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园林 学院2019级风景园林专业《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课设作品展|风景区接待中心建筑设计

 课设前言
     此任务是《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最后一个课程设计。在这个课程设计中,正确的设计过程、科学的设计依据、准确的设计方法、规范的设计表达是重点考察要素。通过课程设计,强化学生尊重场地精神的意识,以及基于功能需求而展开的设计方法,强调设计与场地之间的紧密关系,从而协助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设计逻辑。

 课设任务
风景区拟于入口处建设一座接待中心,建筑面积约 2000 平米。楼层不超过 3 层。▋设计要点

1、风景区类型和所处地域自定。

2、立意独特巧妙、功能布局合理。

▋设计内容

(一)公共部分:

包括门厅、休息区、问询处兼服务台、小件寄存、茶室、土特产商店、Atm、贵宾接待室、卫生间等;

(二)展厅部分:

包括多功能放映室、展厅4个、储藏室等;

(三)客房部分:

标准间 10 间(带卫生间);

(四)餐厅及厨房部分:

包括餐厅及厨房(含大餐厅、小餐厅、厨房);

(五)办公会议部分:

包括小型会议室、办公室、值班室等;

(六)其他

可根据自己对风景区接待中心的功能认知补充相关设计内容。

 作品展
01

高山之城,茶马遗风•

▋设计者:张诚麟 温汉清 吴南雁 林凯宇▋指导老师:廖凌云

▋设计说明

本次设计定位于云南茶马古道风景区。该风景区山水壮丽、历史悠久,普洱茶驰名中外。但由于缺少文化宣传、交通不便等原因少有人问津。马帮作为该地最有特色的产业之一,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将马帮精神作为本次课程设计的主题,并融入该地其他元素,为游客打造方便快捷、特色突出的服务中心。
寒来暑往中,马帮人在这条茶马古道上循环往复,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征服一座座高山与大河。由此提取出“无穷”作为设计概念,通过将建筑主体与上升弯折的坡道结合从而进行概念转译,在色彩、纹理、材料等立面方面则通过融入当地特色,如扎染、岩土、少数民族图案等进行表达。在场地设计方面,通过塑造小型茶山、扎染工艺体验以及室内空间设计对景区文化进行展现。

02
•苍茫素洁 洗净铅华•
▋设计者:陈妍含 吴婧妍 李舒羽 蔡正怡▊指导老师:李霄鹤

▋设计说明

后疫情时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自身的生理及心理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亲近 自然、游山玩水来放松身心、缓解自身压力,本设计选址所在的普达措国家公园便是一处深入自然、平静内心的好去处。同时,许多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人们想要缓解压力放松身心的需求实为一种复愈需求,而这种需求能够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得到满足,即复愈性环境。本设计旨在基于复愈性理论研究,融合当地藏民族文化特色,创建一座兼具游览、服务、体验一体化的游客服务中心。

03
•藏于山海 育于自然•
▋设计者:郑佳桐 马梦祥 洪伊柠 陈若湫▋指导老师:李霄鹤

▋设计说明

在生态环境脆弱、文化内涵不足的现状基础上,本设计让建筑最大化地藏于远山和青海湖之间。藏也可以是“藏(zàng)”,表示当地藏族文化也被巧妙融于建筑之中。
根据最小干预原则,低能耗的建筑大面积借景,展现大美青海;低维护的屋顶花园营造原生态植物景观;文化上提取经幡的色彩、当地特有的藏青色和彩陶、藏毯的纹样。通过各类体验馆打造沉浸式环境教育,让场地重新焕发活力。
设计运用简洁的直线语言,呼应周围大气磅礴的景观,给人以坚实的感觉。远山飞鸟也被抽象化藏匿于建筑之中,与周边的自然资源共同组成青海湖波澜壮阔的画卷。

04
•霞间护彩•
▋设计者:林芷祺 冉至龄 陈君彦 曹睿祺▋指导老师:廖凌云

▋设计说明

该风景区设计选址于张掖市临泽县丹霞景区,丹霞地貌经过长时间的风水侵蚀形成,“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由于部分人缺乏对丹霞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丹霞地貌受到破坏失去了原本的色彩。
设计旨在唤起人们保护丹霞的意识,选用当地特色的民族符号以及丹霞山的特点为依托,形成了建筑样式;通过科普丹霞形成过程,让人们了解丹霞的形成的不易,从而提高人们对丹霞的保护意识,守护丹霞和文化色彩。

05
•星屿-0号岛•
▋设计者:周嘉雯 张怡 李宇颖 宋雯斌▋指导老师:李霄鹤

▋设计说明

本设计根据场地特有的景观资源与山水文化,通过对二元性的建筑与自然、山水与人文生态与体验进行巧妙平衡,总结出本建筑设计的内涵——中国传统哲学的二元性,以此为基础对场地进行建筑营造与景观提升,打造出全民共建、体验、共享;融合养生、运动、休闲、会议、研学;达到景观、生态可持续的多维、创意、特色的景区游客服务中心。
我们以传统哲学二元性中“圆融”思想为设计依据,提取“○”的符号;根据景区特有的“千岛落珠”的自然景象,提取“岛屿”的形状;在柘林湖的1667座岛屿中,游客中心是开启旅途的启点,结合“圆”的主旨,构成“星屿——0号岛”的设计主题。

06
•引力场•
▋设计者:杨楠 陈佳璐 张玮仪 钱铭仪▋指导老师:廖凌云

▋设计说明

本设计以当下“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针对平潭猴研岛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进行风景区接待中心的设计改造。该项目旨在为这片荒芜的“石头城"赋予一系列新的功能空间,在满足游客服务功能的同时成为整个猴研岛新的激活点和引力场。以自然潮汐来缓解现代社会”潮汐效应"下人们的种种压力,中心建筑体形态模拟猴研岛上海浪冲刷岩石的过程形成了外方内圆的大致框架,建筑中心留出的圆形广场与旋转楼梯作为人们的“偶遇空间”,整体建筑能够以相对轻松和自由的方式融入环境。我们希望游客能够在这里开发出一系列使用场景,打破传统的公共空间思维,不只看重楼梯的交通功能属性,而真正把它变成多功能复合和凝聚力的重要场所。

07

•平行世界•

▋设计者:林志颖 黎桐妍 杨子瑞 詹斐晴▋指导老师:李霄鹤

▋设计说明

方案构思基于对场地精神和地域特色的思考,以建筑电影学的蒙太奇手法为出发点,结合跳切剪辑、交叉剪辑等剪辑手法,建筑设计在满足建筑基本功能需求的同时,在建筑三层材料上采用不同材质,不同空间相互渗透融合,营造丰富的空间体验。对场地进行整体的梳理,对于场地各空间的空间序列进行设计,从从建筑入口到建筑内一三层,仿佛越过这时空门洞,回望那些年宁夏的文化轨迹,展现着过去现在未来在当地生活的记忆与文化。

08
•生存的另一种写法•
▋设计者:周航 池梓浩 段景龙▋指导老师:李霄鹤

▋设计说明

藏族建筑具有悠久的传统以及与当地地域特征相适的独特审美,因此,设计从场地所处区域的建筑语言文化入手,通过分析总结藏族的建筑语言,并且以将其转译为现代主义的形式进行重组,从而得到符合地域特征而又具有现代主义精神的设计方案。

09
•明境•
▋设计人:杨新宇 夏珵璋 周迦豪 胡澄
▋指导老师:廖凌云▋设计说明

本游客中心设计位于青海湖仙女湾景区,总占地面积约为 3500 m”,建筑高度为4.51-10.5m,层数为1-2层。 考虑西宁地区特殊的地理文化条件,本设计意在将藏式民族文化和青海湖的自然生态融入到建筑中,旨在打造民族特色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游客中心。建筑周围环境以保护自然为主,在庭院植物配置中保留本土植物,使建筑融于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建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本游客中心设置了观景茶室,屋顶花园、玻璃廊道等区域,使游客能够在体验藏式民族文化的同时尽情欣赏青海湖的美妙风光。

10
•绿染山窗万物生•
▋设计者:丁娜云 郭娉婷 李晨涛 张睿祥▋指导老师:李霄鹤

▋设计说明

方案构思基于热带雨林气候建筑的思考,以建筑、人类、环境共生为出发点,坚持最大程度通风散热的同时,合理配置每一扇窗户的景观,以“观景台”的方式营造更高层次的景观享受,在观景中感受祖国的山川秀丽,在舒适惬意的建筑环境中达到绿色康养的效果。

11
•与水为邻,同飞鸟对话•
▋设计者:陈攀睿 郭雅玲 任天祎 林意妍▋指导老师:廖凌云

▋设计说明

本次选址是在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的二级保护区,该处东北邻湿地生态渔业区,西南邻闽江河口湿地博物馆,南邻草塘居民建筑区,具有良好的观鸟视点。该场地目前为鱼塘,主要由村民经营且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境内植物以朴树、木麻黄、相思树、榕树等为主,依托附近原生湿地风光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本次设计目标是让该游客中心成为一个介绍闽江河口湿地公园的窗口,介绍其丰富的鸟类资源,湿地的前生和今后的发展,它将为游客、当地居民和工作人员提供一个结合科普、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

外部场地采用曲线的布置方式,植物主要以芦苇、木麻黄、黄瑾等当地特色植物为主,夏季绿草茵茵,秋天繁花盛开,与蓝天、白云、飞鸟、湿地合成一幅壮观而独特的河口自然景观。

在建筑设计中,将客房独栋,保障入住游客的私密性。首层作为面向游客的开放式空间,将公共部分以及餐饮商铺等集中布置在一层。

在主体建筑中,在入口一侧集中分布动区,静区分布在建筑尽头,实现动静分区,展厅、放映室、观鸟平台则放置在二层。

为餐厅及茶室观景效果考虑,将其排布在建筑西侧和西北侧,利用大玻璃窗营造良好观景效果和室内通风采光。独栋客房朝向西北侧水岸分布,既保证私密性,也有极佳的观景点。

各功能间保障游客可以直观地寻找到所需要的空间。办公区域集中,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工作,处于建筑北侧,降低人流量,便于工作人员的办公。

特色景观——观鸟平台

建筑二层打造观鸟平台,在这里,借助于望远镜可以观察到各种雁形目、鸥形目等水禽、涉禽云集、冬候鸟和旅鸟荟萃,每当候鸟群体迁徙时,成千上万只鸟在空中翱翔,啼声宛如天乐。

展厅与观鸟平台的结合是本次设计中为突出科普教育、生态观光主题,故结合在一起。

通过串联两栋建筑形成一个环形路线,游客可以进入其中观赏休憩。

该场地西北侧邻水,其它三面连接道路,场地面积共计约3550平方米,结合建筑几何体的有机组合,场地总平面图以曲线为元素布置,分割出道路与种植区。植被以本土植物朴树、木麻黄、相思树、榕树等为主。整体为营造“天蓝、地绿、水碧、鸟纷飞”的生态景观。

12
•人闲鸟鸢乐•
▋设计者:张悦 孙悦 林紫薇 陈思诗▋指导老师:廖凌云

▋设计说明
本次设计以自然共生为主题,用高低错落的建筑体块,表现出自然山体的起伏。
建筑主体顺应基地的水流方向和山势,由东向西形成一层建筑、中庭、二层屋顶花园、三层屋顶花园的序列,在视觉上向远处延伸,表达出建筑—建筑自然—自然的三段过渡。
建筑材料以混凝土、石块、木材等为主,色彩搭配简约,展现无想山风景区的无限自然、表现人与自然共生的主题。

 更多作品

•越过山丘•

▍设计者:刘燕燕 楚娇洋 李涟漪 余佳悦▍指导老师:廖凌云

•屏•

▍设计者:刘一晨 杨语嫣 杨苹苹▍指导老师:李霄鹤

•探·瑜•

▍设计者:钟悦琳 欧婧瑶 尤炜雯 景宁心▍指导老师:廖凌云

•天镜映寰,茶卡藏秀•

▍设计者:班皓尔 赵露 朱敏 徐辉▍指导老师:李霄鹤

•楚云雾泽•

▍设计者:周国义 缪文杰 黄景霆 游咏昕▍指导老师:廖凌云

•洗净浮华,一池碧水还复来•

▍设计者:黄彦恺 王曦 陈弘哲▍指导老师:李霄鹤

•尘生苍洱•

▍设计者:曹云龙 周一杰 吴铠凯▍指导老师:廖凌云

•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

▍设计者:姚宇逍 林志鹏 林建浩 邓彬康▍指导老师:李霄鹤

小小的一张设计图

对于2019级风景园林专业的同学们来说

这是一学期的学习凝结而成的果实

对于欣赏了它们的我们而言

这是艺术的熏陶 灵感的来源

无论如何 都有收获

关注 关注
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