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25届毕业作品线上展——“双百行动” 艺术助力乡村振兴主题

发布时间:2025年5月16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730

传递
当蝉鸣攀上紫金花枝桠,阳光在画布晕染出时间光斑,似每片叶尖都在诉说青春故事。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惠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25届毕业生准备用才华与梦想编织一场盛大艺术盛宴。展览从惠州市民乐园、读创健康产业园到惠大美术馆同时开展,180组毕业作品如候鸟振翅,带着四载光阴沉淀,向未来传递年轻创作者们对美的追求与理解。此次展览不仅是他们学习生涯的总结,更是迈向广阔天地的新起点。此次展览以“传递”为主题,扎根土地,讲述各自故事。如《和平县林寨石头村油茶包装设计》等作品随“双百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悦西湖·老年人友好的便携式座椅设计》等作品洞察当代岭南生活;《鹅城印象》等作品让东江文化焕新。所有作品彰显学生对岭南大地的情感与对未来发展的憧憬,如种子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孕育无限可能。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毕业生,这场展览是学生时代终章与人生新篇章序曲。参展者名字会刻在这段旅程记忆里,伴着东江水波光、客家山歌尾韵,年轻艺术家们准备飞向更辽阔天地。愿他们未来秉持初心、勇敢追梦,在各地用双手创造美好,为世界添彩。
视觉传达设计
#01

作品名称:非遗文化“舞鲤鱼”信息可视化设计

作者姓名:余伟俊

E-mail:1216253776@qq.com

指导教师:张菁秋

作品简介:本设计聚焦惠州市惠东县平海镇非遗文化舞鲤鱼,设计选用绿、橙、红等鲜艳色彩,通过实地考察获取大量资料图片融入其中,搭配立体渐变效果,为图表赋予强烈视觉冲击力与文化归属感。内容覆盖舞鲤鱼历史溯源、表演形式、道具制作、文化寓意、动作分解图等多样形式展示。旨在打破传统文字局限,用生动直观的图标,激发大众尤其是年轻群体对舞鲤鱼非遗文化的兴趣,助力其在新时代传承发展,彰显平海镇独特文化魅力 。

#02

作品名称:惠州非遗文化游径信息交互设计

作者姓名:彭帝杨

E-mail:Kendrickla@163.com

指导教师:陈瑞绮

作品简介:本设计聚焦于非遗与文旅的深度融合,核心在于规划和设计惠州非遗主题旅游路线。部分主题线路如“东坡寓惠·惠州非遗文化旅游路线”,以省级非遗“苏东坡传说”为灵感,引导用户重走苏东坡在惠州的历史足迹,亲身感受非遗魅力。

为增强用户体验,小程序提供固定线路之外的个性化选择,用户可自主收藏感兴趣的非遗项目,或借助AI生成专属路线。同时,小程序集成智能路线规划、行程管理和趣味性的打卡互动机制。

希望最终能够激发用户探索惠州非遗文化的兴趣,提升非遗文化的社会认知度,助推惠州非遗文旅产业的发展。

#03

作品名称:IP赋能芦洲灰水粽包装设计

作者姓名:周曦

E-mail:1571684153@qq.com

指导教师:吴冠聪

作品简介:本设计项目作为惠城区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助力农产品品牌培育提升活动项目,聚焦芦洲镇非遗瑰宝"布惊灰水粽"的品牌塑造。设计师以原创IP矩阵"布惊兽家族"为核心视觉锚点,将IP"布布"(象征守护)与IP"晶晶"(寓意灵动)的萌趣形象融入包装叙事,构建跨越时空的文化符号。包装主视觉采用动漫风格插画,通过"草木灰淬炼"、"清泉滤浆"、"竹叶缠绕"三幕连环画展现非遗工序的诗意流转。这套设计以"非遗潮玩化"策略打破代际审美壁垒,将灰水粽的天然碱性配方转化为IP角色的"超能力设定",使布惊灰水粽的百年匠心获得了现代的演绎。

#04

作品名称:罗浮山葛洪IP形象设计

作者姓名:张舒瑶

联系方式:1874029720@qq.com

指导教师:王炜

作品简介:本研究主题是以东晋著名医药学家、道教理论家葛洪为原型,结合罗浮山人文与自然特色,打造兼具文化底蕴与现代审美的IP形象。设计以葛洪“悬壶济世”的精神为核心,融入草药、葫芦等元素,突出其作为炼丹宗师和医药先驱的身份。服饰采用传统宽袍,配色以青绿、赭石为主,呼应罗浮山的灵秀与丹霞意境。作品通过卡通扁平化手法平衡历史厚重感与亲和力,应用于文旅宣传、文创产品及科普教育,助力罗浮山文化IP的年轻化传播,弘扬葛洪中医药文化与道家思想。

#05

作品名称:友之梁品丝苗米包装设计

作者姓名:杨楠

E-mail:2544690553@qq.com

导教师:王骏

作品简介:友之梁品丝苗米包装设计选取版画形式的设计风格,将和平县四角楼、林寨古村、对江塔等当地建筑,融入农耕场景及王阳明文化中的心学理念进行设计;配色上选择红黄蓝绿作为主色调;通过版画艺术的独特表现手法与地域代表文化相结合,打造一款兼具视觉感与文化内涵的大米包装,突破传统农产品包装的同质化表达,实现产品、文化与消费者的深度对话。

#06
作品名称:客家传统婚嫁插画及文创产品设计作者姓名:吴雨薇指导教师:王炜联系方式:454881862@qq.com作品简介:本作品主题是广东客家传统婚嫁的插画以及相关文创产品的设计。插画以客家传统婚礼的独特习俗作为内容,采用了客家的“红纸”“缠花”等元素,并衍生出海报以及信息图表的设计,将传统习俗与现代插画的风格和艺术手法相结合,更加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追求,使得客家传统习俗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07

作品名称:墨园村康惠农场品牌形象与包装设计

作者姓名:吴昊晟

E-mail:1472638346@qq.com

指导教师:陈瑞绮

作品简介:本项目来自于惠州墨园村康惠农场的委托项目,目的是帮助康惠农场打造“健康、实惠、快乐”的本地农产品品牌。康惠农场位于广东惠州市惠城区墨园村,依托墨园村的文化底蕴和生态自然资源,项目设计围绕品牌形象塑造、视觉识别系统、产品包装体系、延展文创开发等多个方向进行系统性设计工作。以视觉传达设计赋能乡村品牌,助力墨园村康惠农场在新时代网络与实体环境下焕发出文化自信与产业活力。

#08

作品名称:九颜高山茶油包装设计

作者姓名:王嫣然

E-mail:1344808172@qq.com

指导教师:吴冠聪

作品简介:本设计项目隶属于惠城区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助力农产品品牌培育提升活动,旨在为“九颜”山茶油打造一款专属于年轻群体的包装设计。设计灵感深植于惠州地域文化,以橙蓝为主色调,橙色如同惠州的暖阳般热烈,象征城市的活力与朝气;蓝色则如山间清泉般澄澈,寓意山茶油的纯净与自然。整体设计融合国潮风格,将传统祥云、山茶花等经典元素与现代简约线条巧妙结合,碰撞出古典与时尚的火花,既有东方韵味,又不失年轻化的视觉冲击力。这一设计不仅通过视觉语言彰显山茶油的天然品质,更精准捕捉年轻消费者对个性表达与文化认同的追求。传统山茶油在国潮美学的加持下焕发出蓬勃的年轻活力,成为连接地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桥梁,让每一瓶山茶油都成为惠州故事的讲述者。

#09
作品名称:和平县武联脐橙包装设计作者姓名:刘姗姗E-mail:11766368063@qq.com指导教师:李帆 刘琳作品简介: “设计助农”是指通过设计来实现助农扶贫效果,这属于时代发展下的一种全新理念,包装设计对于提升品牌形象、加强品牌传播起到重要的作用。基于此背景下,选择和平县武联村脐橙进行了包装上的设计。随着消费观念日新月异的变化,消费者对于包装设计不仅仅在意其使用性功能、保护性功能更看重其审美性功能及情感功能。因此结合当下包装设计需求对武联脐橙的包装设计进行新的设计创作。武联村在清朝时曾由一名武官带领建设此地,因此得名“武联村”,所以在设计过程中抓住此地域特色设计了一个武官形象的果农和logo。希望本次对武联脐橙包装设计改良能为武联脐橙带来更多传播度,为武联脐橙创造更多经济价值,达到设计助农的效果。

#10

作品名称:和平县非遗古琴信息可视化设计--《琴声流韵》

作者姓名:连宇祺

E-mail:2983257612@qq.com

指导教师:刘琳

作品简介:《琴声流韵》以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琴为主题,创新视觉语言元素来介绍和平县古琴文化的多维价值。五张信息可视化设计分别聚焦于琴派的溯源、制作工艺、历史传承、经典特色的琴曲和谱式解析进行介绍,全面,立体化的构建非遗乐器认知体系。第一张围绕着琴派,重点介绍了中国大型古琴琴派及和平县古琴琴派的来源,展示了各古琴流派的风格及和平县古琴在地域文化中的传承脉络。第二张以古琴自身结构为重点,深入剖析了和平县古琴的制作方式和零件分布,通过分解图与工艺流程图,呈现了古琴制作的复杂性,体现了一个小小古琴所蕴含的工匠精神。第三张追溯了和平县非遗古琴的历史发展,展示了这一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现状。第四张则选择以和平县特色琴曲《流水》为主题,通过历史背景、演奏技法及重要指法的可视化展示,创新图形元素形式展现了《流水》的音乐形态与文化内涵。第五张通过对琴曲进行软件数字化分析,介绍了《流水》琴谱中徽位与弦位的使用占比,并结合徽弦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展现了古琴艺术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整套作品以创意形态的图表将分析整理的内容直观呈现出来,吸引更多年轻群体关注古琴,清晰了解非遗古琴所蕴含的文化,并引起观众对现代古琴传承危机的思考。

#11

作品名称:和平采茶戏信息可视化设计

作者姓名:李颖

E-mail:1876759676@qq.com

指导教师:李帆 刘琳

作品简介:和平采茶戏是河源市和平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农耕文明与地方戏曲的双重基因,也承载着当地人民的情感与记忆。在信息可视化设计中,采用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感的色彩。以象征采茶戏与茶文化关联性的黄绿色为主色调,搭配具有古朴韵味的深棕色。通过信息可视化设计,希望能够打破传统文字介绍的局限性,用生动直观的视觉呈现,传播和平采茶戏的文化内涵,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平采茶戏,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12

作品名称:《汝湖七仙女IP形象设计》

作者姓名:黄榆婷

E-mail:2320366911@qq.com

指导教师:张菁秋

作品简介:本设计以汝湖“七仙女”神话故事中的七仙女为作为IP形象的载体,并选取汝湖具有代表性的五个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到IP当中。分别是:历史文化一七女湖战役(汝小星);非遗文化一汝湖渔歌(汝小渔)、舞稻草龙(汝小龙);农业代表一玉米(汝小玉);特色建筑一飞檐翘角(汝小古);生态资源一四大水库(汝小露)、森林资源(汝小森)。并以这七个IP延展出场景海报、表情包、明信片、邮票等衍生产品,通过角色的塑造可以让游客体验到汝湖的特色文化。

#13

作品名称:地域文化视角下“东江桥”酒品牌形象设计

作者姓名:胡宇桐

E-mail:253307834@qq.com

指导教师:陈瑞绮

作品简介:东江桥酒品牌设计项目,为东江桥企业打造一个“年轻化的地域文化养生酒品牌”,以“在地文化转译”为核心,将惠州地域基因与客家传统美学转化为现代语言。品牌标志以“桥”为母题,桥拱线条抽象自罗浮山江水,结构也呼应客家厝头角轮廓,既象征连接历史与未来,亦暗喻酒液流淌的形态。字体设计则提取苏东坡书法笔触的洒脱,色彩系统则以东方红、青莲、鹤青为主:东方红,传递喜庆;青莲,源自罗浮山草本,隐喻天然的健康属性;鹤青则提炼自客家青砖,赋予品牌沉稳底蕴。

    品牌视觉系统呼应“年轻化的养生酒”定位,通过“符号转译—情感共鸣”的设计逻辑,东江桥最终实现从地域老字号到东方新潮饮的文化跃迁。

#14

作品名称:墨园书香农场的瓜类农产品包装设计

作者姓名:邓芸

E-mail:640575608@qq.com

指导教师:杨兴

作品简介:本作品是墨园村书香农场的瓜类农产品包装设计,通过深入挖掘地域性特色,结合消费者需求融入乡愁情感等元素,借助IP形象进行包装设计,加强墨园村书香农场的品牌化建设。

#15

作品名称:《惠州糯米酒文化信息可视化设计》

作者姓名:陈宇欣

E-mail:jychux0719@foxmail.com

指导教师:陈瑞绮

作品简介:作品聚焦 “惠州糯米酒文化” 这一岭南非遗瑰宝,以新中式美学为设计语言,通过梳理其千年历史、民间传说、古法酿造工艺及科学营养价值等,构建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审美的视觉传播体系。设计从历史文化入手,解读惠州糯米酒的传统技艺、酿造工具与酒曲制作,最后科普其营养价值及相关传说。一方面,运用信息可视化技术,将非遗技艺转化为可感知的文化符号,通过插画、信息流程图等形式,把传统酿造的十二道工序直观呈现,让复杂的非遗技艺变得简单易懂,降低文化传播门槛;另一方面,以文创产品为载体,将惠州糯米酒的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结合,融合实用功能与审美体验,推动惠州糯米酒从 “农产品” 向 “文化 IP” 转型。项目旨在通过设计赋能非遗保护,让惠州糯米酒文化更好地传承发展,被更多人了解,成为走向世界的亮丽文化名片。

环境艺术设计
#01

作品名称:屿山栖——基于客家地域文化的乡村民宿设计

作者姓名:蔡楚芸

E-mail:3090545689@qq.com

指导教师:徐进

作品简介:本民宿设计采用新中式风格设计,秉持着传承与创新并重。扎根于客家文化、汲取古建筑。提取回云纹、木雕、蓝印花布、围龙屋、山峦等元素融入其中,同时结合现代生活需求与审美,打造出既有东方韵味又契合当代人居住的空间。

#02
作品名称:"稻野乡墅”河源林寨古镇主题民宿空间设计作者姓名:吴安琪E-mail:wuan517@qq.com指导教师:姜程

作品简介:本次民宿方案通过融入新旧共生的理念,收集与林寨历史发展的脉络,了解林寨鱼米之乡的文化;在方案设计上,提取林寨水乡生活生产的历史,用水稻生长轨迹与客群需求推敲出平面功能分区与外形,随着客群变化而改变空间概念,提取当地风土人情与建筑材料,结合当代材料的创新,注入民宿新的力量,达到建筑新旧共生的状态。希望为同类项目的开展提供参考照,彰显林寨古村的的历史底蕴,对促进当地发展起积极的意义。

#03

作品名称: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河源腐竹产业园科

作者姓名:梁洁婷

E-mail:2283584674@qq.com

指导教师:蔡楚君

作品简介:本非遗腐竹文化园展厅设计,打破传统展陈局限,以“旧历史新时代腐竹技艺工具演变”为叙事脉络,巧妙融合数字沙盘、全息投影、AI互动墙等前沿科技,辅以实物展陈与场景还原,立体式呈现腐竹文化的多元魅力。空间整体以稻米色为主调,融入竹编等纹理与光影装置,营造古朴且富有科技感的沉浸式文化空间,让腐竹文化在传承中创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双百行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主题

        这个主题展现着惠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通过高校的力量,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惠州学院及其美术与设计学院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教育资源,积极参与其中,组织师生走进惠州市惠东县和河源市和平县,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创意项目和社会实践活动,并创作了一系列服务乡村振兴的设计创作和美术教育作品。通过参与“双百行动”,惠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的师生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也深刻体会到了艺术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魅力和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