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2021届设计艺术学系毕业作品

图片
 理解现在 
 / 
Interpretation of Present
 
 
现在,是一个人人参与设计的时代,不同领域的人们都在努力用自己可操作的“设计”行为来改变命运,进而改变这个世界。“设计”的边缘与定义正在被社会性的创新行为不断地突破。
我们以人类学研究方法,对中国当下商业生态、设计生态中的某一个对象进行观察研究,以文献展的方式解剖、呈现其设计行为的内在逻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积极理解并参与“设计的现在”。
At the moment, it is an era for everyone participates in design. People in different fields are trying to change their destiny with their own operable "design" behaviors, And then change the world. The edge and definition of "design" are constantly being broken through by socially innovative behavior.
We use anthropological research methods to observe and study a certain object in the current business and design ecology of China, and use document exhibition manner to analyze and present the internal logic of its design behavior. In this process, we actively understand and participate in “present of design”.
 作品展示 
 / 
Exhibition of works
01
 读书·独立·设计:独立出版书店调研手帖 
Reading Independence Design:Research on independent publishing Bookstore
作者姓名:王琦 薛志翔
指导老师:朱海辰 王侃 何晓静
 
作品介绍: 
作为独立书店、艺术书店和实体书店的垂直领域分支,独立出版书店近年来在文化市场日渐活跃。“独立出版书店”是以“独立出版”为运营形态、以线下实体书店为载体,进行出版物贩售和交流的平台或机构,是众多艺术家、出版人、读书人的自由表达空间。独立出版拓宽了书与书店的边界,透过这些书店主理人的视角,我们似乎可以触摸到关于读书、独立、设计表达的独立出版行业的“现在史”。
 
导师评语:
作品关注到了近些年来逐渐兴起的,进行艺术设计或文学等领域内容,通过自主设计、印刷制作,最终以各类平台进行贩售和交流互动的独立出版书店,这是当下热门但始终保持小众的话题。基于人类学的视野,分别选择五家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书店及其主理人进行调研,资料对于将来想要从事这一行业的读者能够提供一些思路。在视觉设计方面,选择红蓝两色作为贯穿整个作品的表达手法,获得突出效果的同时,有意的编排也能引发观众的思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2
旧时代的狂欢
Old Time Carnival
作者姓名:谭秦芝兰 闫炳杰
指导老师:朱海辰 王侃 何晓静
 
作品介绍: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快时尚的流行,一些具有反叛精神、追求个性的年轻人开始追求复古,成为古着的主要消费人群。古着不仅是简单的衣物或物品,还是古着爱好者的一种选择和态度。相对于衣物的品相,古着爱好者更在意古着的故事性、独特性。不同于时尚快消品,古着自带岁月沉淀的独特韵味,这一点正好符合当代古着爱好者的心理诉求。本设计作品展现的就是这些古着爱好者们心中“自我设计”的故事。
 
导师评语:
讲诉“小众”自己的故事。系列海报设计风格绚丽而多变,呈现出“古着”时尚的各种不同风情,彰显出青年的生命活力。《旧时代的狂欢》小组将古着爱好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的古着爱好者进行调查,对其背后的圈层文化进行探讨。该作品牢牢抓住了古着爱好者的个性,以视觉化的形象表达不同古着爱好者的态度,结合古着旧时代的特征,营造一种穿越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3
时光贩卖机
Time Vending Machine
作者姓名:白墨 陈希
指导老师:朱海辰 王侃 何晓静
 
作品介绍:
随着一味追求标签化的“物质消费”逐渐式微,反而代之的是“文化消费”。文化经济的愈发繁荣,引发了人们更多对于“复古本质”的回溯与思考。“古着”作为一段历史,一种理念以及一段情感的承载,是穿越时空的设计史,我们从古着店主及从业人员入手进行研究,是一次了解时尚文化的重塑与创新的过程,也是一次探究中国本土古着店建立、延伸的过程。
导师评语:
着眼于全球化的图景,勾勒小众时尚在全球贸易大潮中的勃勃生机。纪录片较好地呈现了杭州本地的“古着”及其生动业态。以时间为线索串联不同年代不同地点古着的服制特点及其背后的服饰文化,营造出时空感,掌握了时间与空间的平衡关系。拍摄的纪录片对于店主的考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古着经营者的心理活动与贸易流线,较好地呈现了杭州本地的“古着”及其生动业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4
 蓝——蓝印花布
Blue-Blue Clip valerian
作者姓名:石祺云、林益安
指导老师:朱海辰、王侃、何晓静
 
作品介绍:
取自于天然的一抹蓝,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是中国人记忆中的特殊符号。蓝印花布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数千年来,这抹含蓄隽永的蓝,已在一代代手工艺人的手中染至极致,他们以丰富的经验,过人的智慧和惊人的创造力将蓝印花布打造成了中国乃至世界染织艺术中绝无仅有的耀眼明珠。本设计作品以一位将贵州古法印染改良创新的传承者作为调研案例,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展示蓝印花布的当今生态。
导师评语:
蓝印花布是一种古老的传统非遗文化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在当下仍旧充满活力。目前在蓝印花布的传承以及创新活动中都存在着一些难点,这组同学通过对传统蓝印花布相关技艺、当下设计活动、品牌创新等方面的调研,展示了目前蓝印花布有关的设计现状,展望了蓝印花布未来的活化发展趋势,对于传承活动以及创新活动都有一定程度的参考价值。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5
 蓝——蓝夹缬
Blue-Blue Clip valerian
作者姓名:任曈 吕肖霄
指导老师:朱海辰 王侃 何晓静
 
作品介绍:
夹缬是我国古老的印染工艺之一,起于秦汉,盛于唐宋。据史料《二仪宝录》记载,称夹缬“秦汉间有之,不知为何人造”。《唐语林》《事物记原》《潘氏纪文谭》等文献记载,柳婕妤之妹“使工镂版为杂花之象而为夹缬”。诗人白居易也曾吟咏“成都新夹缬,梁汉碎胭脂”。《清异录》中更有青年书生卖琴卖剑以换夹缬,说明了其价格不菲。《宋史》中甚至还明确记载诏令“客旅不许兴贩夹缬”。其中,温州乐清的蓝夹缬至今仍有传承,并且蓝夹缬印品作为日用品和礼品,在民间很受欢迎。本组以乐清夹缬艺人陈松尧、陈献武为调研对象,以采访影像和工具、成品展示的形式,书写乐清蓝夹缬的故事。
 
导师评语:
蓝夹缬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当下市场当中涌现了许多与蓝夹缬相关并且具有创新性的工作室、品牌、衍生品等,但依旧保留着一批坚守传统技艺的手艺人,这组同学主要通过对中国蓝夹缬整体历史发展的梳理以及相关手艺人的采访,能对蓝夹缬的传承脉络及现状展现出更深入、全面地研究,通过视频形式向世人展示传统手艺人的制作工具、制作技艺、思想态度。
图片
图片
图片
06
影XIANG复活石
XIANG IMAGE RESURRECTION
作者姓名:庄晓玥、庄舒可
指导老师:朱海辰、王侃、何晓静
 
作品介绍:
胶卷作为时代的媒介,承接了过去和现在。它能够将消逝的事物记录下来,能够封存回忆,它就像是一座桥梁,一头是鲜活的当下和现在,另一头是尘封的过去和历史。时光在胶卷面前恍若停滞。与胶卷一同构建这座连接现在与过去桥梁的还有照相机。本展,搜集了很多古董的“物件”,包括老式的照相机、老照片和足以成为回忆的故事。照片就像是一种穿越时光的魔法,将已经逝去的人、物件和故事封存起来。封存在那名为“胶卷”的魔法石里。从物像到精神世界,一台相机和一张相片,就能够打开魔法之门。
导师评语:
寻找、还原胶片影像时代的情感故事,研究文本与展览设计较好地呈现了传统照相与人民群众生活的紧密关系。本展最大的特色在于搜集到大量的照相“老物件”,包括胶卷相机、珍贵老照片、家庭影集和相关产物,设计到大量的人情和故事。因此这些物件之间的关联性和背后的故事,需要尽力去挖掘,并以博物馆似的严谨的态度加突出和呈现。这其中的方式包括影响记录、版面设计、文字编排等等。要贴合“现在史”的大主题落实细节,对六个“XIANG”的解读与展开要保持鲜活。
图片
图片
07
照XIANG馆寻迹
FUSHENG LIUJI-XIANG FILM SHOP
作者姓名:蔡金伲 罗鑫 施晶莹
指导老师:朱海辰 王侃 何晓静
 
作品介绍:
相片作为一种图文结合的艺术,保留着一代人的理想与记忆。它以自己独有的方式传递着直观表达的优越性,逝去的历史真相往往被定格在一幅幅画面中。“老街里的新网红”、拍立得和胶卷在年轻人中的热潮,都是现代人对于经典的怀念和模仿,如老照片中人物的服装、装饰、道具和场景,吸引着一批年轻的审美观者,他们渴望通过对历史信息的发掘,历史审美元素的探寻、设计创作出属于现代人独有的美丽画卷。
导师评语:
作品旨在通过跟踪研究实体照相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临的困境和为此做出的改变,以及实体店中人和组织的改变以及物和的变革,诠释“设计重构”的主题,并实现对旧实物的新现象的探析,体现了“人人设计”的理念和“人类学调研”的方法。同学们通过分析“相片”的影像表象意义和背后相关信息代表符号,并从影像表象意义背后的相关信息代表符号,深推到照相馆这一实现载体,通过分析“相片”的影像表象意义和相关代表符号,深推到“想”(想念、记忆)、“乡”(思念)、“向”(畅想)等精神维度的缩影性分析,从而实现从物质表现到精神内在的设计思想转变过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8
作品名称:解酒实验室·分味
Deconstruct Alcohol Lab
作者姓名:吴哈妮 叶文蔚
指导老师:朱海辰 王侃 何晓静
 
作品介绍:
解酒实验室·分味
酸甜苦辣酒中味,酒较其他食物有着更多的味觉分子,不同的原料选择,不同的酿制工艺,不同的基酒配比,造就了酒的不同风味。解酒实验室·分味以“分子解构”形式对酒进行解构重组,将酒的原料、制作工艺、包装贮藏等创造食物的过程进行分子化分解。突破酸、甜、苦、辣等味觉界限,通过酒的各类构成分子探索酒中滋味。解构、重组、探究,试图以制酒实验室形式打造未来饮酒的新概念。
导师评语:
醉翁之意不在酒。这组作品的着眼点并不局限于酒本身,而在于当代社会下人与社会的状态,他们在不断更新重组的过程中,迸发新的活力,呈现崭新的亮色。此小组以人类学为研究方法,对酒的商业生态、设计生态进行观察研究,以文献展作为主要方式解剖、呈现设计行为的内在逻辑。在视觉设计方面以黑白灰为主调,打造高冷、现代、实验室风格。并通过对酒整体历史发展与制作过程的梳理以及对酒行业从业人员的采访调研,能对中国酒及世界酒文化的传承脉络及现状展现出更深入、全面的研究。通过视频、新型材料再解构等方式形式,向世人展示酒文化的相关制作技艺与思想态度。在这一个过程中,学生们能够积极理解并参与酒的现在式设计。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9
解酒实验室·解构
Deconstruct Alcohol Lab
作者姓名:唐雨田、陈卓煜
指导老师:朱海辰、王侃、何晓静
 
作品介绍:
感官体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的大脑,甚至在边缘系统上对于情绪的反应也会产生影响,因此当感冒无法品尝到味道时,人类往往会变得很沮丧。而食物的成分越复杂,具有的分子就越多,通过改变味蕾上的细胞通透性,从而被神经感知到,所以人们特别偏爱喝酒的原因大多是因为比别的食物多的味觉分子,能够使味道更加丰富。解酒实验室·解构以“分子解构”作为主题,将酒的原料进行“分子化”呈现,形成具有科技感和未来感酒文化。
导师评语:
醉翁之意不在酒。这组作品的着眼点并不局限于酒本身,而在于当代社会下人与社会的状态,他们在不断更新重组的过程中,迸发新的活力,呈现崭新的亮色。抓住“分子化“这一当下热门词汇,以当代年轻人饮酒现状为出发点,以科学实验室的设计形式表达,用“分子解构”的形式对酒的原材料进行解剖分析,通过设计优化以独特的视觉方式呈现,分子化后隐藏的原因值得深思。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0
匠心伞坊
The workshop of XIHUsilk parasol
作者姓名:刘凤玲,潘陈婴
指导老师:朱海辰 王侃 何晓静
 
作品介绍:
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西湖绸伞,以竹为骨,以绸张面,它曾鼎盛,也曾衰落,如今是珍贵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绸伞的最大特点是“撑开是一把伞,收拢是一节竹”,由此我们定下了本次设计的主题:万象合一。万象,是指西湖绸伞撑开之后通过伞面展现出了一个个精美的世界,它们既是万物,又是心物;合一,是指西湖绸伞合拢之后,伞面的美丽世界都被藏入竹节内,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我们用人类学的方法对西湖绸伞的保护与传承人进行了调研,同时,又在影像中去搜寻和重新认识了“伞家族”的“万”,最终,我们也更好地去了解了西湖绸伞这个“一”的深远的哲学含义。
导师评语:
作品“匠心伞坊”针对性地从西湖绸伞的最大特点“撑开是一把伞,收拢是一节竹”出发,以“万象合一”为核心主题,着重研究调查西湖绸伞的传承人及其工作室,通过“再现”调研对象“西湖绸伞工作室”的方式,对西湖绸伞传承人的工作环境与氛围进行了再设计之后的视觉展现,也整体性地梳理整个伞相关的历史文化,以便于更好地把握西湖绸伞的境况与业态。
图片
图片
关注 关注
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