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南宁市公共文化空间创新设计大赛获奖名单及获奖作品

   2022南宁市公共文化空间创新设计大赛征集活动自启动以来,吸引了全市公共文化空间设计创意者的热情参与。本次大赛以“创享文化之美”为主题,通过征集“美” “好” “新”的公共文化空间创新设计案例将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更新计划,整合资源、融合服务、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典范。大赛共收到400余件参赛作品,经过多个轮次的专家评审,共选出近百件入围作品,并从中评选出19件获奖作品。
评审现场

评委简介

韦静云,高级工程师、资深建筑室内设计师、广西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协会会长、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环艺院副院长、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委员。

蓝志军,副教授,南宁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国家注册二级建造师、二级创业咨询师、二级景观设计师,广西大学硕士生导师,广西科学传播专家团专家,南宁市高层次E类人才,高校国内访问学者。

刘冰,副教授,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室内艺术设计专业带头人。

邱永德,教授,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高级工艺美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青创八桂”项目指导教师。

黄慧玲,副教授,广西演艺职业学院艺术工程学院院长,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带头人,工程师、高级景观设计师、高级室内设计师、具有双师资格。

获奖名单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优秀奖

 

01
一等奖作品
城市街区文化空间
主创设计师
雷境添
所在单位(院校)
智卓友诚文化

作品是新改造与旧工厂的融合新生,经过设计师的干净利落、现代感十足的空间美学再创造,一座集活动区、影音品鉴区、轻食区、休闲阅读区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文化空间出现了。
孩子们可以在宽阔的“动区”空间愉快玩耍,阅读者可以在“静区”沉浸浏览,或咖啡,或闲聊,各类大大小小的主题活动也可在文化空间内“遍地开花”。随意、舒适、却又可十足享受,这大概就是设计者倡导和想要呈现的城市文化精致生活。
二等奖作品
壮韵
02
主创设计师
陶春华
辅助设计师
钱慧霞
所在单位(院校)
广西艺术学院相思湖校区

作品设计造型灵感来源于广西南宁的丘陵地形,运用该地形的自然形态通过简化抽象等方式充分契合现代景区文化空间环境对造型的需求,体现出景观性强、对环境友好等特点。壮锦是壮民族文化符号的代表,也是广西民族文化的精髓,作品结合了广西壮锦纹样,在造型的基础上进行纹样镂空。将南宁地形特点与广西文化特点融会贯通,所营造出来的景区文化空间更具独特性及地域性,巧妙地向大众展现出南宁绿城绿水青山、舒适惬意的生活环境特点。

03
二等奖作品
暮去朝来
主创设计师
周生澳
所在单位(院校)
常州大学

为了保留历史和建筑的本土特色文化,本项目以保留和再生的方式将空间转换为内涵丰富的活动空间。借用时间的手,将建筑的功能逐渐推移。建筑承载着人们对文化的需求,空间首先成为一个展馆,与此同时是人们日常活动的空间,我们保留场地的所有记忆。日晒风吹后,建筑露出原有场地上的横梁,这时通过人工修复介入,多功能引入,让老旧建筑重新焕发新的风采。设计是一场时间变化的艺术,是建筑的一次自由生长,建筑自身演变过程就是一座鲜活的博物馆。保留老房子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以其时间流逝的方式记录故事,存留情感。

04
二等奖作品
俞想
主创设计师
荣萱
辅助设计师
欧伟杰
所在单位(院校)
广西演艺职业学院艺术工程学院

设计规划是在建一栋占地32平方米的建筑,作为休闲阅读区同时可供老年人在此下棋聊天,丰富当地人们的精神生活,建筑的楼顶做空中花园,可在上面赏花、观景聊天;建筑的对面作为集市区域满足当地赶集的习惯;集市旁圆形的舞台,日常更多的是给当地的居民跳舞,也可供临时的活动展演,在舞台的对面是台阶式坐凳,方便人们观演。设计将阅读、休闲、交流、活动等功能场景置于空间当中,实现空间与生活场景的无缝衔接,营造出具有温度的文化场所精神。
01
三等奖作品
邕城·山水间
主创设计师
张梦炜
辅助设计师
李嘉欣
所在单位(院校)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南宁市南、北、西三面均为山地地形。围绕着中心邕江广大河谷,使得南宁成为真正的“山水城市”。
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坐落于邕江畔,同时它自身有山有水,是“邕城山水”的代表。场地选址在这个有山有水、极具文化和南宁特色的旅游景区,作为一个“多功能驿站”,既便利了游客的参观活动,又能够最大程度的展示邕城的好山好水和多彩的民俗活动,因此设计师将它命名为“邕城·山水间”主题驿站。

优美的山水环境中设立山顶观光平台与休闲场地,容纳休闲活动的同时提供全方位视野;设立景观塔同时也是灯塔,成为青秀山旅游景区的标志物,在夜晚能够点亮“邕城山水”;设立水库码头,便于从山路沿线行之此地的游人接近水面,山间游转换为水上参观游览;山上的驿站提供了休闲阅读、影音鉴赏、活动展演、临时市集等功能,供游人参观休息;为游人提供一个从山顶下到水面的竖向交通通道,联系山与水面,丰富了山间活动维度;将5种功能集合起来,形成一个集平台、灯塔、码头、驿站和竖向交通为一体的综合体。

三等奖作品
锦绣万方
02
主创设计师
黄云素
辅助设计师
姚子涵
所在单位(院校)
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

壮锦是中国四大名锦,是一门传承了两千多年的传统手工艺,是壮族审美最为生动的诠释,壮族人民把它作为民族的文化符号,壮锦在壮语中的意思是“天纹之页”,据传说起源于宋代,是广西壮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丝绸是友好的使者,历史上多以文绣锦帛作为高级礼品,礼赠友邦,“化干戈为玉帛”以示友好,丝绸文化对推动文类文明的进程,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寻求其符号意向与广西地域性民族性建筑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景区的公共文化空间建筑案例,探讨壮锦纹饰符号在建筑外表皮上的运用,希望引导更多有价值的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受到关注和应用。该作品运用壮锦纹样与丝绸造型相结合,极富地域文化特色,将“壮锦丝绸”概念元素应用于建筑设计中,造型新颖独特,形态优美流畅,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在阳光下给人以流线新颖、柔美之感,展现广西南宁这座城市壮锦文化与丝绸文化的深度交融,相信在风的作用下,壮族文化终能在丝绸中迎风摇曳,扶摇而上飘向蓝天,也相信在壮族人民一代又一代的接力下,广西南宁的民族文化将不断焕发出蓬勃的新活力。

03
三等奖作品
白云间
主创设计师
石维
辅助设计师
黄强伟
所在单位(院校)
广西艺术学院

此作品为公共文化空间休息亭的设计,造型使用了“白云”的造型,具备休闲娱乐、影音鉴赏、活动展演、临时市集等服务功能,整体颜色采用白色与天蓝色,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在未来的文化空间里,更强调人们的深度参与,让城市动起来,让人与城市互动多起来。
三等奖作品
山“间”
04
主创设计师
袁子涵
所在单位(院校)
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

本设计方案为一个位于山间景区公共卫生间建筑设计方案,建筑外形似六棱锥,与观景台、游客驿站结合,与周边景观融为一体。设计因地制宜,利用山体平地建厕所,可以达到土地集约化利用的效果,男女卫生间及母婴室皆在内,功能齐全。

四面风景优美,依山依景而建,如厕观景皆宜。
05
三等奖作品
铜“忆”
主创设计师
张龙
辅助设计师
张湘湘
所在单位(院校)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

场所构建了城市文化空间中的人文情怀,设计采用壮族铜鼓作为设计元素,将新旧元素的结合与场所精神相融合,让体验者在重塑的空间中唤起传统记忆,让地方文化以鲜活姿态走进人们的生活,使文化符号自身释放更多全新价值,助力城市文化个性的塑造。

关注 关注
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