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2025艺术设计本科毕业作品展
发布时间:2025年7月18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024
寄语
献给2025届艺术设计系本科毕业展
光阴流转,白驹过隙。当六月的风再次拂过俪人湖畔的垂柳,当建艺楼的玻璃幕墙浸染盛夏的霞光,我们怀着无比激动与自豪的心情,迎来了2025届艺术设计系本科毕业生作品展。这不仅是一场凝结四年求索与汗水的成果汇报,更是青春梦想在八十载工大沃土上的璀璨绽放。
回首往昔,你们怀揣热忱与憧憬,踏入东风广场的身影仿佛就在昨天。四年时光,是磨砺,更是成长。我们共同见证了专业教室里深夜不熄的灯火,写生路上风雨兼程的执着,方案推敲时的精益求精与答辩前夕的反复锤炼。在“厚德、笃学、崇实、尚新”校训的浸润下,你们以设计的语言观察世界,以艺术的触角感知生活,品格得以沉淀,视野不断开阔,自我实现突破。
本届毕业展在导师们的倾心指导下,同学们历经选题、调研、构思、创作、答辩等环节,最终将思考与实践熔铸成眼前这丰富多彩的画卷。作品选题紧贴时代脉搏,深入社会肌理,从城市更新到乡村振兴,从文化传承到科技伦理,从可持续生态到人性化关怀。你们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社会议题,用创新的设计思维探寻解决路径,将个人表达融入社会关切,展现了工大设计学子应有的责任担当与人文情怀。
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祝愿全体毕业生前程似锦,未来可期!
合肥工业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
作品展示
01.原点——多维转变视角下的穿越
作者姓名:蒋程
指导老师:孟梦
《原点》是一部探索青少年成长与家庭关系的八分半钟动画短片,通过“穿越多维世界”的叙事框架,展现主角从迷茫走向自我认知的情感历程。以差异化视觉风格区分三个世界:童话世界(柔和色调/圆润造型)传递纯真;现实世界(冷峻写实)刻画青春压抑;科幻世界(金属质感/废墟场景)隐喻技术孤独,其中角色设计随世界观演变,通过服饰、体态与配饰差异映射心理成长轨迹。
02.白鹇与祁红茶品牌包装设计的自然符号转化——以石迹村为例
作者姓名:郭仪
指导老师:许放
本设计针对祁红功夫、香螺、毛峰三款茶的工艺、口感与汤色差异,进行明确的产品定位,并围绕“白鹇”这一自然符号,分别打造出三种风格各异的祁门红茶系列包装设计。设计过程中不仅通过对白鹇形态的视觉转化体现每款产品的个性定位,同时也在包装材质选择、印刷工艺、开盒方式等方面进行精细化处理,回应不同消费场景与目标人群的多元化需求。
03.陶瓷谷——醴陵釉下五彩瓷信息设计
作者姓名:宋婧祺
指导老师:陈晓亮
本设计以醴陵釉下五彩瓷为主体,整合历史发展、工艺流程、纹样图案与色彩特性进行信息设计,并融入制作场景与工具元素,保留陶土原色并辅以五种高火性色彩,采用微扁平化与半色调手法增强视觉趣味性,结合衍生文创实现文化传播与实际应用。
04.数字刺青
作者姓名:诸葛雯惠
指导老师:刘昳含
本作品以数字图像融合插画,通过“刺青-洗去刺青”的隐喻过程,揭示网络留痕对隐私的侵害及维护“被遗忘权”的必要性,引发对数字时代遗忘权的多维反思。
05.节令剧场——剧场理论视角下的岁时节令视觉设计
作者姓名:张楚钒
指导老师:孟梦
岁时节令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符号化与传承危机。本研究以剧场理论为视角,聚焦平面等非表演性设计领域,通过节令主题的视觉转译,构建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的跨学科对话机制。课题既填补了剧场理论在视觉设计中的方法论空白,也为非遗活化提供创新路径,兼具理论突破与实践创新价值。设计选取天贶节、寒衣节、人日节、上巳节四个小众节令,通过四张插画构建“文化舞台”,以几何化图形提炼节令符号(如天贶晒衣、寒衣焚纸、人日剪彩等),融合戏剧化的构图与色彩,再现节俗的仪式感。日历设计借鉴老黄历的版式与干支元素,强化时间与文化的关联。整体设计通过视觉隐喻将节令“表演化”,既保留民俗内核,又赋予当代审美意趣,探索传统文化在视觉传达中的转译与活化路径。
06.釉彩醴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湖南省醴陵窑文化视觉设计
作者姓名:林妍希
指导老师:孟梦
本作品围绕“千年古窑村”沩山村,以湖南醴陵窑文化中的釉下五彩瓷为出发点,分别从色彩、纹样、器型、质感、工艺技法等方面进行视觉设计,通过利用设计学思维与方法对醴陵窑的历史人文与造物文化进行重新阐释,从中洞察设计介入的机会点,创造视觉符号与视觉叙事,探寻醴陵窑文化契合当下传播语境与大众审美的视觉表达路径。
07.“一村一品”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产品深加工包装设计——以石迹村山茶花为例
作者姓名:夏恬天
指导老师:许放
本次设计将乡村振兴与包装设计结合,运用“一村一品”模式,以石迹村山茶花为出发点,进行深加工产品包装设计,并根据其特点开发香薰类与护肤类两大系列产品。整体设计突破传统农产品包装形式,打造更契合市场与时代的包装,延伸至深加工产品及文创衍生领域,延长产业链,以更好满足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
08.傩舞纪
作者姓名:蒋晗
指导老师:蔡飞
本绘本以安徽非遗祁门傩舞为核心,聚焦青少年群体。以女孩探索傩面具为线索,串联“溯源-制作-展演”情节,以正月初二为时间锚点暗喻传承主题。插画融合工笔与现代风格,在场景中植入面具象征、舞步寓意等知识,通过女孩从好奇到参与的成长,隐喻非遗新生。
09.彝·回响
作者姓名:肖旸
指导老师:蔡飞
在全球化加速的背景下,民族纹样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表达载体,彝族传统纹样的文化价值日益凸显。本研究探索其沿Y2K未来美学与穿戴艺术的数字化再构,构建“民族纹样+数字设计+沉浸互动”的跨界模式。
10.寿县八公山民俗文化节活动形象设计
作者姓名:周心怡
指导老师:李秀梅
本作品深挖八公山民俗文化节内涵,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提炼民俗汇演元素,通过插画展现节日活动氛围与文化特质。插画图形融入当地特色活动元素,深化文化内涵,并运用现代设计理念,生成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审美的视觉符号。
11.基于消费批判设计理念的包装视觉实践研究:以“塑质超载商店”概念店为例
作者姓名:辛佳遥
指导老师:曹昊
“塑质超载商店”以反讽叙事聚焦塑料污染议题,构建“时间兑换塑料”虚拟机制——耗时换取塑料商品,与现实易得性形成反差。通过色彩、图形及交互界面营造沉浸感,引导反思消费习惯,探索社会议题的视觉传达新路径。
12.岱宗诗韵——历代泰山诗词的可视化设计
作者姓名:邵逸凡
指导老师:周莉莉
本作品以“诗词意象可视化”为核心理念,通过构成、图形、色彩三重维度解构泰山在历代诗歌中的文化意象,构建一场跨越时空的视觉对话。通过解构-重构的设计方法论,使静态的山岳景观在诗歌文本的催化下产生叙事张力,最终达成“诗有形,山有韵”的传播诉求。
13.二十四节气音乐绘本设计
作者姓名:杨润瑾
指导教师:李永婕
本作品以中国传统节气文化为主题,围绕原创角色“鼓妞”“鼓娃”为载体,通过“插图+节奏乐谱”双页结构,融合节气故事、旋律与服饰图鉴。延伸设计多款节气文创,构建儿童可看、可听、可感的认知世界,促进传统文化多感官传递。
注:以上作品均为学生个人毕业设计,属于探索性的设计研究,相关版权及解释权归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