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22届环境设计-室内篇毕业作品网络展
发布时间:2022年5月30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2132


作品名称:校园古建筑研究所空间设计

作品名称:竹语——竹工艺文化博物馆设计

作品名称:田野白鹭——留守儿童教育中心

作品名称:宜园——乡村群落改建民宿设计

作品名称:“孢子”——基于平疫结合的社区中心空间设计
在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中,替代性护理场所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建设健康城市的重要部分。其通过在传染性疾病大肆流行前的缜密计划和疫情警报发出后的迅速改造,将大型公共场所转化为轻症感染患者提供生活起居、社会服务、疾病监测等保障的隔离场所,缓解三甲医院负担,将核心医疗资源交给重症患者。由此可有效控制住疫情传播,进而降低感染疾病死亡率。
因此,今后应当定期对大型公共场所进行检修,以备不时之需时能实现集中有效的使用。同时笔者认为未来新建或改造大型公共场所时,在设计阶段融入平疫结合的理念,尽可能做到无损转换、快速转换。避免像现在的方舱医院改造中出现砸墙拆窗等对原有建筑的破坏性改造。如果能够将部分房间布局模块化设计,将大大方便平疫结合的转换。

作品名称:Naraka:Bladepoint主题餐厅设计

作品名称:KIDSUN——留守儿童活动中心设计

作品名称:甘·苦——中医药文化体验馆创新设计

作品名称:不知春——茶文化体验中心设计

作品名称:淘有所得——二手服饰交易空间

作品名称:《不秋竹艺艺术文化展示中心》

作品名称:市民课堂——国学传习馆设计

作品名称:农业体验教育园驿站设计
结合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迎合农业业态向农旅结合的转型升级,为人们营造健康出行的生活方式;培养青少年对农业科学的兴趣和爱好,丰富青少年儿童科教生活,增强课外农业教育体验;充分利用本地特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在发展休闲农业多元化的基础上,完善和提升农业体验园的服务功能。

作品名称:“乐童”儿童活动中心

作品名称:苏州临湖镇农贸市场公共空间设计

作品名称:禅茶一味——蒙顶茶栽培体验馆设计

作品名称:“灰蓝”海洋环保体验馆设计
本案的建筑是由几个不同大小的正方体对应空间的需求进行组合重叠排列组成,通过墙面交错的取舍,地面的抬高下沉,将自然景色引入室内,建筑亦融于自然环境中,简约淳朴,生于自然,归于自然。大海被污染后就变成了灰蓝色,灰蓝即是一个词也是两个字。词代表了现在的环境状态,颜色给人感觉也是环境带给海洋生物的感受,字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环境状态灰和蓝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人们的行为选择决定未来,“灰蓝”海洋环保体验馆的取名由此而来。
提取“灰蓝”海洋保护体验展馆设计中“灰蓝”二字的色相板块,以“灰、灰蓝、蓝”这三个色彩划分连接三个大空间,其中“灰”作为本馆设计的概念体验区,以海洋垃圾呈现一个污染严重的拟态海洋环境,正如灰这个颜色的给人带来的岌岌可危感,“灰蓝”是灰和蓝的中间色彩,在本馆中作为形容目前海洋环境状态的色相,同时此空间就是借自然海洋环境为展馆设计的一部分,“蓝”指的是展品区及手作区,借废物回收利用这一想法,这里的蓝是对未来环境美好的憧憬,正如蓝色干净、美好之感。
体验区集合了传统展馆的基本功能和新型体验馆的体验功能。在绿色可持续的发展观和当前海洋环境的情势之下,吸取国外空间展馆的优点和不足,结合我国展馆目前的情况,在展馆平面教育上作出了优化,进行空间教育形式的新体验,在基础上增加了体验区和手作区,优化功能布局,同时从“探索、关注、视觉、触觉、味觉、心理、感同身受”的角度作为体验区的连接动线,让参观者关注体验海洋生物的生存状态,做到一定程度上的感同身受。
艺术展品区采用借景、框景、引景的设计手法,将自然景色引入空间,与自然共生。天然不规则的石头被堆叠在馆中,水系围绕着空间展开,在向内的过程中给到访者心中营造一种朝拜自然的仪式感。而整个空间不同区块的划分,也通过流水、石头以各自的方式串联一体,让空间在灵动中生长,打破了艺术空间一贯高冷的调性,再塑空间崇尚自然的生命力。也为展馆的动线和探展方式提供了更多自然的趣味性。
手作区拟态海洋生物个性化生活方式的设计手法,提供多样性手作区块,大家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选择,在行为选择上人物合一,传达保护海洋生物环境也是保护人类环境,与自然共生的概念。引导参观者自发自觉的收集海洋垃圾,废物回收利用,通过这样的行为去改善海洋环境污染的情况,开发垃圾的更多处理方法。

作品名称:“NOT BUYING BUT SATISFYING”服装概念店空间设计

作品名称:RELAX身心驿站设计

作品名称:特斯拉科技展厅设计

作品名称:共生——海上生态社区活动中心设计

作品名称:《废弃物能源及资源化利用展厅概念设计》

作品名称:葡间——江阴农产品创意展示空间设计

作品名称:“我很好啊”抑郁症患者治愈空间设计

作品名称:幸福村留守老人养老中心规划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