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重构】深圳技术大学创意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优秀毕业作品
发布时间:2025年7月20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472
我们正置身于一个数字技术深刻重构世界的时代:全球化进程、城市化浪潮、技术革新与社会议题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交织;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与虚拟现实技术不仅颠覆着生活方式,更重塑着人类对“空间”本质的认知。
2025届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以 “未来·再生·人文·交互” 为主题,呈现对未来人居环境的创新思考。本届毕业设计作品围绕四大板块展开:未来城市设计——融合智能科技与生态理念,重构城市空间形态,提出前沿方案;可持续设计——对既有环境进行可持续改造与资源循环利用,探索低环境影响的更新策略;社会文化设计——尝试探索环境设计的范式转型,从物理空间向社会文化肌理的深度介入的转型,从传统空间叙事向社会文化与信息科技结合的转型;数字技术与空间设计——通过交互装置与参数化方法,拓展空间体验的边界。
本届毕业设计共展出56组环境设计毕业设计,作品整体呈现出技术理性与人文关怀的有机融合,既有对新技术的先锋应用,亦包含对工业遗产、老旧社区等现实议题的创造性回应。其中共有14组作品因在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维度方面均表现突出,入选优秀毕业作品展。
愿这些作品,能点燃更多关于人、技术与空间共生关系的想象,让我们与新一代设计师们共同回应时代的命题,为构建一个更具人文关怀、更可持续、更具包容性的未来贡献力量。
未来城市设计
↙︎ 01
调研视频
渲染视频
导师评语:
“设计以‘新兴技术驱动下未来城市街区更新’为主题,针对华强北街区效率与活力问题,通过一系列调研分析提出创新方案。以‘空间重构’为核心,结合技术与景观设计优化功能流线,植入绿色空间与新型出行方式以提升活力。方案兼具人性化与可持续性,为高密度城市更新提供新思路,展现了环境设计学科的社会责任感与前瞻性。”
↙︎ 02
导师评语:
“设计针对图瓦卢海平面上升危机,结合shape grammer等理论,创新提出六边形模块化漂浮城市方案,整合居住、生态、农业等功能,构建弹性可拓展的自循环系统。方案兼具技术可行性与生态智慧,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资源循环与灾害应对,为气候危机下的人居环境提供前瞻性解决方案。”
可持续设计
↙︎ 03
导师评语:
“项目聚焦于城市更新与共享艺术空间的融合,通过巧妙融合自媒体的优势,革新传统艺术空间的体验与功能局限,将自媒体平台作为实体空间的延伸,促进艺术与社会的深度融合。”
↙︎ 04
导师评语:
“设计将可持续设计理念深刻融入到江门甘化厂的改造设计中,利用循环材料、室内绿化、改造通风等被动式手法,将其打造为环境友好的城市休闲客厅。”
↙︎ 05
导师评语:
“作品聚焦于工业遗产保护与文化空间再生的融合,通过创新运用文化基因理论,突破传统工业遗产更新的模式局限,将‘基因识别-转译-活化’理论体系作为空间改造的框架,促进工业文化与现代城市生活的有机融合。”
社会文化设计
↙︎ 06
导师评语:
“作品不仅是一次空间设计实践,更是对‘空间如何赋能社会’的深度思考——当食物银行成为连接人与资源、文化、情感的媒介,便不再是简单的物资站点,而是撬动社区从‘被动接收”到‘主动生长’的触媒‘支点’,更是“共生型城市生活”的诗意重构。”
↙︎ 07
导师评语:
“这里,尊重每一个个体在告别时刻独特的情感体验,助力人们在这一特殊阶段完成心理上的自性化成长,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与人与人之间的联结。这里,告别不再是终点,而是一个深入触碰内心、实现情感疗愈与精神升华的‘对话场’。”
↙︎ 08
导师评语:
“构建兼具功能性与人文关怀的‘城市游牧栖息地’,为城市外卖员这一特殊群体保留一处‘可以短暂停靠的温柔角落’,让城市的进步体现在对个体生存状态的细腻观照里。”
↙︎ 09
导师评语:
“作品不仅着眼于改善病患的饮食条件,更希望通过共享厨房这一温暖的空间载体,促进病患、家属及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互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康复氛围,为提升病患康复环境开辟新的路径。”
数字技术与空间设计
↙︎ 10
导师评语:
“设计基于可视化编程技术,探索了一种城市家具设计的生成式设计手法。作品中提取的是城市中的一段段公共交通系统、街道进行排布组合并且数字化输入后,使用算法进行算法衍生肌理。该设计作品不仅展示了参数化设计在城市家具中的应用,也探索了城市肌理与城市家具和谐共生的一种新的可能性,将环境设计艺术性与客观性在参数化的视角下进行创新融合。”
↙︎ 11
导师评语:
“作品以深圳城中村为背景,关注高密度社区运动空间的紧张现状,探索VR技术在有限场地中的应用潜力,构建出兼具功能性、互动性与社会价值的虚拟运动空间方案。”
↙︎ 12
导师评语:
“设计聚焦于城市墓园空间紧缩与纪念性体验缺失的问题,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永栖所’,打造逝者与生者之间新的情感连接通道。作品在物理场地基础上融合虚拟场景,突破传统祭奠空间的局限,重构生死关系的表达方式。”
↙︎ 13
导师评语:
“设计以城市噪声污染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切入点,提出‘以声愈声’的空间干预策略,以互动声景互动装置为核心,打造具有感知能力与疗愈功能的沉浸式公共空间。”
↙︎ 14
导师评语:
“项目以立交桥下公园为实践载体,探索交互技术赋能下的非正式文体空间再生路径。设计通过传感器与舵机系统的联动机制,实现空间形态对环境变化的动态响应,提升灰空间的复合利用效率,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驱动的空间更新方案。”
深圳技术大学创意设计学院展览馆
为空间 WE!SPACE
深圳技术大学创意设计学院展览馆是深圳技术大学对内对外进行学术交流的窗口之一,是与中国设计界,中国设计教育界和世界各地进行文化交流的场地。展馆于2022年6月正式启用,总面积约800平方米,通过创意场域的构筑,推动高校与社会各界的资源融通,为全校师生及社会公众呈现前沿探索、分享学术成果,带来多元的时代文化享受和体验。
| 开放时间Time
周一至周五 Mon.-Fri.
10:00-11:30/14:00-17:30
| 地址 Address
深圳技术大学创意设计学院 二楼
SDl Exhibition Hall F2
| 预约和咨询Appointment & Contact
0755-23256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