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毕业生展览展出了工艺美术系4名研究生、60名本科毕业生的毕设作品,共计752件。本届毕业生的创作涉及工艺美术系玻璃艺术、立体漆艺、陶瓷艺术、金属与首饰设计、综合漆艺、综合印刷六个专业方向。创作主...
近期EID Architecture获得位于中国上海市临港新城的张江中心国际设计竞赛第一名。此次竞赛参与的设计公司包括都市实践、SPARK等国际知名建筑设计事务所。此次竞赛旨在为上海市郊的新城区域设计一座...
6月19日上汽设计国际挑战赛组委会发布 《2018第六届上汽设计国际挑战赛中国赛区30强、欧洲赛区5强榜单》, 大赛组委会决定进行作品公示, 将入围决赛作品海报公示至22号, 有发现一稿多投及其他bug, 请反馈意见...
一、征集背景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是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国家级展会,两年一届,逢双年举办。本届非遗博览会将于今年9月在济南举办,主题是:“活态传承、活力再现”;宗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
为品牌设计:在路上 为品牌设计,是家具设计工作室教学的终极目标。学生们走出校门,即自觉与不自觉地走进了“中国品牌”建设的历史使命和进程中,我们希望学生们在离开校园之前“自动”或“被动”地体验一次为中国原...
照明设计工作室今年毕设的主题是“You Light Me(你照亮我)”,这个“you”是同学们的生活感悟,这些来自于人、自然、文化、空间和环境的感悟转换成不同形式的光效,以产品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这些创新设计的产品...
纤维艺术起源于纺织手工艺。纤维艺术家以传统纺织工艺为主要艺术语言,辅以极具时代特征的艺术哲思,着力探索线性材料在艺术创作中的多种可行性。纤维艺术的创作是心灵与物料的对话,是艺术与技术的体验。毫无疑问...
织物设计工作室在教学中将科技、艺术与设计相融合,通过校企合作、校企融合,以培养创新型纺织面料设计及应用人才为目标。在社会、经济、文化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关注人文,关注情感,关注时代精神,关注生活方式...
服饰配件专业与影视、戏剧、时尚产业紧密相连,其产品名目繁多,包括:箱包、帽子、围巾、皮带、眼镜、首饰、鞋履等,是除服装之外,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产品组成。配饰不仅是锦上添花的小物件,也代表着一个时代、...
2018年度公共与服务设计工作室(PSDS)毕设以严谨但开放的态度展开研究,涉及城市生活与共创、文创与新零售、儿童与自然教育三大领域,目标则是探索作为具有战略与策略属性的服务设计及其产出物所能体现的价值主张...
整合设计工作室以“整合设计”为教学理念,指导学生进行产品创新设计。毕业设计根据学生的兴趣取向和个人特质,结合艺术院校及工作室的特点进行选题并展开,从发展文创产业的角度持续探讨传统与现代、自然对象与人造...
从工业理念创新的思维过程,到全方位设计的实践体验。工业设计不只是外观或者造型的设计,而是一个包含着原理、结构、材料、制造等完整概念的设计。这也是工业设计工程工作室对每个毕业设计作品的要求。从“多功能...
由顺丰航空有限公司主办、Arting365创意擂台承办的“顺丰航空747全货机涂装设计全球征集大赛”自上线以来,受到全球范围内众多设计爱好者的积极响应与大力支持,经过为期31天的征集,大赛共收到来自10余个国家和地区...
戴琦格 张俊 朱春宇 赖艳怡 *横屏观看* 申玮 沈文静 王茜 张顺林 *横屏观看* 赵磊 项兴明 龚容宇 李韩婧 刘锦涛 *横屏观看*(节选) 崔鹏 罗周漫 孙远继 尹秋顺 END
雕塑系 作品信息 作者:朱园/雕塑系/金属工作室 作品:《萤惑》 种类:综合材料雕塑 尺寸:500cm×100cm 指导老师:谭勋、张利语 朱圆/雕塑系/《萤惑》 作品信息 作者:杨子仪/雕塑系/金属工作室 作品:《杨》 种类...
竞赛背景资料 Schmidt Hammer Lassen建筑事务所昨天赢得了一场竞赛,为全球材料和化学品公司Solvay设计新的布鲁塞尔总部。 这家与Modulo Architects和VK Engineers合作的丹麦公司被欧洲其他团队选中,其中...
由DESIGNSORI主办的'"K-设计大奖'是竞争非常激烈的国际设计大赛。K-设计大奖被称为亚洲三大设计奖之一。2018年共收到了来自美国、中国、日本、韩国等33个国家的2,235部作品,今年8月24日将在中国上海的'丽...
大赛背景 由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主办,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家具设计与工程系、中关村人居环境工程与材料研究院和原住民(北京)家居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2018年北京林业大学“桂馨乡村...
NO.4 名 称:场所营造—清华大学公共学习空间及家具设计研究 作 者:李嘉艺 指导老师:刘铁军 于历战 设计概念: 为了在固有公共学习空间和家具中找到突破点,我确立了以场所营造为研究、设计...
前 言 传统高校,每班动辄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大班授课方式,在教育资源极为有限的年代,灌输式的授课方式,曾经以高效率、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快速的培养着社会的建设者,同时也扼杀了人们的创造能力和独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