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视共同遗产 数智共创未来”2025中国-东盟(广西)设计教育论坛暨数字设计艺术大展

发布时间:2025年7月8日 分类:10月截稿工业产品大赛建筑环境大赛服装服饰大赛视觉传达大赛 浏览量:743

2025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5周年,以“珍视共同遗产 数智共创未来”为主题的设计教育论坛暨数字设计艺术大展将于2025年10月下旬在广西南宁举办。活动以“文化遗产保护与数智设计创新”为核心,探讨文化遗产在数智时代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旨在通过设计与教育的对话,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文化传承、可持续设计及教育合作领域的深度联结。

面对复杂而多元的未来,设计教育已成为链接科技、人文与社会变革的关键枢纽。文化遗产作为各国历史与智慧的结晶,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

本次活动聚焦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问题,搭建一个中国与东盟地区设计交流与展示的平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东盟多元文化的互学互鉴,推动区域设计共同体的建设与发展。加强中国与东盟区域的跨文化交流合作,构建“以教育筑基、以设计赋能、以文化塑魂”的立体化合作框架,向世界讲好中国与东盟“美美与共”的文明对话故事,彰显中国-东盟合作的时代意义。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战略部署,围绕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目标,以设计为纽带,深化区域协同创新,推动多领域的互联互通,为促进区域繁荣发展注入新动能。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广西美术家协会

广西本科高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承办单位: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广西美术家协会设计艺术委员会

协办单位:广西艺术学院学报《艺术探索》编辑部

“珍视共同遗产 数智共创未来”2025中国-东盟(广西)数字设计艺术大展作品征稿细则

由广西艺术学院和广西美术家协会发起主办的2025中国-东盟(广西)数字设计艺术大展,是一个面向文化遗产研究者、数字设计艺术师与院校师生的国际性设计展,通过原创性与研究性的艺术表达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本次展览聚焦数字科技与艺术创作的深度融合,依托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AR)等技术,探索文化遗产的“数字孪生”与设计创新路径。诚邀创作者以中国-东盟文化遗产为灵感,探索现代科技介入艺术设计的新形势、新发展,鼓励技术赋能下的美学突破与文明对话,推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活化与国际共享。

一、主题

(一)文化遗产的设计创新与数字化转译

文化遗产的数智化转译以技术介入重构其价值,通过数据采集、智能分析与虚拟重构,实现物质性与非物质性要素的解码与重组。以对文化遗产的工艺智慧、叙事逻辑、设计思想等的数字化转译创新,激活文化基因的流动性,推动文化记忆从静态保护转向动态传承,实现传统智慧与未来语境的深层对话,构建从历史层积到未来叙事的系统性设计创新路径。

(二)文化遗产的数智重构与创造性转化

聚焦中国与东盟丰富的文化遗产,深度剖析文化遗产的内涵与外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介入,结合现代设计思维与方法完成从解构到重构的创新。探索生成式AI重构传统纹样、元宇宙虚拟演绎传统舞蹈、智能算法生成动态艺术装置等前沿实践,促进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与跨地域传播,形成“数字保护-智能再生-国际共享”的产学研闭环。

(三)文化遗产的设计创新与文旅融合

以系统性思维重构文化遗产的价值,通过对文化符号系统、技艺逻辑等的数智化设计转译,形成可延展的文旅融合交互体验范式。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可持续消费符号,在保护原真性的同时构建动态产业链,最终形成遗产活化、经济增值与地方认同的创新生态,为区域发展注入文化内生动力,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得到全新演绎与创新发展。

(四)自由主题设计

自由主题单元鼓励设计师的个性化呈现,设计师可任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并通过数智设计的创新表达,形成一个有意义的设计文本。

二、征集

(一)参赛费用

本次大赛不收取任何费用。

(二)征集对象

国内外设计师、设计专业院校师生及相关业余爱好者。

(三)征集时间

2025年7月5日至2025年10月8日止。(以投稿作品在线投稿的时间为准)

(四)作品形式

产品设计、服装设计、品牌形象设计、海报设计、信息图表设计、环境设计、书籍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均可参加。

(五)奖项设置

本次大赛共设4个主题,每个主题设一等奖4件,二等奖8件,三等奖12件(共96个等级奖),入选奖若干。

(六)作者权益

入选者将获得组委会颁发的入选/获奖证书,作品将参加2025中国—东盟(广西)数字设计艺术大展。入选2025中国—东盟(广西)数字设计艺术大展的作者,可作为加入广西美术家协会的入会条件之一。

三、提交

(一)提交要求

1.注重作品的创新性、探索性、艺术性和科技性。

2.凡2023年8月以后创作的作品均可选送参展,系列作品按一件作品提交。

3.每位参赛作者只可展出同类一件作品,同一件作品的作者不超过5人。

4.动态作品上传,画面比例为 9:16 ,格式为 mp4 / h.264 高比特率 / 分辨率不低于 1080p,视频文件不超过 50M。(交互作品原则上需体现交互流程,如入选展览则需提供交互设备等)。文件命名格式:作者+参赛类别+作品名称。

5.静态作品上传,每幅图片须为 700mm×1000mm 竖版展板,RGB格式,分辨率为 300dpi,不超过 10M,JPEG 格式。 文件命名格式:作者+参赛类别+作品名称。

6.设计说明一般不超过200字,阐述创意设计亮点等信息。

7.提交资料均不得出现作者的个人姓名、单位信息或记号。

(二)报名及提交

四、评审

(一)组委会聘请专家对所有送选作品进行初评,选出入围作品。

(二)入围初评审的参赛者提交入围作品复评展板,由组委会聘请学界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终评审遴选出获奖作品。

(三) 组委会确认参赛结果和公布,并向入选作者颁发获奖及入选证书。

五、展览

(一)展览全称:“珍视共同遗产 数智共创未来”2025中国-东盟 (广西)数字设计艺术大展

(二)展出时间: 2025年10月下旬(具体时间以官网公布为准)

(三)展出地点:广西美术出版社展厅

六、免责声明

凡选送作品参加2025中国—东盟(广西)数字设计艺术大展的作者,需确认并遵守本实施方案的各项规定。参赛作品必须为参赛者本人或团队的原创作品,如一旦发现参赛作品为抄龚他人创意、概念的行为,或作品发生版权、知识产权等纠纷,由作者自行承担后果,一概与组委会无关,且组委会将取消其参赛资格。组委会拥有所有参赛作品的展览、出版、宣传、收藏及用于电视、网络、平面或广播媒体展示的权利。对本次活动规则以及相关未尽事宜,组委会保留最终解释权。

联系地址: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罗文大道8号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联系人:韦老师  谭老师

邮箱:gxsjsnz@163.com

2025中国—东盟(广西)设计教育论坛

暨数字设计艺术大展组委会

2025年7月5日

“珍视共同遗产 数智共创未来”2025中国-东盟(广西)设计教育论坛论文征稿细则

一、主题

(一)文化遗产的设计创新与数字化转译

文化遗产的数智化转译以技术介入重构其价值,通过数据采集、智能分析与虚拟重构,实现物质性与非物质性要素的解码与重组。以对文化遗产的工艺智慧、叙事逻辑、设计思想等的数字化转译创新,激活文化基因的流动性,推动文化记忆从静态保护转向动态传承,实现传统智慧与未来语境的深层对话,构建从历史层积到未来叙事的系统性设计创新路径。

(二)文化遗产的设计创新与文旅融合

以系统性思维重构文化遗产的价值,通过对文化符号系统、技艺逻辑等的设计转译,形成可延展的文旅融合交互体验范式。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可持续消费符号,在保护原真性基础上构建动态产业链,最终形成遗产活化、经济增值与地方认同的创新生态,为区域发展注入文化内生动力,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得到全新演绎与创新发展。

(三)数智时代设计教育的恒常与延异

人工智能技术猛烈冲击下的设计教育,在积极拥抱数智技术的同时,也需关注技术异化的问题,技术驱动下设计教育的“恒常”与“延异”成为学界亟需思考的问题。以教育自觉引导技术赋能,以跨域协同推动范式转型,追求教育本质与技术革新的动态耦合尤为重要,如何锚定教育本质的同时,发挥技术驱动下的延异优势,将是数智时代设计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征集

(一)征集对象:国内外高校设计专业教师,行业设计师、在校硕博士研究生。

(二)征集时间:2025年7月5日至2025年10月8日止。(以投稿作品在线投稿时间为准)

(三)投稿地址:

(四)入选公布:2025年10月15日。

三、要求

(一)论文须围绕主题展开,字数以7000-15000字为宜。

(二)论文必须为原创,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创新性。

(三)论文须附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境外学者投稿需提供中文版和英文版论文。

(四)投稿作者须使用真实姓名,注明准确联系地址、联系电话,与论文一并提交。

四、规范

(一)题名:20个字以内为宜,可加副标题。

(二)关键词: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3-5个。

(三)摘要:100-300字,陈述论文的目的、方法、结论、依据。

(四)正文:正文的各级标题书写样式为“一、(二)、3、(4)”。

(五)注释:对正文特定内容的解释与说明,以及未公开发表的资料和“转引自”等类文献的著录,用圈码标引,在页下标注。

(六)参考文献:按正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并在序号的“[ ]”外著录引文页码,如“[2]123”。引用经典著作使用最新版本。参考文献著录在文末,具体参考文献行文格式请参照国标(GB/T 7713.2-2022)《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范》。

五、评审

(一)组织学界专家对征集论文进行评审,评选出入选论文及参会论文若干,并通知参会论文作者。

(二)论文入选名单将在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官方公众号公布。

(三)主办单位对所有入选论文作者颁发证书,可作为加入广西美术家协会入会条件之一。

(四)组委会择优推荐优秀论文至《艺术探索》等专业期刊公开发表。

六、其他事宜

(一)本次论坛不收取会务费。除特邀嘉宾外,与会学者的往返路费、住宿自理。

(二)会议时间:2025年10月24—26日(10月24日报到,10月25日—10月26日正式会议,26日下午离会。时间以最终通知为准)

七、免责声明

凡投稿参加“珍视共同遗产 数智共创未来”2025中国-东盟(广西)设计教育论坛的作者,需确认并遵守本实施方案的各项规定。参会论文必须为作者本人或团队的研究成果,如论文发生版权、知识产权等纠纷,由作者自行承担后果,一概与论坛组委会无关,且组委会将取消其参会资格。组委会拥有所有参会论文的展览、出版、宣传及用于电视、网络、平面或广播媒体等展示的权利。对本次活动规则以及相关未尽事宜,组委会保留最终解释权。

联系地址: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罗文大道8号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联系人:马老师  潘老师

邮箱:gxsjlwzg@163.com

2025中国—东盟(广西)设计教育论坛

暨数字设计艺术大展组委会

2025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