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共生|武汉传媒学院2025届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优秀作品合辑(二)

发布时间:2025年4月29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874

导言/Forestry
在艺术与科技相融迭代的背景下,设计学院2025届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展以“元境”为主题,围绕数字之境、更新之境、传承之境三大板块,共计149件作品,涵盖数字展厅空间、智能交互空间、城市更新改造、品牌叙事空间、艺术疗愈等多个领域,全面展现设计学院环境设计学子在数字技术赋能下对城市更新、生态伦理与文化传承的深度思考,彰显新一代设计师驾驭复杂场域、平衡科技温度与人文厚度的专业素养。本次展览秉承“艺科融合”的理念,融入设计前沿的数字化表达与创作方式,思考人与城乡环境的复杂关系,回应数字技术与地域文化遗产当代表达的时代命题,其中大量设计课题来源实际项目,实现学校、企业和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既展现了我院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在数字技术应用和多学科融合的创新实践,也是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教学成果的综合呈现。
作品推介/Work promotion
01
作品名称:“漫游古今·文脉新生”东营油田遗址景观改造设计作者:张小雅

扫码可查看详细细节说明

本项目场地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东一路和胶莱路交叉口向西100米处绿地公园,原址是胜利油田早期开发的油井工业区,为了保护和传承东营油田的工业历史文化,将废弃遗址转化为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通过深入挖掘工业遗产价值,运用现代设计理念与技术,打造兼具历史感与创新性的景观。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工业遗址的文脉新生与价值再造。

02
作品名称:铁路时光之旅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作者:杨雨婷
扫码可查看详细细节说明
本公园设计以“铁路”为主题轴心,巧妙融合铁路工业的历史脉络与现代科技创新。通过精心设计的科普景观和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公园全面展现了铁路工业的演进历程、当前发展状态以及对未来的展望。这里不仅是对铁路工业历史变迁和技术革新的展示窗口,更是凸显铁路在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地位的重要平台。公园致力于打造一个教育与娱乐相结合、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学习环境,让游客在沉浸式的体验中,自然而然地吸收铁路相关的科普知识,深切感受铁路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旨在构建一个多功能科普空间,集教育性、娱乐性、历史展示与技术创新于一体,为公众提供深层次的学习体验和丰富的感官享受,同时促进工业遗产的保护、铁路文化的传承,以及科技知识的普及。
03
作品名称:“青矜乘风”无人机主题青少年科普公园景观改造设计作者:袁晓霞
扫码可查看详细细节说明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城市发展速度迅猛,现今符合青少年活动需求的城市公共空间仍然严重缺失,同时无人机产业市场具备极大的发展潜力。本方案是以无人机为主题的青少年科普公园设计,加入了很多互动式设计,打造既安全又变幻丰富的活动场地,无人机主题让公园不仅是一个游玩场所,更是一个集教育、科技与探索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通过丰富的活动与体验,希望能够激励青少年对科技的热情,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责任感。
04
作品名称:“像素种子”钢都花园128社区针灸式微更新设计作者:黄筱雯
扫码可查看详细细节说明
本研究以湖北省武汉市钢都花园128社区为实践对象,提出"像素种子"景观设计理念。 本项目采用针灸式设计,见缝建园,使不同的空间节点设计打造成能够包容不同人群需求及行为活动类型的空间。针灸式微更新作为一种精细化的城市改造策略,强调在不改变社区整体结构的前提下,对关键节点进行针对性的改造。设计=采用多彩配色,强调设计 =空间的多功能性,满足日常休闲、运动需求。设计混龄式工作坊,促进社区不同 年龄层居民间的交流与互动。通过精细化的设计规划和功能性转向场景化打造, =营造一个全年龄段友好的社区景观环境。
05
作品名称:“情绪引力场”宁波疗愈滨水公园交互景观设计作者:毛茹颖
扫码可查看详细细节说明
项目围绕疗愈主题进行景观设计,位于宁波东部新城世纪大道旁的滨水公园内,深入调研周边上班族和老人、小孩的心理健康需求,针对不同群体的压力来源和情绪特点进行分析,了解其空间需求。以改善心理健康为方案核心目标,为市民打造远离日常压力、恢复情感平衡的疗养绿洲,增强情感关怀和心理疗养功能的城市公园。
06
作品名称:“情绪实验室”江夏区城市公园疗愈景观设计作者:谭志云
扫码可查看详细细节说明

项目场地选自武汉市江夏区二扩工业场与高新二路交界处为设计对象,占地面积为4.5公顷,设计主题为城市公园疗愈景观,在经济迅猛发展快节奏生活模式背景下,对大众群体的健康身心健康受到了极大考验,更多人渴望打破生活和内心的边界,让内心世界与自然万物同频共振,以自然之力激发出的内在能量,能疗愈内心,寻得本真。通过“以景愈人,以人设景”的主旨利用艺术装置与周边环境进行融合,既增加环境通透感又提升场地艺术性,公园疗愈景观设计不仅能增强社交互动,设计方案主要从感官出发,以芳香园艺为媒介,主要体现疗愈的分区、功能、作用,部分采用鲜明色彩传递讯息,将园艺植卉与艺术装置进行创新式交互,增加互动性以及对自然的好奇心,注重空间整体的流线体验感,从而对身体以及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反馈为人们提供交流与共享的场所,自然环境还能调节情绪,增强心理韧性。

07
作品名称:“虫鸣秘境,乐享自然”昆虫科普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作者:刘玉清
扫码可查看详细细节说明

本设计选取武汉市江夏区青龙山附近场地作为改造对象,以“探索微观世界,其筑美好生活”为设计愿景,提取昆虫形态塑造空间,模拟自然环境,根据不同昆虫种类,塑造多样化空间,通过模拟昆虫栖息环境、设计互动装置及艺术化场景,注重生态优先原则,探索城市景观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模式,为未来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提供新的思路与实践参考,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08
作品名称:“声绘梦境”视障儿童声环境感知公园景观设计报告作者:李渔
扫码可查看详细细节说明
本项目立足于视障儿童的感知需求,精心打造一个多感官互动的公园景观空间。选址于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洪山石牌岭路与瑞景路交汇处,距离武汉市盲童学校仅600米,方便视障儿童轻松前来体验,为这一特殊群体提供一个自由、安全的探索环境。设计理念注重多维度感知,通过巧妙结合听觉与触觉,激发儿童对周围环境的认知与探索兴趣。项目不仅为视障儿童创造了更具陪伴性的生活空间,还提升了社会对特殊群体的关注与包容,增强了公共空间的无障碍体验,积极推动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发展。
09
作品名称: ”记忆的殿堂“生态殡仪馆室内设计作者:李梦含

扫码可查看详细细节说明

这是一种对未来殡葬模式的深入探讨与创新概念设计。从空间规划上体现生态性,引入“ Recompose ” 殡仪馆的创新生态殡葬技术,将殡葬流程环节与功能分区紧密相连,形成自然安葬模式,为老龄化社会日益突出的土地资源匮乏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通过采用微生物分解技术。从遗体的接收与处理,到家属的缅怀与告别,每个环节都在特定的功能区域进行,精心设计的空间布局旨在营造一个庄重、温馨且绿色环保的氛围。这种氛围不仅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也缓解了家属的悲痛情绪。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创新设计与实践,推动殡葬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社会对生命终结的深刻认知与尊重,同时为解决老龄化社会面临的土地资源挑战提供新的思路,为构建更加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
10
作品名称:星辰凤鸣幼儿园美育空间室内设计作者:赵一丞
扫码可查看详细细节说明
本项目致力于在当今教育理念不断革新的时代背景下,打造一个集多元教育理念与色彩心理学室内设计于一体的美育空间,强调幼儿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成长。结合色彩心理学中关于颜色对情绪影响的研究成果,设计了一系列开放式的活动区域;以幼儿身心发展需求和兴趣特点为核心关注点,将色彩心理学、美学教育与室内设计相结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