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共生|武汉传媒学院2025届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优秀作品合辑(三)

发布时间:2025年4月29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275

导言/Forestry
在艺术与科技相融迭代的背景下,设计学院2025届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展以“元境”为主题,围绕数字之境、更新之境、传承之境三大板块,共计149件作品,涵盖数字展厅空间、智能交互空间、城市更新改造、品牌叙事空间、艺术疗愈等多个领域,全面展现设计学院环境设计学子在数字技术赋能下对城市更新、生态伦理与文化传承的深度思考,彰显新一代设计师驾驭复杂场域、平衡科技温度与人文厚度的专业素养。本次展览秉承“艺科融合”的理念,融入设计前沿的数字化表达与创作方式,思考人与城乡环境的复杂关系,回应数字技术于地域文化遗产当代表达的时代命题,其中大量设计课题来源实际项目,实现学校、企业和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既展现了我院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在数字技术应用和多学科融合的创新实践,也是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教学成果的综合呈现。
作品推介/Work promotion
01
作品名称:“翻阅灵感”城市书店文化艺术空间室内设计作者:王子涛

扫码可查看详细细节说明

“翻阅灵感”城市书店文化艺术空间室内设计以复合型文化体验为核心,突破传统书店形态,将阅读、展览、手作、餐饮等功能模块有机整合。设计灵感源自蒙德里安几何构成与山体符号,通过模块化积木单元堆叠形成文化溪流、模块化山岭、双山装置的三级漫游,构建动态叙事空间。蓝色主基调结合红砖肌理与透光亚克力材质,营造理性与艺术交融的沉浸氛围。空间采用轴线旋转优化自然采光,通过阶梯式书山、半墙围合与错层布局实现动静分区。双面临街玻璃幕墙引入城市景观,优化灯光照明设置与通风系统保障环境舒适。最终,书店化身为承载城市文脉的解码器,以互动装置与感官设计激发灵感,成为连接灵感与当代生活的新地标。
02
作品名称:徐崇村古村落旧祠堂改造设计作者:张扬
扫码可查看详细细节说明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景宁畲族自治县徐崇村古村落旧祠堂面临功能单一、年久失修等问题。本研究通过现场调研、文化调查等方法,深入分析祠堂现状、区位、人群需求等情况,运用传承发展与保留旧祠堂文化、注入新鲜活力等设计理念,对旧祠堂进行改造。将其从传统二进扩建为三进,各进功能分别作为活动存储休憩、村史宣传教育、节日庆典迎神议事场所。改造后的祠堂在保留了历史文化价值,融入现代元素,既满足村民多样化需求,也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为乡村文化振兴和旅游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03
作品名称:“织梦乡野·乐活新境” 蔡甸上独山村乡村景观公园作者: 谢嘉惠
扫码可查看详细细节说明
本次设计选取在美丽乡村发展带规划地武汉市蔡甸区上独山村,以外来游客为主要的服务对象,充分挖掘蔡甸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融入景观。公园秉持生态优先、文化传承、户外教育理念,设计多个功能分区,设置休闲游览区和文化展示区,既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漫步空间,又能集中展示蔡甸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打造规划亲子互动区,安排农事体验、民俗游戏等活动,设计适合亲子共同参与的活动项目与设施,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成长。在公园的整体规划中,将以共生理念贯穿于各个设计环节,把自然、文化与社会等多元要素紧密相连,构建一个和谐、可持续且充满活力的景观空间,并且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助力乡村经济全面升级,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创新性的实践范例。
04
作品名称:“汉韵流芳”汉剧非遗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作者: 管心茹

扫码可查看详细细节说明

汉剧作为武汉城市之声,武汉人文精神的代表,不仅有着长江流域的文化传承,更是大多数戏曲文化的母体,尤其是对国粹——京剧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汉剧艺术的奠基人谭鑫培先生,也是京剧艺术泰斗级的人物。本项目选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与谭鑫培路交叉口三百米处,拟建一座以汉剧非遗文化为主题的公园景观,场地选定在以谭鑫培先生的名字命名的街道上,在与谭鑫培戏楼相互辉映,蕴含着对戏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将武汉这座城市的文脉理论应用于非遗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中融入汉剧文化元素,是一种文化的渗透与共融,具有浓郁的文化意识。提升武汉市江夏区园林景观面貌的同时,也借助谭鑫培大师的影响力,呼吁人们将视线重新回归传统文化,关注本土的汉剧文化事业的发展。
05
作品名称:“水脉船承,赓续焕新”——武汉金口船厂遗址景观更新设计作者:付雪骄

扫码可查看详细细节说明

该设计以武汉金口船厂遗址为研究对象,针对工业遗产保护和城市更新之间的矛盾,提出以“文化传承、生态修复、功能再生”为核心的景观更新策略。设计中“以舟为引”串联场地空间,形成文化创意区、历史记忆区、健康活动区和滨江休闲区四个功能区域,同时结合工业元素活化,致力于打造一个集文化展示、创意产业、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空间。

06
作品名称:“楚韵食境,漆彩流光”漆艺文化主题楚菜馆室内设计作者:王玲
扫码可查看详细细节说明
本设计为一间漆艺主题并融入楚国建筑特色的餐饮空间设计,将传统漆艺及楚建筑与现代审美结合,既展现漆艺楚建筑的古典韵味,又符合现代的审美需求,充分考虑顾客的用餐体验,将整个空间分为漆艺展示区、漆艺体验区、售卖区、卡座区、包间区等。旨在传承和弘扬我国漆艺文化,为顾客提供一个沉浸式文化体验的漆艺主题餐厅。
07
作品名称:“醉美荆楚”白云边叙事性酒文化展厅作者:曹旭

扫码可查看详细细节说明

“醉美荆楚”白云边叙事性酒文化展厅是白云边酒业响应荆州市“长江经济带文旅融合”政策及后疫情工业旅游需求打造的重点项目。以“杜康酿酒”传说为叙事主线,划分“存粮变酒”“梦境暗示”“三方协助”“酒香传承”四大主题区域,融合文化展示与沉浸式品酒体验。设计将传统酿酒工艺转化为可感知的叙事空间,既传承荆楚酒文化,又通过动线串联消费场景,实现文化价值与商业效益的双重提升。
08
作品名称:“烟火江城百味巷”过早文化主题特色街道景观设计作者:张苗苗
扫码可查看详细细节说明
本次项目以武汉市江岸区山海关路为设计对象,深入挖掘并传承本地过早文化。该街道虽拥有深厚历史底蕴与鲜明美食特色,但面临空间局限、设施老化等问题。设计以“荆楚韵·活力街”为概念,构建慢行交通系统,将人行道拓宽并规划自行车道。融入热干面等传统小吃、早点招牌等元素,打造多处打卡点与用餐区。通过科学配置植物、更新基础设施、合理规划空间,旨在将其打造成地域文化特色景观名片,激发商业活力,提升文化影响力。
09
作品名称: “殷梦盘龙”殷商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作者:周林

扫码可查看详细细节说明

本设计围绕“殷梦盘龙”这一主题展开,深入剖析地域文化与主题文化在公园景观设计之中的融合,研究殷商文化的历史背景以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同时结合地域文化研究的相关理论,借助公园景观来传承殷商文化,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目标。契合游客的实际需求,推动文化与现代景观公园的融合。本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景观设计相结合,强调了互动体验和沉浸式在文化景观公园设计的重要性。
10
作品名称:“智享多巴胺”——长江智谷运动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作者:龙艳
扫码可查看详细细节说明
该项目位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长江智谷,项目是以多巴胺色系为配色的运动主题公园,旨在打造一个充满活力与激情的运动空间。采用鲜艳、生动的色彩搭配,如亮黄、活力橙、宁静蓝等,这些色彩如同多巴胺般激发人体快乐与兴奋感。公园布局注重功能性与美学的融合,设置多样运动区域,如彩色跑道、动感篮球场、趣味健身区,每一处都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氛围。绿化带穿插其间,以自然绿色平衡色彩冲击,营造健康生态的休闲环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