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2021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动态机能造型》课程展

授课班级:2021级数字媒体艺术1班2班学生:64人

指导老师:冯乔 曾雨林 廖清爽

策展小组:冯乔 曾雨林 廖清爽 王煜雯 周雨薇 陈铭杰 张荣东 李嘉琪 梁丹婷

一、课程简介
动态机能造型》做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一年级基础课程,强调学习动态造型艺术的造型原理和思维方法,能够通过一定的研究,最终运用动态机能的手段在物理世界中呈现出运动的美感。虽属于基础课程,但也强调以创作带动学习,既注重基础技能的掌握,同时也注重创作过程的训练,为后续的创作课程打下基础。本次课程以“自然的动态”为主题展开创作。“就像大海,总是重新开始,总是焕然一新”,“像一棵树在风中的形式升华了。风吹过,树叶颤动,那是属于生命与生命间的呼应。"——当亚历山大·考尔德创作出Mobile雕塑后,马塞尔·杜尚对其作品做出了如此的评价,大自然的美妙与无穷总能成为动态艺术创作的来源,在动态艺术的鼻祖考尔德这里是如此,在之后的很多知名艺术家诸如新宫晋、泰奥·杨森、埃利亚松等也都分别运用不同的技术媒介呈现出具有新意的、以自然为主题的动态艺术作品。那么,在本课程中的学习挑战是,面对这一常见的主题,如何找到自己的创作切入点,并结合当下的一些动态机能技术,最大化的进行创造性表达?

学生首先被要求围绕“自然的动态”主题寻找感兴趣的切入点,之后通过对切入点展开大量的研究后获得主张与创意,最后落地形成作品。在这四周的过程之中,学生经历了从研究到方案再到打磨落地的过程,最终交出了一份多样的答案:有展示老子自然思想的《人造风箱》,以环保为议题的《自然之息》、《濒危花》、《环游世界》,展示黏菌智慧的《MYXO+EG+ILF》,反思人类欲望的《困局》等等。

虽然作品最终仍存在许多不足,但也呈现了学生对主题不同角度的思考,以及对动态造型艺术创作技能、方法的掌握与认识。希望大家对这次课程展提出批评,也希望参展的学生能够借助这次展览发现问题,取得进步。

二、课程展览
三、作品展示
01《MYXO EG ILF》

作者:张荣东 赖煜晋 陆雨航 王易 蒋文婧

此交互装置是以黏菌信息交流的能力作为切入点,将黏菌与人类大脑相结合,以液体传输象征信息流动,由此模拟黏菌思考的状态。观众可以通过键盘进行信息输入,与黏菌网络组成的大脑进行交流,引发对于智慧生命体的敬畏和思考。作品创新地运用流体循环和编程算法构建了一套可交互系统,观众利用键盘输入问题时即触发装置,装置内液体不断高速循环和震动,几秒后装置会在电脑屏幕内回复您之前所输入的问题,整个作品展现了黏菌“思考”和跨物种交流的过程。

02《困局|IMPASSE》

作者:郭家怡 彭乐 赵紫云 黎晓茹 谢宗宪 毛莹莹
对智慧的过度追求可能使人类走向灭亡,过于快速的发展、极端变化的社会只会继续缩小人的生存环境。章鱼通过限制自身智慧产生达到与地球和谐共处,人类或许也能如此。装置使用头戴式,通过人体心率传感到头戴式装置充气以限制人的感观达到对于欲望的限制,进而反思人类对智慧的过度追求和社会的极端发展本身在使其痛苦。我们或许应该“停下来”。

03《环游世界|TRAVELING TRAVELER》

作者:陈铭杰 周也山 庄博 郑悦婷 梁丹婷

设计灵感来源于一次性餐具,口罩,塑料包进入我们的日常以及从生活退出后被环境所排斥的过程。白色垃圾这一矛盾体被过分利用,覆盖与蔓延,但作为廉价消耗品失去作用后成为不被生态接受的污染物。我们从中提取白色垃圾与行李箱作为装置的符号语言,同时借助旅行箱本身的迁移属性作为白色污染的承载物,以旅行箱作为时空转换的象征,将填满白色垃圾无法喘息的土地状态随人的迁移带到各个地方。展现这些全球范围的“侵略者”是如何向自然施压,作为移动污染源的我们是如何传播这一灾源,又是如何受制于此的。为传递这一层关系,我们制作了这个装置作品。
04《翅果》

作者:成曦、朱婉琪、姚瑶、刘子璇、王高学、徐艺珈

翅果成熟后从母体脱落,在风的作用下旋转下落,降落后生根发芽开启一段全新的生命,象征着生命和希望,是大自然生命传承和自然循环的智慧结晶。每个翅果作为生命的个体参与到大自然的循环当中,其本身传播生命种子的方式也是自然循环的一种,以此参与到整个自然生态大循环当中。
05《受控的风箱》

作者:叶宇曦 路子悦 夏双翼 刘馨远 廖智诚 张敬萱

该影像互动装置名为:《受控的风箱》,是利用编程与交互传感器及Mapping手法实现的沉浸式交互艺术装置。概念来源于老子的“风箱”理论。在天地这个风箱中,保持虚静才是最本源。在交互中 将人类干扰风箱的行为具象化为拨弄水面。通常,屏风投影静止,当水面感应人体拨弄,屏风影像如失控一般狂乱。屏风中的光影是对风箱的具象化,墙上混乱的光影是转述风箱在人类干预动荡不安的内在。当参与者干扰风箱,外表平静的“风箱”通过屏风投影转述,动荡的内在用抽象动态的光影进行呈现。

用废弃工业品拼贴成实物,空灵的投影与破碎的实物形成视觉上的强烈对比。用交互技术与变幻无常的画面引发人们对工业文化逐渐取代工业文明的思考。

06《自然之息|Natural Breathing》

作者:黎安俊 陈钦圳 王炯骅 梁木兰 冯奕阳 赖美兆

气动装置,大形态仿照了动物的肺部。每个能充气张合的部位里都拥有一种植物,每一次的张合都体现了生命的脉动 ,这也是属于自然的脉动,自然的呼吸。

每当塑料薄膜收合时,里面的植物无法得到充足的氧气,也体现出一种窒息的感觉。

07《涟叶三诘》

作者:王煜雯 陈萧宇 周雨薇 陈姝雁 黄子弋 何慧婷

本艺术装置就荷叶的动态和意象相结合进行构思。以叶为镜,知己得失,君子慎独,三问本心。我们将“新角”、“盛叶”、“枯枝”三种意象化为对自我的发问,同时采用文人墨客“三进居室”的概念构建三个意象空间,并传承与创新了传统文化中赏莲的⻛雅情趣。我们将“莲叶”融入微风荡漾的水生环境中,在空灵禅意的水滴声体验月下荷塘光影流转之景,时间在此刻缓慢流淌,留出给予沉浸自然的思考空隙。带给人们艺术疗愈般的沉浸式体验。 以中式禅意为落脚点,创意性运⽤看似随意磊叠搭建的⼏颗卵⽯和几片叶片,融合新媒体元素,将云海瀑布、⼭川河流的⼤美展现于⽅⼨⽯台。

08《蔓延|FULFILLING》

作者:吴家俊 邓绮珊 邵志宏 刘惋月 李舒洁

内爆效应下的“焦虑模型”装置的设计灵感源于对当下生活的程序化和当代成年人所面对的生活压力,与自然界的洋流,涟漪等意象进行的融合再创作。

焦虑模型的概念源自赤裸生态的概念的二次分析解构,而内爆概念则取自于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中的经典理论。当下社会生活具有显而易见的焦虑倾向,电子媒介的产生和介入某种程度上更像是一种对原有的人类自然群落活动的入侵和蔓延,当现代条件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理所应当的必需品,实际上也是对我们的思维模式进行了变革性的重构和组织。

自由和原始反而会成为当下社会所具有争议性的话题,科技仿佛是一种文化层面和媒介层面上的双刃剑,给艺术也提供了多种解构的可能性。

视错觉的利用旨在引起对人的视觉神经的最基础也最奇妙的直接感知,与装置的结合识图引发观者的自我思考,精神的暗示。

09《灵海潮汐》

作者:刘彤 梁子睿 王梓洋 顾及 郭若琳

由月球的引潮力引起的潮汐,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自古以来人们对月亮,对潮汐都有着别样的情愫。月升月落,潮起潮落,人类就在这循环往复中发展,逐渐建立起社会与秩序。装置用交互的方式,将人、潮汐、月食的关联性进行重新表达。1、整体装置运作环境为较暗的环境,用灯光和发光材质表现。

2、用圆形灯光代表月球,利用光影投射的效果表现出潮汐的涨落。在月球引力的影响下,海水呈周期性涨落,如《论衡》中所描述“涛之起也,随月升衰”。潮水此起彼伏,潮汐周而复始,像一种瘾,又像一种轮回。

2、圆形内,上半部为海浪形态,海浪边缘由代表浮游生物的发光物组成,以此勾勒海浪形态,体现潮汐与生命相关联。

4、圆形内,下半部为驱动海浪的机械装置,由连杆传动机构作旋转往复运动,表达潮起潮落实际是一种循环往复。

10《濒》

作者:杜嘉慧 李嘉琪 朱彧奇 杨颖 庞瑜

我们对濒危花这一概念进行挖掘,发现其濒危的原因包括了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内在因素为其内部结构构造的特殊性不利于繁衍。外在因素最主要的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包括对它们的过度索取以及对生存环境的破坏。现阶段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破坏加快了物种自然灭绝的速率,若我们仍无意识并持续下去,未来可能会到达一个自然界生物(花、植物、动物)稀缺,只能依靠技术手段去留存它们曾经存在的痕迹,即人造物 。

人造物是与自然物相对的一个概念,常常被理解成为了特定目的而被人们有意向地创造或生产出来的对象。人造物即使可以模拟它们的形态、动作,但仍然是不具有生机的死物,怪诞、麻木。

我们以濒危花结合人造物的概念设计动态装置,希望引起人们对于濒危花、濒危物种的关注,反思自己对自然的伤害。

11《一晦一明》

作者:梁嘉淇 张健琳 刘锦贤 吴叙桦 陈烨堃

“看上去如梦似幻,其实是一场大屠杀。”我们想去演绎飞鱼跃出水面华丽的背影,但在华丽的背后是它们面对天敌的逃窜,也表达出有些表面美好的画面或者事情实质上有不那么美好的内在。飞翔没有那么如梦似幻,而是逃生的手段,揭示现实生活中事情的两面性。同时,我们利用了视觉暂留这一原理进行我们的装置制作。

-END-
关注 关注
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