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之间|四川大学锦江学院艺术学院2025届毕业展演|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二)

发布时间:2025年7月17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781

#01

———————————

《可触摸的母爱》

姓名:蔡心怡

班级:2021级视觉传达设计4班

指导教师:汪歆雨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设计说明:

“即使是最平凡的母女关系,也可能暗藏着细微而复杂的情感。”每个母亲都曾是女儿,而每个女儿可能成为母亲,或者已经成为母亲。本次设计从女性主义视域出发,通过书籍设计的形式,对母爱的表达进行研究与实践。旨在让大众了解母女关系的分类,传达母爱的中心思想,突破传统母爱呈现方式的局限,探索出更具情感共鸣与社会意义的书籍设计。中国新力量女性导演的电影中将母女关系塑造为共生依恋型、对立型、倒置型和补偿型四种。通过将这四种关系以插画的形式进行视觉化呈现,选择典型故事作为书籍设计内容,兼顾艺术性和视觉设计的价值。

#02

———————————

《石础物语》

姓名:田刘文

班级:2021级视觉传达设计1班

指导教师:杨俊英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设计说明:

“石础”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房柱下的基石,承载着建筑的重量,象征着稳固与传承。洛带作为千年古镇,其建筑群以川西民居风格为主,石础是支撑木结构建筑的核心构件,体现了古人对“根基”的重视。以“石础”命名,既指向洛带古镇的物质文化遗产,也隐喻其作为巴蜀文化重要支点的历史地位。本质上是将洛带古镇的文化基因转化为可感知、可传播的视觉语言。通过唤醒“石础”这一微小却关键的符号,构建起连接过去与当下的叙事桥梁,既尊重历史真实,又为当代文旅体验注入诗意与想象。通过谐音与符号重构实现文化输出。最终,“石础物语”不仅是名称,更是一个承载洛带精神的文化IP。

#03

———————————

《壮族民间故事《百鸟衣》动态绘本设计》

作者:邹婷

班级:2021级视觉传达设计2班

指导教师:马斌  时玉玲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设计说明:

本设计通过对壮族民间故事《百鸟衣》的网上调研,以《百鸟衣》的故事情节为主线,整理出该故事的主要任务为三名具有特色的人物形象,采用扁平化设计风格,将壮族的传统纹样与色彩元素巧妙地融入角色的服饰和场景之中,以此来彰显民族的独特魅力。借助动态绘本的创新形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以生动有趣的交互形式传播壮族文化,既保留故事内核,又赋予其时代活力,为传统文化传承提供新路径。

#04

———————————

《“畅游青松”中国盆景文化中

的造型审美变迁可视化设计》

作者:龚瑞

班级:2021级视觉传达设计5班

指导教师:兰钊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设计说明:

本设计采用中国盆景五大流派中的松树盆景为主,围绕川派罗汉松,岭南派马尾松,苏派黑松,扬派五针松,海派锦松为主的五大流派松树盆景来进行信息可视化设计,信息可视化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历史发展,审美变化,造型技法五个方面进行信息收集,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画面背景采用黑色,主体物和文字都采用绿色。通过信息可视化来提高大众对松树在盆景文化的认识,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05

———————————

《基于巴蜀傩面文化的创新设计

与应用-以“傩韵新潮”为例》

作者:张星瑞

班级:2021级视觉传达设计3班

指导教师:汪歆雨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设计说明:

主要以巴蜀傩面具为灵感来源进行形象设计,并通过开发相关文创产品,使其以一种有趣怪诞的形式进入大众视野,从而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设计过程中,注重保留傩面具的核心特征,如其神秘、威严而又略带怪诞的气质。通过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如简化线条、调整比例、运用色彩对比等,使傩面具的形象更加符合当代大众的审美需求。同时,对面具的五官进行适度夸张,突出其独特的个性,让大众一眼就能感受到傩面具的独特魅力。

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供稿

排版:魏洁利 李紫函

更多资讯可关注艺术学院官网

http://ysxy.scujj.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