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本届卷宗Wallpaper*设计大奖开放征集的一个月间,我们收到超过700个来自不同设计领域的项目投稿,其中“最佳室内设计”与“最佳家居设计”依旧备受关注。全新开设奖项“最佳视觉语言”首次为平面设计、视觉设计与出版物等提供平台。在“最佳公共建筑”中我们持续关注城市遗迹改造以及与大众日常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空间。在“年度新星”中我们继续发掘可以撬动中国设计领域的新生力量。
今天,宁波东钱湖畔,在建筑师Álvaro Siza与Carlos Castanheira设计的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内,第三届卷宗Wallpaper*设计大奖的优胜者正式揭晓,我们一起见证中国设计领域的“新开局”。











MAD在过去一年的多元实践遍布全球,正在进行中的项目包括北京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浙江安吉“两山”未来科技城文化艺术中心、长春机场新航站楼、厄瓜多尔首都最高地标Qondesa、深圳超核绿芯、阿那亚“候鸟沙城”等。此外,马岩松今年年初在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中担任压轴展览——“蓝图北京”的策展人。9月29日,深圳个展《马岩松:流动的大地》也即将揭幕。













我同意“新开局”这种非常积极的态度,这是我每天的状态,不然会被现实中的问题给压垮。“新自我”也特别重要,每个人不一定随时随地期待环境改变,但必须有平常心去适应所有的变化。





Workbyworks Studio作品曾获得东京TDC⼤奖、DIELINE Award⼤奖、Pentawards⽩⾦奖、纽约TDC奖、GDC中国平⾯设计奖、360平⾯设计奖等。














都市实践面对场地中零散的厂房遗址,采用整合、插接、介入的改造策略,将场地与西侧路面1.65米,东侧约3米的高差形成的底座转化为空间叙事的基座统合原本散落的体量;以整体的力量与周围大尺度的新城市环境取得平衡。“基座”重新组织交通成为文化空间及展示工业建筑的舞台。基座顶部为室外展区串联各建筑,内部结合现状地下空间开挖一系列下沉庭院、通道与活动空间,创造出一条空间叙事主线。场地东侧的封闭立面打开数个空间形态不一的出入口, 266米长的街道被激活。金威啤酒厂改造项目既在城市记忆中激发了公共活力,又为工业遗迹的改造与空间发展提供了参考。














SCRY广泛拓展产品类型,从鞋履到包具、灯具等生活方式系列,致力于探索创意与环境可持续的共赢。自2020年至今,SCRY创造了世界首款真正可穿戴的一体增材制造鞋履,每一年在巴黎、米兰或纽约时装周发布与知名时装品牌联名鞋款,曾与Iris van Herpen两次联名推出高定鞋款,同时在“数字胚胎”的基础上广泛拓展产品类型。











设计师试图让人们在有限的空间内感知流动的、可触摸的时间。观看者在不由自主中产生呼吸的同频,在重复和序列的光影变化中,体验知觉的短暂悬置与感知上的放松与宁静。








SEAN SUEN 2023秋冬系列展示于巴黎时装周,以饱含对东方民族传统文化的敬意之心,将彝族千古不舍的御寒“披毡”、古时系战刀之用的斜挎“图塔”等服饰,运用当代时装剪裁手法,融入到本系列设计之中。⼤量⽪⾰、⽺⽑与⻓⽑料等御寒⾯料的使⽤兼具冬日穿着的实用性和⺠族原始⽣活形态的象征意义。同时,⿊⾊之上缀以极具⺠族美学特⾊的⾼饱和度⾊彩,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通过东方文化的视角重新思考服装承载的人类自我意识。




































楼梯围绕着锚固于中间的结构柱穿梭弯折,利用进深带动起住宅中横向与纵向的流动。柱子外部包裹的绿色大理石强化了这一结构元素的视觉张力。精心打造的几何结构让自然光线为空间增加了趣味,变幻的楼梯与随之展开的各处共同雕塑空间,与居住者一起描绘出一幅丰富的生活图景。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去探索住宅作为人类最基本的、最根本的建筑形式。它可以在多大的程度上去打开空间的潜力,然后去激发人们对于生活的想象和生活的激情。

老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体现在整个项目的每一个设计决策中,原始建筑的修复重构和新成分的介入相辅相成。ONOAA STUDIO通过适应性再利用的设计策略保留原始空间的趣味性,重塑室内空间动线,最终让这栋充满历史的楼房成为了一个冷静又活跃的企业办公场所。







人们绕了一圈以后,设计正在进入一个新的生命维度,设计正在渐渐向我们崭露它的另一面。设计正在回归自然,就如万物终将回归大地一样……由此衍生而来的便是一种更加贴近自然的设计。这种设计更加贴合生态系统,没有牵强的形式以及过度的人工雕琢。正因为人类体验了过度改造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今天我们才又开始寻求另一种设计。




LAVA北京从成立伊始就积极地参与进这个城市中正在发生的事件中去。LAVA走进胡同为影响大众日常生活的餐饮店、书店、洗衣店等设计标识,今年,LAVA继续借用这个项目抛开无聊的合同、无休止的讨论会、严谨的市场研究和拥有诸多要求限制的VI手册。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为有趣的客户做一个标识,试图让概念变成容易理解的故事,而图形则永远保持大胆和多彩。













Base Design设计公司的创始人Thierry Brunfaut有一句话“To replace graphic designers with AI, clients will need to accurately describe what they want. We’re safe(用人工智能取代平面设计师,首先需要他们的客户能精准地描述他们的需求,我们很安全。)”





耿建翌长期关注艺术的一些最基本问题,即怎么观看?怎么阅读?怎么规范?怎么证明?怎么显像?怎么回收?这促使他发起了一系列的项目和实践,挪用了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行为与物象并对其进行改造。在探索什么是艺术的可能性时,耿建翌创作中所涉及的合作者和观众远远超出了艺术圈的范围,运用的材料与方式亦拓宽了艺术语言的边界。































本届卷宗Wallpaper*设计大奖颁奖典礼在坐落在宁波东钱湖畔的,由建筑师Álvaro Siza与Carlos Castanheira设计的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中举办。在这座上下六层、总面积仅为6300平方米的建筑中,坡道与运动、圆弧与折角、色彩与光线的诸多处理,在一处狭小的空间中创造出了一个博物馆的“深远的灵魂(A Big Soul)”。
博物馆落于一个被道路、临近地块和一座小山丘割据形成的梯形地块中。一个带着优美弧度的黑色扇形体块从碧绿的草地中徐徐升起,连续的黑色金属波纹铝板包裹着整个建筑的体量,丝毫没有留下任何开口。在天光的变幻作用下,黑色铝板表面折射出深浅不一的光线。博物馆入口并不显眼,经过一个小小的门厅后,一小段坡道将人们引向了一个豁然打开的中庭空间。围绕着这一贯通地下一层至四层的中庭,艺术教育博物馆的功能布置和流线组织显得直接而利落。
室内在中庭垂挂的线性灯光的照射下,白色,不再是匀质的、均一的,而通过光线与颜色的融为一体,获得深浅不一的丰富性。正如柯布西耶最早借由坡道提出了“漫步式建筑”的概念,在此,这一空间绝非是静止的或是单一的。正是这些无数不同瞬间的叠加使得在这座小巧的博物馆内部的漫步经历,成为了一段漫长的体验。
由此,它最终回应了Siza的合伙人Castanheira在如诗歌般的项目文字所写下的:外部小巧,而内部无垠。一座博物馆必须是大的。内部。一座博物馆必须是明亮的。内部。(Small on the outside and immense inside. / A Museum must be big. Inside. / A Museum must be bright. Inside.)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恰恰正是这样的一座博物馆。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手绘特别版封面



奖杯由三个错落的几何形体交叠而成,整体造型硬朗利落。材质依旧延续玻璃的通透质感,在此基础上,每个体块中又衍生出由深至浅三层不同的色彩,彼此之间相互叠合、交融。错落的结构与鲜明的色彩共同构成了奖杯的视觉表现,也呼应着设计大奖中所包含的建筑、产品、服装、平面等9个跨学科和领域的奖项,在丰富视觉观感的同时,传达设计大奖一直以来“互通交融”的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