空间置身三维空间的转化,顶部用带孔金属网覆盖,形成光影空间。这不止是一座桥,更是一个让人能感受自然,陶冶心情的空间。

YBMoganshan-140193

过桥/Just Cross

选手背景:过半儿/guò bàn er

 

大自然中最简单的桥梁是横跨在溪流上的原木。人类造的第一座桥很可能是使用木、石,通过简单的支撑和横梁构建而成。一根两端支撑的水平横梁构成了梁桥的基本结构,梁桥的建造是所有类型中最简单的。我们策划这样的公共空间并转译为桥梁,邀请莫干山的居民和游客使用这些空间进行户外活动和社交,有助于建立当地社区。一座成功的人行桥是简单的、原创的,并且是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存的。尽管我们基于主观经验和认知来创造事物,但我们认为我们对桥的认知是适合莫干山的。

YBMoganshan-140112 

莫干·三雅/Mogan, Three Pleasures

选手背景:行波工作室/XBTW Office

三桥三雅:阜溪水镇的文人雅集 阜溪,由莫干山剑池源起,流经虞村,过乌程桥,至德清水系;游人,自上海,途径杭州,过武康,抵莫干水镇。水与人双向奔赴,在我们眼中,这是一幕当代的文人雅集。山、水和乡是莫干山镇最鲜明的物质特色,而桥意味着连接,不仅连接两岸通行,更连接了景观与人文的对话。设计选取三个场地,分别从水、镇、与山三个角度切入,以三座桥进行回应。

YBMoganshan-140010

阜溪七桥/Fuxi Seven Bridges

选手背景:无意义建筑工作室/Meaningless Arch

 

设计做出了七个不同类型的桥梁,应对七个不同的场地,回应每个场地独特的问题。设计采用环保的材料与便捷的建造方式,保证桥梁的可持续性。设计关注人的体验,创造可游、可观、可息的空间。

YBMoganshan-140226

亭桥/Bridge Pavilion

选手背景:独立设计师/Independent Designer

 

3#桥所处位置被高度在15米至20米的建筑群包围,失去了莫干山小镇传统两三层建筑的空间尺度。设计通过设置一个小巧低矮的屋檐,来屏蔽周边高楼的“巨大”,试图还原“小桥,流水,人家”的空间感受。两岸有0.9米高差,通过一个梯段直接相连,交通简洁高效。然后向一侧延伸,设置接近水面的休息平台。覆盖其上的屋檐借鉴了方塔园里何陋轩的设计策略,沿着视线方向逐渐压低,直至屏蔽芜杂,以营造一个内向的、直面自然的静谧空间。在此可观波光水影,落珠成帘;可听溪流长吟,雨打屋檐。“亭桥”通过园林式的空间手法,在城镇不断扩张的历史背景下,试图为周边居民和游客提供一个正在远去的桃花源。

YBMoganshan-140132

廊桥一梦/Sheltered Wooden Bridge

选手背景:繁星建筑工作室/Galaxy Arch

步行桥设计选取阜溪4号桥,是7个点位中景观资源最为丰富的一处。点位周边为滨水生态公园,建筑物较少,适宜打造似在林间溪边中的静谧古朴氛围。设计概念将廊和桥两个意向进行空间上和结构上的结合,形成一个可以避雨的观景步行桥。有顶的桥为行人提供了停留休息的场所,驻足桥上,可以观望前后公园的景致和溪水风光。同时,张弦梁结构作为桥身主体,并且与吊索相结合,提供了一个轻盈的桥身状态,为通行的行人提供了最大化的视野,和“畅游在风景中”的体验。为了能让步行桥更好的融合于自然环境中,采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模块化的设计也能加快施工周期降低施工难度。步行桥名为“廊桥一梦”,取意行走在廊桥上环顾四周的自然环境时,置身于古意盎然的游览氛围,好似沉浸在一场“小桥流水河曲,花木绿草茵萋”的梦。

YBMoganshan-140159

win3

选手背景:自由职业者/Freelancer

The Moganshan town has been a place filled with nature and widely known as the retreat town for summer, with its genius loci widely known as 3 wins and 4 Excellences (三勝四優).  In our proposal, we take inspiration from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3 wins (spring, bamboo and cloud) (三勝) and set them as an the unifying theme for the design of the footbridges.

YBMoganshan-140207

静思水梁/Serenity Span

选手背景:曼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静思水梁旨在为旅行者提供宁静和身临其境的体验,让他们放慢脚步, 感受森林和水的气息。桥梁的极简曲折设计与三层路径无缝结合,增强了周围步道的可达性和连通性,促进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毗邻大桥的水上游乐区旨在为游客创造一个安全且引人入胜的空间,让他们与河流互动,为游客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旅行者沉浸在流水、风和树叶的声音中,从而提升整体旅行体验并创造持久的回忆。

YBMoganshan-140438

林溪三品+山水两行

/Three Tastes of Linxi + Double Tours of Shanshui

选手背景:相白设计+变余构造/VoiD + Palimpsest

林溪三品(7号地):长亭外、小溪边,丘木盎然。借旁亭抵高处,出门绿意扑来,栈道望台,穿梭其间。拾级而下,到游廊街道,游人如织,烟火喧。无意转身,寻潺潺何处,阴翳下,林溪如卷。一品 丘木亭台 场地旁的入口亭可上至二层,但不构成景致,借用之开口出来,形成最高处的平台,可观辽阔山丘树林与其间的栈道望台 二品 廊街烟火 这层是街道标高,桥身连接北侧的卫生间和南侧游廊,游人过桥时可体味到充满烟火气的休闲商业氛围 三品 阴翳林溪 由街道层转而下行,由潺潺水声所引,可到达最下一层。

YBMoganshan-140287

隙/The Leak

选手背景:刷刷建筑/atelier suasua

 

作为阜溪滨水空间的景观串联节点,7号桥连接着河两岸不同的活动。一边是缤纷水岸市集,一边是望台步道。考虑到人文与自然、动态与静态的差别,我们希望这座桥可以成为一个转换器,而不仅仅是两岸道路的延续。人们步行到这里可以自然的慢下来,感受到场所变换带来的不同体验。鉴于周边景观和建筑形态已经很丰富,我们希望这座桥是以简单、轻盈、有力的形态融入到环境中。

YBMoganshan-140237

莫干山墙桥/Moganshan Wall Bridge

选手背景:Maksymilian Sawicki Arkitektur AS

 

项目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灵感来源 。通过放置一段墙体的方式来抽象在山间穿行的体验,该项目让地景的变换变得更可感知,并作为锚点指向了不同方位的景观。另一方面,步行桥与墙体相对旋转15度,然后在墙体上有方形开洞,用一种新的方式来连接公共空间和自然景观。此外,墙上的开口作为框景的工具,框定了露营区附近标志性的景观,将使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宏观尺度上,而桥梁本身则是该项目的微观尺度部分。步行桥本身还有结构作用,与墙体形成一个整体稳定矗立在场地内。为了达到环境友好建筑的目标,墙体材料的选择将由透明和生态友好混凝土制成。这种混凝土的例子是光敏混凝土,通过使用特殊添加剂,能够在白天吸收阳光并在夜晚发光,从而通过减少用电量降低能源成本和二氧化碳排放量。

YBMoganshan-140053

浮叶廊/Floating Leaf Gallery

选手背景: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ECADI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TJAD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SZAD

 

你站在桥中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廊下看你。浮叶廊取其飘孤的优雅,映衬自然的戏趣。消隐与尘世间,予人一丝宁静。溪渠转折而行,塘中小洲树影婆娑,不远处中河上上的桥与其后绿野上的花草相映成趣。左右环顾景观虽异,可观景的方式与角度却难有变化,缺乏收放。放大观景的感受,成为本次设计的出发点。通过不同视野的限定放大景观通过不同主体的布置制造呼应,通过不同路径的连结盘活场地。

YBMoganshan-140326

无名桥/The Bridge

选手背景:华南理工大学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桥“轻松而有力地”飞架于河流之上。它不只是把已经现成的河岸连结起来了。在桥的跨越中,河岸才作为河岸而显露出来。桥特意让两岸相互贯通。另一边通过这座桥而与这一边对峙。河岸也并非作为固定陆地的无关紧要的边界线而沿河流延伸。桥与两岸一起各自将后面岸边风景的一个和另一个广阔视野带给河流。它使河流、河岸和陆地相互为邻。桥把大地聚集为河流周围的风景。这风景就这样伴随着河流穿过河谷。桥则让河流的水势保持自己的轨道」

YBMoganshan-140003

OPERA BRIDGE

选手背景:AKStudio

 

This bridge is inspired by the curved lines of the façade of the historical buildings in China, which refer to the nature and the spaces around the building; in this way, they make us realize the space outside. Therefore, this bridge is not only a connection element and it points to the center of the sky by means of curved lines along a circle and observes the surrounding nature.

YBMoganshan-140196

溪上/Xishang Bridge

选手背景:南京市黑耀城市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Heyao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涓涓溪流在山石中欢快流淌,携带者岸边清风吹下的细叶。路人途径只听得水声潺潺,寻声而去跨到溪上一桥,只见溪水清冽,水草丰茂,远山近水相映成趣,闲时凭栏而坐,感受溪上四时风物!这是我们关于溪流上小桥的遐思,也是一处容纳风物的绝佳妙地。关于如何在溪上建一座桥,我们想的是一处通行、驻足、休憩、观望、戏水之处。设计本初在一空旷自然的山水环境中架设一座简便而感情丰富的桥梁,从周遭的环境中汲取灵感,形态取用一片溪上浮叶,结合桥梁要求,将其设计成一座廊桥。

YBMoganshan-140304

悬桥(4号)与市桥(7号)

/Suspended bridge & Market bridge

选手背景:泛式建筑/FAR WORKSHOP

 

4号桥的两端连接着两个规划的自然景观,我们希望这座桥能一方面能以质朴的姿态回应周边的自然,另一方面又能凸显其独特的空间感受。我们画一条弧线来解决桥两岸近一米的高差,不同于常规拱桥的结构形式,我们引进了两条毛混凝土横梁,一段立在地面上,另一段因为高差的原因,通过工字钢柱来保持水平状态。混凝土横梁一方面提供了弧线悬挂支持,另一方面充当了桥梁的栏杆。7号桥一端连接着有着坡屋顶的公共卫生间,另一段紧靠着坡顶游廊,同时又紧临着红色钢结构的入口亭。考虑到周边的建筑语言及人工景观已经过于丰富,我们希望这座桥能保持一种低调的状态,在材料的使用上尽量跟周边的环境相融合。

YBMoganshan-140246

6号桥——莫干轻舞/No.6 ——Mogan Light Dance

选手背景:YU事务所/YU atelier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里引用陆游的诗,其中蕴义的性格正是本案所要展现的价值观。基于场地与周边环境的考量,一座被建筑群环绕的高架空小桥,不适合在桥面以上与各式建筑去争抢视点,更适合以轻巧的姿态柔和地置于环境中。利用桥下的高静空,通过结构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个性。我们希望桥体更为轻柔,减小主梁高度,增加三角肋板和拉索增强桥体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同时形成了倒三角的体态。由此实现了一种悬停在流水上空的效果,一种临界的姿态表达着若即若离的轻盈。
YBMoganshan-140348
合之桥/HE bridge
选手背景:华中科技大学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合之桥概念设计说明:“合”字自古就有丰富而深刻的蕴意,例如合情合理,天作之合,斗榫合缝等等,传达的不仅是东方的智慧,更是当代的发展之道,本设计将两种类型的桥进行拼合,拱桥在上,吊桥在下,通过索拉结彼此,传达“合”之哲学。文化蕴意:拱桥承载着从江南小镇到上海外滩的历史记忆。古代江南小镇的拱桥之所以为拱形,除了拱结构形式的自身合理性之外,还为人们提供了较高的观望点,同时抬起的高度也可供桥下船只通行。到了近代工业社会,新的材料和建造方式让拱形桥有了新的发展,更大的跨度、更多变的形式也令其成为了城市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因此拱桥的形象代表着江南文化和当代的城市文化。

YBMoganshan-140389

咏·迹桥/Chant Trace Bridge

选手背景:独立设计师/Independent Designer

 

咏·迹桥的概念来源于对场地复杂性与多样性的回应。桥位所在的场地带有多种“标签”和属性,既是“城市活力区”,又是“水岸商业区”;既是“历史教育区”还是“工厂混合段”。其与地块四的大部分的组团有距离也有联系,与地块三的工厂改造区段也有交叉,是三四区块的重叠和纽带。咏·迹桥从材料、形式、结构、功能等角度回应了场地的诸多“标签”。以其特有的姿态咏唱未来追思历史。咏·迹桥长10.3m,宽3.5m,跨度9.8m,纵坡1%横坡0.5%。是一座折板结构的耐候钢桥。咏·迹桥的设计正值阜溪被重新发现并设计的时间点,许多老房屋将被重建,但是他们的历史不会被相关的人忘记。咏·迹桥也将以其特有的姿态迎接阜溪的新生,追思水街的过往。 

YBMoganshan-140106

“之”形步行桥/Zigzag bridge

选手背景:C studio

 

“之”字形步行桥,形式上与自然,山水,景观融合为一体,空间上提供“一步一景”独特人行体验,同时解决了两岸连接的高差问题。

YBMoganshan-140239

上下/Up and Down

选手背景: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

喀山国家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KSUAE

 

从前,在莫干山镇的中心,有一条叫做福西的河流贯穿全镇,将它分为两半。莫干山镇的居民想要连接河流的两岸,于是决定建造一座桥。他们将其命名为 "上下",因为它具有独特的形状。据说这座不同寻常的桥梁设计围绕着两个主要理念。第一个是将桥梁视为景观的一部分,类似于传统的中国山水画。第二个是重新诠释中国桥梁类型,即传统中国园林中常见的曲桥。这座桥梁的设计独特而抽象,将传统类型演变成了三维形式,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都有上升和下降的感觉。它是一个混凝土板,似乎漂浮在景观上,是一种与河流、周围的景观互动的装置。这座桥不仅是穿越河流的一种方式,更是一个简单的雕塑形式,增添了镇子的美丽。"上下" 桥成为了这个城镇美丽、创意和创新的象征,它承载着这个地方的记忆和历史。

YBMoganshan-140381

“曳-桥”/BRIDGE AS A SWAYING LATTERN

选手背景:卜川建筑/Buchuan Architectural Design

 

场地特征 一号桥位于本次七个场地的开端,在位置上享有顺流而下的阜溪景观带的门户地位。一号桥场地南端是莫干山游客集散中心,包含一个大型停车场与若干功能为商业、休闲、接待的公共建筑。场地西侧为莫干山溪边客栈、和山居等民宿建筑群;东岸包含主题餐厅,以及即将新建的江王庙、序厅、室外装备站等公共建筑。阜溪两岸绿化带树木较规整,空间尺度较开阔,新建桥体将串联两岸重要的公共空间,除了连接两岸之外,门户空间的地位使得新桥体的设计应该是莫干山文艺休闲气质的微缩表达,并在游客集散地这个游客到来和离开的核心地点兼具“欢迎”和“回忆”两种姿态。

YBMoganshan-140294

对桥(1号)与隐桥(2号)

/Approach bridge & Periodical bridge

选手背景:泛式建筑/FAR WORKSHOP

 

1号桥位置我们设计了一座桥面微拱的下承式钢索桥梁,桥面花纹混凝土材质有别于周边的小方石铺地,刻意的将桥体跟周边景观脱离开来自成一体,从而呼应广场围合的状态。桥的位置正对序厅,布局上跟跟江王庙及序厅形成一个类古典轴线的关系,因而回应江王庙所形成的传统宗教气息。2号桥的规划位置距离水面很近,河水在雨季的时候会轻松的没过桥所在的高度。我们想起了法国的圣米歇尔山,在涨潮时变成了一座孤岛,在落潮时道路才能映现出来,这种随时间地景变化而呈现不同的空间感觉让我们印象深刻。我们设计的的2号桥是由自然石条跟预制毛混凝土交错堆叠而成,堆叠的空隙允许水流穿过。桥面微拱,伴随着不同时间河水面上下涨落,桥呈现出不同的空间状态。 

YBMoganshan-140236

菱影/PHANTOM of RHOMBUS

选手背景: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天津大学/Nanjing University

 

场地位于莫干山阜溪水街南端起点处,东侧为阜溪文化观光中心,由江王庙、入廊、序厅等一系列文化建筑及其围合而成的广场共同组成;西侧为自然村落,植被丰茂,竹林掩映。#1号桥将被置于广场东西轴线之上,正对广场视觉焦点,与序厅互为对景;同时,成为桥接人文场所与自然空间的场景转化器,增强游客对阜溪水街入口空间的感知,引导其开启水街的旅程,激发其进一步探索莫干山的兴趣。因此,轴线对称性,人文与自然融合性成为设计的初始原则。

YBMoganshan-140450

汀桥/A Slim bridge

选手背景:诗云建筑设计工作室/Studio Shiyun

 

汀桥,水中小洲。步行桥位于滨水生态公园之中,连接两岸滨水步行道,水岸两侧植被茂盛,大量栽种竹子。竹林为场地赋予了轻柔纤巧的气质,设计考虑使步行桥成为这种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以极小,纤长的构件尺寸轻柔地降落在水面上。溪水两侧岸线有1.05米高差,桥面呈一道微微拱起的不对称弧线以消弭高差。桥面结构使用120mm直径钢管,利用钢材优秀的抗拉性能形成弧线,以使受力方向相对合理,一定程度减小钢管直径。桥面以下设置两组柱子支撑,最大跨度5.1米,跨度的控制配合桥面的弯曲以期实现极小的构件尺寸。柱子为两组50x100mm扁柱,锚固于圆形混凝土基座上,基座的尺度与水中石块相近。柱础露出溪水常年水位,但低于洪水位,因此需要对有可能被洪水冲刷的钢柱部分进行防水处理,做法参照海水下钢结构。桥踏面以及护栏使用钢筋编织,长短不一,因此具有了植物一般的肌理。踏面和护栏分别使用直径不同的钢筋绑扎,护栏使用钢筋尺寸相对较小,在构图上相对消隐,以呈现50x50mm立杆的竖向线条,立杆向天空延伸,顶部固定点状照明。扶手则直接使用干燥处理后的毛竹杆。

YBMoganshan-140095

非桥之桥/Bridge of Non-Bridge

选手背景:北京海纳汇意设计咨询有限公司/HAI Architects

 

莫干山镇作为城市与乡野、生态与新文旅融合的桥梁,本案读取整体规划中生态提升、海派文化展示的背景方向,提取每个场地所需要的特点,转化为七座桥的核心概念,使桥不仅成为流线,更是强化场地特色的“亮点”,形成七座“非桥之桥”系列。七座桥在具备连接游览流线功能外,以水为媒介,将水的生态、使用、治理甚至是形态、声音等融合,并以特点命名为“浮岛、水音、砂滤、鱼菜、水钟、雾幕、灌溉”,它们是桥,同时它们也是景观小品、视觉通廊、体验装置、研学教具等。以阜溪为主角,打造特色的滨水空间游览品质,将生态发展可持续性的理念传递给游览者、在地人,成为莫干山的话题明信片。

YBMoganshan-140376

阜溪“之”桥/Z Bridge

选手背景:张·雷设计研究/azLa

 

莫干山计划是关于重塑人们心目中对生活方式的认知和对生活态度的理解的一场行动。它试图塑造一种令人神往的生活方式,那就是将海派的生活方式镶嵌于莫干山的自然山水之中。这是一个有前瞻性的构想,一次城市与乡村振兴的互动,一场跨行业、多学科工作者共同参与的先锋实验。那么,建筑学应如何参与其中并发挥作用?对此我们认为,建筑学参与莫干山计划的正确方式,是采用与后者行动方式相一致的方式,即将海派的、先锋的空间与形式,镶嵌于莫干山的自然山水之中。

YBMoganshan-140312

The Horizon Bridge

选手背景:Formzero

 

The Horizon Bridge features a singular, continuous plate that spans across a body of water. The bridge showcases the purest and bare minimum of a footbridge and challenges the limits of the aesthetic and structural thinness of a bridge. As an engineering marvel, the Horizon Bridge is the thinnest constructible and traversable bridge on Earth. As we strip away all of the reducible elements of a bridge, the essential element left of any bridge would be the footpath. 

15强及冠军即将揭晓, 敬请期待!

 

关注 关注
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