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2日,第一届“华科大杯”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大赛最终评审会议在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顺利举行。众多高校教授与行业专家组成的评审团出席会议。
本届大赛以“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当代木结构设计”为主题,历经首轮遴选、终轮评审、网络公示、反馈处理等环节。针对公示期间收到的关于方案的技术性反馈,组委会第一时间组织复核,并提交评审委员会再次决议,确保评审结果的严谨与公正。最终,大赛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10名、入围奖19名。
现将获奖名单正式公布如下。
一等奖(1名)
First Prize
hust016
疍舟新发——疍家文化的水岸转译
李保峰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武汉华中科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总建筑师、《新建筑》杂志社社长
设计者选择曾经在珠江上生存之疍民的生活空间为原型,使得该设计同时指涉了独特的历史、独特的场所、独特的空间、独特的结构与构造,以及独特的文化。
设计者将传统疍民的居住形态转译为当代都市的滨水公共空间,隐喻了地域的历史,彰显了场所的特征,新空间兼具功能性与趣味性,并为使用者提供了极佳的景观。
该方案结构清晰,构造巧妙。设计者结合毛玻璃、薄纱、混凝土、钢以及木材的力学特性和视觉特征,对材料予以了恰如其分的使用。
二等奖(3名)
Second Prize
hust108
火山,旅行者,马厩
孙一民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术院长
设计者以遥远的北欧故事和异域风景,营造了人与马,人工与自然的场景故事。设计师对建筑尺度把握适度,巧妙利用马厩与客房的高差,形成了紧凑又变化的空间组合,图纸表达对地域、气候表达具有细致适度的考虑。如果能够对于木结构及其技术特点进行更有深度的设计应用、建筑形态上更进一步考虑当地气候特点,则有可能获得更好的成绩。
hust288
The Cliff House崖舍
冯正功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
该作品项目选址独特,主题新颖,与木结构建筑的材料特性与人本关怀相呼应。利用高差设计多层次的建筑空间,并隐喻地区文脉,升华主题。整体设计结构逻辑清晰,节点构造详细,体现了设计者对于木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应用场景以及形式的深入探索与思考。
hust291
伴生廊桥
张利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国际建协亚太区副主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依赖高稳定性的三角形体系形成对构件的相互约束,这是重木结构常用且行之有效的做法。此外,相对粗壮的构件更利于表达这种材料的认知特性,这也是木构、特别是重木建筑的一个在表现上的属性。建筑借助这种简单有效的结构体系,对我国西南部地区很多地域文化存在的“廊桥”给予了较好的解释。但是廊桥方案中部下方多柱的平台存在的必要性值得商榷。另外,在建筑主视觉渲染图上出现了对空间尺度表达的明显失误,这一点也需要注意。
三等奖(5名)
Third Prize
hust017
浪栖 · 三角构
桂学文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
该方案以疍家渔排为原型,采用模块化装配式三角木构糸统,塑造方便拼装、易于迁移组合、适应性强兼具观览集会与渔产售卖的水上浮动公共建筑,力求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译,积极探索新型疍民社区和可持续的水上人居未来。
hust119
木海回廊
张鹏举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总建筑师
方案结构逻辑清晰,功能和空间适配,并兼顾视觉与导风路径的贯通。借助上述手段,方案营造了积极的开放场所——占据核心体量灰空间,正如设计描述的那样,在此可以让使用者感受热带的“慢时光”。与此同时,设计方案在木结构传力逻辑的清新性和空间语言的精炼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优化空间。
hust136
绿栖沼山:Winding Greenery into Factory
章明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作品以“循环共生”为核心理念,回收废弃木椅将其赋予新生,保留原始磨损痕迹,让记忆融入公共空间,体现了环保、人文和可持续的设计内涵。
在手法创新上,单元模块化拼装模式颇具巧思。以卯榫与金属件结合实现木椅构件的堆叠,底部保留休憩功能、中部构建支撑框架、顶部形成遮阳檐的立体建构,既延续了材料功能性,又通过动态形态创造光影互动,在城市构筑物的轻量化与艺术化表达上展现了探索精神。
类似于单元化家俱拼装式的组合,要特别关注力的传递路径的逻辑性和合理性。木构件作为受力主体,其倾斜堆叠的受力传递路径和稳定性、安全性需进一步论证。
hust153
倒生森林
陆晓明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
本设计以木结构轻盈介入沼山村旧土厂遗址,回应地形、气候与乡土记忆,构建绿色疗愈的公共空间。屋顶、天窗与庭院相结合,打造通风、采光良好的生态空间系统,构成“绿色表皮+功能核”的可持续构架。木结构细部清晰,展现当代表达的工艺美感。设计将工业遗产转化为社区疗愈中心,在生态策略、空间共享与文化更新之间达成精妙平衡,体现乡建实践的时代性与前瞻性。
hust224
大落水屋
郑勇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本设计作品选题在云南村寨中的艺术家工作室。设计采用两条轴线引入景观,较好地处理了和四周环境的关系。同时,在形态上采用了当地坡屋顶形式,并用传统的木结构的形式进行表达。平面空间表达较为完整,空间与结构形式较好的吻合。整体呈现了现代简洁的风格,同时也具有当地的建筑特色。
优秀奖(10名)
Excellence Award
hust052
翼然
hust062
舟影叠礁——以"海上浮舟·文化共生"为主题,再现疍民"以舟为家"的生存智慧,构建渔民生活与文化旅游的交互容器
hust101
绿野仙踪——基于绿色发展的木结构文化馆
hust104
栖游集市——基于城市慢行系统的地铁口空间更新
hust106
翕林木生
hust109
方舟——帆船培训/展览基地设计
hust177
旷野的窗口——杭州兰里房车俱乐部及房车营地设计
hust188
涨渡 · 杉水间
hust192
泊影双虹
hust215
生长轻木造
第一届“华科大杯”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大赛评审工作圆满结束。评审团专家一致认为,本届大赛参赛作品整体水准较高,设计思路清晰,问题意识突出,充分体现了青年学生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创新能力与专业素养 。
组委会在奖项公布后,将陆续与各获奖团队负责人联系,开展证书发放及 相关信息确认 工作。在此,向所有参赛团队的辛勤付出致以诚挚感谢,也感谢各位评审专家的专业指导与支持。
下一届“华科大杯”,期待与您再次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