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22404家具设计及工艺课程展
发布时间:2025年5月2日 分类:课程设计
浏览量:1160
(注:石卷工房 Ishinomaki Laboratory 是日本家具设计品牌)
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主办的“家具设计与工艺课程展”,是面向22级室内设计方向三年级学生的创新实践成果展。展览通过11位同学的实体家具、泡沫模型与设计手稿,生动诠释了家具作为生活载体的深层价值。课程以专业核心定位串联起从制图基础到工艺实践的知识体系,学生在数字化建模与传统榫卯工艺的交融中,探索功能与美学的平衡。设计手稿、泡沫模型推敲与3D打印技术的结合,展现了从概念到成型的完整设计链路。这些作品以简约形态承载复杂思考,既延续“少即是多”的设计哲学,又以模块化思维回应社会需求,让工艺之美真正服务于生活空间的重构与升华。
设计说明: 本设计灵感源自元明代交椅,融合传统与现代美学,打造一款新中式折叠椅。采用经典折叠机制,便于携带存放。我的设计上采用能体现硬朗的直背设计。此折叠椅不仅承袭古代便捷实用特性,更蕴含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成为身份与品味的象征。在现代家居中,它不仅是实用坐具,更是兼具艺术价值与收藏意义的精品。
设计说明: 本款吧台椅设计旨在融合现代简约风格与人体工程学原理,为现代酒吧、咖啡厅及家庭吧台区域提供既美观又舒适的座椅选择。通过简洁流畅的线条和恰到好处的材质搭配,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就座环境,让每一位使用者都能感受。
设计说明: 此款椅子以中国传统交椅为灵感,结合现代设计理念,简约而实用,椅子榫卯连接,体现传统工艺的智慧,同时融入几何形态和人体工程学,增强现代感与舒适性。保留自然纹理,既环保又耐用。这把椅子不仅是对传统家具的致敬,也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适合多种场景,兼具文化内涵与实用价值。
设计说明: 以大写的英文字母Z为原型,作为整体的框架形象,采用高级红雪松,和榫卯螺丝工艺打造出简洁质朴的椅子,给人一种看见就想倚靠的想法。
设计说明: 本设计主题为框架,旨在学习并展示框架基础结构的内涵与魅力,利用螺钉与榫卯衔接,追求椅子外形的简洁与流畅,以突出木料的原始木纹材质。
设计说明: 本设计核心在于侧面的几何构成,从侧面看五条木材相互搭接,形成轻巧稳定的结构。通过榫卯和钉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本设计的造型灵感源于明代官帽椅和休闲椅,打造出一款可用于户外的实木坐具。
设计说明: 在设计上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采用传统的榫卯结构,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同时,通过现代设计手法对传统元素进行创新和改良,使椅子既具有古典韵味又不失现代感,满足了现代人对审美和功能性的双重需求。
设计说明: 本设计为“幞头椅”,旨在新中式语境下探索传统造物的新形态。灵感源自幞头的形态美学,幞头的历史亦可追溯至汉代。起初只流行于民间,东汉后上至达官显贵,下至百姓黎民,皆戴幅巾。设计以幞头的“脚”设计做为后腿支撑。用以家具的几何语言将服饰元素进行转译与创新。
设计说明: 本设计核心在于几何块面的组合方式。灵感源自积木和七巧板,通过榫卯和螺丝连接,将简约的几何块面组合成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红雪松材质天然环保,纹理细腻,色调温暖,赋予椅子自然美感。设计的几何块面的比例遵循黄金分割,确保视觉平衡与舒适坐感。连接方式隐藏于块面内部,保持外观简洁,适合现代简约风格的空间。
设计说明: 设计这款椅子时将甲骨文“山”字的形态抽象化,融入到椅子的整体结构与线条中,椅子的背部和扶手设计灵感源自甲骨文“山”字的形状,呈现出三重递进的山脉形态,力求让这件家具既保留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能够与现代空间相融合,形成独特的视觉与功能体验。
策展团队方案设计 | 梁振伦 田子萱海报设计 | 吴俊兰 张奭泽
展台搭建 | 白富祥 张奭泽 吴俊兰 董汶鑫 田芷萱 梁振伦 赵天一 蒋颖 孙鑫 何如萍
技术支持
张乐 孙冰
内容编辑
吴俊兰 董汶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