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第九届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专项赛场】“数智·新未来”出行载具设计大赛命题策略单
发布时间:2025年4月12日 分类:5月截稿、工业产品大赛
浏览量:1799
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是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于2016至2019年期间联合发起并主办的中国高校设计创新实践大赛暨米兰作品展系列活动,赛事旨在真实反映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设计学科教学水平的现状和教学成果,为全国艺术学科师生搭建展示专业才华和创作水平的国际化交流学习平台。2020年1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工作组”根据相关管理原则,经自主申报,基于竞赛数据采集和专家综合评价,本赛事活动首次纳入《2019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内竞赛项目名单》。截至目前,作品展竞赛活动连续5年入选全国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单。作为受到政府和高校支持关注的具有突破性和建设性的重要展示交流项目,组委会将以其高规格、高品质的展览内容和交流形式带动高校设计创新实践,本着以赛促教、教赛展联动的指导思想,推动我国艺术设计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制的创新,促进教育创新与学科发展。
本次出行载具设计大赛聚焦于未来出行方式与人类梦想生活契合之展望。强调出行的智能化、个性化与可持续性,赋予未来出行以全新、积极与美好意义。鼓励参赛者围绕科技进步下的出行变革、人们对自由便捷的渴望及幸福生活的追求进行创作。设计师们将探索如何通过设计创新与AI技术结合,打造出或如梦幻般、或智慧便捷、或实用可行的出行解决方案。从传统交通到智慧概念,从城市通勤,到旅途体验,再到探索前行,用设计之力塑造未来出行的无限可能,引领步入一个出行即享受、生活更美好的新纪元,期待参赛者用灵感点亮未来出行之路。在人工智能与创新设计深度融合的浪潮中,未来出行正迎来颠覆性的变革。本次大赛聚焦于智能化、可持续化与人性化的交通愿景,旨在通过设计创新与AI技术结合,重塑人类出行体验。设计师需突破传统思维框架,探索如何以科技赋能出行工具、服务与场景,使其兼具高效性、包容性与情感价值。从城市通勤到长途旅行,从个体需求到社会福祉,期待参赛者以创意为驱动,为未来出行注入无限可能,构建一个出行即享受、生活更美好的新纪元。
基于此,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组委会特发起“出行载具设计邀请赛”,汇聚全球设计师、工程师、社科研究者,共同探索未来出行载具的终极形态,推动技术落地与产业升级。出行载具设计大赛的分组设置兼顾技术创新、用户体验、社会需求和可持续性等多个维度。大赛通过多元分组,既能激发前沿技术创新,也能引导解决现实痛点,同时为不同背景的参赛者提供展示舞台。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西南交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设计》杂志社
西南交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产品设计系副系主任、汽车设计方向负责人
1. 本科生研究生:在校及五年内毕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以及进修生等
2. 高职高专学生:在校及五年内毕业的专科生等
3. 高校教师:高校在职教师及聘任的行业导师、兼职教师等
4. 专业设计师:专业设计师及设计爱好者
按照征集总量设置奖项比例如下:一等奖:组委会颁发证书(1%)
二等奖:组委会颁发证书(2%)
三等奖:组委会颁发证书(4%)
聚焦新能源与智能驾驶技术的深度融合,旨在探索汽车作为"移动生活空间"的多种发展可能性。让设计方案能够突破传统汽车设计的物理边界,重新定义数智时代的未来汽车出行新范式。注:该命题仅接收汽车方向的概念设计方案。
期待以开放性创新思维,构建高效、弹性且充满生命力的未来立体式交通载具生态系统,使之成为连接技术革新与社会福祉的纽带。鼓励探索各种前沿技术的应用,以解决城市拥堵、城乡运力失衡等现实问题,同时关注残障人士无障碍出行、应急救灾等社会议题。注:该命题接收非汽车类的载具设计创新,如超高速磁悬浮列车、低空飞行器集群、智能航运、船舶、自行车及其他特种类型的载具。
聚焦出行过程中的关键触点,通过实体交互装置与软件系统的设计创新,能够将生活方式、服务体验、商业模式等转化为可触达的产品化解决方案。注:该命题接收包括且不限于智能基础设施、车载交互产品、出行装备、车辆附件、行车安全系统、服务模式及其终端装置等。
1、本赛项支持采用AI辅助设计,创作工具不限,但需附带AI辅助流程说明。2、提交作品时务必包含「创作理念」与「创作描述」,否则视为无效作品。作品需要结合多种应用场景图进行呈现。
3、坚决杜绝作品抄袭,若发生知识产权纠纷,由参赛者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垫图”及其类似功能仅可用于方案迭代。
4、作品记录阶段性创作过程,通过截图+文字描述的方式体现创作思路与流程,并注明方案初稿生成的完整提示词(Prompts)(含参数部分)。
备注:图片类作品创作团队人数不超过3人,指导老师不超过2人。视频类作品创作团队人数不超过5人,指导老师不超过2人。(可跨学科组队,如汽车工程+心理学+社会学)
图片作品:单幅作品须A3幅面、纵向构图排版、JPG、RGB或CMYK,每个方案不超过3张(若为系列作品,请合并为3个文件上传);分辨率不低于300dpi;若另附动态呈现作品,须为GIF格式、不小于72dpi,节奏流畅不卡顿;单张图片不超过10M。视频作品:高清及以上分辨率,分辨率不低于1920*1080,编码格式:H.264、mp4格式,时间长度控制15秒以内(短视频创作类别不超过3分钟),不超过500M;(不得自行设置水印或LOGO,画面比例自定,可以配字幕,但不得以任何形式出现个人信息)
1张,将作品名称、效果图、细节图、结构示意图、外观尺寸、材质材料分析图及三视图等编排至统一模板中。视频类作品截取不少于5个作品画面进行排版至统一模板中。单幅A3幅面、竖式、300dpi、JPG、RGB/CMYK,文件不超过10MB。
1. 所有参赛作品必须遵守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道德规范,内容应积极健康向上,符合民族文化传统。作品内容涉及有国家当代疆域版图,地图以中国国家相关出版社或相关国家地图网站(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网站)相关地图为准,并在文档中说明本作品地图来源。
2. 所有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作品,不能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3. 参赛作品应为参赛者近两年内原创作品,且截止投稿前未获得过其他赛事省级以上等级奖。
1. 所有投稿作品及论文的署名权归投稿者所有。
2. 主办单位对所有来稿并获得等级奖的作品及论文拥有但不限于进行复制用以宣传、信息网络传播、出版、发行、展览、改编等权利。
3. 凡投稿者视为认同并遵守本公告的各项条款,主办单位保留对本公告各项条款的修订及最终解释权。
标签:
2025 ,
专项 ,
中国 ,
优秀 ,
作品展 ,
出行 ,
命题 ,
大赛 ,
学科 ,
师生 ,
数智 ,
新未来 ,
第九届 ,
策略单 ,
米兰 ,
设计 ,
设计周 ,
赛场 ,
载具 ,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