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Core77产品设计奖医疗保健奖获奖作品

发布时间:2025年7月20日 分类:工业产品作品 浏览量:1360

01、Couplet Care 婴儿摇篮系统
设计:Ty Hagler

传统医院摇篮设计仅适用于育婴室护理,过高的围栏导致产后母亲难以接触新生儿,不仅引发哺乳障碍、亲子互动受限,还可能因操作不便导致婴儿坠落风险。该摇篮系统以 “以人为本” 为设计理念,通过可调节高度、床边悬停结构、可拆卸侧板及嵌入式夜灯等功能,提升母亲自主护理能力、新生儿安全性及医护效率,成为现代产后优质护理的关键设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2、AllyIQ Medication DIspensing Cabinet-智能药柜

设计:Luke Michas
AllyIQ 智能药柜通过 “直觉化自动化 + 人性化设计” 破局:融合实时库存追踪、LED 导览系统及模块化存储,既保障药品安全,又优化医护工作流,让临床人员聚焦患者护理而非行政负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3、Dandi IVF Care Kit-体外受精护理套装

设计:Nichole Rouillac
Dandi IVF 护理套装通过 “物理舒适 + 数字关怀” 的整合方案,缓解体外受精(IVF)注射过程中的生理痛苦与心理压力。套装包含可调节腰带、冷热敷垫等硬件产品,并配套医疗专业人员支持的虚拟护理平台,旨在从身体舒缓、操作指导、情绪陪伴三个维度提升生育治疗体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4、Illumina MiSeq i100-MiSeq™ i100 台式测序仪
设计:Max Pollock
MiSeq™ i100 是专为小型实验室及 NGS(下一代测序)新手设计的台式测序平台,以 “简化流程、缩短周期、提升数字体验、践行可持续” 为核心设计理念。通过加压流体技术与极简工作流,将传统 24 小时的测序周期缩短至约 4 小时,同时通过室温耗材存储、轻量化包装等创新,树立行业可持续新标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5、Nidra-非药物治疗不宁腿综合征的突破性方案
设计:Nichole Rouillac
Nidra “张力运动激活”(TOMAC)系统是全球首款处方级非药物疗法,通过穿戴式神经刺激技术缓解不宁腿综合征(RLS)。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睡眠障碍,RLS 表现为腿部强烈不适感及无法控制的动腿冲动,而 Nidra 通过靶向刺激腿部神经,为患者提供无药物副作用的创新解决方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6、PacBio Vega-基因组测序仪
设计:Jack Godfrey Wood
PacBio 与 Heirloom 联合研发的 Vega 是全球首款台式高保真长读长基因组测序仪,以亲民价格与紧凑设计,将大型测序系统的核心功能下沉至中小实验室。作为 PacBio 系列中首款中低通量设备,其 99.9% 的读取准确率可精准解析基因活性、调控机制等生物信息,支持疾病易感基因检测、病原体鉴定及药物反应预测等场景。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7、飞利浦 Azurion 神经双平面系统
设计:Inge Wagemakers
Azurion 神经双平面系统通过 “影像精准化 + 操作智能化 + 流程高效化” 的三维创新,不仅成为脑卒中急救的 “时间加速器”,更通过低剂量成像与高设备利用率,为全球医疗系统提供了兼顾临床效果与经济效益的典范。其技术突破正推动神经血管疾病从 “抢救性治疗” 向 “预防性精准干预” 转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8、MIRA-重构医疗康复环境的设计理念
设计:Frida Neckmar
MIRA 将 ICU 重新构想为一个用于康复、连接和护理的空间。其核心创新在于一个集中式枢纽,用于组织机器和线缆,方便护理人员使用,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和家属的视觉混乱。该模块化系统可无缝集成到 ICU 架构中,从而打造一个更加灵活、以人为本的环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9、Awalk-基于 AI 与振动刺激的个性化康复系统
设计:Jundao Chen
Awalk通过 “生物信号采集 - 智能分析 - 神经刺激” 的闭环设计,既解决了传统疗法个性化不足的技术痛点,又通过隐形穿戴、数据赋能等设计尊重患者尊严。其价值不仅在于 50% 的临床有效率,更在于开创了 “AI 医疗产品需兼顾疗效与人文体验” 的新范式,为帕金森病非药物治疗提供了可规模化的创新路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0、KneeViva
设计:Sihan Wang
Kneeviva 代表了膝关节康复的新范式,将智能肌肉训练、模块化适应性和人工智能驱动的个性化功能集成到一个无缝衔接、用户友好的系统中。通过弥合康复、预防和实时恢复追踪之间的差距,Kneeviva 不仅改善了康复效果,还使用户能够掌控自己的康复历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1、AORA - 以家庭为中心的新生儿护理
设计:Niklas Andreasen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为早产儿、低体重儿及患有严重疾病的新生儿提供关键医疗照护,涵盖呼吸窘迫、先天畸形、感染等多种病症,目标是稳定病情并支持其后续家庭康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2、Ease -智能膝盖康复系统
设计:Thanat Somwong
Ease 是专为认知障碍或痴呆症患者设计的助行工具,通过融合色彩心理学、模块化设计及人体工程学,解决传统助行器忽视认知需求的痛点,在保障安全的同时提升用户独立移动能力与尊严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3、Ecure-重塑感官交互与社交训练范式
设计:Junrui Lu
Ecure 是首款针对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治疗机器人,聚焦其差异化感官处理需求(超敏、低敏、感觉寻求),通过动态适配的个性化疗法,构建安全可控的互动环境,提升情感共鸣、自我认知及社交技能。传统产品缺乏对个体感官模式的精准响应,而 Ecure 通过 “感官 - 行为” 双维度适配,填补了这一空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4、FLEXI-ABLE-可调节假肢系统
设计:Jingyi Miao
FLEXI-ABLE 的突破不仅在于技术整合,更在于将 “生长权” 纳入假肢设计逻辑 —— 通过参数化技术让医疗器械具备 “随生命成长的能力”,既解决了儿科假肢的实用性难题,更以可负担的创新重塑了残疾儿童的移动尊严,为全球医疗资源不均问题提供了 “技术赋能 + 社会协作” 的解决方案范本。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5、NeuroNatal-智能孕妇文胸
设计:SCAD Student
Neuronatal 是一款创新型孕妇文胸,通过可穿戴技术实现孕期压力调节与胎儿发育支持,并延续至产后护理。其核心突破在于将生物传感与触觉反馈集成于日常服饰,通过实时压力监测与自动舒缓机制,构建 “生理数据 - 神经调节 - 健康干预” 的闭环,填补了传统 maternity wear 缺乏主动健康管理的空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6、TrachCare
设计:Chu-An Chuang
TrachCare 通过 “超声成像 + 化学传感” 的跨学科创新,将被动观察转为主动预警,填补了气管切开术后实时监护的技术空白。其非侵入式设计与多模态警报机制,不仅提升了医疗安全性,更通过家庭场景适配扩大了照护可及性,为慢性气道管理提供了智能化新范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7、Vetra 智能移动辅助设备
设计:Art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该项目将传统的拐杖重新设计为一款功能全面的、科技赋能的助行器,旨在提升老年人的安全性、促进其独立性并鼓励他们拥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