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高校:
为进一步培养在校大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开阔创作视野,促进职业成长,拓宽就业渠道,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决定联合长三角高等院校(建筑设计类)联盟开展“第七届上海市大学生建筑设计技能竞赛”活动。竞赛活动在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的指导下,涌现出了一批优秀设计作品;参与院校的范围已陆续扩充到长三角地区30多所具有设计类专业的高校,获得圆满成功。鉴于活动的成效与影响力,不少高校已将本竞赛的成绩纳入学生成果考核。
本次活动我们将延续历届活动的赛制,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增进设计专业高校师生的互动交流,共同提升设计水平。现将竞赛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PART 01举办机构
支持单位:
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
主办单位:
长三角高等院校(建筑设计类)联盟、建筑时报社
承办单位:
浙江大学
协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上海大学、中国美院、南京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开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PART 02竞赛主题:水链共生
在长三角江、河、湖、海、塘交织的水网中,水曾是农耕文明的命脉、商贸航运的血脉、工业时代的静脉,而今正在蜕变为生态文明的动脉。面对气候变化、数字革命与人文觉醒的三重浪潮,我们亟需以建筑为媒介,重构人与水的多维关系链——从资源链、运输链到生态链、文化链、情感链,让水重新成为城市有机体的神经网络。
以水链共生为核心概念,在长三角水网任意节点(可选取运河故道、圩田遗迹、工业码头、湿地边界等典型场景),设计具有未来适应性的水际空间。希望同学们能够突破传统滨水区观景长廊模式,探索水体作为空间载体的可能性,重构"水-建筑-人"的交互界面,设计尺度可从自然界的河道延伸至弄堂街巷的毛细血管更新。
我们期待让建筑成为缝合历史与未来、技术与人文、个体与生态的水链节点,重塑长三角地区因水而兴的文明基因。
命题人
贺勇+DeepSeek
贺勇,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建筑学会乡土建筑分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地域性建筑设计方法及其理论、乡村人居环境;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出版著作7本,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完成了大量城乡规划以及建筑设计实践,尤其是近些年在浙江安吉县完成了系列小型公共设施的设计,建筑设计作品被多家杂志和媒体发表,并获得系列奖项。
PART 03竞赛相关要求及安排
01参赛对象
上海市及长三角区域(沪、江、浙、皖)各高校相关设计专业的在校学生为主,包括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等。
02作品类型
建筑、室内外环境、视觉传达等。
03报名方式
请登录“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官网(www.shkcsj.com)进行报名。先进行个人注册流程提示详见附件1(可在文末浏览)。
04时间安排
(1)报名和作品提交时间:即日起,至2025年11月16日00:00截止,请按要求递交作品。
(2)作品合规性审查:2025年11月下旬。
(3)初评:2025年12月上旬。
(4)网络展示:2025年12月中旬,接受网络投票公开评审。
(5)终评:2025年12月下旬。
(6)公示:2026年1月初。
05参赛作品要求
(1)作品应达到概念方案设计深度,关键技术应用方面应有相关的技术图纸。
(2)作品包括问题分析、对策和设计三部分。
(3)作品图面、文字表达清楚,数据准确。
(4)提交成果要求:参赛者须将作品文件编排在900mm×1200mm的展板区域内(统一采用竖向构图),每个作品一幅展板,分辨率300dpi,格式为JPG,文件大小不超过20MB。作品由主办方统一打印。
提交材料包括作品电子文件以及参赛者简历(请自行编制,无固定格式)。请放在一个文件夹内,打包上传。打包文件夹和作品JPG文件均命名为:学校名称_姓名_作品名称。此处姓名只要填写第一设计人即可。展板图面上不应出现参评学生、指导老师姓名和学校名称。
(5)每项作品报名表中参赛学生姓名请按对作品贡献度排序。每项作品参与设计学生的总数不应超过4人。每项作品指导老师不应超过2人。
06评选标准
(1)提交作品,须符合本竞赛办法“第5条:参赛作品要求”的内容。
(2)作品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普遍性。
(3)作品概念的提出和创作理念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原创性和前瞻性。
(4)评分构成:选题典型性10%、内容完整性20%、设计方案创新性25%、设计方案合理性25%、方案表达15、网络投票5%。
07奖项及奖励设置
获奖学生均颁发获奖证书,且可由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介绍企业实习,推荐择业。
根据奖项等级给予相应奖金,以资鼓励。
1) 一等奖3名 20,000元/项
2) 二等奖5名 6,000元/项
3) 三等奖10名 4,000元/项
4) 佳作奖若干名,证书鼓励
注:奖金均为税前金额。
08其他事项
(1)本次竞赛不收取参赛费用。
(2)专家评委对来自本高校的参赛项目,采取回避措施,不参与评选,以示公平和公正。
(3)参赛作品须为参赛者原创作品,发现明显抄袭或弄虚作假者即取消参赛资格,已获奖者将收回荣誉证书、奖金、奖品并通报批评。
(4)若由于参赛作品而引发的著作权属纠纷,均由作者本人负责。
(5) 本次竞赛活动结束后,设立的相关工作机构自动撤销。
(6) 本次活动解释权在组委会。
PART 04活动负责人及联系人
活动负责人:刘敏、洪静波
联系人:洪静波
联系电话:021-62672275
邮箱:archiawardsh@126.com
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
2025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