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诗画江南 梦里水乡”长三角水乡客厅创意设计大赛命题发布在成都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江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等高校400余位师生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行委员会公共服务与社会发展部副部长方少华、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王建民、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新发展建设有限公司建筑设计主管马悦、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秘书长宁彦峰共同按动了启动大屏,赛事正式拉开帷幕。方少华副部长在启动仪式上指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区和展示窗口,肩负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使命。他希望以此次大赛为契机,进一步传播江南文化,呼唤广大青年成为国家战略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建设者,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改革大局。启动仪式由同济大学公益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鲁普及主持。
本次大赛由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行委员会主办,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新发展建设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公益传播研究中心共同承办,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协办。活动旨在激发青年创意活力,推动示范区特别是水乡客厅出功能出形象,进一步拓展江南庭院、水乡客厅的整体功能,更好地服务于示范区绿色经济体系的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
一、组织架构
主办单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
承办单位: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新发展建设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同济大学公益传播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协办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协办单位: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
协办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二、大赛主题:
诗画江南 梦里水乡
三、主题释义
水乡客厅位于两省一市交界,规划范围是以长三角原点(两省一市行政边界交汇处)为中心,包括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西塘镇和姚庄镇四个镇各一部分组成,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由片区内“一点,一心,三园,三片,多村,蓝环”等几大功能片区组成。其中“三园”显理水智慧,以湖荡圩田为底,将现代绿色生态理念和技术与历史悠久的传统农耕文化与理水治水智慧相融合,打造青浦片区的江南圩田、吴江片区的桑基鱼塘、嘉善片区的水乡湿地三个主题展示园,运用湿地净化、水源涵养、循环农业、圩田整治等技术手段,形成有机融合的蓝绿空间和生态系统,打造世界级湖区的特色景观。
三园内绿道沿线间隔约1公里布局服务驿站。驿站设计需传承江南空间基因,彰显江南水乡特色,凸显依水而生的聚落空间形态,塑造江南韵、小镇味与现代风交融的新江南风貌。设计应充分利用场地自然肌理,功能兼具"出行服务+活力聚场"需求:基础配置包含智能导览系统、无障碍通道、便民服务点及自行车租赁点等;结合水乡客厅场地特征,可增设骑行驿站、垂钓中心、水上运动等聚集活力的功能。
四、参赛对象
1. 本科生研究生:在校及五年内毕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以及进修生等
2. 高职高专学生:在校及五年内毕业的专科生等
3. 高校教师:高校在职教师及聘任的行业导师、兼职教师等
4. 专业设计师及设计爱好者
五、投稿时间
2025年7月23日 - 2025年11月30日
六、作品类别及规格
1.水乡客厅标志设计
应征作品不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有关规定,且Logo尚未被注册;内容应切合水乡客厅主题,符合“诗画江南,梦里水乡”的形象调性;标志设计内容涵盖标志“水乡客厅”以及根据“江南圩田、桑基鱼塘、水乡湿地”概念的延展与应用。形式上视觉冲击力强、富有艺术美感,表现形式易识易懂,可延展性强(单幅作品须A3幅面、300dpi、JPG、RGB或CMYK,不超过3张,若为系列作品请合并为3个文件上传;展示海报1张,将作品编排至赛事系统内模板中)。
2.水乡驿站概念设计
根据水乡客厅驿站点位及设计的要求(详附件)任选一处或多处开展驿站的概念设计,结合水乡客厅地理特征,完善功能,实现驿站的整体设计(单幅作品须A3幅面、300dpi、JPG、RGB或CMYK,不超过3张,具体内容包括效果图、三视图,尽可能多角度展示作品全貌和设计特色。有条件的可附尺寸、结构、材质等相关标注或说明; 展示海报1张,将作品编排至赛事系统内模板中)。
备注:
1. 创作团队人数不超过3人,指导老师不超过2人。
2. 如使用AI辅助设计,请在作品说明中进行明确标注。
七、奖项设置
标志设计类:
一等奖:3名,可获大赛证书 + 奖金5000元;
二等奖:5名,可获大赛证书 + 奖金2000元;
三等奖:75名,可获大赛证书 + 纪念品。
概念设计类:
一等奖:3名,可获大赛证书 + 奖金20000元;
二等奖:5名,可获大赛证书 + 奖金10000元;
三等奖:75名,可获大赛证书 + 纪念品。
八、特别声明
1. 所有投稿作品的署名权归投稿者所有。
2. 活动主办方拥有获奖作品的著作权,享有该作品的发表、修改、复制、使用、经营等各项权利,应征者不得在其他任何地方使用该设计作品,不再向应征作品的作者支付任何费用。
3. 本次征集不收取任何费用,所有来稿一律不予退还,投稿人需保留作品和文字原稿,以备查证。
4. 所有参赛作品必须遵守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道德规范,内容应积极健康向上,符合民族文化传统。作品内容涉及有国家当代疆域版图的,以中国国家相关出版社或相关国家地图网站(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网站)相关地图为准,并在文档中说明本作品地图来源。
5. 凡向主办单位投稿者,均被视为认可本公告所有条款,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九、投稿平台
https://milan-aap.org.cn(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官网)
十、咨询电话
参赛咨询:张黎娟(021-65898806)
设计咨询:卢妮娜(13375781089)
十一、大赛组委会
1.组委会主席团
方少华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行委员会
公共服务和社会发展部副部长
王永春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新发展建设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李麟学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
2.组委会秘书处
姚 威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新发展建设有限公司
工程中心副总监
鲁普及 同济大学公益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3.组委会成员
张 展 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理事长
王建民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
蒋 杰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
常丹妮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
曾 颖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副院长
周 林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
程雪松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
谢 亮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王 薇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院长
章 彰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副院长
王旭东 清华大学中意设计创新基地办公室主任
李承华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设计艺术系副主任
徐育忠 浙江工业大学数字媒体艺术创新研究院院长
赵 亮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
吴文治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
吴 端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环境设计方向副主任
邹涛涛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
万 轩 上海杉达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副院长
黄 更 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副主任
郑志元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艺术系主任
陆 勇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