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2025届本科小组毕业设计21-29
发布时间:2025年1月9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693
03「跨界融合创新力」鼓励设计与其他前沿领域的深度融合,激发跨界创新;
04「设计生态持续力」构建开放、协作的设计生态系统,促进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05「设计支持普惠力」强调设计服务的普及与包容性,确保设计成果惠及更广泛人群;
06「社会关怀责任力」则要求设计活动融入社会责任意识,关注更广泛的文化、社会议题及社区福祉。
潘叶林,罗钧仁,刘熙林,马含,尹栋奕
导师组
薛天宠,陈慰平,徐牧桑
杜颖欣,林明琦,王瑶,吴耀萍,赵彧青
导师组
王钰雯,陈慰平,谢梦荻
谭琰,何丽盈,黄妘珊,高士芸,肖娜
导师组
程书馨,陈慰平,徐牧桑
冯佳艺,沈家可,胡静宜,李笑
导师组
王黎明,薛天宠
尹悦,张羽萌,殷茵,王健颖,邹阳
导师组
刘骁,王黎明
制度规定了行为,工具引导着姿势,景观诱导着观念……个体的生命体验作为“标准件”被量化和分割,规训作为模具,以可见或不可见的方式沁入我们的生活。而生物遗痕行为,即未被冲刷走的本性——现代性规训在此失效了,其质变为对冲功绩体系的抗力。我们借“生物节律”对冲“工业周期”。锁定关键词“时限”,以影像承载将规训过程——场景-行为、制度-时间阵列呈现,在视觉上消解掉功绩主义桎梏,拿回个体生命叙事权。
申佳骏,刘子铭,周思成,严若菲,项明慧
导师组
张欣荣,薛天宠,王捷
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本质上提倡减少不必要的物质拥有,专注于内在满足感,而如今许多资本市场刺激的“极简”消费似乎与极简主义的初衷背道而驰,成为一个具有流量流行代名词与商业价值的标签符号,消费者在“极简”运动的洗礼下产生了更多的无意义消费。Less is more—Unless You’re just More of Less,我们通过设计过度极简且不好用的产品品牌,打破风格与功能之间平衡的关系,表达对资本“极简” 符号化的讽刺,提醒消费者对必需品功能性的重新审视。
谭杨,温劲,刘祎雯,王乙霏,胡霖
导师组
徐牧桑,余一萌
在“人类世”的新图景中,人类学家的“跨物种民族志”研究重新确定人的地位,也重新思考人与多元物种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理解设计力带来新的潜力。我们意在重新思考人与非人在制度、体系、文化、价值上应有的边界,透过分散的、碎片化的表层,从群体的生活方式、生存理念、社会结构视角,呈现、解释乃至应对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保护。从科学研究领域、生态保护与野生动物管理、文化观念与伦理道德三个视角进行深挖,以人类赋予羊驼“保安”这个人类角色为切入点,展示了人类社会观念的更新迭代以及跨文化交流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创新方面的积极作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跨文化交流的深入,我们可以预见将有更多的动物角色发生转变和创新,将为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共生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冯韵涵,杨惠文,郑卓涵,吴正华,周桓竹
导师组
程书馨,薛天宠,王捷
李薪萌,林芮宇,叶惠荧,吕静怡,王智钰
导师组
张欣荣,费俊,程书馨
在本作品中,我们以影像为主表达45度青年在进行电子囤积行为时,所体现出的焦虑情绪与精神内核的递进关系。电子囤积不仅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同时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及设计力的持续探索。通过黑格尔逻辑学中的“量、度、质”概念我们揭示了这一行为如何在量的积累中逐渐过渡为质的转变,最终在焦虑的背后显现出个人与时代的复杂联系。此作品不仅是一种对当代社会群体行为的深度反思,更是对人类在信息化浪潮中如何定义自我的哲学探讨。
面对新时代的形势变局、产业变革、危机与挑战,深刻研读新文科建设内核,设计学院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新需求、新变化、新阶段、新特征为依据,将设计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等其他专业集群相融合,于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提出的新命题、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中,创造新方向、新标准及新价值判断,并研判全球政治、经济变化,以人类既有的社会组织结构、生产与消费方式为课题研究切入点,以学科专业划分为工具与方法,构建危机意识主导的全新学科教育架构与学科资源整合平台,全面聚焦应对人类未来生存模式的思考与行动。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