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2022届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环境艺术设计

美国建筑师迈克尔·格雷夫斯说过,“建筑创作是绘画作品的继续与发展,充满着色块的堆砌,犹如大笔涂抹的舞台布景。”落俗地讲,人生也是大笔涂抹的舞台,充满色块的堆积!而即将毕业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2019级研究生们,反复调和,也在他们的人生舞台里落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01
繁华古驿,乡传客韵

——汀州客家彭坊传统村落景观风貌提升设计研究

李思颖

指导老师:英浩教授

街巷悠悠兴古驿往,芳草池塘忆殿奎由,龙舞戏台享客乡情

——彭坊风情,常忆常新

传统村落景观风貌是村落总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村落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空间与环境形态、非物质文化及非物质文化所属空间的总和,是一个由多种要素共同作用的有机综合体。童坊镇彭坊村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2021年彭坊村发展进入新阶段,依托于村内历史文化与生态资源,擦亮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名片”,探索“非遗+”多业态拓展模式,要努力挖掘与整合资源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业。本课题立足于村域整体范围(17.5公顷),将村落景观风貌划分为自然、人文及人工景观风貌,并对于这些构成要素特征及现状进行分析,从保护与发展两个方面提出景观风貌的保护策略(制定保护框架、把握各保护区控制要求、制定各要素保护措施)与提升设计策略(明确村落发展定位、分区域引导抓重点、分要素提升显特色),最终选择景观风貌核心区(13000平方米)进行重点提升设计实践,从空间整合、建筑提升、景观复合、非遗传承这四个方面切入,以延续村落传统特色风貌、增强村落活力、复苏村落经济,推动村落可持续发展,同时以期为同属发展转型阶段的汀州客家传统村落发展提供思路。

Mental journey

李思颖

通过这次毕业课题的契机,在期间我走访了多个汀州客家传统村落,让我这个虽是长汀人却未在长汀长大的孩子真切地体会到家乡文化的魅力,也深知家乡物质遗产的保护、特色文化的传承更需要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努力。乡愁记忆牵动了在外游子的心,希望这次课题成为我研究生涯的开端,从更多元的角度切入,为家乡的建设与发展尽绵薄之力。

始于夏末终于初春,硕士研究生涯将告于段落,逐梦福大,所想之处,皆是美好;终要别离,纵使不舍,仍心存感激。我深知自己本非美玉,只得苦练琢磨,且我始终坚信,只要心中有岸,眼里有光,脚下有路,定有所成。

02
福州芍园1号文化创意产业园艺术介入模式研究

毛佳伟

指导老师:梁青副教授

空间交互,艺术介入。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福州芍园1号文创园位于福州市鼓楼区白马河岸,园区颓势明显,闲置率高达60%。开展文创园改造及其影响下的艺术介入模式研究,将为文化自信背景下文创园的功能重塑以及更新策略提供依据与可行的模式。由家具厂生产记忆中的“榫卯”为串联线索,从设计学的角度探讨艺术介入文创园设计实践。提出园区定位并确定设计策略,开展设计场域构想,在实践中概括出艺术介入的空间多层复合、展现形态差异、榫卯线索解读、主客体互动性、室内空间叙事五大方面.希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使艺术介入模式对文创园的改造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Mental journey

毛佳伟

艺术介入空间虽只是一个过程、一个方法、一个动作,但通过探讨,其在当今文创园发展建设过程中尤为重要,既可以成为艺术与空间碰撞交流,作为观念表现的一部分,又可以成为艺术与大众、艺术与社会对话的重要途径。空间的精神、情感和温度体验这些带有主观性色彩的词语与原本理性空间分割开,悄然声息地改变着公众的生活环境,耳濡目染地提升公众的精神层次。白驹过隙,硕士研究生生涯即将结束,一路走来,有拼搏,有泪水,有感激,更多的是收获的喜悦,我一直坚信着尼采说的“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希冀以此作为学生时代完满的落幕。

03
公共健康导向下城市绿道景观设计

——以龙岩滨河绿道为例

查玉婷

指导老师:吴抒玲副教授

自然与植物疗愈  打造健康绿道环境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增长与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身心健康水平却呈现逐渐 下降的趋势,如许多传染病、慢性疾病等正趋于年轻化。当下普遍认为的健康往 往为生理层面,然而其中还囊括心理及社会等多层面。近年来,提升公众健康的 景观设计研究已成为相关专业领域关注的重点之一,过热的城市化引发了诸如交 通、公共卫生等问题,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日趋强烈。同时,2020 年春节, 新冠疫情(COVID-19)的爆发,给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对社会秩序也 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以公共健康为导向必然成为景观设计中的重要趋势之一。城市绿道作为人们日常通勤、休闲散步的重要载体,而如何将健康理念引入城市 绿道,从而对公众健康起到导向作用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基于此,以龙岩滨河绿道为实践对象,探索以公共健康为导向的城市绿道景观设计模式。

Mental journey

查玉婷

本文望通过城市绿道景观设计实践提升公众健康水平,以期减轻人们焦虑情 绪、锻炼身体、预防疾病,达到促进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健康的作用。同时为公共健康导向下的绿道景观设计提供新的思路。二十余年寒窗经历渐近尾声,总觉得来日方长,但离别在即才知道时光飞逝,纵然万般不舍,但终聚散有时。人世间山水迢迢路遥马急,祝所有相遇:坦荡纯善自由。山水有来路,早晚复相逢。

04
可生长的乡村公共建筑空间设计研究

——以厦门田墘村为例

王雯雯

指导老师:吴抒玲副教授

万物有灵,生生不息

乡村公共建筑空间既是乡村文化生长、存在的摇篮,也是乡村文化传承、播散的主要空间,更是乡村情感联结的重要载体。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传统的公共场所空间已经不再能够满足当今乡村生活的需求,融入新的公共建筑、新的复合功能已成为迫切的需求。注重乡村公共建筑空间的可持续性,探索乡村景观的有机生长途径,使传统乡村公共活动空间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促进乡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良性、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现已有许多设计师投身于乡村公共建设的一线,但相较于城市而言,乡村公共建筑空间的设计研究与实践仍需更多的设计师与学者参与其中,为乡村公共建筑空间的建设献言献策。本人从乡村实际现状出发,思考乡村公共建筑空间的可生长策略,希望通过田墘村可生长的公共建筑空间具体实践来为乡村建设献上一份自己的答卷,并试图给予乡村公共建筑空间的建设方式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

Mental journey

王雯雯

两年半的研究生学习生涯到此将画上圆满的句号,犹记得开学时对即将开始的新生活充满了憧憬,期待两年半后会蜕变成为怎样的自己。现在我想对两年半前的自己说,现在的你很好,身边多了几位知心的挚友,拥有包容你的爱人,新的家人,你也很圆满地完成了毕业答辩和展览,终于可以顺利毕业,一切都刚刚好地完美。在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之际,感恩我最亲爱的抒玲导师,幸运能够和玉婷成为您的学生,一切都那么快,仿佛入学的师生互选会还发生在昨天,今天的我们就即将毕业,没有您也没有我今天的进步与成长,感恩。最后希望未来的自己能够更勇敢,更坚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选择了就勇敢走下去。也衷心祝愿朋友们在未来的日子继续闪闪发光,我们在更高处见。

05
后疫情时代的弹性景观设计

——以厦门忠仑公园改造为例

黄稣洁

指导老师:王娟副教授

凛冬已过,皓月长明,疫情终时,

这人间仍是星河滚烫,水木清华,江山如故

由于我国目前处于后疫情时代的大环境背景之下,所以希望能在城市公共景观空间设计中结合后疫情时代的弹性景观设计理念,借此来思考未来公共景观空间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不同群体在不同阶段的使用需求,对公共景观空间中的总体设计及功能进行预先规划,利用弹性的设计手法以及弹性的景观元素设计,实现不同时期景观空间功能的快速转换。为适应将来场地的变化,预留出可以改变的弹性设计空间,使空间能更快适应平疫不同时期的职能转变。公园空间相较于其他景观空间具有更加开阔的面积以及更强的社会服务性和可管控性。城市公园的地理位置,以及辐射的周边群众数量较大,具有很强的可达性,因此通过弹性设计能服务更多的群体。即便在疫情防控时期,由于其场地规划的特性,仍然具有很强的弹性改造余地,其无论是作为防灾避难场所还是常态化时期的绿地使用,都能利用弹性设计的手法使得景观空间更具复合性和功能性,能更好的服务周边群众并在不同时期发挥空间的不同作用。通过这样弹性的规划和设计,利用空间中的景观要素进行弹性化的设计,使得其不仅能提供场地满足居民日常活动的需求,也能满足居民在特殊时期的外出需求和防疫需求,其所体现的社会功能不仅在于提供游憩、教育、交往等公众活动,也能缓解疫情期间公众的社会情绪压力。而这样具有复合型功能的景观空间既符合了当下处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的景观空间设计的趋势,也将是未来景观设计发展方向的大势所趋。

Mental journey

黄稣洁

弹性设计是未来的景观空间的设计趋势,景观空间也会更为复合化以及多样化。通过对特殊的疫情背景下探讨后疫情时代的弹性景观设计,思考未来公共景观空间的发展,通过这些研究希望能更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满足公众现下的生活所需。而景观设计的未来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无法确实预测的,目前我所取得的理论成果以及实践成果也仅仅代表我对后疫情时代背景下的景观设计的思考,也希望能为其他景观设计的研究者们继续探索后疫情时代背景下的弹性景观提供思路。

三年一瞬,回想自一九年入学初就着手准备选题,在此之间,曾经数次怀疑和放弃自己,但幸得师友亲朋之力相助,方能文成事毕,感激涕零之际,无物感恩,故此推文敲字,唯借只纸片言聊表谢忱。

06
四时朝暮·坊趣园

——厦门云头村养老空间设计研究

刘露露

指导老师:吴世丹副教授

用情感创造空间 用空间回应情感

良好的养老空间环境能够引发老年人的情感记忆,催生老年人积极的交流活动,激发老年人的自主性。本课题以环境情感化设计理论为支撑,从环境与人的关系视角入手,重新审视环境-情感-老人之间的深层次联系,将传统在地文化元素与设计实践相结合。以建筑空间、公共景观交往空间为主要方向,研究如何利用环境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产生 积极影响,激发乡村老年人的生命活力。

Mental journey

刘露露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研究生时光匆匆结束,在这短暂的两年研究生学习生涯中,我不断开拓眼界,在一次次自我否定和接纳自己的过程中,让我重新认识了一个更好的自己。在此过程中遇到的所有困难和挑战成就了现在的我,我相信自己是幸运的,而这正是源自于我敬爱的导师吴世丹老师和各位专业老师们的悉心教诲;源自于与我在学术研究道路上一同前行的同学们;源自于在我进行课题调研过程中帮助我的朋友们;也源自于家人们的鼓励和关心,在此我想郑重的向他们表示感谢!未来可期,让我们在更高处相见!

导师寄语 Tutor's message

“含蕊红三叶,临风艳一城”。硕士毕业是人生中一个新的起点,祝愿每一位同学能够坚守梦想,满怀希望,一路高昂,一路歌唱!
英浩教授
祝贺19级同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愿保持对设计的热爱,奔赴下一场社会大考......
梁青副教授
三载时光荏苒,有你研学身影相伴。而今毕业在即,欣慰之余,望你此去前程无忧,人生快意。
王娟副教授
懈怠的时候,就想想小时候上学走过的路,以及少年的梦想!
吴抒玲副教授
祝愿每一个即将走入社会的你:寻梦有志,逐梦有恒,在属于你的天高海阔,成就更精彩的未来!
吴世丹副教授
- the End -
关注 关注
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