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艺术学院2021届艺术设计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图片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不忘初心,不负韶华保持热爱,奔赴下一个山海

视觉与信息设计方向
作品展
  基于洛阳三彩艺术的“萌文化“IP形象设计研究  
图片
作者|卢星瑶指导老师|陈绘

“洛小妮儿”IP形象设计原型为唐代三彩侍女俑,四 位大唐元气少女意外触碰时空之门穿越到公元2021年。在现代的洛阳城里,她们被新时代的潮流文化所吸引,但同时她们也发现了传统历史文化对于现代人的吸引力越来越低。她们肩负着弘扬传统 文化的重任,用她们富有朝气与趣味的性格,将三彩艺术以“萌文化”的方式,焕新呈现在世人面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请左右滑动欣赏
图片
  乡村振兴视野下河南杨玘屯泥咕咕系列衍生品设计研究  
图片
作者|冯媛媛指导老师|李轶南

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乡村始终是其转型链条的重要一环。该设计通过挖掘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杨玘屯泥咕咕设计特征,恰当转译元素符号,运用系列盲袋、系列冰淇淋、系列家居产品等衍生品设计手段保存及传播乡村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乡村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希冀为具有类似因素的乡村振兴提供一定参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请左右滑动欣赏
图片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的APP界面设计研究—— 以南京云锦为例  

图片
作者|刘亚芳指导老师|李轶南

云锦印象”APP致力于将APP本身的传播触媒效应发挥到极致,从而通过提升用户黏性,扩大文化在大众生活中的渗透范围。最终达到保护和传播南京云锦的目的。通过优质内容输出和灵活互动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大众对那南京云锦的感知力和兴趣,符合当下人对休闲小游戏的喜好倾向。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请左右滑动欣赏
图片
  基于游戏化理念的阅读类APP设计研究  
图片
作者|金琪指导老师|张志贤

基于游戏化理念进行阅读类APP设计,采用有趣且有意义的方式从精神层面驱动用户,促使其养成长期阅读的良好习惯。设计了一款专为年轻读者打造的兼具公益性与趣味性的游戏化移动阅读应用“iRead”,给予用户一个有意义的公益捐书目标,在体验过程中伴有趣味性和创作性的任务与奖励,激励用户为达成目标坚持养成长期阅读的习惯。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请左右滑动欣赏
图片
  基于设计管理的休闲运动品牌形象设计—— 以KANGA ZONE蹦床公园为例  

图片
作者|段雨欣指导老师|张志贤

KANGA ZONE蹦床公园是澳洲品牌LATITUDE为在中国发展而创立的一个全新的品牌,旨在通过全新的品牌形象更加符合中国市场的发展,遵循品牌项目的核心理念,追求自然与现代的完美结合,达到设计风格简洁和活力的和谐统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请左右滑动欣赏
图片
异域情调的想象与重构:韦奇伍德对当代中国陶瓷设计的启示  

图片
作者|张迪指导老师|胡平

设计旨在以陶瓷为载体,自中国立场出发,实现十八世纪英国想象与重构异域情调之路径的翻转。设计以十二花神为重构主题、三月桃花为例,借用历史时期韦奇伍德陶瓷的器型轮廓,及韦奇伍德陶瓷设计师、英国插画师克兰作品,选用白色骨瓷,釉上烤花工艺,制作包含八件产品的咖啡具套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请左右滑动欣赏
图片
  数字化时代中国独立书店VI设计研究  
图片
作者|李琰梦指导老师|蔡顺兴

通过对西西弗书店既有VI形象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对其现有VI形象的表现形式、应用途径等,做出行之有效的新探索,主要体现在:一,优化西西弗书店的网站和APP使用体验,突出其文化属性。二,对西西弗书店的标志、吉祥物等进行数字化动态升级。三,对西西弗书店的二维码进行视觉层面的艺术化改良,以增强其视觉信息传播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请左右滑动欣赏
图片
  民国化妆品包装设计形式的分析与借鉴  
图片
作者|刘莹指导老师|蔡顺兴

有人这样形容张爱玲:“你是花来衫里,影落池中,纵使亲近,也不沾染,你是来得去得”。不妨以桃花为线索,追寻这样自在如风的旧上海名媛、东方传奇女子。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自古便已成为美好的女子的意象,更是各类艺术创作的常客,如此,桃花的意象便与“上海名媛”的品牌定位产生了双重的链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请左右滑动欣赏
图片
- 指导老师 -
图片
陈绘
图片
李轶南
图片
蔡顺兴
图片
胡平
图片
张志贤

环境与景观设计方向

作品展览
  南京明城墙周边景观设计中的纪念性塑造  
图片
作者|焦娇指导老师|胡平
论文通过实地调研,总结中华门景点现状的各种问题,并进行了关于解决措施的思考和分析。最终确定两点目标:1通过设计手段塑造纪念性,深化景点影响力;2改善目前绿植匮乏等不是因素,打造良好游览体验。设计以互动式纪念节点、聚宝盆纪念碑节点、入口设计更新和休憩节点的设计为主,前两者与后两者分别达成两个目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请左右滑动欣赏
图片
  基于心流理论的沉浸式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图片
作者|刘子巍指导老师|许继峰
构建能在环境中激发人对景观环境的互动体验,景观中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预、强化人与景观的互动联结以及增强景观环境的文化意蕴,从而激发人们在景观环境中的情感互动,主动引导观者于自然环境进行体验交互,最终触发人在环境中的最佳体验感,形成心流体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请左右滑动欣赏
图片
  基于可持续理念的灾后临时性避难设施设计  
图片
作者|杨舒婷指导老师|许继峰
本设计采用可回收降解的纸板材料,并将折叠结构运用到外部结构与内部家具中。设计对象以地震或疫情爆发后的受灾人群为主。功能模块包含居住设施、医疗设施、休闲设施与卫生设施。基本居住单位由2-3人居住为主,同时考虑独居人群和4-6人规模的受灾家庭需求,不同规模的家庭可以根据需求自由组合模块化空间单元,形成灵活变动的灾后生活空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请左右滑动欣赏
图片
  体验式社区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以南京苏尚生活广场为例  
图片
作者|宋言東 指导老师|崔天剑
对于社区居民的日常家庭消费而言,除了要追求快速便捷的“一站式”购物方式,他们还希望拥有与众不同的生活体验。社区商业综合体是及社区商业,社区管理,社区医疗,社区养老,文化艺术,体育健康等多种公共服务与商业店铺为一体的“一站式”综合商业中心,并且努力为社区居民营造自然,休闲,文化,艺术的体验氛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请左右滑动欣赏
图片
  全龄化视角下的城市老社区公共空间更新设计  
图片
作者|程雨娴指导老师|张志贤
本设计基于老社区面临的问题及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从全龄化视角切入,希望通过更新设计营造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居民、具有活力的通用型公共空间,吸引不同年龄群体回归老社区公共空间,促进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交流,实现代际融合,激发场地缺少的活力,进而改善老社区空间的人文环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请左右滑动欣赏
图片
  复愈性口袋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图片
作者|林子何指导老师|李永春
燕矶口袋公园并非为某一类特殊人群设计的复愈性空间,公园中通过多种途径实现的复愈效果面向所有城市居民。燕矶口袋公园为具有不同程度身心健康受损的城市居民提供自主选择相应恢复性环境的机会。根据本土城市居民共有的文化语境和生活环境特征,设计与本土城市居民集团所具有的共性更加适配的口袋公园景观,与本土居民的精神产生联结,从而达到更好的复愈效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请左右滑动欣赏
图片
- 指导老师 -
图片
李永春
图片
崔天剑
图片
胡平
图片
许继峰
图片
张志贤

产品与交互设计方向

作品展览
  基于情绪记忆的轻度AD老年患者智能陪伴产品设计  
图片
作者|金晖指导老师|许继峰
通过对情绪记忆理论的挖掘,发现有许多可利用的积极情绪材料,将这些材料转化为设计元素融入产品外观、实用功能、实体交互形式中,可以有效缓解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情绪状态,减缓其病症发展。智能陪伴产品为此类人群服务具有极大的设计空间,本文提供了将积极情绪记忆材料转化情感设计元素应用于智能陪伴机器人中的设计方法与实践参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请左右滑动欣赏
图片
  基于多感官体验的自然主题个人音响设计  
图片
作者|王宇晴指导老师|崔天剑
该个人音响产品以多感官体验理念为切入点,在听觉的基础上加强相对应的视觉与触觉感官体验。灵感来源于涟漪波纹的扩散形态,将它与硬件设备的操作手势相结合,以更为真实自然的交互方式与用户进行沟通与连接,让智能产品和自然元素在不同感知维度彼此交融,为人们带来更丰富、多元而有品质的综合感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请左右滑动欣赏
图片
  基于叙事理论的刻纸游戏APP界面设计  
图片
作者|姚妍利指导老师|李永春
进入全民游戏的新媒介时代,数字游戏成为了前沿叙事性的娱乐载体,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刻纸艺术作为中国的传统工艺,很多时刻被现代快节奏的文化忽视,面临着岌岌可危的处境。本设计依托传统文化的整体背景,选取刻纸这一更具有民间特色的手工艺,以数字媒体界面设计为载体,赋传统以新生,是具有叙事性美学思维的传统工艺类游戏界面作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请左右滑动欣赏
图片
  基于沉浸式体验的VR界面设计  
图片
作者|王雅迪指导老师|蔡顺兴
VR虚拟课堂是VR应用的热门领域之一,虚拟课堂(Virtual Class)具备课程管理、在线课堂、师生交互等创意功能。基于沉浸式体验的虚拟课堂VR界面设计突出创意、交互、境界、情感等体验要素,使用多维结合的设计模式,将二维UI与三维环境相结合,力求为用户呈现出兼具实用性、构想性与沉浸性的虚拟课堂VR交互界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请左右滑动欣赏
图片
  新媒体语境下动态图形的设计实践  
图片
作者|吴限沛指导老师|陈绘
疫情最严重的地方被称作红区,在过去的一年里,红区的地点不断变更,牵动着每一个人。动态logo以不断变化的疫区抽象形态为基础,配以默哀的鸣笛声,以此纪念在这场战争中逝去的人们,数据可视化部分也更清晰的传达了在此次疫情中红区的地理变化和人员伤亡信息。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请左右滑动欣赏
图片
- 指导老师 -
图片
胡平
图片
蔡顺兴
图片
陈绘
图片
崔天剑
图片
许继峰
关注 关注
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