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海南省“好房子”设计大赛获奖作品赏析(下)
发布时间:2025年5月21日 分类:建筑环境作品 浏览量:1265
从全龄友好的“多维公园”
到热带风情的“低碳社区”
首届海南省“好房子”设计大赛
吸引了一批卓越的设计师
他们以设计为笔
勾勒出城市更新
与乡村振兴的双重图景
他们用设计为介
重构了理想中的
岛屿生活美学
👇👇👇
第一届海南省
“好房子”设计大赛
获奖作品赏析(下)
【乡村建设赛题】
01
作品名称:《悠然见石山——石山镇美丽乡村设计》
设计单位:海南华磊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团队人员:王佳帅、邹学剑、吴海珍、李书炳、段若安、劳麒翰
设计理念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世外桃源般的古朴生活场景,正是设计师实地考察石山镇各古村落时所见的样子,村民们还保留着陶渊明笔下那般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尊重历史、传承文化,如何保持并延续这些原生态古村惬意的生活方式,是方案设计打造的重点。
方案主要分成三个部分着手设计。其一,打造田园式乡村民居。探索原生态古村村民的生活方式,保留悠闲、质朴、惬意的一面。首层设置内庭院,给村民保留纳凉、休闲、晒谷、栽花的一片室内田园。室内外通过外廊相连,不仅有利于日照防晒,也增加了过渡的功能空间。二、三层屋面预留菜园、花园、晒谷等露台空间,形成空间上的庭院内部立体花园。
其二,打造适合不同乡村家庭的可变式户型。针对不同家庭构成,在不改变原主体结构也不改变住宅外立面的情况下,户型设计方案均分别考虑了三种可变户型。后续村民可根据家庭实际需求,在砌墙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局部变化,来实现方案的可变布置。
其三,打造节能生态的绿色民居。通过将古建筑通风地墉进行改良后的地下通风道进行室内物理通风换气,实现“会呼吸的房子”。通过屋面光伏、装配建造等,实现节能的、绿色的、可装配建造的绿色建筑。
建筑造型的设计上,方案尊重历史、保护历史、传承历史。本方案设计的村落在空间上虽然自成一体,但双方一脉相承,立面风格上传承并呼应古村落原本面貌。新设计的村落与古村相邻,但又能融为一体,坡屋面及灰瓦的搭配是与古村最好的呼应。外墙面上采用了石山镇当地独特的火山石饰面,充分利用其表面不规则的纹路和质感,勾勒出独特的地域特色。庭院的院墙也采用了石山当地的块状火山石进行堆砌,点缀爬满从院子里蔓延而出的绿叶藤蔓,搭配郁郁葱葱的火山雨林,建筑气息与古村落充分融合。
02
作品名称:《两全居》
设计单位:海南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团队人员:陈辉龙、吴华泽、杨凌、曾一洲、黄劲
设计理念
本次项目所在场地资源禀赋突出,交通便利且具有浓厚的火山风情。村庄内部已经自发形成一定业态,如民宿、瑜伽静修等,代表该村落存在发展的可能性。但受限于乡村空心化、经济效益低微,无法形成规模。
因此该方案设计提出“两全居”的设计理念,创造一种既宜居又宜商的生活模式,通过“双入口、双流线”的策略,让房屋能在自住和外用之间灵活转换且互不干扰,旨在提高村民建设乡村的积极性。方案以人民安居为基点,设计一个既能满足高品质住房需求,又能支撑乡村振兴的好房子。
01
作品名称:《火山邻居》
设计单位:雅克设计有限公司
团队人员:符少强、刘君
设计理念
一、就地取材——火山石
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火山邻居的墙壁、院墙、铺地等都取材于本地的火山石。轻盈而细腻的玻璃窗和玻璃栏杆与厚实而粗糙的石头外墙,形成虚与实、柔与刚的对比。
二、构建“小邻和睦,大邻和谐”的邻里新风
邻里共享院落——院落内种植本地荔枝树、龙眼树及大榕树等遮阳植物,大树遮荫下铺满本地石板地面,并配上适量的本地石桌、石凳。在风和日丽、阳光充沛的院落里,邻里之间聊聊家常,各自忙忙手中家务;或围桌休闲娱乐,或品尝人间美食,共享世俗清欢。
三、“以人为本”的核心设计——人车分流
人车流线不共面——人行流线与车行流线不在一个水平平面,住家的人行主入口从各自庭院进入各家的入户花园,各家的车库主入口从村庄道路通过用地的车行道,再到地下车库入口。
四、改良的坡屋顶设计
在充分利用中间平屋面晒太阳、晾晒谷物的同时,通过局部升高的单坡斜面安装太阳能集热板,以此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五、双庭院的院落布局及阳台、露台的设计
休闲庭院与生活庭院自然地把首层分成两个功能区。阳台及露台的设计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在立面设计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千篇一律的立面变得律动起来。
02
作品名称:《墨岩雅居》
设计单位:海南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团队人员:陈炯、陈曦、王斌、陈帅、吴宁、赖修鑫、陈策、林道超
设计理念
乡村住宅设计,作为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径的切入点,正面临着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特色流失与社区活力减弱的挑战。在海南这片自然风光旖旎的乡村土地上,“墨岩雅居”项目应运而生,旨在通过融合地方建筑风貌与创新空间布局,重塑乡村的开放性与自然和谐,激发乡村新活力。
“墨岩雅居”采用多样化的单体组合街区策略,灵活应对地形、气候差异与居民多元化需求。成组成团的布局紧凑而富有变化,既节省土地又促进了社区凝聚力;成街成坊的组合则延续了乡村的街区文化,营造了温馨的步行体验;整体式组合则巧妙利用地形,通过连廊、平台等元素,构建出既统一又连贯的居住群落。空间构图上的对比、节奏与比例控制,赋予了街区丰富的视觉层次与美感。
在户型设计上,“墨岩雅居”推崇弹性组合理念,以模块化为基础,让每个家庭都能根据自身需求灵活调整空间布局。无论是家庭结构的变动还是生活方式的更迭,都能通过模块的增减、重组轻松适应,体现了设计的前瞻性与包容性。同时,预留的扩展空间为家庭的未来成长预留了无限可能。
全生命周期设计是“墨岩雅居”的另一大亮点。项目选用环保材料,确保住宅的可持续性与维护便捷;节能技术的应用,如太阳能、绿色屋顶与雨水回收系统,有效降低了能耗,提升了生态友好度。无障碍设计让所有年龄段的居民都能享受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此外,智能家居系统的融入,不仅提升了居住便利性,还促进了能源的高效管理,让科技为乡村生活添彩。
综上所述,“墨岩雅居”不仅是一次对乡村住宅设计的创新尝试,更是对乡村未来发展模式的深刻思考。它通过保留乡村韵味、促进社区互动、适应家庭变化及追求绿色智能,为乡村带来了既传统又现代、既生态又宜居的生活空间。
03
作品名称:《石韵璞居》
设计单位:海南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团队人员:黄德智、何子文、莫翠晶、吴凌桓、何玉婷、殷明坤、林鹏、符德远
设计理念
石韵璞居——留石乡之韵,追生活之璞。去空心之势,筑美好之所。
方案设计理念旨在解决乡村空心化问题,通过运用“在地化”设计策略,在延续乡村脉络和传统习俗的基础上,将乡村住宅转变为既宜居又具备经营服务功能的多元化空间。设计充分利用三卿村的自然风光,提升乡村环境的美学意境,为回乡居住和回乡创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从而开启乡村生活的新篇章。
通过规划布局的在地延续、景观风貌的在地化整合、建筑空间的在地融入、特色风貌的在地传承、人文要的素在地表达、乡村价值的在地输出、绿色科技的在地结合等七个在地化设计策略构建方案的骨架,打造出一个既保留传统韵味又兼具现代功能,集居住、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社区。
04
作品名称:《忆·巷居》
设计单位:海南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团队人员:苏宇、黄良聪、李典、李晓天、陈俊杰、王康富、谢辉、马广超
设计理念
地块选取在海口周边具有比较典型特征和一定历史文化的石山镇某村落,此地有保存完整的古村落建筑群。传统村落生态肌理独特,火山石屋建筑风貌别具一格,特别是火山石铺砌的街巷空间令人印象深刻。方案设计以“街巷”空间为设计启发,贯穿规划与单体设计。
规划构思:
总平面规划布局中,宅基地规划布局具有古村落布局肌理的共性特点。方案选择在宅基地内,对建筑体量进行拆解,创造出接近原有古村落建筑空间尺度,延续原有古村落的布局脉络。项目用地内公共空间构建呼应三卿村村落三条轴线及原有历史习俗,并保留场地内现有黄花梨树,利用古屋火山岩材料重建景亭,体现传承与发扬的设计初衷。
户型设计:
1.独栋户型设计:独栋户型对餐厨空间、公共客厅及主人房三个空间进行模块化设计。灵活自由,可产生多种组合方式、多种建筑造型,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需求,避免出现千篇一律,趋同化的建筑风格。
2.双拼户型设计:将两兄弟的2部户内楼梯设计成剪刀梯的形式置于两户之间,踏步做镂空处理,创造出可分可合的空间布局。镂空剪刀梯的设计灵感源于原有村落的街巷空间,街巷空间在村落布局中兼具交通与交流功能。鉴于现代建筑空间向高空发展,进而提出垂直街巷空间概念,垂直街巷是维系家人间情谊的空间交流纽带。
01
作品名称:《琼州·寻隐》
设计单位:中元国际(海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团队人员:王士勋、云艳、陈靖、王振健、刘安迪、陈华雯、徐海然、檀兆鑫
设计理念
方案主题着重于通过对火山乡村聚落的重新建设和资源整合,探讨如何引导人群回流乡村,凝聚共识,共同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方案设计中,重点聚焦于乡村聚落功能和形态的恢复与活化,通过增加符合现代生活的公共服务设施,塑造多功能可扩展的居住空间,优化乡村道路系统,完善居住空间尺度等方式,以新功能的植入给乡村带来活力,促进新的乡村聚落形态形成。
在经济性和地域性上,方案对火山地貌乡村的资源整合与利用方式进行了深入探索。通过深度挖掘火山地貌的文化特色及经济资源,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建设形成有特色的火山作物种植园,方案对该地区乡村经济振兴进行了探索和挖掘。
在火山文化风貌及新技术应用上,采用了传统材料和新型技术相结合的探索模式。方案致力于打造绿色环保、节能舒适、符合火山文化风貌的新型乡村建筑,提升乡村建筑居住品质的同时,吸引更多人回流乡村,为新乡村建设注入全新活力。
02
作品名称:《古石新韵--石山镇美丽乡村设计》
设计单位:海南华磊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团队人员:王霄汉、吴大春、杜发庆、曾晓云、符小攀、叶世超
设计理念
设计方案依据设计条件规划了一个可供十三户村民居住使用的聚落组团,由九幢民宅组成,其中五幢为独栋住宅,四幢为双拼住宅。方案在注重文化传承的同时,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强调设计成果的现实性和可行性,使其具备推广价值,从而实现帮助村民改善居住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良好愿景。
总平面布局上,在内部居住区与外部村道之间设置起缓冲作用的前部景观区,实现了组团内外的动静分离,提升了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同时,这里也是村民邻里交往的场所,为丰富村民日常生活创造了条件。在组团内部实现人车分流,人行道直达户门,结合传统村落的巷道空间特征及当地村民的生活习俗,多层次的展示传统火山石村落的独特魅力。
在建筑单体设计上,继承了传统火山石民居的平面布局特点,采用前庭后院式布局,实现了庭院与建筑的相融;遵循传统空间秩序,设堂屋于中轴线上,承载礼制功能;大量使用不同质感的火山石材料,体现选材的在地性;通过石木搭配的外立面设计,体现当地民居特色;提取传统建筑造型元素,延续传统文脉;融入现代建筑技术和设计元素,以适应现代生活及审美的需求,在“似曾相识”的基础上展现“新”乡村特征。
在新技术运用上,围绕可持续场地设计理念,采用多种创新技术,利用计算机模拟手段对建筑的太阳热辐射、采光、遮阳等进行分析,降低热量流失,减少能源消耗;采用环保建材与新风调节系统提升室内空气质量;充分利用雨水和循环水,采用节水洁具,节约水资源,共同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03
作品名称:《岛民的向往》
设计单位:雅克设计有限公司
团队人员:纪道足、宋元元、吴杨、林敏江、陈英华、陈德凯、梁松涵、许宇健
设计理念
作为生活在火山脚下的琼岛居民,对于乡村好房子有着朴素实在的需求:房子大气方正,立面简约美观;朝向良好,通风明亮;设有阳台露台等晾晒空间;柱网规整,建造经济便捷;房间布局可随着生活发展进行灵活改动。
根据居民的生活需求及大赛选题的相关要求,方案设计不仅完全满足上述的居住需求,还同时提出“1+N”的设计理念,让房子从容应对居民未来生活中各种需求变化的可能性。
在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上,方案设计还着重考虑建筑的节能保温设计,因此在建筑设计上运用了有利于隔热防水的坡屋顶形式以及在屋顶上设置光伏发电系统。
在居民整体居住环境的打造上,形成了“蝴蝶”型的总平面布局,两侧蝴蝶翅膀区域为居住功能的静区,中间蝴蝶躯干区域为共享活动的闹区,有意让这个地块独立形成一个动静分区的舒适居住组团。
04
作品名称:《石山翠影间的理想家》
个人设计师:彭若
设计理念
方案设计旨在营造乡村居民的理想家园,对宅基地采取了进落式的建筑布局形式,确保采光和通风。每块宅基地规划了不少于两处的庭院,提供户外休闲空间,减少热岛效应,同时设有前后出入口和车库,方便各种出行需求。
房屋设计了独栋和双拼两种类型的住宅。独栋设计了三种户型,每栋建筑面积约250平方米,共三层。双拼建筑面积约360平方米,共二层。独栋和双拼的一层主要为公用空间,包括客厅、餐厅、厨房、车库等,多处与庭院相连,增加室内外互动。一层还设有老人套房,方便老人生活。二层主要为卧室和书房。独栋的三层为备用房间或储藏室、露台。其中,双拼住宅左右对称,每户独立又可共用空间,主出入口设在中间,连接左右两户,每户有独立出入口。
独栋和双拼的一层皆设有挑高空间,提升视觉感受和自然光照射,增加装饰可能性。同时住户可在挑高空间根据需要安装简易壁龛,进行相关民俗活动。独栋和双拼皆提供了地下室方案,住户可根据需要建设。
建筑外墙采用灰色仿石漆,局部仿木色点缀,屋顶为简单双坡或单坡,与当地建筑相契合。同时,方案设计采取了异形柱框架结构,既节省空间,又美观大方。项目还考虑了绿色、低碳、环保要求,屋面设置太阳能光伏板,降低碳排放,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该设计方案旨在满足乡村居民居住需求,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希望激发更多的设计师关注乡村建设。
05
作品名称:《复兴村》
设计单位:海南元正建筑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团队人员:张平、林坤、刘璐、符尚平、刁丽杰、杜裕兴、张琴、羊浩华
设计理念
创作理念:
继承传统,呈现地域之美;尊重自然,洋溢生态之美;布局合理,营造建筑之美;赋能科技,创造生活之美。
作品特点:
1.院落式布局,通过组团形成左邻右舍、尺度适宜的邻里交往空间宜,符合当代乡村人居环境和人际交流的心理需求。
2.采取地方特色的传统民居形式、运用代表石山文化的建筑元素、结合海南热带特色的绿植景观,营造灰白相衬、粉墙黛瓦、绚丽多彩的海岛乡村风情。
3.户型方正,玄关入户。采用参数化和模数化设计理念,建筑平面标准化,有利于建筑装配式建造。
4.设计融入光伏建筑一体化理念。将太阳能光伏组件与建筑屋顶融合设计成整体,美观与实用相结合,实现建筑绿色低碳目标。
06
作品名称:《岩舍静谧》
设计单位:海南京创国际建筑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团队人员:阳鹏、王先堃、陈业武、苏里斯科、陈文硕、黄良浩、何井保、林书武
设计理念
本项目是一个具有历史文化的村落,周边自然生态优美,建设用地约4018㎡,为农村自建房。自建房在保持自然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提升村民的居住品质。
独栋建筑面积约250㎡左右,双拼建筑面积约350㎡左右,错落布局,在每户宅基地(面积175㎡)里,充分考虑农耕文化的特色。依据地块的高差不同,采用错落的布局特色,既丰富了整体立面组合,使布局不再单一单调,又解决了邻里间的隐私问题。临街主路面设有入户出入口,全部围墙保持了街区的完整性。内街公共的绿地为村民间相互交流提供了优美的场所。
建筑的外立面采用原始的自然材料:火山石块、红砖、清混凝土、木色格栅,既便于就地取材,又可减少造价,使其更接地气,像从这片土地里长出来的一样,自然主义与人文情愫完美结合。粗犷自然的火山石块与木格栅、清水泥、红砖、白墙、灰色铝板瓦相互搭配,使原本的建筑不再单调;丰富多变的外立面与在清风中摇曳的椰子树增添了靓丽的光彩,使建筑静静坐拥于葱郁的自然怀抱。这不仅是一处居所,更是一幅流动的画卷。
新闻多看点
2024年,经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指导,海南省勘察设计协会举办了第一届海南省“好房子”设计大赛。该项大赛最终评选出城市更新、乡村建设两个赛题获奖作品方案共18个,包括一等奖3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9个。2024年12月25日,获奖结果正式公布。以下是完整获奖名单:
一、城市更新赛题
一等奖:
作品名称:共享绿岛·有境无界
参赛者:中元国际(海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等奖:
1.作品名称:“见面聊”
参赛者:海南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作品名称:椰城拼图——不间断流的城市更新探索
参赛者:海南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三等奖:
1.作品名称:把乡愁还给城市
参赛者:雅克设计有限公司
2.作品名称:活力之环·多维公园——全龄友好绿色社区
参赛者: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
3.作品名称:“盛世繁华,好宅一生”
参赛者:海口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乡村建设赛题
一等奖:
1.作品名称:悠然见石山--石山镇美丽乡村设计
参赛者:海南华磊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2.作品名称:两全居
参赛者:海南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等奖:
1.作品名称:火山邻居
参赛者:雅克设计有限公司
2.作品名称:墨岩雅居
参赛者:海南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3.作品名称:石韵璞居
参赛者:海南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4.作品名称:忆·巷居
参赛者:海南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三等奖:
1.作品名称:琼州·寻隐
参赛者:中元国际(海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作品名称:古石新韵--石山镇美丽乡村设计
参赛者:海南华磊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3.作品名称:岛民的向往
参赛者:雅克设计有限公司
4.作品名称:石山翠影间的理想家
参赛者:彭若
5.作品名称:复兴村
参赛者:海南元正建筑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6.作品名称:岩舍静谧
参赛者:海南京创国际建筑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