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流动的空间”—2021级工业设计结题展

2021级工业设计结题展 

 

流动空间Space in Mobility

 

人类的生活总与空间相关。信息时代,虚拟的空间在带来多样化体验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在物理空间中的活动,但人的生物性决定了其身体不会满足于被束缚在恒定空间里。

 

纵然虚拟的体验可以增强我们的感知,人在空间中的流动作为一种基本生存状态,仍将根据目的与需求、体验与方式等综合要素被重新定义,而空间载体则在这种流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课题旨在探究未来情景下空间载体的可能形式。在为期六周的课题中,同学们从自己的视角去思考并发现流动的意义所在,以全新的载体形式帮助人们达成未来流动之所想。

 

 

课题关键词空间、体验

交互、关系

流动、未来出行

 

 

课程教师:刘胧 傅立志 樊中

校外导师:陈佶璐 单荃

课程助教:姚媛圆 刘嘉雯

课题助教:顾丽雯 尹硕 黄佳捷

 

 

 

 

展览现场
 
more →

 

成果展示
 

 

01 GlampingCube

 

GlampingCube是一款针对Z世代新形式露营需求所设计的未来载具。后疫情时代以来年轻人开始涌向郊区与自然,城市的快节奏高压生活让他们感到疲惫,他们选择露营作为一种放松身心、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追求个性、玩乐、新潮。随着露营风潮兴起,越来越多形式的精致露营开始出现。 

GlampingCube适用于3-4人的派对露营活动,它可以在行驶姿态和两种露营形态间切换,适应城市道路及不同的野外环境。露营形态下车厢与车身分离,构成三段空间:车厢室内温馨安逸,提供舒适的休憩场所;野外环境清新空旷,充满探索未知的可能;车厢分离后的车身作为室内外的过渡空间,为用户营造娱乐空间。

 

more →

 

 

02 游牧者Nomad

 

荒野游牧心自怡,尘世纷扰早已离。 

当你满脸倦容奔向公司,澳大利亚的袋鼠正在草原尽情跳跃;当你踩着ddl发送邮件,非洲大象正漫步森林听瀑布溪流声;当你写着PPT抬头望月,美国猎豹正享用猎物赏峡谷落日余晖。远离喧嚣,回归游牧生活。

 

“游牧者”未来游牧新生活。相较于以往传统一体化房车,“游牧者”由两部分组成,前方为驾驶模块,更小更便捷,可以探索更严苛的地形。后半部分为功能模块,通过共用某些功能以及定制个性化需求,避免多载具功能重复造成面积浪费,从而利用多人游牧这一特点实现空间利用最大化。不在家,却比家更加舒适与丰富。

 

more →

 

 
03 城市浮鸟Wanderwing

 

基于V2X车联网技术的发展,云端规划的自动驾驶“解放”了人们的注意力,但日复一日从点到点的高效流动让日常通勤逐渐脱离人的意志,成为枷锁。人们不再满足于在枷锁中寻乐,而向往更自由随性的流动。 

“Wanderwing”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脱离日常通勤车流,告别流动的功利性,在城市低空驾驭一片自由的流动空间。它通过磁悬浮技术和体感操控座椅,提供全新观察视角的同时保留人对流动的掌控感,在自由的视角下给人以自由的姿态选择、呼应人的自由心态。

 

人们不再被车带着走,注意力将回归流动本身。

 

more →

 

 

04 情绪充电站ENERGETIC

 

“我们想给上班族提供一段可以为接下来的工作生活充能的通勤体验,和一个与自己情绪更好相处的移动空间。” 

它具有两种功能:睡眠-唤醒功能和情绪充电功能。车内的曲面屏,内饰,全息投影共同营造一个沉浸式的自然环境,来起到为乘客情绪充电的作用。投影的强度,窗玻璃的透光度,车内灯效,风力都是可控的,通过它们强度的变化实现不同模式的切换。自然环境的具体样式取决于乘客的需求,这一步在乘客预约载具时就已经确认。

 

载具外形十分简约,它通过底部的多个叶片产生推进气流驱动;外形圆润的曲线意图营造温馨柔和的感觉,与车内投影模式下的丰富精彩产生差异。同时,当情绪充电站满载着自然风光驶过时,路上的行人也能从这种惊喜感中获得一些能量。

 

more →

 

 

05 成蝶Transcendence

 

可变形载具Transcendence有竞速、骑行、慢行三种以速度区分的形态,能够为驾驶者提供不同的驾驶方式,从而满足其追求速度感、操控感和舒适感的不同体验的需求。竞速形态采用时尚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载具的速度和敏捷性。骑行形态载具由封闭的车体变为露天,人由坐姿变为骑姿,能够在多重感官上达到精妙的操控感。慢行形态载具拥有紧凑而坚固的设计,为驾驶者在放松状态下提供最大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more →

 

 

06 Esther

 

伴随着比特世界的快速发展与城市的集约化,未来社会看似越来越紧密,但拒绝孤独的虚假社交泡沫的背后人心却愈发空洞。 

基于立体集约化城市的基础设想空间,Esther作为城市间的飞行器,利用悬浮的独处与集群的陪伴,通过载具属性、仿生结构与内部的流动座椅空间设定提供更好优化放松与冥想空间。

 

除却复杂操作与多人并行,你可以全身心沉浸在属于自己的世界当中,隐隐约约若即若离, 可以融入与观察外在世界的人事物。

 

more →

 

 

07 冰川来客GLACO

 

空间的流动依托于人们的活动,未来人们探索与体验世界的脚步不会停下,载具也必将承载人们去往梦想所达之处。 

"冰川不会向你走来",而我们乐意成为冰川来客。我们以冰川作为体验地点,探讨载具实现冰川游中多地形行驶需求、观景交互需求和情绪感受需求的可能性,针对冰川环境的出行体验过程,设计了相适应的空间布局、外观内饰、以及水﹣陆﹣冰行驶底盘系统的冰川体验载具GLACO。

 

 

more →

 

 

08 环·游wandeRing

 

人类对于自然的探索和观察欲始终存在,然而困于城市,我们习惯把世界一角摘到眼前。但与其坐观眼前微缩变形的小景,不如让渺小自己投入浩瀚自然。 

由此我们设计了wandeRing环·游,一款沉浸式游走于自然的观景载具。环形布局与中空管道使观景视角不仅不局限于一方窗户,同时给予用户被包围的沉浸感与交互感。通过中空管道可前往顶部平台,自由开展观赏日出日落、海钓等活动,也可以以此为出发点,潜入海洋随意探索。另外,内部空间的如山脉般起伏的地面、柔软家具与模糊的分区使用户可以在一方温馨空间里自由规划喜爱的姿势与活动,静静享受与疗愈。

 

more →

 

 

09 可投放式医疗急救空间Med-scatter

 

整套解决方案以模块化的形式实现医疗与交通资源的高效利用,让医疗空间流动起来。在患者的转运方式上采用了飞行模块直接转运与装卸,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减少移动和搬运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为适应复杂地面状况和满足医疗对稳定性的要求在底部设置了悬挂支撑系统。内部空间的设置满足了伤者的诊疗需求,并考虑到物资的装配和医护人员的操作,提供最高效的医疗资源投放。

 

more →

 

 

10 地球之眼The Eye of the Earth

 

在未来,当人们对地表、高空甚至太空的研究较为深入时,目光自然会转向地下以及地心。为了满足人们对于地下地心世界的科研任务以及探索的好奇心,地球之眼为前往地心探险的冒险家们提供了能够安全下潜的机会与保障。 

本载具主体由梭形外壳和球形内舱构成,隔热抗压方面采用了最先进的材料技术以及空气、水等净化循环技术,保障了使用者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需要;外壳设有一个圆形出入口及一个圆形观察口用于出入和观测;球形载人舱设有供三人活动的基本空间、三个移动座椅以及生活设施,满足在舱内生活的基本需求;载具所装备的静电型电推进系统利用静电场加速岩浆中的液态金属离子产生推进动力。

 

more →

 

 

11 宠物化载具GOGO

 

当下,车,已然成为现代人类的“第二容身所”,载具的发展逐渐由普通的运输功能转向为用户提供更多情感化体验。 

因此,我们以“陪伴”、“宠物化”和“交流”为设计定位,聚焦爱车、独身、具有通勤需求的人群,打造了一款具备宠物属性的私人载具。赋予载具情感,使载具与用户更加深入地建立起生理与心理的连结,让用户的通勤体验更加趣味化、舒适化、个性化,是我们的设计目标。

 

more →

 

 

12 無界BondLESSsync

 

未来世界,无人驾驶、电器模块等技术发展使空间得以解放,同时体感交互与万物互联使得空间产品化,传统载具与传统空间逐渐融合成为“动态边界”。 

BondLESSsync以可变的动态空间边界为未来出行者带来弹性的空间体验,实现载具内外空间关系上的暧昧效果,增强人物体感与内外空间的融合。

 

more →

 

 

13 川色ESCAPE

 

这是一款可变形的蜘蛛型全地形车,三对六只机械足带来非常规的出行体验。它在常规道路上姿态收敛,而离开道路后则可以肆意伸展。路线不再被道路所限制,我们选择自由地爬行。在海滨浅滩闲谈,在山麓之巅碰杯,生命的意义远超于短短的几条道路。

 

more →
 

 

Space in Mobility

 

 

一次流动的空间的演绎

跳出了传统的交通工具设计框架

 

从应用场景、用户体验、技术变迁的综合考量中

探究新目的、新体验、新方式

 

在创新概念和合理性之间

找寻设计可以发展的方向

 

用新的设计框架

以多元的设计视角

勇敢地突破了既有边界

 

借由敏锐的洞察和奇幻的想象

以产品为载体开启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出行冒险

 

 

关注 关注
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