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2023届本科生展⑥

本期责任导师

张欣荣教授、孙子唯教授 、何浩教授

01

作者/曹雨晴

导师组/张欣荣、蒋华、吴帆

作品名称/《流泪之树》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何为“流泪之树”?橡胶制品与日常生活高度粘黏,设计与生活的关系也投射其中。如何转向橡胶背后交织着的文化场域?作者从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三个方面进而展开对当前时代多频转变的交叉分析。

通过将历史、文化、产业、生活四大板块对“流泪之树”进行拆解式的讲述与表达,以信息并置的方式对其深厚的文化与现象进行多次具有文化性、破碎、非结构性的定义,以转述者、编辑者、旁观者、亲历者等身份讨论日常·生活·设计。

通过对多层信息的梳理、排布与编辑,用信息可并置与不可并置的关系来进行文本与视觉叙述的实验。最终以宏达的横向脉络历史贯穿书籍,文化之于学科研究、生活之于产业的交叉关系,对书籍纸面进行严肃、沉默的网格分区,以使观者在阅读间受到各层级文化并置所带来的冲击和感动。

02

作者/姜天晓

导师组/张欣荣、石韵媛、李卫

作品名称/《101%》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一次以食物为媒介介入公共心理的思辨设计实践。我提出一个基于未来的产品设计构想:将世界上最纯粹、最甜、历史最悠久和最稀有的糖作为基底,将人生中最美好、最幸福、最积极的部分注入其中,将自然中最完美之物与人文语境下人生最完美的状态结合,生成“100%完美”。

然而,生成完美的工程还没有到此结束。渴求的眼睛注视着“完美”,在100%的完美之上还想要追求更加完美,最终灼热的目光将“完美”烧穿、融化。目光汇集之处,就是超越了100%的那1%。

03

作者/刘陌

导师组:张欣荣、石韵媛、刘治治

作品名称/《礼物》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爱、情谊、尊敬等非物质因素并不能被一个简单的物质单位所衡量。但在理想的非物质语境中,各种情感程度之间、两个或多个身份之间的关系是否可以是可视的?庞大的社会关系网络并不会因为物质匮乏问题而轰塌坍塌,甚至可能因为非物质的视觉规则而变得清晰可⻅。

《礼物》想要构建一个遥远却又真实的可能,以“物质化”礼物为研究对象建立视觉转译规则,建构以“非物质化”礼物为主体的理想交往模式,试图在谜一般的新关系情境之中寻找到关系最优解。

在整个作品的制作过程中,我想向观众传达的是一种“平衡”。这四个出现在白色餐桌上的装置,因为其材料与现成品脆弱的特性,每一个的搭建与组合都需要对被组合物的观察与深刻理解、理性的思考、小心翼翼的维护,以及迫胁渴望成功的耐心。这正是我们处理复杂关系所需要的,最重要的因素:理解、理性、珍视与情感。

所谓的“关系最优解”,就是平衡(Balance)。

04

作者/王柏源

导师组/张欣荣、王成良、廖柳钧

作品名称/《契诃夫之枪》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契诃夫之枪》是一种戏剧性原则,即:如果在第一幕中出现了枪,那么在遵循传统的三幕结构的故事中,它应该在第三幕中使用。

在地球上,任何事件都会留下痕迹,因为事件,一定就是有运动的物体,这些运动的物体,就会对它运动过的地方的环境产生影响,这些痕迹都可以用记忆来形容。

列如鸟飞过的地方的气流会发生了变化,这就是<鸟飞过>这个事件所留下的痕迹,这个痕迹就可以看成天空的记忆。

当然,这种痕迹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消失,并且研究这种痕迹毫无意义,所以没有人会去关注它。但不能因为这样就否定这样痕迹的存在。

05

作者/金正勋

导师组 /张欣荣、张文超、费俊

作品名称/《混乱的回音 Echoes of Confusion》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信息的本质是什么?我们每天通过各种媒介获取各种信息。各种社交媒体平台、新闻和视频平台等我们可以获取信息的空间每天都在增加。但是作为吸收信息的主体,我们实际上只是吸收媒体提供的信息,不管它是真是假。在数字素养变得越来越重要的时代,具备清晰辨别信息和鉴别能力非常重要。这件作品将数字空间中每天输入和输出信息的过程实体化,是一个体验空间,可以体验我们使用的媒体有多容易被操纵。

06

作者/覃锐

导师组/孙子唯、海军、李贝壳

作品名称/《另一种维度的记忆》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种维度的记忆》提出了一套共享数字服务体系的设计,旨在帮助阿兹海默症患者与他们的家庭成员进行记忆互动。记忆被储存在三维空间和时间维度所形成的四维空间里,阿兹海默症患者的记忆却仿佛掉落在四维空间的缝隙中,在一个点进入后随机在另一个点出现。我的外婆也是阿兹海默症患者,她因记忆导致对于现实产生混乱判断让我们在跟外婆沟通的时候越来越困难,没有办法知道外婆的视角下当下的时空。《另一种维度的记忆》提出一种升维的视角去看待这一病症带来的记忆混乱现象,构造一套记忆服务体系的设计,在其断层甚至逆流的时空中寻找更好的视角解释,以另一种维度去理解并构造其当下的记忆构造,提出一种新的道路可能性。

07

作者/宓曦冉

导师组/孙子唯、李玉峰、何浩

作者名称/《Plan for absence‘缺席’计划》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观察植物会占有未经规划场域生⻓的行为,展开对人类占有行为的探讨。消费主义控制下,物品的价值早已被扭曲,人们望着大量囤积的消费品高喊扩张占有居住地的口号,人们真的需要如此多吗?共享经济是解决资源紧缺和浪费的有效方法,而形成共享社会的核心是享受“缺席”的生活态度,将物品和空间回归人们的实际需求。‘缺席’计划旨在让人们通过抛弃物品来获得共享的手段开设工作坊,将少即是多的理念进行可视化呈现,是一种潜移默化重塑物品观的设计可能。

08

作者/范沛祺

导师组/何浩、周子书、吴帆

作品名称/《共同沸腾 Co-Boiling》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受植物阴影效应的影响,从设计学院到工厂车间,是一次跨领域视角的转变。我以一名设计学院学生的身份跨领域进入工厂车间,收集他们在处于工作环境中用作交流沟通的手势以及器械操作面板上带有特定指令的特殊按键标志。这些被称为非语言的“术语”, 根据他们特定的含义,提取其中可以当作类似计算机编程中基础语的图案符号,汇总编辑一种由简单符号、手势构成的语言逻辑来翻译工业领域中发生的事件。最后结合当今后疫情时代下的社会情绪,例如自己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的心态的变化,好比是工厂中的一台机器,可能需要去应对“刷新”、“除尘”或“重启”等社会情况下的情绪变化。

09

作者/刘承博

导师组/何浩、李玉峰、石韵媛

作品名称/《观土 To the soil》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观土是一次我对土壤关注度的平面实验,而土壤作为一种沉积物,其形成受外部力量影响,呈现出一种弱存在,以及偶然与并置的问题。作为土壤的天然属性之一,记录过程揭示了这种偶然性和并置性。而这种记录性来源于土壤的平面化特征,在选择媒介表达方式时,尝试通过纸与湿度产生的变化,强调土壤为视觉发现中的主体,以一种强存在去激发观者对其更多的直觉式感受。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一级学科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获批学科,已经建成涵盖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公共艺术与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艺术与科技、艺术设计学、工业设计等目录内的二级学科,以及自主创设的出行创新(交通工具)设计、社会设计、设计管理、创新设计、系统设计、危机与生态设计、艺术治疗、服务设计及设计策展与空间叙事等新增二级学科。同时,在保持现有学科口径范围优势下,设计学科以对中国社会未来形态和经济模式整体研判为基础,以积极应对全球科技、经济和社会变革为契机,以培养具有中国文化立场和全球意识的顶尖人才为目标,以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举措为根本,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

 

面对新时代的形势变局、产业变革、危机与挑战,深刻研读新文科建设内核,设计学院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新需求、新变化、新阶段、新特征为依据,将设计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等其他专业集群相融合,于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提出的新命题、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中,创造新方向、新标准及新价值判断,并研判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政治、经济变化,以人类既有的社会组织结构、生产与消费方式为课题研究切入点,以学科专业划分为工具与方法,构建危机意识主导的全新学科教育架构与学科资源整合平台,全面聚焦应对人类未来生存模式的思考与行动。


更多资讯可关注CAFA设计学院官网 

http://design.cafa.edu.cn

<

关注 关注
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