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展
发布时间:2025年1月5日 分类:服装服饰作品、视觉传达作品
浏览量:807
为了保护和传承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融合,2024年12月28日,“寻找非遗传承人”公益项目暨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设计大赛在同江圆满落幕。本次大赛由中共同江市委员会、同江市人民政府、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主办,中共同江市委宣传部、同江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同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京读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富德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公益支持。此次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80余位选手,以及10余所高校的学生踊跃报名参赛,经过一个月的激烈角逐,在189组参赛作品中,有30件脱颖而出,晋级总决赛,再通过网络投票及现场专家评委打分的综合成绩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10名。
《麒麟献瑞》
作者:杨双艳;民间剪纸黑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作品设计理念:金麒麟图案刺绣其上,针法细腻,线条流畅,麒麟或昂首或腾跃,栩栩如生,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赫哲族艺人的精湛技艺与匠心。其色彩搭配巧妙,在传统与现代审美间找到平衡,作品充分表达出了国泰民安,群众生活幸福的美好寓意,麒麟是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祥瑞的象征,自古有麒麟出没处,必有祥瑞,有诗云:麒麟踏祥云,人间百难消。本作品无论是作为家居装饰,增添文化韵味,还是收藏品鉴,都极具价值,是凝聚民族智慧与艺术精华的非凡之作。
《赫韵鲛裳》
作者:杨英琴;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佳木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作品设计理念:以赫哲族传统图案为核心,云卷图案传递自然和谐意境,蝴蝶等图案展现生命活力与民族风情,赫哲族传统图案点缀于关键部位,蝴蝶及其他特色图案相互交织拼接于长袍主体,形成主次分明、疏密有致的视觉效果。通过巧妙拼接,赋予服饰故事性与艺术感马哈鱼皮经染色处理,黑色凸显沉稳神秘,搭配传统盘扣,坚守民族韵味根基。鱼皮帽子与白色皮毛组合,既保暖又增添时尚奢华感,作品融合赫哲族多元传统图案,云卷婉转于领口、袖口及袍身边缘,帽子上亦以小型鱼皮图案与白色皮毛搭配,相互映衬。整体设计旨在让古老的赫哲族鱼皮文化在现代时尚语境中重焕光彩,使服饰成为文化传承与时尚表达的载体。
作者:杨焯涵、李静;北京工业大学
作品设计理念:这套服饰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赫哲族的传统服饰,它在形制、装饰花纹和材料选择上都借鉴了赫哲族的传统鱼皮技艺和服饰的精髓。将传统的鱼皮装饰技艺与现代民族风格的服饰元素相结合,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增加穿着的舒适性,使其既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不失现代时尚的潮流感。通过这种创新的设计手法,既传承了赫哲族的文化遗产,又赋予了传统服饰新的生命力和时代感。也希望对传统技法的创新设计应用可以更好地宣传赫哲族文化,推动其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欣赏这一独特的民族艺术。此外,通过现代设计语言的融入,这套服饰不仅能够吸引年轻一代的目光,还能够成为民族与时尚结合的典范,为民族服饰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作者:杨怀丽;成都大学东盟学院
作品设计理念:本系列饰品设计旨在打破传统非遗技艺的地域与品类局限,将彝族非遗刺绣与赫哲族鱼皮非遗制作巧妙融合,创造出兼具民族文化底蕴与现代时尚感的独特配饰。
《余·光》
作者:于金辉;东北师范大学
作品设计理念:该作品灵感来自于赫哲族的鱼皮工艺制作品,设计师通过提炼鱼皮的颜色的深浅变化、形象特征,将赫哲族鱼皮与真丝绡组合设计,对鱼皮和真丝绡进行现代化艺术处理并切割。将鱼皮编织作为主要设计点结合现代工艺及服装廓形进行创作,意图寻找赫哲族服饰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的结合点。
作者:王天祎
作品设计理念:取牛皮的厚度与硬度,鱼皮的色彩与纹理,将鱼皮与牛皮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由于鱼皮的纹理高级而又时尚,做成包之后,不仅兼顾普通皮包的实用性,还具有酷似蛇皮纹理的野性洋气。
作者:林依萱;成都大学东盟学院
作品设计理念:这款领带名为“领上之花”,采用天然鱼皮材料,结合传统皮影雕刻工艺,参考皮影常见花纹设计。鱼皮的自然纹理与精细雕刻的花纹相得益彰,展现出独特的艺术美感。领带主体为深绿色,花纹部分采用渐变的蓝绿色,既庄重又不失活力。设计不仅适合日常穿着,还能作为文化传承的象征,佩戴者可以自信地展示自己的文化背景。对于对鱼皮工艺感兴趣的游客来说,这款领带是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礼物,能够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鱼皮工艺的魅力。通过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这款领带不仅是一件服饰配件,更是一件艺术品,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作者:张涵;成都大学东盟学院
作品设计理念:将赫哲族鱼皮与传统手工织绣相结合,搭配中国传统纹样,将非遗与传统文化发扬。
《仿点翠鱼皮簪冠》
作者:邓伟婷;佳木斯大学
作品设计理念:以赫哲族鱼皮文化为根基,融合仿点翠工艺,设计出既适合日常佩戴又具有收藏价值的发簪发冠。鱼皮有着天然的纹路,似蛇又似龙鳞,而染色的鱼皮色彩鲜明亮丽,好似中国古代的那一抹“蓝”,掐丝的工艺,加上赫哲族的鱼皮和汉族的缠花,借鉴《红楼梦》中的凤冠,使赫哲族工艺文化与中国古文化相融合,呈现出中式的华丽,美貌,它不局限于主体形式,不仅可以作为发冠,发簪,还可以作为徽章,胸针,各种形式的文创产品,亦或是一件艺术品,绑在下面的不是发冠发簪主体,而是一种佩于乌发之上的文化自信。
作者:罗莹春;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同江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作品设计理念:本品采用大马哈鱼皮手工艺制作,双鱼的形状。每一处线条都流畅自然,鱼的鳞片、鱼鳍、鱼尾等细节栩栩如生,仿佛双鱼在灵动地游动。这种镂空设计增加了披肩的层次感和通透感,当光线穿过镂空部分,会在披肩上形成独特的光影效果,更添艺术魅力。双鱼的形象可以看作是一种阴阳平衡的象征,它们相互呼应、相互映衬。这种平衡和谐的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刻的内涵,代表着世间万物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穿着这样的披肩,暗示着人们追求生活中的平衡与和谐,无论是人际关系、家庭生活还是社会环境,都希望达到一种稳定、和谐的状态。
作者:张雅涵、向芷含、司舒畅、徐佳睿;哈尔滨师范大学
作品设计理念:以民族图腾为灵感,提取彝族图腾的吉祥纹样表达新中式的概念。对此,我们小组秉承尊重传统、注重创新的理念设计了鱼皮云肩及上衣。在此之前我们了解了大量有关赫哲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服饰,从中汲取灵感和素材,并结合现代审美和穿着需求,对传统元素进行巧妙的改造和创新,着力打造出更加时尚、实用的鱼皮云肩。
作者:付英杰;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同江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作品设计理念:萨满文化中,鹿角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鹿角常常被视为与神灵沟通的媒介或象征着神灵的力量。萨满在祭祀等仪式中佩戴鹿角帽,寓意着获得神灵的庇佑和指引,能够更好地在神灵世界与人间穿梭,履行其作为沟通者的神圣职责。而鱼皮作为服饰材料,代表着人们对自然的依赖和敬畏,将两者结合的服饰体现了萨满教对自然和超自然力量的独特理解。通过服饰将宗教仪式的庄重和神秘展现出来,对鹿角的固定、装饰,以及鱼皮的裁剪、拼接等都体现了手工艺人的高超技艺,这些工艺不仅保证了服饰的实用性,更赋予其极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蒋涛泽;佳木斯大学
作品设计理念:将赫哲族传统鱼皮技艺与传统竹编技艺两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日常生活的使用物品中,同时在材料的选择中,选取绿色可回收材料确保其环保绿色。
作者:罗迎波;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同江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作品设计理念:栩栩如生的鹿的形象,色彩或古朴淡雅,或鲜明浓烈,采用天然颜料进行渲染,展现出鹿的灵动姿态。披肩的边缘还用丝线进行了细致的锁边处理,使其更加牢固耐用。鱼和鹿都有着特殊的地位。鱼是渔猎生活的重要资源象征,代表着富足和生存的根基。鹿则往往象征着吉祥、灵性和力量。这件鱼皮鹿披肩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寓意着对祖先渔猎生活方式的铭记和传承,是民族文化延续的生动体现。
作者:孙嘉琪;佳木斯大学
本设计旨在深入挖掘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的文化内涵,通过现代设计手法,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完美融合。卷草莲:作为凤冠的主要装饰元素,卷草莲寓意着生生不息、连绵不绝,代表着赫哲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凤冠造型:结合古代凤冠的样式,融入赫哲族的民族特色,打造出既传统又时尚的凤冠造型。掐丝技法:运用掐丝技法,在鱼皮上勾勒出精美的图案,使凤冠更加精致细腻。
作者:赵静怡
作品设计理念:本系列灯具设计作品灵感来源于赫哲族渔猎文化当中的神话故事。赫哲族创世传说中,天神恩都力将泥和海水放到鱼的嘴里,孕育了第一代的人类。作为崇拜太阳的萨满民族,作品其一的纹案设计为嘴吐太阳的鱼,寓意着民族生生不息,为人类无限光明与希望。另一件作品纹案设计则融合了萨满民族图腾中的生命之树,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寓意民族繁荣昌盛。赫哲族长期在湿冷环境中,鱼皮制成的艺术灯光将带来暖意同时在交互中体现情绪价值,设计结合当代科技,将nfc功能设计在灯具当中,手机靠近即播放当地民族传统歌曲,锐意为当地文旅和传统文化普及带来更广的帮助。
相关: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