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万余张文物图像免费商用 台北故宫究竟在打什么算盘?

继今年二月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公开其高清图像资源,台北故宫博物院近日在官网宣布,大众可直接下载使用其网站Open Data专区中的藏品图像,无需申请,不限用途,不需付费。

台北故宫首次免费释出典藏文物图像供商用

台北故宫博物院近日表示,将首次免费释出典藏文物的图像供商业使用。此次开放典藏的文物图像,包括三宝翠玉白菜、肉形石及毛公鼎等图像可供下载,还有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怀素的自叙帖、莲花温碗等。这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一大突破性举措。

▲台北故宫博物院官网截图(红框内为Open Data专区

▲台北故宫博物院官网截图

 

即日起台北故宫Open Data专区“文物查询下载”及“精选图像下载”中的图像,无需申请,不限用途,不需付费,大众可直接下载使用。“文物查询下载”中书画类及器物类多达70000张图档可供下载;“精选图像下载”中则有1640张图档可供下载,且每季将增加500张。

 

随意选择了一件文物的图片下载,真的是很高清!纹理清晰可见。

台北故宫博物院表示,该院文物图像为台湾数码典藏计划之重要成果,目的是为让数码典藏成果分享给民众使用,并扩大博物馆公共化效益。如有需要之图像无法于Open Data专区中找到,或需使用更高分辨率的图档,可书面向台北故宫博物院提出申请授权取得,但该部分图像则需要依据台北故宫的收费办法予以计价。

此次开放数位藏品图像供全民利用,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公共化政策的一环,除开放台北故宫至宝让全民共享外,更希望能借此扶植文化创意产业相关厂商,透过图像的授权能让更多文创厂商以故宫典藏文物为创意发想泉源,并实际应用于产品开发,不但能提高商品附加价值,更能加强文创品牌竞争力。

台北故宫博物院认为,文物不应在博物馆里,而应是全民共享的温暖疗愈物,同时也可以是致富的宝物。未来台北故宫博物院将持续落实公共化政策,并扩充Open Data专区中的图像数目,希望透过图像免费释出,让文物以更加透明、便捷的方式开放近用,以达到博物馆教育之公益的目标。

 

台北故宫文创“疲劳”了?

台湾于2002年启动文创产业,至今已经走过十五年。在各界推动和努力下,2002年,台湾文创产业便取得超过4000亿新台币的成绩,2013年,其产值更是突破万亿新台币。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更是其中“翘楚”。

▲台北故宫博物院文创

▲台北故宫博物院文创

2013年,台北故宫推出“朕知道了”胶带,一问世就大火特火,风靡两岸。据统计这款胶带推出8个月,就赚进新台币2660万元,成为观光客来台必买文创小礼品。

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周功鑫曾表示:“台北故宫博物院有70万余件的书画、器物与图书文献等质量兼具的精致文物,这些都是文化创意研发最宝贵的文化资源。”

不过,近些年来,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创开发,甚至整个台湾的文创产业在经过“眼前一亮”之后,如今也似乎陷入瓶颈期。

“我七八年前来过台湾,那时候这里的文创产品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但是这次来台湾,却发现这些文创产品还是七八年前的样子。”一位二度来台的游客说,就拿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创商品来说,“基本上还是那些,胶带呀、笔记本呀、书签呀、手链呀”。

而近十几年,大陆经济突飞猛进,呈现质与量的显著提升。在文创方面,大陆也从学习、借鉴,变成大步超越。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就将久居深宫大院的明清帝王宫,经过文化创意的神来之笔,成为贴近老百姓生活的文创产品,销售额已经高达10亿元人民币。

此次台北故宫博物院开放藏品图片版权,让更多文创厂商以故宫典藏文物为创意发想泉源,并实际应用于产品开发,或许也可以发挥民众的力量,激发创意,让更多文物资源能够被充分利用起来。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开放37.5万件藏品高清图像使用版权

2017年2月,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宣布按照 “Creative Commons Zero”(下简称CC0,无权利保留协议)将其收藏的37.5万件藏品的高清图像资源免费向公众开放版权。这意味着无论是艺术家、设计师,教师、学生,专业人士或业余爱好者,只要有需要,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下载并不受限制地使用和分享这些公共领域艺术品的高清图像。这是其数字化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探讨了数字化时代下如何更好地实现博物馆的使命。

▲Met官网截图。点击“Art”, 选择“Collection”,即可进入。图像中标明“Public Domain”即可免费使用。

▲画作局部。

该馆馆长托马斯·坎贝尔表示,艺术品收藏总计约150万件,如今提供免费下载的37.5万张图片囊括了博物馆的主要收藏,另有6.5万件馆藏艺术品已经完成数字化,但因为版权因素暂不对公共领域开放。

 

除了图像,该馆还提供了开放版权艺术品的关键信息和相关介绍,包括名称、艺术家、创作日期、媒材和尺寸等,有利于网络用户探索藏品的广度和深度。除了在官网下载外,该馆还与知识共享、维基媒体、美国数字公共图书馆和应用程序Pinterest等合作,以延伸共享资源的覆盖面。

其实,早在2014年,Met已经开放了400,000张藏品图片,但在当时这些资源仅限于学术交流等非商业用途的使用,用户需要下载大图必须发送申请说明用途,而此次不受限制地开放和使用更多满足了21世纪观众的兴趣和需求。

除了图像,Met还提供了CC0艺术品的包括名称、艺术家、创作日期、媒体和尺寸等关键信息和相关介绍,这有利于网络用户探索Met藏品的广度和深度。

博物馆藏品高清图为什么会开放下载?

文物艺术作品是全人类的财富,博物馆只是代管者。公开藏品的高清图像,并开放使用版权,无疑是一件利民的好事。

记得前几天,发过一篇文章,《观察 | 这年头,门前排起长队的可能不是网红店而是博物馆》。说的是如今,群众的文化需求不断上升,博物馆的精品展览却不常有,像《清明上河图》这样国宝级的文物更是难得一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数字化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博物馆将其馆藏高清图片公布,画作、文物等细节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人们再也不用隔着冰冷的玻璃陈列柜一边痴痴张望,一边担心撞上去了。 

 

荷兰国家博物馆

 

位于阿姆斯特丹的荷兰国家博物馆目前已有超过15万(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加中)高清图片向公众开放,观众们不仅可以在线收藏自己喜欢的图片创建专题,甚至还被允许乃至鼓励将图片下载,进行再创作——印在T恤上、喷绘在车子上、做一个手机保护壳……

博物馆为此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名为“荷兰国家博物馆工作坊奖”(Rijksstudio Award)的奖项,奖励来自观众的优秀创意。

馆长维姆·贝维斯(Wim Pijbes)说:“我不在乎这些图片被如何使用。”“我们的收藏由各种物品组成,被安放在博物馆里。这些物品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被观看。开放图片只是进一步扩展它们的这项功能——在教学中使用,把它们转发给朋友,或者写一些关于它们的文章。我们不希望人们只能在博物馆里观看这些物品,我们希望与参观者建立联系。”即使将博物馆的图片用于商业宣传,贝维斯也没什么意见,因为这一切都已经在非正式的情形下发生过。

贝维斯认为,公共收藏领域的艺术作品版权限制应该被取消。在大多数国家,著作权的期限是艺术家去世之后的70年。“博物馆藏品应该属于公共领域,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至少在文化用途方面。”贝维斯说。保护那些已经去世了的人的作品是“荒谬的”,虽然在世艺术家按理受益于版权保护,但支付的版权费用绝大多数都给了极少数非常成功的艺术家的继承人,比如说毕加索的继承人——他将享有版权直到2043年。

那么为什么现行的复制版权制度已经持续了一个多世纪?“博物馆是相当保守的机构,这是它们的DNA。”贝维斯说。同时他也将其归因于商业利益,例如,比尔·盖茨创办的科比斯图片社(Corbis)获得了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图片的商业使用权利,“当我们想出版一张来自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荷兰画作时,我们必须给科比斯图片社的主人盖茨先生付钱。伦勃朗(17世纪荷兰画家)是属于世界的,应该免费才对。”贝维斯说。

但荷兰国家博物馆并未因开放图片复制权限遭受经济损失。据贝维斯介绍,迄今为止因管理复制请求而产生的费用与收入大致相等。

延伸阅读:关于CC协议

 

Creative Commons,简称CC,中国大陆正式名称为知识共享,台湾正式名称为创用CC。是一个非营利组织,也是一种创作的授权方式。此组织的主要宗旨是增加创意作品的流通可及性,作为其他人据以创作及共享的基础,并寻找适当的法律以确保上述理念。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看清素材的版权协议是“CC0”还是只有“CC”,因为标记CC的,一般还会有一些限制条件,而并非无条件分享给所有人使用。

部分加入CC0协议,开放馆藏资源图像下载的博物馆:

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简称,NGA;www.nga.gov)位于华盛顿特区的艺术博物馆隶属美国政府,建筑物分为东西两栋,靠地下通道相通。位于西栋主要收藏有欧洲中世纪到19世纪的重要画作与雕塑,包括了全美唯一一幅达·芬奇的作品。东栋则主要收藏现代艺术作品。包括有毕加索、安迪·沃霍等。

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www.moma.org)位于纽约市曼哈顿,是一所与Met相提并论的博物馆,其馆藏虽少于Met,但在现代艺术的领域里,该馆拥有较多重要的收藏,其中包括:梵高的《星夜》、毕加索《亚维农的少女》、达利《记忆的坚持》、马蒂斯《舞》、蒙德里安《百老汇爵士乐》等。

该馆亦有包括波洛克、乔治亚·欧姬芙、辛迪·雪曼等美国现代艺术家的经典作品,同时也是首先将将摄影艺术和设计作品纳入馆藏的重要机构。但目前MoMA开放下载的作品相当有限。

洛杉矶盖蒂博物馆(J. Paul Getty,www.getty.edu/museum)主要收藏有20世纪前的欧洲绘画、素描、手稿、雕塑和装饰艺术以及十九、二十世纪的美洲、欧洲和亚洲的摄影作品。梵高的《鸢尾花》即收藏于此。

目前,来自开放了盖蒂博物馆和盖蒂研究所的超过10万张图像,其中包括来自研究所的Foto Arte Minore档案的约72,000张图片(其中包括意大利艺术和建筑照片、德国摄影师、学者Max Hutzel的资料)。 此外,开放的图像资料还包括油画、手稿、照片、古物、雕塑、装饰艺术、水彩画,以及从16世纪到18世纪的珍贵版画和19世纪的文化地标建筑图纸,并还在不断增加。

但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带有Creative Commons Zero、CC0、Open Access、Public Domain的标志的图片开放版权,或者通过CCsearch(search.creativecommons.org)直接搜索下载。

 

 

来源:中经文化产业

关注 关注
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