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25届环境设计毕业设计作品展(景观方向)
发布时间:2025年5月16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683
前言
在时光的长河中砥砺前行,环境设计专业的学子们以热忱为舟、创意为桨,历经无数个日夜的精心构思与打磨,终于迎来了这场意义非凡的毕业设计展。
环境设计不仅是人与空间的深度对话、功能与美学的精妙平衡,更是对未来的深入思考与积极回应。此次展览呈现出多维度的学术探索:在空间营造层面,既有对历史街区肌理的创新性解构,亦有对未来社区模组的实验性构建;在人文关怀维度,作品或聚焦适中老年人空间的情感化设计,或探讨儿童友好型空间的交互体验;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多组作品通过模块化装置与生态材料应用,诠释着环保时代的空间美学。
这场展览不仅是学习生涯的终点坐标,更是设计征程的启航仪式。我们期待以此次展览为媒介,与各界同仁共话人居环境设计的无限可能,在绿色生态、智慧城市、文化遗产活化等多元赛道上,携手绘制更具人文关怀与科技智慧的空间图景。
昌吉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
毕
业
作
品
01
雪域方舟
——江布拉克度假村景观设计
作者姓名:柴培琪 | 指导教师:张雪坤
设计说明
江布拉克地处新疆天山北麓,以雪山、草原、麦田和森林景观闻名,具有独特的高寒生态与游牧文化底蕴,“雪城方舟”度假村旨在打造一处集自然体验,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呼应“方舟”主题-为旅人提供庇护所,同时承载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雪域方舟”通过生态为基、文化为魂、科技为脉的设计逻辑,重塑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结,既是对江布拉克脆弱生态的守护承诺,亦为当代旅人提供一处精神栖居的“雪域桃源”。
02
遗韵重生
——株洲市重工遗址历史街区更新设计
作者姓名:沈俊杰| 指导教师:张雪坤
设计说明
本项目以株洲市清水塘老工业区为研究对象,以“遗韵重生”为主题,探索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的协同路径。保留工业遗址的物质形态(如建筑、厂房),结合商业街打造、生态景观修复、功能多样化、科技赋能、商业氛围营造等策略,将清水塘打造为集商业街区、工业文化创意体验、生态休闲、历史文化传承、创意设计于一体的复合型历史商业街区。
以翻新为核心设计、在株洲工业遗址的底色上注入当代创意,为清水塘增添新的色彩。本设计将工业历史与新型工业元素融入到轻水塘设计中。营造出良好的新兴商业氛围。建筑与文化与景观融合,以“工业记忆活化·商业生态共生”为核心,通过保护型开发、传统工业文化融入加上新场地绿化设施优化等综合策略,计划把清水塘工业街区升级为集工业文化展示、科创产业孵化、生态绿化、市民休闲于一体的复合型城市示范区。重点保留原本工业建筑肌理与规范性设备(如红砖墙、钢、齿轮、厂房)。工业旧厂集体记忆的缩影一一轰鸣的机械声曾是经济的支柱,如今工厂褪去鼎盛时期的辉煌,承载着计划经济时代集体生活的回忆,也映照着改革开放后社会转型的阵痛与希望。
03
承景园
——玉门市机械修造厂景观改造设计
作者姓名:崔洋| 指导教师:张雪坤
设计说明
通过旧厂的新改造理念,促进旧厂区的生态环境和配套设施,促进环境的生态修复作用,为当地的工业遗址改建做出引领作用,为之后的遗址改造提供设计方向。将厂区打造成分区域化,应对不同年龄段的需求,打造分区域,多元化,针对性的空间,针对周边区域人群,完善了周边居民的娱乐休息空间,万物更新,丰富自己的身心,对高压生活中的人群带来身心慰寄。
04
“清氧”低碳疗愈公园
——城市更迭的绿色心脏
作者姓名:谢怡| 指导教师:张雪坤
设计说明
本次设计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曙光路旁,整体设计紧系低碳环保、自然疗愈的主题,意在通过融合“低环保理念”与“自然疗愈理念” ,创造出一个既能满足人们娱乐、释压、疗愈等需求,又能降低碳排放,保护自然环境的绿色公共空间,以推动城市绿地体系建设迈向更高一层的水平,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高压环境下人们的身心健康,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05
布谷鸟翅膀的花
——艾德莱斯主题公园设计
作者姓名:白鑫雨| 指导教师:张雪坤
设计说明
艾德莱斯主题公园在道路的规划设计上提取了丝绸流动的动态曲线元素,作为公园交通路网。功能上设立了阳光草坪、绿地阶梯、喷泉景观、观景台、艾德莱斯花带、儿童娱乐、露营表演、科普体验等多个特色景观节点。
主题公园作为文旅产业文化传播的载体,以艾德莱斯公园为核心区向周围形成文化辐射,提高了城市活力,带动了周边文化、经济的发展。公园以弘扬保护艾德莱斯文化作为公园设计的核心内容,依托“丝绸之路”文化带,将艾德莱斯的手工艺美学融入到主题公园设计中,弘扬艾德莱斯非遗文化。
06
寻月拾忆
——月亮地村景观改造设计
作者姓名:马园| 指导教师:张雪坤
设计说明
以“寻月拾忆”为主旨,开展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改造设计方案,体现出月亮地村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通过道路提升、公共空间改造、绿化景观改造、基础设施改造、生态修复、文化传承等一系列措施,实现村庄环境优化和提升。结合乡村振兴理念,开展对其规划设计研究。明确该区域基本概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景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乡村规划设计手法,通过合理规划设计,展示月亮地村独特魅力,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
07
院山野间
——伊犁霍城县晃晃村民宿及景观改造设计
作者姓名:黄瑞 | 指导教师:张雪坤
设计说明
本设计定位于新疆伊犁霍城县民宿村里,在保留场地现犹的基础上融入“院山野间”的主题。院山野间整体形态呈现出较为规则的矩形轮廓,被道路分割为多个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的区域,整体布局规整有序,功能分区明确。道路系统呈十字交叉,将场地划分为多个地块,用优美的弧线将六个分散区域串联起来。主要讲场地分为:儿童森林游乐场、民宿区、薰香药萃园、纱幔幽林、粉樱绮梦号、悠韵驰情马场、薰萃本区、露营区、薰衣草餐厅。每个区域都有独特的主题,植物配置高低错落、疏密适当、多元丰富、四季可赏,旨在通过本设计,提升民宿村的趣味性、文化科普性和观赏性,在本土环境基础上让游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08
榜罗会议纪念馆
及景观改造设计
作者姓名:魏东亮|指导教师:张雪坤
设计说明
榜罗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于1935年9月27日在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的榜罗镇召开。对红军长征的胜利和中国革命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榜罗会议遗址纪念馆作为这一历史事件的见证和纪念场所,承载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教育价值。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纪念馆及其周边景观的设施和服务水平难以满足现代游客的需求,因此对其进行改造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改造设计,可以更好地展示革命历史,弘扬长征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并铭记这段历史。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红色旅游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形式。榜罗会议纪念馆作为红色旅游的重要一环,其改造设计可以提升旅游体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从而带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09
昌吉学院新城社区“创意工坊”共享绿地设计
作者姓名:余成虎|指导教师:张雪坤
设计说明
昌吉市新城社区“创意工坊”共享绿地名称源于新城社区与昌吉学院进行联谊,昌吉学院14个不同专业的学院与新城社区联动,旨在创造出一个具有学习创新创业的环境空间,“创意”是能够将所学知识再次社区服务中心进行运用,以每个人的创造能力,来探索新的创新性和独特性。“工坊”是指社区服务站可对此提供一个所需要的环境和空间,能够使展示自己的创意在此展示。
10
缤纷霓裳
——浏阳烟花主题公园景观设计
作者姓名:周钢 | 指导教师:王琴
设计说明
本设计以烟花为主题设计,旨在构建一个文化元素与现代元素相辅相成的实用功能性场地,设计包含烟花燃放、烟花观赏、烟花文化体验、可持续、生态友好、地形环保引导等,以此打造浏阳地域特色性质的主题公园,将烟花文化融入现实生活。通过对浏阳的地域文化进行学习与了解过后,本设计也得出与当地文化相符的文化进行植入,在以烟花文化相融合的前提下,保证公园的基本功能的同时,丰富烟花公园的特色功能,以此构筑一个特色的烟花主题公园。
11
云镜苍澜
——艺术疗愈基地景观设计
作者姓名:冯妍妍 | 指导教师:王琴
设计说明
本设计是以一个疗愈心里健康为核心的景观设计,旨在通过“艺术疗愈"应对现在城市压力焦虑抑郁等问题,灵感来源于云南大理白族扎染纹饰最具代表的蝴蝶纹样,构建蝶与花的叙事场地将蝴蝶的形态应用于景观建设中。以云当作影子,凭借镜面的光去照耀大理美丽的苍山和洱海,把大理独特的影子转移到艺术疗愈基地的景观建设里面去,从而让更多的人能够找到那么一丝归属感。
12
曲水流觞
——扬州市生态农庄规划设计
作者姓名:付杨| 指导教师:王琴
设计说明
扬州,一座因水而兴的千年古城,曾见证无数文人雅士曲水流觞的风雅肆意,盐商园林巧夺天工的匠人智慧,以及大运河畔生生不息的昌盛繁荣。如今,我们以自然为笔、文化为墨,在这片土地上重绘古人意境,打造一座“曲水流”为主题的生态庄园。既是古典园林的诗意再现,更是未来可持续生活的实验场。
13
张掖市流泉旅游度假村景观规划设计
作者姓名:管菁菁| 指导教师:王琴
设计说明
流泉旅游度假村设计以人文关怀生态平衡、创新融合为核心设计理念,充分把丝路文化、裕固族文化、河西民俗以及自然生态元素融合在一起,通过这个设计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合的价值观。将“丝路泉韵”主题完美融合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设计,设计一个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度假村,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旅游休闲体验。致力于打造一个舒预适宜人,艺术感染力强的空间环境,一个西北地区具有标杆意义的旅游度假目的地。
14
徐州市“绿野仙踪”
——儿童公园景观设计
作者姓名:陈紫云| 指导教师:王琴
设计说明
徐州市“绿野仙踪”儿童公园把“以自然作为框架,以童话作为脉络,以探索作为灵魂”当作核心的设计理念。我们以童话作为设计的脉络,从经典的童话故事里面提取出故事的主要线索。凭借设置以童话为主题的景观节点空问等特色景观,再用游乐设施把它们串联起来构建出一个完整的故事主线,最终打造出一个集绿色生态、寓教于乐、家庭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奇幻世界。
15
石河子市西公园社区街角
公园景观设计
作者姓名:杨志俊| 指导教师:王琴
设计说明
西公园社区是石河子市内比较老旧的社区,承载着老一辈人的成长和建设的回忆。本方案遵循军垦历史的理念,在原有西公园社区景观基础上,对街角公园进行景观过渡增添自然与自然,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客观联系,添加互动关系。方案的设计内包含高低起伏关系,打造绿植景观拥有纵向与垂直关系完美融合的绿化景观。建立二层廊桥,拉开场地层次关系,设计拥有纵深感与身临其境的奇妙体验。保留开阔场地,增添活动区域老友交友场地,提升居民幸福度,深深抓住居民需求。
16
印忆集坊
——738艺术街区景观设计
作者姓名:李乐乐| 指导教师:王琴
设计说明
本设计以“印忆集坊-738艺术街区景观设计”为核心论题,位于山东省潍坊市旧印刷厂的更新改造实践,构建一个“对内留存本地人的回忆、对外传播地域历史文化及原始工业文化”的复合型工商业街区。以“印、忆”为主题,印体现了新华印刷厂的文化底蕴,忆强调了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与纪念,又通过“集坊”的空间形态重塑,深化了空间的多种形态,以及重新演变历史形态。整体以工业风为风为基调,强调对原有厂房结构、生产设备、历史文字的保护与再利用,充分强调保留原始场地以便于对印刷厂工业遗址的更新提供具有地域适配性的设计方式。
17
兰州市城关区南河东段沿岸
景观改造设计
作者姓名:杨林翰| 指导教师:王琴
设计说明
打造基于生态理念的景观。探讨如何在景观改造中融入生态原则,如利用本地植物构建生态群落、设计雨水花园进行雨水管理、采用环保材料等,以实现景观的可持续性和生态平衡,同时分析生态改造对城市微气候、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影响。增强人与景观、人与人的互动。聚焦于社区范畴内的景观改造,探究居民于景观改造里的角色及参与形式,像居民需求调研所采用的方法、参与式设计的实际过程、社区花园等自下而上景观改造实践案例分析,探讨怎样形成有效的居民改造意愿,以保证景观改造与附近居民期望相符,强化社区认同感以及居民的归属感。
18
盐城廉政文化公园景观改造设计
作者姓名:刘浩| 指导教师:王琴
设计说明
在当今社会,反腐倡廉已成为国内的重要议题,对于构建公平、公正、廉洁的社会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本设计对盐城市廉政文化公园景观改造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分析文化融合、功能改进与科技推动的整合思路,增强廉政文化传播的成果与社会意义,研究资料阐释,全球对廉政文化公园景观设计及技术应用的研究成果进行整合,研究得益于丰富的借鉴与启示,进展迅速,本项研究对设计理念、技术手段和传播渠道等多个层面进行了探讨,稳固了全面认识廉政文化公园功能升级的理论支撑。
19
林韵逸居
——玛纳斯县养老中心建筑及景观设计
作者姓名:康彤彤| 指导教师:马海龙
设计说明
玛纳斯县作为一个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地区,设计一个符合当地老年人需求的养老活动中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通过养老活动中心的设计,供适应老年人需求的居住环境、康体活动等服务,从而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 促进老年人社交互动,合理设计属于老年人活动中心的公共空间和社交活动区域,以创造一个交流互动的社区环境,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交流和社交活动,减少孤独感,提高社交参与度。
20
睦邻雅境
——奇台县方正阳光花园小区景观改造设计
作者姓名:胡洁 | 指导教师:马海龙
设计说明
本次小区景观改造主要把“老旧焕新颜,幸福共长生”当作设计愿景,设计一个传承文化、生态适宜、邻里融洽的居住环境。为了建造邻里花园、休闲广场、运动场地等交流空间,适当组织居民参与文化活动,诸如社火展示、赶集、文艺晚会等形式,更能促进居民之间的和谐交流,营造亲密友好的社区相处关系。
21
38团儿童公园景观改造设计
作者姓名:张淑娟 | 指导教师:马海龙
设计说明
以儿童视角出发,融入丰富的趣味元素,通过新颖的游乐设施、特色景观节点设计,激发儿童探索欲与创造力,为儿童营造充满欢乐的成长空间。结合38团当地文化特色,将历史故事等融入景观设计,在儿童游玩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播文化知识,实现文化传承与教育功能。全方位考虑儿童活动安全需求,完善安全防护设施,合理规划休息、服务区域,满足儿童、家长及周边居民不同使用需求,提升公园整体服务品质。
22
幸福.律动
——石河子市幸福路商业街景观改造设计
作者姓名:唐洁 | 指导教师:马海龙
设计说明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对商业街景观的要求日益提高。
项目设计保留了小部分原有特色商业建筑,将兵团文化开垦精神内核转化到商业街区中来,通过特色的饮食文化、历史文化,文创集市、文化演出等各项规划,让红色军垦文化在商业街区中焕发新兴的活力。意在打造一个交通便捷、空间舒适、景观优美等多优点融入石河子市红色军垦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商业步行街,提升商业氛围和居民生活品质,增强石河子市幸福路商业街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3
熙镜清居
——乌鲁木齐市新十一街小区景观改造设计
作者姓名:柳雨辰 | 指导教师:马海龙
设计说明
以改造住宅品质为设计基本思路,以高品质城市生活为主题,选择独特的中式风格,将步行系统与景观系统充分结合,使每个住户都能感受到优美的景观。在设计上既保留了传统中式的意象,又结合现代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进行创新,并注重现代人的使用需求,无论是休闲,娱乐还是社交都在设计中有充分考虑。同时以小区的铁路文化为创新点,将其融合进小区装置艺术并展示在文化展览区,既可保护老一辈的内心情怀,又使年轻一辈能充分了解铁路文化。
24
昌吉市闽昌公园景观改造设计
作者姓名:戴金羽| 指导教师:马海龙
设计说明
闽昌公园地处新疆昌吉市延安南路,园区内绿化面积占比较大。设计深入挖掘绿化美学设计的核心理念与创新手法,将其巧妙融入公园景观改造工程。同时,在整体景观设计中充分融入当地文化元素,以雕塑、壁画、主题文化活动等多样化形式,生动展现闽昌深厚情谊与援疆文化内涵,赋予公园鲜明的地域特色。最终打造出的闽昌公园,既拥有优美的景观风貌,又兼具实用功能,为市民营造出舒适宜人的休闲休憩空间。
25
康宁之境
——武都区医养结合医院
作者姓名:王江| 指导教师:马海龙
设计说明
本景观设计始终围绕“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进行景观设计,取“宁静安康”立意,以望设计出一个“生理康宁、心理康宁、社会康宁”的疗愈景观。对使用者产生积极影响,促进缓解使用者的焦虑与压力、改善生理健康、缓解职业倦怠。旨在打造一个遵循“疗愈优先、生态协同和人文渗透”原则的康复性医疗景观。
26
乌苏市繁荣市场商业街改造设计
作者姓名:袁秋燕 | 指导教师:马海龙
设计说明
研究乌苏市场商业街对于此次乌苏市繁荣市场商业街改造项具有重要意义,其改造思路与方法将为项目设计提供关键参考。此次城市商业步行街改造设计,不仅需充分考虑商业街自身的历史文脉与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同时,需要从商业步行街与城市整体发展、生活水平提升相互适应性的角度出发,才能更好地做到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27
昌吉市阅川书店建筑及景观设计
作者姓名:许尚华 | 指导教师:马海龙
设计说明
阅川”即是阅读山川,是对时间流逝和文化绵延的一种感叹,也是象征着自然的流动。在如今数字化阅读和碎片化消费盛行的时代下,实体书店的发展空间变得越来狭窄,一系列新兴事物的出现也失去了一部分的读者,要想让实体书店在时代的冲击下扎根立足,生存逻辑的转变即是重中之重。以本项目为例,“阅”指向思想和知识之间的对话,“川”则象征着自然的生生不息和时光的流逝,暗示着书店作为文化与知识的载体,也是城市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现代城市精神载体的独特使命。而本项目旨在通过创新书店建筑及景观设计,探索城市书店与景观设计巧妙融合方式,通过精巧布局和设计语言,将书店与公园的自然元素紧密相连,打造一个集阅读、休闲与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多功能公共空间。这一设计不仅可以提升公园的文化氛围,还能为市民们提供一个放松、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场所。这也为昌吉市新增了一个新型的文化地标建筑。
28
宜居新境
——南通市政场花苑小区景观改造设计
作者姓名:曹杨帆 | 指导教师:马海龙
设计说明
在城市化迅猛发展的趋势下,居民对居住环境的期望值持续攀升,小区户外环境配置在居民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位置,其品质与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及幸福感紧密相扣,南通市正场花苑小区是该城市内的传统住宅聚落群,小区建设年代较为老久,现有景观设施未能满足居民对居住环境舒适、美观、生态及功能多样性的需求,因此,对该区域进行景观改造设计。
29
“此间记忆”
——澄江历史文化街区改造设计
作者姓名:陈雯桂 | 指导教师:周启明
设计说明
项目位于重庆市澄江镇,项目面积约为30000平方米。场地使用人群众多,人群需求复杂。本设计方案对澄江镇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更新改造设计。以串联文化作为纽带、植入动态的模块化空间体系。唤醒游客对此街道中“此间记忆”。改善街道、院落景观环境,激发片区活力,重现澄江历史图腾。小规模渐进式的激活街区,留存原有的街区文化脉络肌理,改善空间环境重塑空间功能,满足不同人群对场地的需求,激发场地活力。尊重原有的场地历史,延续澄江历史文化互动融乐的市井百态,留住场所记忆,赋予文化价值,吸引游客,带动经济增长。澄江文化作为方案设计的纽带,挖掘场地文化,对街道以及院落进行改造提升,充分展示城市独特的文化风貌。给居民和游客提供一个集文化体验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交往空间。
30
山野与虫鸣
——长沙市青年群体疗愈景观改造设计
作者姓名:戴婷 | 指导教师:周启明
设计说明
本次设计方案将人的感观体验应用到植物景观设计中来,贯穿山野与虫鸣这个主题,打造以青年群体为主的景观改造设计。并在原有基础上做加减法,旨为打造一个让附近的居民、青年,游客可以休息娱乐,享受自然的一个综合性空间,来实现观·享·体三者合一,将情感需求与物质环境有机融合,使青年群体在社区生活中融入社会交往,减轻焦虑和孤独感,激发社区活力,加强人群多感官的感知。
31
旧里新辉
——昌吉市海棠大道景观改造设计
作者姓名:刑佳豪| 指导教师:李计鹏
设计说明
项目以“旧城如旧,旧城出新”为策略,对昌吉市海棠大道进行旧城再生实践与探索,以景观改造和基础设施升级为主要切入点,解决街道基础设施陈旧、文化叙事情节割裂、整体空间活力不足的问题,通过深入挖掘昌吉市的多重饮食文化,将农耕、游牧、中原饮食文化的地域特色转化为可触及的景观意向,营造历史感、文化感和空间感的叙事空间。基于古丝绸之路商路轴心的历史文化,提取驼铃声、驿站、集市的意象,结合艺术装置、铺装剪裁纹样、景观场景,形成连续的叙事线索;同时,转化“九碗三行子”“油塔子”等本土饮食文化与生活习俗,融入到景观小品、主题餐饮廊架设计中,在功能上拓展味觉以外的感官体验。整体方案设计中,既有烟火气息的市井生活,又融入了智慧设施、层次丰富的植被和高质量的夜景照明,营造当代舒适的“文化生态廊道”。
32
锦澜愈景悠
——新疆医科大学昌吉分院景观改造设计
作者姓名:张新沅| 指导教师:李计鹏
设计说明
设计主题以“五感康养”为设计,考虑到医院各科室、患者病症、年龄段等对院内景观的需求各不相同,本方案从场地功能分区、人流通道、景观改造设计,基于康复景观理念,对疗愈景观设计主客观需求分析,探讨现代医疗康复景观设计策略,使景观环境能通过作用于医患心理来缓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提升医疗景观服务品质,达到服务人群的目的。
33
雅韵回章
——昌吉市亚心广场景观改造设计
作者姓名:朱建浩| 指导教师:李计鹏
设计说明
本次毕业设计选址为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亚心广场,通过改造与更新相结合,文化的植入,功能区的串联达到集多种功能为一体,以“全龄运动”为主题的运动广场。现亚心广场部分功能设施老旧,各功能区域之间衔接不协调,无法适应当代居民的生活物质需求,景观设施风格多样不统一,整体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首先针对各年龄段使用者的需求进行分析,营造出不同的使用空间,融入体育文化,用文化进行空间的串联,让功能区中的文化更加凸显地域特色,使得整个亚心广场具有极深的文化代表性。统一标识风格,进行重新设计,所有景观设施围绕体育文化及各功能区设计语言形式进行统一设计。铺装设计以生态及人工合成材料为主,增加广场的耐久性,形式以结合整体设计语言。
34
薪火
——昌吉州文化馆景观改造设计
作者姓名:曾霜| 指导教师:李计鹏
设计说明
本次改造设计以“薪火“为设计主题,以昌吉州文化馆景观环境为设计目标,以沉浸式体验为核心,提取凝练昌吉本土特色文化、历史故事、非遗文化等设计元素融入到景观当中,通过场地不同区域的功能形式的改造提升,旧空间的改造与新空间的植入,让游客深入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和背后的文化内涵。景观节点融入昌吉州重大历史事件和杰出历史人物故事将其作为景观叙事的核心元素,让文化传承像接力赛,像一个大型互动游戏。
35
绿康源
——昌吉市凯迪名苑二期适老化景观改造设计
作者姓名:严阳| 指导教师:李计鹏
设计说明
本设计以“绿康源”为设计核心要素,对小区的道路交通空间、休闲活动空间、体育健身空间和景观绿化空间进行分类改造设计,营造出交通便捷、社交友好、安全舒适、景观优美的适老化开放空间环境。
36
吏治清明
——昌吉市人民法院景观改造设计
作者姓名:韩佳轩| 指导教师:李计鹏
设计说明
本设计是昌吉市人民法院景观改造设计,主要探究城市快速发展背景下,更加符合现代公众身心需求的景观改造设计方法,希望能为法务办公人员和周边居民提供一个自然与法治相融合的司法环境。
37
丝路花雨
——昌吉市博物馆片区景观改造设计
作者姓名:王文杰| 指导教师:李计鹏
设计说明
本次改造设计在于优化昌吉市博物馆片区景观文化氛围及公共间的舒适度,通过文化从博物馆走出来融入到室外景观中,让人们可以触摸,可以体验、可以参与提升市民的幸福感,顺应当下社会城市更新的大趋势,满足现发展阶段下人们对高质量公共空间的需求。
38
古境新篇
——昌吉市恐龙馆景观改造设计
作者姓名:葛欣林| 指导教师:李计鹏
设计说明
社会的发展促使人们对科普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高,传统室内展陈为主的恐龙馆越来越无法满足人们互动、体验的需求。因此,我们对场地进行了一次景观改造设计,试图打破室内与室外的空间界限,使恐龙科普知识与景观设计深度融合,打造出具有科普+生态休闲+互动体验的恐龙主题景观空间,让恐龙文化以更多元的方式进入大众生活,实现可观、可参与、可互动的全新设计愿景。
39
昌吉市建国西路与北京南路交叉口街角公园景观改造设计
作者姓名:葛阳阳| 指导教师:李计鹏
设计说明
本次城市更新中街角公园景观改造设计的理念围绕着提升空间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满足居民需求、传承地域文化等方面展开。
40
泉昌情
——石榴籽广场及周边景观改造设计
作者姓名:金晨| 指导教师:李计鹏
设计说明
石榴籽广场作为昌吉市多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民族团结、合作共荣的深远寓意。随着泉州与昌吉的对口援疆合作不断深化,两地在经济、教育、医疗与文化领域的紧密协作,为石榴籽广场的更新改造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与现实契机。然而,面对设施老化、功能单一、人车混行以及生态匮乏等挑战,广场还需一次注入新时代精神的系统升级。此次设计实地调研,交通流量分析与夜间照度测试等第一手数据,结合国内外公共广场改造的成功案例,以多目标综合评价为设计手段,提出功能分区、人车分流、文化主题与生态可持续相融合的整体方案。创新之处在于“双核心”文化意象的符号化表达,以及面向多民族用户的空间组织与亮化设计。通过这一系统化的景观改造,石榴籽广场将焕发崭新生机,成为泉昌情谊的情感纽带和昌吉市城市形象的重要名片,为新疆城市更新与民族团结的发展探索可复制的经典范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