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风景园林专业2025届优秀毕业设计作品线上展(下)

发布时间:2025年7月9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658

光 · 绘 风景园林专业2025届优秀毕业设计作品线上展(下)

梁芳—黄妮娜指导

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本设计以湿地生态系统为核心,结合自然地形水系,划分功能区。采用本土材料建造生态停车场等设施,减少环境干扰。增设科普展示区,通过标识牌和互动设施宣传湿地生态知识。优先选用本地树种,合理搭配植物形态,打造四季景观。

刘程—易逸瑜指导

《长沙市捞刀河滨水景观设计(方案三)》

21级风景园林1班 刘程

设计说明:

本设计以“生态保持为基底、低碳生活为纽带、人文活力为触媒”,打造集生态韧性、低碳生活、文化传承、全民共享集于一体的复合型滨水景观系统。通过重塑焕新捞刀河历史水脉与自然生境的共生,保持和恢复沿岸生态基底溯绿,构建可持续滨水空间。

李倩—易逸瑜指导

《城市鸟类友好型公园景观设计》

21级风景园林1班 李倩

设计说明:

该设计以“人鸟共栖,城园共融”为核心理念,构建“以鸟为脉,以人为络”的呼吸式社区公园系统,场地以人鸟动静和鸟类习性分区,融生态与实用为一体。把握在年轻人中兴起的“观鸟”热潮,同时锚定长沙“生态友好城市”目标,旨在打造高密度城区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示范性公共空间。

龙洁—魏薇指导

设计说明:

本设计以“悦动绿园”为主题,融合校训精神与传统文化,打造集生态韧性、文化传承与儿童友好为一体的绿色生态校园。本设计将遵循“生态友好”“以人为本”“功能兼容”原则,让学生在校园环境中学习和认识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重要性。以儿童为主体,设计符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户外活动空间,丰富校园绿地功能,增加学生在参与户外活动时的互动趣味性和探索性。

罗心民—魏薇指导

设计说明:

设计场地坐落于汕尾市城区南部,归属于汕尾市红海湾经济开发区项目占地总面积约9200平方米左右,场地内有一座天后宫,有一颗大榕树需要保留。场地四周为三层楼居民区和中学操场。经过细致分析周边环境特色地域文化,以功能性和生态性、文化性共存的生活舞台出发,打造一个邻里友好交流的绿色场所。

场地存在高差,针对地形高差大与居住区边界利用挡土墙,与城市道路相连的高差利用坡道和楼梯,因地制宜处理高差的问题,打造丰富的空间层次和视觉效果。

设计旨在打造和谐、宁静、愉悦的氛围,不仅仅追求外观更注重功能实用性,希望为当地居民、孩子、游客提供一个既美观又实用,充满活力和创意,满足休憩、娱乐、交往、放松的多功能社区。

彭洪叶—杨峰指导

设计说明:

观澜文化小镇B区位于深圳市龙华区,区域总面积6.02平方公里 ,设计区域以求雨岭公园、观澜版画村、鳌湖艺术村、俄地吓村、烟桥公园、新艺公园、大水田香梅公园为主。在场地设计中主要采用“微介入”的方式尽量不破坏原场地的景观元素,同样也会增添新的景观要点。主要的景观设计主题是“历史+”通过观澜文化小镇的历史文化元素打造场地景观焕新场地,活化历史文化。通过这系列的景观设计将该场地集生:态文化、科技、文旅集合地于一体的新兴文化小镇。

谭志翔—蒋文杰指导

设计说明:

本设计以湘江沿岸为基底,围绕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以智能化设计,生态景观设计,风光带景观设计为核心将划分为植物观赏区,儿童娱乐区,文化体验区游憩休闲区四大功能区,构建自然与城市共生的滨水景观体系,利用江水的柔美形态和五彩通天石,拱桥的瓶独特轮廓打造景观道路和一系列景观节点,构建集休闲、运动、社交于一体的滨江景观。此外,园内安装了智能导览系统,游客通过微信小程序即可获取详细的景点介绍以及实时的园区信息。同时,环境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空气质量、水质、噪音等环境指标,保障园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此外,还配备了智能监控、智能健身等智能设备,增强公园智能感。

汤诗晴—陈雅玲指导

设计说明:

九子公园位于中国上海市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 成都北路 1018 号,地处黄浦区和静安区的交界处、 黄浦区西北角,总用地面积 6938.7 平方米。在充分 地分析场地周边环境的基础上,尊重场地现状,进行 规划设计。本项目以“文化记忆唤醒”与“生态可持 续”为核心目标,结合上海市传统弄堂文化中的“九 子游戏”与生态智慧,打造一处兼具文化传承与生态 韧性的社区公园。设计主题以“弄堂记忆”为脉络, 通过一条贯穿全园的“景观架桥”串联节点,为市民提供亲近本土文化的景观。

杨祥—肖莉指导

设计说明:

本设计以“湖湘文化为魂、智慧技术为骨、生态基底为脉”为理念,在长沙雨花区圭塘河沿岸(2.3公里)打造融合文化、休闲、商业的现代智慧生态绿地。

文化融合: 运用声控、全息投影等技术活化湘绣、花鼓戏、制茶等湖湘非遗,设置智能戏台、沉浸式展示亭。

智慧技术: 建立集成安防、服务、养护的综合管理平台。运动区引入VR骑行、AR滑雪(湖湘山水场景),儿童区配备智能AR合照装置(岳阳楼等背景)。

生态优化: 采用透水铺装、绿植凉亭、太阳能喷头等海绵城市措施。滨水区通过生态驳岸与湿地植物净化水质,设置动态科普屏展示治理成果。

设计通过“一步一景”轴线串联五大功能区,为市民提供兼具文化归属、科技体验与生态可持续的智慧公共空间,树立新时代智慧绿地建设范本。

杨元媛—陈雅玲指导

设计说明:

乐清市市民公园地处市政府南侧,是乐清市重要的绿色空间,也是展现乐清形象的关键场所。设计中结合场地现状及周边环境,秉持文化传承、以人为本、生态保护原则,从 “乐清” 二字的历史由来出发,在五音十二律、细纹刻纸等文化元素中吸取灵感。将场地划分为五大功能分区,并构建出十二个主要景观节点。整个场地延续城市空间轴线,串联各景观区域,打造集文化展示、城市形象塑造、市民休闲活动于一体的公园,实现文化内涵与实用功能的有机统一。

赵奕辰—黄妮娜指导

设计说明:

羊山湖湿地公园设计以"织网成芯—水文+生境"为核心理念,构建起"四维生境·六感体验"的复合生态系统。设计构建了"水脉-绿网-路径"三位一体的空间结构,形成"一环七区"的功能布局与三大共生空间。最终目标希望可以打造具有生态性、活动性、科普性的综合类生态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