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中国可持续设计大奖获奖名单
发布时间:2021年6月25日 分类:竞赛资讯 浏览量:3736

2021年度奖项以“社区营造”为主题,邀请来自建筑、产品、服装、人文、环境保护几大领域的专业评审,期待挖掘并支持中国最具创新力的ECO DESIGN设计师、品牌、机构、项目案例,最终将在多元的国际机构、设计庆典、大学智库、科技+公益、优质媒体等平台上呈现并推动先锋设计的应用场景与未来合作。
2021年度奖项的征集在4月30日圆满结束。在约三个月的征集时间内,大奖一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有效申请 774 份,激发了诸多年轻的设计从业者、爱好者对于可持续设计的尝试与创新。
5月15日-5月25日,组委会邀请了本次大奖的合作媒体和合作机构担任初选评审机构,最终推选出共计118份作品进入终选环节(具体入围名单请详见文末)。6月10日-6月19日,本次大奖的专业评审们经过了严格专业的评选和决议,最终在城市可持续社区营造空间设计大奖、城市可持续社区营造产品设计大奖、城市可持续社区营造视觉设计大奖、乡村可持续社区营造公共空间设计大奖、乡村可持续社区营造公共空间设计大奖、乡村可持续社区营造产品设计大奖、乡村可持续社区营造视觉设计大奖以及青年创新设计奖7个奖项类别下,各推选出1名获奖者,最终共推选出8位获奖者。进入各奖项终审推介的优秀作品将在下周陆续发布。今天我们与各界朋友们荣誉分享大奖得主作品!诚挚祝贺各位创作者融合理想与实践的卓越成就!
获奖作品:社区参与式博物馆、闲下来合作社
评审推荐:
作品中的社区营造/街区创生/社区规划/空间设计推动了城市再生语境下的多方参与和社会创新。
——姚冬梅
大鱼社区营造发展中心以多元的项目包括城市老旧空间改造、市民社交活动和文化记录等方式,将社区中的新老居民、曾经的空间和故事,以设计为引导再次的串联在生活之中。在拒绝被遗忘的话语下,注入了当今的生活需求,并对未来社区的生长埋下了更多的潜力和惊喜。
——段红
获奖作品简介:

获奖者:北京服装学院新材料设计研究中心(团队人员:李明亮、宋佳珈、杨洪君、兰翠芹)
获奖作品:默然滋长:真菌复合材料性能研究与设计应用
评审推荐:
近年来,菌丝体作为一种可持续生物材料的潜力日益凸显。虽然(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很高兴看到中国正在进行这样的研究,而且目前中国已经拥有巨大的食用菌产业,因此有可能将菌丝体的研究甚至于它的实际应用,提升到另一个层面。
——Aric Chen
真菌复合材料性能研究与设计应用
真菌复合材料性能研究与设计应用
· 视觉设计大奖 ·
获奖者:深圳市前沿艺穗艺术中心
获奖作品:2020 OCT-LOFT公共艺术展——余物新秩序
评审推荐:
这是一次线下的丰富体验。
——广煜
获奖作品:德迦零废弃社区
评审推荐:
青海省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零废弃社区的空间设计强化环保理念,宣示着尖作村的牧人、修行人、访客践行自然环境保护的生活态度。
——姚冬梅


评审推荐:
我非常赞赏这项创意:一方面,团队与当地游牧民社区进行了人性化的接触,另一方面试图通过制作手工艺品的形式与当地人合作,以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而不是试图改变或破坏他们的生活方式,从而更好地保护当地居民生活。我还很欣赏该创意在面临的困难时,他们努力克服这些困难时所采用的灵活方法,这也表明(他们)对当地居民及其处境的共感和尊重。
——Aric Chen
帕卓巴游牧人合作社手工艺人正在制作手工艺产品
帕卓巴游牧人合作社手工艺人制作的家具系列
评审推荐:
这个项目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解决了一个严重的、大规模的问题。它做到考虑了尽可能多的变数:不仅在技术上,而且在功能、健康、成本、实用性方面,以及还考虑了用户的需求、习惯和当地文化。
——Aric Chen
低成本农村免水冲生态户厕系统设计示意图
低成本农村免水冲生态户厕系统设计示意图
· 视觉设计大奖 ·
获奖者:放青松小队(孙铭、马佳琪、梁楚晗、赵沁宜)
获奖作品:青山村徒步路线体验设计
评审推荐:
青山村宣传册
评审推荐:
设计营造关注的重点不一定是结果,也可能是过程,花火计划为留守儿童提供了参与工艺建造的机会,这份人文的关怀,为材料、构筑物这些原本冰冷的物体增加了一分温度,或许能为孩子们埋下更多可能的种子。希望除了使用环保的材料,引导孩子们制作具有功能性的装置,并真正的使用起来。
——王会东


蔡依东、陈卫、程若愚、大鱼社区营造发展中心、冯锦玉、黄行健&朱鸿羽&陈雨昕&王丽平&李想&汪曙璨、李南金、深圳市前沿艺穗艺术中心、孙睿洁 、王奕霏、夏远昭、薛栋梁&Kim Taehyeon&Choi Gyuwon、薛玉婷、杨烨杰、叶海铭、余玉苓&王宇清、岳安达&卢雨&刘懿冰&吴冠逸、张芮宁、朱妍霖
空间设计大奖入围(9组):
安娜&李芷晴、蔡妍妮、陈帆&钱栎&马宇虹、程洁心、大鱼社区营造发展中心、刘屹、吴佳音、张宁&杨亚非、自由思考
产品设计大奖入围(16组):
北京服装学院新材料设计研究中心(团队人员:李明亮、宋佳珈、杨洪君、兰翠芹)、本土创造、龚婷、何莉莉、贺爽、胡钰&武嘉鑫、Lei Ka I、李文锦&李晓露、李嫣然、李长昕、林子铃(LOHAS)、刘恩(SANSHOW)、宋佳珈&杨洪君&张好彤&袁媛、王心怡&李浩然&王炳盛&崔建章、岳安达&卢雨&刘懿冰&吴冠逸、张天玥 & Tara Maur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