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轻工业大学2025届服装与服饰设计毕业作品展(二)

发布时间:2025年5月23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166

      2025届毕业作品展主题为看见,以视觉的隐喻性为原点,探索服装作为视觉载体的多维可能性。在本次毕业作品展中,毕业生们通过解构服装的显性与隐性语言,运用透明材质叠加、光学织物再造、动态视错觉剪裁等创新手法,构建出关于身份凝视、环境共视、记忆显影的时装叙事。当服装成为流动的视界载体,“看见”即是对存在真相的持续性追问。

在此次毕业设计作品中,周洋同学的作品获得2024年中国国际时周鸿星尔克共创设计大赛星创设计奖,成功考取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硕士研究生;温秦梦同学成功考取北京服装学院硕士研究生……

以下为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示

1

王孟惠

作品名称:枯叶蝶梦

学生姓名:王孟惠

指导老师:崔潇月

设计说明:本系列服装深度挖掘枯叶蝶的拟态美学与植物转印染的独特工艺,以自然灵感,打造别具一格的服饰作品。在植物转印染工艺中,选取不同形态的尤加利叶,通过高温加压或溶剂萃取等方式,将叶片的纹理与色彩精准转印至丝棉布面料上,形成天然且独特的背景图案。

2

黄永珊

作品名称:痛与痛

学生姓名:黄永珊

指导老师:张蕾

设计说明:把焦虑情绪以可视化的形式融入服装设计之中,运用加入骨骼肌理的表现手法,在服装上呈现出生物结构的独特美感,期望人们可认识自我并包容自我。

3

周瑾

作品名称:墨毡意

学生姓名:周瑾

指导老师:魏玉龙

设计说明:本系列作为东方美学精髓,羊毛毡模拟水墨以浓淡相宜的色调、自由洒脱的笔触,勾勒山川神韵、天地灵气,承载着千年文化的深邃意境。在本次创作中,纹样以晕染、勾勒之法呈现,或若山峦起伏,或似流水潺潺,且突出了羊毛毡的立体装饰趣味,丰富了服装的层次与触觉体验。风格表达新中式服饰的宁静深邃之美,让观者步为中国传统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

4

张艺莹

作品名称:悦己

学生姓名:张艺莹

指导老师:崔潇月

设计说明:《悦己》系列大码礼服,以“舒适的美学”为核心,重新定义了大码女装的可能性。摒弃了所有绑带和鱼骨,用弹力面料和立体剪裁取而代之,领口一律设计在锁骨下方巧妙拉长颈部线条;胯部装饰都经过角度调试,裙摆的开叉方便活动,让衣服真正地为人“服务”。

5

王萌

作品名称:梦浮生

学生姓名:王萌

指导老师:袁琳

设计说明:通过庄生梦蝶这一文化中梦境与现实的交织感将其图案进行抽象和特点提取,运用叠加和重组的方式在款式上进行创新设计,服装细节多繁杂精巧,服装主要探讨蝴蝶自由、向上的生命力。不仅是对美学的致敬,更是对庄生梦蝶这一文化内涵的传承与创新。

6

黄显曦

作品名称:徽韵风华

学生姓名:黄显曦

指导老师:王永刚

设计说明:以徽派建筑的房檐为设计灵感,再以云肩的形式进行表达,在面料上使用打褶,折叠的方式增加层次感以及体现屋瓦的感觉,肩膀处面料做延长不对称设计,服装左袖做无袖设计,在白色面料上使用深灰色面料做成带状,对面料与面料之间进行梯形分割 ,既体现出马头墙的形态,又增加了服装的层次。

7

陈晶晶

作品名称:鱼音绕梁

学生姓名:陈晶晶

指导老师:崔潇月

设计说明:这个系列的衣服,灵感来源于鱼,但不是那种简单的“锦鲤带来好运”的意思。而是将鱼转化为女性生命力的隐喻载体,象征着女性在成长中保护自己、积累智慧的过程。传递“破界成长”的自我期许,突破束缚、自我超越的精神,呼应现代女性力量觉醒。用纤维工艺来重新构成鱼形——簇绒绣模拟鱼群灵动的游动感,绣出主体再用银线,亮片进行刺绣勾画游动的鱼尾。在传统服装中加入纤维编织工艺,从日常到仪式的多维覆盖,让追求个性的女性能更好的展示真实自己。

8

成宇轩

作品名称:行在极意

学生姓名:成宇轩

指导老师:袁琳

设计说明:本系列服装设计主题为“行在极意”功能性服装设计,设计重心在于将机能风服装应用在户外运动中,旨在解决户外运动中无法携带多余物品以及因收纳失误造成的物品缺失等问题,将功能性简化的同时拔高机能风的元素占比,将二者更好的结合并运用在户外运动这一场景中。呼吁人们学会在城市中纸醉金迷的同时也要走向户外,感受钢铁森林压抑之外的新鲜空气。

9

李雨晴

作品名称:沉溺幻海

学生姓名:李雨晴

指导老师:李杰

设计说明:本海洋系列礼服创新设计聚焦海洋生态美学在时尚领域的应用转化,面料选用具光泽垂坠感的丝绸及梦幻纱质面料,色彩以蓝紫色调为主,结构造型运用多层不规则褶皱和立体裁剪工艺。设计探究海洋生物形态多样性元素在服装立体构成中的运用,将贝壳、海浪、鱼类等形态融入礼服。

10

项佳玉

作品名称:寻我

学生姓名:项佳玉

指导老师:崔潇月

设计说明:本系列设计巧妙地将巴洛克服装的曲线感融入现代女装礼服的设计之中,并以轻量化为核心理念,为大码女性打造出既充满艺术气息又适合日常穿着的礼服。本系列设计是专门为大码女性制作的礼服设计,再结合当代大码女性的身材特点的同时结合巴洛克的服饰特点进行创作。

11

姚妮睿

作品名称:光合织物

学生姓名:姚妮睿

指导老师:袁琳

设计说明:该系列服装设计主题为“光合织物”可持续服装设计,通过对《生命奇观》纪录片的感悟,以仿生苔藓为起点,废弃针织品的拆解为媒介,植物根系为脉络,构建服装的有机生命系统。通过旧毛线的伤痕美学、仿生苔藓的色彩呼吸感、根系网络的生长印记。以针织模拟苔藓的柔软肌理与其生长的形态,结合纪录片中生态共生的叙事,用环保材料编织人与自然的对话。并以苔藓的生态智慧为灵感,用旧物针织材料构建会呼吸的服装结构,响应片中生生不息的自然循环。

12

张柳青

作品名称:中国的那片云

学生姓名:张柳青

指导老师:张蕾

设计说明:本次毕业设计灵感源自对中国传统云肩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当代转译的使命感。通过现代服装设计语言,我希望重新诠释云肩这一承载千年东方美学的文化符号,让传统纹样在当代焕发新生。我的设计理念是将云肩元素进行创造性转化,不仅保留其作为服饰配饰的装饰功能,更赋予其传递文化自信的象征意义。

13

高紫璇

作品名称:格桑花

学生姓名:高紫璇

指导老师:葛蓓

设计说明:本课题以藏族文化为灵感源泉,结合当代极简主义设计语言,探索传统民族元素与现代功能性服装的共生关系。主色调选用黑白两色,既呼应藏族宗教绘画(唐卡)中的对比美学,又契合现代中性风设计的永恒性与包容性。

14

义晓珍

作品名称:瑶文新章

学生姓名:义晓珍

指导老师:崔潇月

设计说明:本系列以濒危的女性文字“江永女书”为核心,融合瑶族图案文化和现代风格设计打造具有日常穿着功能的服饰。不同于博物馆内的展陈文物或者舞台上夸张的表演服装,这套设计让文化符号跳出民族风的刻板印象,使穿着者能够成为主动的文化传播者,参与无声的文化传播。也希望通过对女书的神秘美学与现代服装的实用性融合,能够探索出非遗保护的可持续性和商业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实践路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