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系本科生毕业作品(2)


孙嘉羚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本科生毕业作品(2)

我想要表现的骨骼是超脱于生命轮回之外的存在。它具有原先生命主人的灵性,但它的经历不会再增多,也不会再有新的情感。残骸不会记住所有事物,但总有一些画面,一些声音会因为其它事物的褪去而变得愈发强烈,这些骨骼渐渐形成了独立的存在。因此我的陶瓷骨骼将不再是最初的外形,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生出种种的变化。某些部分在扩大、舒展,另一些部分则在融合与消减。

《骸变》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本科生毕业作品(2)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本科生毕业作品(2)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本科生毕业作品(2)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本科生毕业作品(2)

展览现场

何茂藤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本科生毕业作品(2)

“温室效应“本身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脆弱、动态平衡、系统地自我修复和自我消解,就如同我的作品所呈现的状态一般。悬浮的状态表面看似非常稳定,但是实际上处于一个非常脆弱微妙的动态平衡之中,作品中陶与瓷的材质对比、磁力和重力的平衡、悬浮体的自我旋转、工艺与科技的结合,包含了多对变幻中的矛盾关系,意在揭示隐含在事物表象之下的精神内核。

《温室效应》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本科生毕业作品(2)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本科生毕业作品(2)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本科生毕业作品(2)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本科生毕业作品(2)

曾琛云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本科生毕业作品(2)

竹编工艺与陶瓷工艺皆为中国传统工艺,竹材软而坚韧,陶瓷硬而脆弱,二者的材料特性各有千秋,其传统工艺作品却同时具有细致、严谨、精美等优秀品质。竹编与陶瓷于各自独立所在的创作体系中多为器物形态,因此二者相结合的作品也多走向“器”的空间概念,实际上竹编脱离器形的拘束仍大有材料语言可表达。传统工艺的精神会让材料带上文化、认知的烙印,从功能标准之下解放出来的竹编与陶瓷将走上材料与人类关系的多向思考之路。

《结果》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本科生毕业作品(2)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本科生毕业作品(2)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本科生毕业作品(2)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本科生毕业作品(2)

陈思含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本科生毕业作品(2)

我不想通过作品传达某种自我而激烈的感情,只希望客观地展示鱼,展示它们独特的形态,独特的结构。我们常将鱼的形象概念化,少有注意到它们丰富的形态特征。多数人对周边环境就是如此,当有了固化的概念,便少了好奇和关心。我尝试勾起观者的一点好奇,当心中有了“这是什么鱼?”“这鱼怎么长这样?”一类的问题,或许会重新审视这些美丽的生灵。珍.古道尔所说:“唯有了解,我们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我们才会采取行动;唯有行动,生命才会有希望。”

《化瓷》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本科生毕业作品(2)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本科生毕业作品(2)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本科生毕业作品(2)

《鱼之初》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本科生毕业作品(2)

陈恂浪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本科生毕业作品(2)

我尝试去寻找一种凝练的视觉语言去表达当前人与人,以及人和周围环境的一种关系对话,构建乌托邦式的边缘性群居方式。线性的表达是个人心理活动的描写,块面的处理是对于周围事物环境的接纳融入,他们在基于用线包裹自己的情况下选择去融入环境,接纳彼此,找到一个平衡点, 在通过自省思考的情况下变得理性,返璞归真,这种状态或许显得不那么成熟稳健,但却是自然放松的。它缓慢而又急促,含蓄而又张扬,隐匿而又裸露,它是一个矛盾体。

《边缘性群居形态》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本科生毕业作品(2)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本科生毕业作品(2)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本科生毕业作品(2)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本科生毕业作品(2)

展览现场

 

关注 关注
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