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2020级园林专业《园林建筑设计 I 》课程成果展

课程介绍
园林建筑设计I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内容、程序和方法,了解园林建筑在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各种营造途径及手段,认识建筑结构和构造的重要性,树立造型意识,形成功能技术与环境艺术、社会文化等方面综合统一的概念,学习设计小型而简单的园林建筑和构筑物。本课程分为准备、结构设计与构造设计3个阶段:准备阶段通过现场实习体验结构和构造对园林建筑的影响力;结构设计阶段着眼于单一空间结构体系的建立,学生通过建筑小品设计和手工模型制作,学习 “搭建”技术,建立起“结构骨架”的概念,认识结构与形式一致的重要性,培养 “结构逻辑”;构造设计阶段着眼于建筑表皮在外观造型、空间围合时的表现力,深化第一阶的方案设计和模型制作,使学生在深入理解空间的同时,从构造层次对建筑物的“表皮”有一个相对直观的认识,培养“构造逻辑”。

参与班级
园林专业2020级本科生全体6个班级
参与教师
王朋,秦岩,曾洪立,刘利刚,张若诗,段威
部分学生成果展
校园建筑小品实习实测
钟思明 马春丽 李贞睿 熊茂君 哈布日 王荣童 曹嘉琪指导教师:曾洪立

课程设计
“啡语” —— 园林202班  朱明轩  指导教师:秦岩

咖啡厅坐落于奥森公园,名为“啡语”,寓意人们在此感受咖啡的语言,体验咖啡与味蓄的碰撞。建筑整体采用简约设计,利用简单立方体的变形、切割、嵌入构造出多样有趣的空间形式,进而创造出了不同功能的空间和与之对应的行为流线,为人们在公园内创造了一处休憩、交流的场所。本学期是第一次接触建筑设计,通过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学习、思考,个人对空间、形式、结构、功能的关系都有了初步的认知和思考,但对于设计细部的把握和处理还有许多不足,希望在以后学习中能够不断提高。

“The Boxes Café” —— 园林202班  白佳音    

指导教师:秦岩

本次作业完成形式为现代式咖啡厅,命名为The Boxes Café。建筑体块由五块长方体通过交错相叠摆放而生成,该建筑也由此而得名。建筑及其内饰主要配色为黑白灰,体现现代简约。该场地东南方位为水体,故建筑主要开窗在东立面和南立面,二楼露天用餐区与室外茶座也均位于东南,顾客可以由此观赏远处的奥森塔。在建筑周围设置了花池、路灯、铺装与道路丰富场地。咖啡厅主要为满足游客休息、观景、议事等需求安排内部功能。通过本学期的建筑设计课程让我对建筑设计有了“初体验”,也让我体会到一个方案从无到有的生成过程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完成最终作业时对建筑师真由衷敬佩,太了不起了!
“Alkaid——摇光星” —— 园林202班  田佳颖  指导教师:秦岩

本次建筑的设计思路主要围绕着“环境”与“功能”两方面展开。基于对场地的实地考察,在一层的基础上将二层后移,形成错层以适应建筑背面抬升的地形;楼层相互交叠部分上下贯通,形成共享空间以满足光线与视野的跨层交流。内部功能设置重点在于处理顾客与员工的分流,以该场地西南方位视野最优为依据,在一层北设员工区、南设顾客区,配合观景场所布置落地玻璃幕墙;而二层混合了私密性好的包厢与开阔性强的室外平台、室内阶梯平台以满足客人的不同需求,连接外部的阶梯与坡道也加强了建筑与环境之间的联系。经过数周建设课的学习,我对场地环境的分析、建筑造型的手法、室内布局的逻辑等基本设计概念有了一定的认知与理解。首次尝试相对完整的建筑方案难免走些弯路,在此十分感谢老师的陪伴与悉心指导,帮助我在探索中将生疏与迷茫转变为想法与思路。纵观全程可谓是收获颇丰。
“抱岫” —— 园林203班  汤梅艳  指导教师:曾洪立

在场地布局上,主要以学子情南部的小片加杨疏林为依托,布置可观赏的林下草坪和坡地,并与建筑形成交互的遮挡,来模仿林、岫、云三者的相互关系,加强环境和建筑的联系。这个展廊建筑造型旨在表现流线的、动态的云,与表现云的静止态的云在亭形成对比,是字面意义上的再筑云在亭。由直线和菱形柱网组成的展廊通过空间围合程度的逐渐变化来表现云的流动,表现 “白云出岫”的动态情境。这种过渡正是“抱岫”一名的来源。根据环形交通流线形成的空间体验闭环和布局上两个相望相对的“L”型是谓“抱”,而建筑作为实体是谓“岫”;“岫”之后将言未言的“云”是场地中沿着翘角亭向外望去的景观环境。画图纸的时候倒是没有太犹豫,选定了用单色表现,买了一只灰色的慕娜美(想画成美式钢笔画风格)就直接上了,建筑剖立面基本基于su建模。
“穿梭”展廊 —— 园林203班  马春丽  指导教师:曾洪立

园林建筑设计是本学期的一门新课,在完成校园建筑小品测绘和最后的展廊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我发现这门课与制图基础和空间构成存在很大联系,前者是后两者的综合与巩固。在校园实测阶段,实地测量不失为亲身感知空间的好方法,同时还可积累常用的空间尺度数据,思考设计细节的优缺点……虽然感觉在前面的实测攒了不少知识,但真正自己设计起来仍一头雾水、漏洞百出,我早期的展廊不是摇摇晃晃就是漏风漏雨,在结构上存在安全隐患,在空间上流线不够畅通,在外形上风格不太整体统一。经过一次次的评图和修改,我最终敲定,就用易于控制的方形空间语言吧,先定好建筑面积与高度以及柱网布局和出入口,考虑好采光问题和空间需求再对墙体进行变化,然后把自己当成看展的人,一步步细化设计。户外环境部分,为达到开阔的效果,我大致划分了草地、砖地和砂土地三大块区域,分别再种树、设木凳和建小型活动空间。设计到此基本完成,手绘之时须注意制图规范、拿出表现技法以呈现方案。
“双子” —— 园林203班  王紫光  指导教师:曾洪立

我的设计方案以“双子”为母题,以双中子引力波作用下的“时空涟漪”造型为造型设计灵感,在保留“云在亭”原场地氛围和植被环境下,通过建造半围合的展览建筑空间和全封闭储藏室为场地增添新的功能、注入新的活力。建筑主要采用钢木结构,使用工程木材料搭建拱顶和曲面墙,保证了建筑曲线造型和结构的可行性(参考学校林之心)。最终采纳老师在图纸方面的修改意见,遵循建筑制图规范,从构图形式和风格以及单个区域的界定和布局等方面加强设计方案的表达效果。总之,这次设计过程成为了一次收获满满的学习经历,老师每节课深入浅出的悉心教导使我对建筑设计有了新的理解,认识到建筑材料和结构、实际工程的使用体验和感受、建筑的形式美感都是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旋驿” —— 园林204班  姜雨青  指导教师:刘利刚

这次建筑设计设计的是奥森公园的休息站,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休息站里建浴室。其实我们周边的公园,很少有这么做的,但是我们在设计中去实现这种做法,其实也是一种对个体的充分的尊重。人去公园,会有很多人是去运动的,那就一定存在很大的需求去淋浴,满足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需求,也会使得一个城市的宜居度越来越高。这是建筑的诉求,也是景观的作用。而且在这堂课中让我体验到了很大的成就感,看着渲染之后的视频照片,就好像是看着一座已落地的建筑,体验到了自己的构思逐渐落实下来的成就感。
“园林小筑” —— 园林204班  罗尹婧  指导教师:刘利刚

这次建筑设计设计的是奥森公园的休息站,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休息站里建浴室。其实我们周边的公园,很少有这么做的,但是我们在设计中去实现这种做法,其实也是一种对个体的充分的尊重。人去公园,会有很多人是去运动的,那就一定存在很大的需求去淋浴,满足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需求,也会使得一个城市的宜居度越来越高。这是建筑的诉求,也是景观的作用。而且在这堂课中让我体验到了很大的成就感,看着渲染之后的视频照片,就好像是看着一座已落地的建筑,体验到了自己的构思逐渐落实下来的成就感。
“斜意” —— 园林204班  李晨阳  指导教师:刘利刚

在这学期的建筑设计课程中,我在老师的引导下受益匪浅。课程初期老师耐心地为我们补充了建筑平面专业知识,每节课的设计深化都逐步加强了我的方案中建筑形体的流畅度和实用性,这样的层层引导使我在整个项目中始终保持完整清晰的设计思路。奥森休息站不算一个大体量的建筑,但设计过程中对于建筑本身功能和外观的把控,以及注重与环境的互动性等这些设计要点都很锻炼我们的能力,我的设计专业性、审美能力和软件操作熟练度等方面都得到了稳步提升,整个设计课程在老师的带领下我觉得非常酣畅淋漓以及很有成就感!
 “隐榭” —— 园林205班  王悦颜  指导教师:张若诗

本次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作业,我搭建了两座木构筑并与场地呼应。场地设计在学子情广场的基础上稍作改动以衬托构筑,并保留了所有原有植物,来呼应其“万物得其和以生”的主题。两座构筑一开一和,设计重点在顶部,以两种不同方式——合板结构和传统屋架结构,体现了两种设计思路。这学期的园林建筑设计课,使我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设计过程、图纸表达、实体模型辅助表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学期的课程中,我多采用电脑辅助设计,多种软件结合,锻炼了我多软件工作流的能力。总之,本学期使我对园林建筑设计有了初步的了解,所获颇丰。
“窗院里” —— 园林205班  孙天伊  指导教师:张若诗

设计以中国古典园林为原型,提取其墙体、树院、水池和廊道等空间限定要素,在3.3X3.3米的平面网络上,通过设置东西向长墙将场地划分为层状空间,进而将书屋、水池、咖啡吧等休闲与阅读空间置于层状空间之中,并使之形成围合、渗透、转折的空间关系和步移景异的景观序列。在设计的过程中,从一开始的概念到中间细化设计,再到最后的设计成果和绘图,这期间十分感谢张若诗老师的鼓励与指导,让我的设计变得更加有逻辑和说服力,也让我更加明确地表答出我的设计理念。
“漱石园” —— 园林205班  马瑞杰  指导教师:张若诗

在本学期的建筑设计课程中,通过调研、设计和成果展示,我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设计能力以及对设计方法和过程的理解,补充了建筑构造相关知识的同时通过动手操作感受了建筑构造与功能的有机结合。名称“漱石园”寓意“漱石枕流,光而不耀”。设计由穿行空间、停留空间和开敞空间组成。研究“观器十景”,以折板为载体,简单有力的定义、串联场地空间,提供丰富的体验,并组合台地作为停留休憩的场所。出入口处通过置石和嵌入三棱镜,营造气氛的同时提供给人们感受时间流动的机会,呼应设计主题。
“闲思” —— 园林206班  孔淑娴 指导老师:段威

该设计旨在为同学们建立一个展览的空间,兼顾管理储藏和休息作用。在设计过程中,以”L“为基本型,通过组合、挤压、嵌套等手法,对体块进行了简单的变换。根据设计要求,将展览空间划分为半室外的一楼和相对隐私的二楼两种氛围,以供大家更好思考与交流,在休闲时,产生思想上的碰撞,故为该校园小品取名为”闲思“。本学期的园林建筑设计是我第一次进行相关建筑小品的设计。感谢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的建设一步步成熟。这让我感受到设计的魅力所在——可以无限推进,有无数种可能。
“∞ Gallery” —— 园林206班  张卓群 指导老师:段威

在本次园林建筑设计课中,我将学子情所在之处改造成一间展馆,并将它取名为“∞ Gallery”,∞是数学中无穷大的符号,我主要是根据模型的形态起的名字。模型的诞生,是在一首歌的时间里发生的。原型是用六个小木块摆出的错位的两个C,我想让展廊更加开放,于是将包容的双C翻折,让内部朝外。当时刚好听到《银河》这首歌,伴随着旋律我脑海中呈现出两个星球碰撞的画面,于是将双C补全,变成双圆交集的状态。又为设计增添“棱角”,平衡圆形的温和感,最后变成现在的样子。过程中,段威老师给了我很多关键性的意见,比如“人物剪影”的创意,中间下沉休息区的建议等,升华了我的设计。通过此次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发现学习永无止境,设计之路漫漫,我会带着初生牛犊好奇又兴奋的心,继续前行。
关注 关注
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