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之|2024年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成果展 / MFA公共艺术作品展示
发布时间:2024年6月3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961

在当代背景下,艺术表现的多样性、科技的飞速进步、当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类交流空间的变化,使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对新艺术媒介的实验性探索、对传统艺术的批判与继承、对客观世界和人类生存现状的思考也使公共艺术呈现出区别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多样化的当代性特征。
北京交通大学MFA公共艺术方向更倾向于关注艺术与设计在“公共领域”和“社会更新”中的作为。例如对所有公共空间中的艺术作品的研究与设计,对发生在公共空间中作为一种公共事件的艺术行为的研究与设计,又如对传统视觉文化在当下公共性视阈下的更新设计,同时也关注虚拟世界中公共信息的视觉传达和公共美育等。
此次展览中的作品代表着该方向学生对艺术与设计的公共性、引导性、社会性和审美性的思考与实践,虽不够成熟但充满“提问”的勇气。
建筑与艺术学院基础教研室主任
本次设计实践以传统中医刮痧理论为基础,结合传统汉字文化、吉祥图案等相关元素,以中医刮痧板为设计载体,进行相关中医文创产品设计,旨在通过“中医+文创”的方式传播、发展这一健康、易行的传统中医疗愈方法。








的“校馆合作”美育教具产品设计实践研究
《天地故事:画像石》课程以汉代画像石的题材,造型特点以及画像石的雕塑技法作为课程讲解的核心内容展开讲解,通过针对展厅中间的核心展品许国安祠堂画像石展开引入画像石的基本知识,并在讲解过程中插入进中国传统技法白描作为造型分析的讲解方式,最后简单介绍拓片的制作过程,感受千年艺术的魅力,并动手体验不同的雕刻手法仿刻作品。








“校馆合作”美育教具产品设计实践研究
《百变纹样:青花瓷》作为单元课程的第一课时——“欣赏·评述”,以青花瓷的纹样、器型及对欧洲古今瓷器艺术的影响为核心进行展开,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工艺之美。首先通过文化典故引入对青花瓷的整体概述并借助馆藏作品“青花渣斗”对三种典型纹样进行细致讲解,结合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藏藏品讲解七种常见器型,最后通过古今欧洲的瓷器艺术作品分析青花瓷传入欧洲之后对欧洲的影响。








——以丝巾为载体






——以雀替为例
本次研究结合雀替历史传说元素进行脚本创作,对特定的建筑构件进行形象化拟人化设计。透过雀替这一具有结构和装饰作用的建筑部件进行叙事性长卷绘画与文创设计的形式表达,探索更深度的古建筑特色和人文传承历史。





课程特色为真实审美感知情景创设的“学习+实践”教学模式,通过“知识讲授+博物馆参观实践”的方式,将教学设计成为两部分。通过“学习+实践”模式进行的完整闭环,达成跨学科的教学目标,并通过奖励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播中华美育精神。











姜逸佳
为取向的“校馆合作”美育教具产品设计实践研究
《坐有座相:椅子》课程以椅子为切入点,通过对不同类别椅子的分析,了解产品设计的认知功能、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认识到设计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充分发挥校馆合作优势,参观明式椅子家具展览,通过观察具体椅子的设计,对设计的三重功能有更加直观的体验,在欣赏中国传统明式家具的过程中,体会工匠精神之美。





林雪萌





——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为例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红色文化旅游衍生品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