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传播与艺术学院毕业设计优秀作品展(三)

发布时间:2025年6月7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974

 

物悟合一

艺蕴她乡

爱之所乡 故光新拾

 

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传播与艺术学院

2025届毕业设计优秀作品展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以“爱之所乡 故光新拾”为创作主题,同学们以城市的创新需求为核心内容开展思路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思考如何将设计作为一种统筹手段,探索视觉传达赋予城市的生活方式。20余组毕业生优秀作品以“城市焕新、乡土活化、非遗再生、教育共融”为脉络,通过数智互动、非遗数字化叙事、城市品牌实践等多元形式,探索设计的跨界表达与社会价值,呈现青年一代对城市未来与人文传承的深度思考。

指导教师团队

高春燕 王文璐 高文谦 岳冉 黄姝 姜田竺

作者姓名:吴雨欣

指导老师:高文谦

设计说明: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水族市场面临着转型困境。本设计以东莞“年记”水族店为对象,通过“艺术+科技”的跨学科实践,探索传统市场的数字化革新路径,为“年记”水族店注入新活力。作品以“自然转化为数据的路径”为线索,设计了"透明化标本、多样化档案、虚拟鱼类系统"三大板块,旨在引发观者对“人、数据、自然”三者关系的思考。作品运用实体标本、动态影像、建模、编程等表达形式,通过视觉艺术与技术创新,强化观者的多感官体验。作品模糊了现实与虚拟的边界,通过数据重构生命形态,为艺术、科技与自然的跨学科融合提供参考,探索人文生态在数字化时代中的多样性。

 

作者姓名:严野

指导老师:黄姝

设计说明;在当代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现代化的背景下,许多传统民俗节日正面临被边缘化的危机。蛴蟆节作为川东北部分地区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虽承载着驱瘟祈福的古老智慧与质朴的民间美学,但其影响力长期局限于局部地域,甚至在本土年轻群体中也逐渐陌生化。相关视觉呈现至今仍停留在原始民俗器具(如蛴蟆灯)的单一形态,缺乏系统化的当代设计转译,导致这一文化瑰宝在公共视野中近乎"隐形"。本设计的核心意义正在于以视觉力量打破这一沉默状态。

作者姓名:林佳佳

指导老师:高春燕

设计说明:闽南童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浓郁的地域特色。为了促进闽南民间文化的广泛传播和有效传承,本选题聚焦于闽南童谣在现代传播环境中的应用设计,作品以视觉交互设计为主体,结合AR互动与文创产品,展现闽南童谣的文化特质,探索其数字化传承与创新方式。

作者姓名:孙紫涵

指导老师:王文璐

设计说明:本设计以山西上党梆子《铡美案》为核心,讲述主人公小涵通过姥爷遗留下来的剧本进入梦境,传递"学艺先做人"的价值观。采用手绘水墨风格,通过色彩构图区分现实与梦境。结合AR增强现实与NFC近场通信技术,打造沉浸式阅读体验。关键场景运用V型折立体结构增强层次,为地方戏曲的传承提供新方式。

 

设计者姓名:汤雅莉
指导教师姓名:高文谦
设计说明:在数字人文不断发展与成熟的时代背景下,本设计以长沙的城市声音记忆为切入点,探索其保护、开发与再利用的新路径,挖掘并延展城市声音在文化层面的潜在价值,提升长沙的文化内涵与吸引力。设计以长沙声音为核心,突破传统单一、固化的城市形象构建方式,建立一套声音转化与视觉分析系统,将声音转化为具有地方性意义的抽象视觉符号,探讨城市声音可视化在形象设计中的可能性。通过形式上的创新表达,展现城市独特的文化记忆与感知魅力,为城市文化传播与视觉形象设计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姓名:张现真

指导老师:岳冉

设计说明:本设计通过平面设计语言对磁州窑装饰技法、纹样分类、制造工艺及时间轴与地域分布四大方面内容进行全方面系统化整理,逐步体现磁州窑工艺的发展延续,旨在以视觉化手段展现其工艺的多元性与历史脉络,为传统工艺的现代传播提供创新路径。作品亮点在于图形创意,将磁州窑装饰技法与器型进行融合,突出体现磁州窑装饰工艺的特点,传承磁州窑的传统技艺。

作者姓名:赵璇

指导老师:高文谦

设计说明:本设计以年轻化驱动廊坊烘焙品牌“帕瑞斯”升级,通过静态海报与动态视频媒介,围绕中式糕点、西式糕点、水果蛋糕三大核心品类,深度融合品牌健康绿色理念与当代青年审美趋势。在视觉呈现与传播策略上进行创新突破,塑造符合年轻消费群体喜好的全新品牌形象,探索烘焙行业品牌年轻化路径与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同类品牌升级提供实践价值的参考范例。

作者姓名:彭希

指导老师:高春燕

设计说明:在健康中国战略与老龄化社会双重背景下,轻食文化作为健康饮食与生活态度的载体,成为连接代际需求、推动社区和谐的新纽带。本选题以北京市东城区府学社区为实践场域,基于沃歌斯品牌模型,构建兼具科学性与人文关怀的社区轻食品牌,创作过程不仅是一次品牌视觉构建实践,更尝试通过设计思维解决社会问题,研究成果为社区健康餐饮提供创新范式,亦为老龄化社会下代际共融与健康生活普及贡献设计智慧。

作者姓名:陈思彤

指导老师:黄姝

设计说明:广绣,绣的是一种被时光温养的精神手艺。如行气,如调息,也如静观,当针线落入一双心绪起伏的手中,它成为一种安抚身心的方式。基于这一设想,配合六段疗愈旅程:体察、信任、爆发、重构、整合与接纳,每一个周期都是一次内在肌理的重织,在缓慢、专注、可触的手工过程中进行自我觉察。随着疗愈深入,逐步聚成个体化的心理图谱。她们的情绪被广绣读写,疗愈过程将以视觉图像记录。

本篇所展示的作品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欣赏更多作品请前往中华女子学院教图楼一层展厅或毕业设计作品云展厅。欢迎各位老师、同学前来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