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轻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022级MFA环境设计专业《乡村空间振兴与发展》课程作业展

乡村空间振兴发展课程作业展

班级:22级MFA艺术设计环境设计方向指导老师:季岚

      乡村空间规划是一门涵盖技术、经济和社会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课程,涉及乡村人口、村居、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为实现乡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明确村庄产业发展要求,综合部署生产、生态、生活等各项建设,确定村庄发展目标、发展规模与发展方向,合理布局各类用地,完善公共服务设计与基础设施,落实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的具体安排,加强景观风貌特色控制与村庄设计引导,为村民提供切合当地特色,并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宜居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化,提成乡村区域的建设水平提升。

      课程紧密联系当前乡村振兴政策的落地性要求,结合实际、尊重农民、体现特色,因地制宜,同时符合相关的规划设计规范要求,全部课题为真题真做,并与乡村竞赛相结合,设计实践积极倡导创新性。

#1

数字农业·生态鸟乡

数字化农旅融合赋能生态乡村振兴

Digital Agriculture,Ecological, Bird Habitat,

Integration of Aagriculture and Tourism

课题名称:“数字农业·生态鸟乡”数字化农旅融合赋能生态乡村振兴规划设计——以湖北省荆门仙女村为例

关键词:数字农业;观鸟生态;乡村规划

小组成员及分工:

徐宛情:产业空间规划设计、产业空间三维模型制作、部分现状分析、部分前期分析、效果图制作

胡巧:居民生活空间规划规划设计、居民生活空间三维模型制作、数字路线技术分析、部分前期分析、鸟瞰图制作

李慧蓝:旅游空间规划设计、旅游空间三维模型制作、部分现状分析、部分前期分析、平面图制作

设计说明:

本案对荆门丘陵地区的仙女村进行规划设计,依托秀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田园风情,以虾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数字化农业生产为主导,结合现代加工厂与智慧物流园区的融合设计,从生态文明角度出发分析人类与鸟群共生的矛盾并探寻“人鸟共生”方法,以此来打造集山水游鸟类研学保护、茶叶体验基地、农事娱乐于一体的环城游憩带重要景观节点、鸟林共生的示范乡村,以此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以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

指导老师:季岚

01.背景研读

乡村战略政策背景

村庄规划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编制 “多规合一的实用型村庄规强化规划领作用。随后,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9)35号 )明划”确村庄规划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政策支持、编制要求和组织实施。

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协调小组印发2019年度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整治村名单,要求快速启动示范村、整治村的村止规划编制工作,仙女村作为河新区的示范村位列其中。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立足仙女村实际,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重要理念以切实保障和维护农民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严格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为前提,以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引导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为重点,统筹安排各类各业用地,为城乡统筹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助力。

仙女村上位规划

湖北视角

1. 支持民族乡村基础设施和乡村特色产业

省直有关部门在安排资源保护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时,要优先支持民族乡村的项目建设,改善其农业、林业、水利、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指导民族乡村制定完善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支持民族乡村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力争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业”。

2.加快建设数字湖北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大力推进智慧和数字乡村建设。

 

荆门视角

1.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区

根据《荆门市中心城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总体规划》荆门市中心城区现代都市农业规划范围是三环线外延5公里区域。仙女村全刑门市中心城区现代都市农业规划范围是三环线外延5公里区域。仙女村全域均位于荆门市中心城区三环线外延5公里区域内,是荆门市中心城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区

2. 政府引导、农民参与、节约资源、绿色建设

树立绿色低碳理念,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循环利用,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建设,实现乡村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有机融合。

 

漳河视角

1.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做好漳河新区给水、排水和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建立健全包括防震、防洪、公共安全等在内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加快综合交通建设,构建衔接有序、高效畅达、绿色和谐的城乡交通体系。

2. 严格保护生态环境。

要大力保护区域内自然环境资源特别是保护好漳河水资源环境,确保城市用水安全。提高固废物、废水、废气治理力度,加强绿化建设,提升人居环境。严格控制城市建设内容,严格界定产业准入门槛,引导绿色环保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仙女村建设目标

近期:2021-2025年,改善人居环境,引导产业发展。

近期规划项目有桑棋采摘、火龙果采摘、柑橘采摘、茶叶制作体验馆、垂钓平台、野炊营地、特色水产养殖。

中期:2025-2030年,加强基础建设,完善服务设施

中期规划项目有仙女碧峰茶、高山蔬菜和生活超市、休闲民宿、包山公墓管理公司。

远期:2031-2035年,打造品牌形象,实现乡村振新。

远期规划项目有高山水库农家乐、山顶农家乐和农产品集配送中心。

1.规划至2035 年,仙女村耕地保有量保持在223.6606公顷以上,永久基本农田保持在209.0100公顷以上,村庄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56.1076公顷。根据仙女村实际,预留建设用地机动指标 5.2638 公顷。

2. 规划至2035 年,仙女村村民住宅用地总面积26.7896公顷,形成“两心多点”的村民住宅用地空间格局,

3.规划至2035 年,仙女村产业用地总规模2.4627公顷,增加1.1757公顷。

4.规划期末(2035 年) 全村常住人口预计为 980人。按照公共服务设施人均规划建设用地指标不低于4.0m的标准。

5.规划至2035 年,仙女村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模0.3907公顷。

02.基础研究

区位分析

漳河新区位于荆门市中心城区西郊,总面积486平方千米。漳河新区在承接主城辐射,集聚要素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寻求新的城市生长点方面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仙女村交通条件优越,对外交通便利,S251省道横穿境内,荆门市西三环从村东头穿过,距荆门市城区仅15分钟车程,是东宝区马河镇至荆门中心城区的必经之地。

气候条件

仙女村地处中纬度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带,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无霜期长,具有春季温湿、夏季炎热、秋季干凉、冬季寒冷的特征。年平均气温15.6-16.3℃,年平均降水量804-1067毫米,降水量主要集中在4-8月,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0~70%。年均日照时数2000h左右,春夏平均日照时间10h左右,秋冬平均日照时间8.5左右,光照条件较好,热量条件较适宜植物生长。

自然资源

仙女村地形兼具丘陵和山地,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山青水秀,环境优美,是“中国最美的小鸟”一一蓝喉蜂虎的故乡。村中绿树成片,河沟堰塘相连,林木资源和水资源丰富。北侧山脉绵延起伏,南部地区多以丘陵耕地为主,全村林地和园地总面积612.8243 公顷,占全村土地总面积的56.62%;沿北侧山脉分布有周沟水库、高山水库、沙港河水库和王朗沟水库 4个水库,西南角分布有漳河水库支流,全村水库面积约 68.6874 公顷,水资源充足。

历史人文
村庄历史沿革

村庄起源:民间另有传说,古代楚国这个小山村曾出生过一名美丽漂亮的小公主,后远嫁他乡有了一番作为,家乡父老为怀念美丽的公主,而将小山村取名仙女村,沿习至今。

地方饮食:荆门喜饼作为荆门特产世代相传,在民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蕴含文化的食品,其现在已发展为矮子馅饼,远近闻名。

文化遗存:刘家祠堂曾作为仙女村宗族祠堂,经数百年的风雨侵蚀,加上大量青年迁出,无人修缮现已烟消云散。

 

村庄建设阶段

上世纪六十年代漳河修建时,有很多库区的移民举家来到仙女村安家落后。2015年漳河新区漳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来到仙女村开展扶贫帮扶工作,2018年,全村贫困户完成全部脱贫。同年,仙女村为改善人居环境开展厕所革命,有效整治了村庄内部的人居环境脏乱差的问题。2019年漳河新区编制《漳河新区仙女村移民美丽家园建设规划方案》,对集镇聚居区房屋进行了翻新改造;对现有村委会和卫生室进行了改扩建。到目前为止,村庄现有1座污水集中处理池、7个垃圾箱和一个新建垃圾转运站。并于同年,仙女村被评为湖北“十大美丽乡村”。2023年,漳河新区继续开展对仙女村的乡村建设工作,并下发财政奖补,主要用于仙女村产业道路的亮化和绿化工程。

社会经济

现有产业结构

1. 种植业

仙女村种植业主要以一家一户传统粮油生产为主,种植有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红薯、蔬菜等。

2. 养殖业

仙女村养殖业主要以散户养殖为主,养殖种类有土猪、土鸡、肉鸭等。

3. 已具规模产业

目前村内已建成柑橘种植园、桑甚采摘园、火龙果采摘园、王郎沟家庭农场、龙虾养殖基地和仙女山茶果场。

居民基本情况

1. 村民对村庄现状设施、环境状况的满意度:

就医基本条件可以满足,环境状况比较满意,主街垃圾桶数量基本满足村民需求,主街树木较少。远离主街位于山区里的垃圾箱少,居住于此的居民丢垃圾大多丢到山沟里。缺乏超市、菜市场、理发店、快递点、停车场等基础设施,采购行为需前往附近10分钟车程的安团村进行。

2. 村民对村庄建设、村容村貌、公共服务设施等满意程度与发展愿景:

对于主街的村容村貌比较满意,道路95%都实现了硬化,只有极少部分山区小路仍为泥泞小路。因为主街马路车辆较多,受噪音、灰层影响较大,希望可以有更多的树木、遮荫的地方、防尘绿化带等。

村庄现状

村庄现状调研

全村土地总面积1082.4202公顷。村庄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56.1076公顷。仙女村生态资源丰富,山清水秀,对外交通便利。仙女村种植业主要以一家一户传统粮油生产为主,养殖业主要以散户养殖为主,村里全力打造仙女风情小镇,发展休闲采摘垂钓民宿等乡村观光休闲体验农业。

村庄风貌现状

居民住宅:仙女村村域范围内村民住宅用地分布零散,仅村委会周边分布较为集中,形成集镇聚居区,位于S251省道两旁。村内现状住宅多数层高为一层,以砖房居多,建筑质量较差。集镇聚居区房屋建筑风格差异较大,建筑新旧不一,乱搭乱建现象严重,十分有碍观瞻。

农耕农田:基本农田严格控制,予以保护,无大规模成片农田,多为村民自给自足所有。且因村内缺少青壮年,多数农田已荒废。

乡村道路:仙女村村内干路均为硬化水泥路。干路宽4-6米;支路大部分为硬化水泥路,小部分为砂石路,支路宽3-6米。

服务设施:仙女村公共服务设施现有村委会和卫生室。基础设施现有1座污水集中处理池 (主要处理集镇居民点生活污水)、7个垃圾箱。2019 年新建垃圾转运站,现已投入使用。

问题总结

经过对仙女村的实地调研,发现仙女村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内外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但村内资源开发不足,未能合理开发利用优越的自然资源,地形高低起伏不平整,缺少建设用地,缺乏核心游览区,游览路线混乱,缺乏传统文化,未能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

核心问题:

1.如何解决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

2.如何实现产业融合以及产研一体化综合发展

03.目标定位

村庄发展目标

依托秀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田园风情,以虾稻田数字化农业生产为主导,结合现代加工厂与智慧物流园区的融合设计,从生态文明角度出发分析人类与鸟群共生的矛盾,并探寻“人鸟共生”方法,打造以智慧物流园区为村庄产业中心,集山水游玩、鸟类研学保护、茶叶体验基地、农事娱乐于一体的环城游憩带重要景观节点、鸟林共生示范村。

人口规模预测

仙女村现居住总户数268户,户籍人口1968人。未来人口增长主要以自然增长率为主,结合上位规划,本次采用89%0的自然增长率测算人口,规划期末(2035年)全村常住人口预计为980人。按照公共服务设施人均规划建设用地指标不低于4.0㎡的标准,规划至2035年,仙女村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模0.3907公顷。

04.概念策划

数字化农业构建

虾稻田综合种养模式

茶叶产业升级技术

柑橘生产数字化、鱼塘循环水养殖技术

观鸟生态乡村旅游

观鸟生态旅游

生态观的基础是尊重自然、维护自然。基于空间类型上的人鸟包括:人类与鸟群共生的林地空间、农田空间和村庄空间。基于人类与鸟群在空间尺度和空间类型的两方面的共生,平衡人类与鸟群对其生存空间的相互影响的矛盾点。

居民点统筹优化

乡村居民点经过快速扩张过程,村民的生产、生活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却又普遍出现了布局零散、空心村等问题。通过优化乡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合理配置乡村土地资源,可有效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升乡村生活品质。居民点的建筑优化,主要集中在新功能的植入与建筑风格的统一,利于营造社区风貌,整治乡村生活环境。

设计策略

1.保护生态空间,利用生态资源,发展新型产业

2. 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3. 引导现有产业数字升级,加强区域间产业联合

4.开展人居环境提升,提高村民生活品质

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6.提升整体景观水平,营造绿色生态家园

7. 明确农旅发展定位,完善旅游服务设施

8.完善村规村则,实施村民自治

设计构思

1.以产业功能为核,联动村域零散景观形成不同主题片区。

2.以村域为核,环带乡村主题片区实现功能相助生长。

3.以数农与鸟乡为核带动乡村整体功能提升未来乡村活力。

05.全域引导规划

村域总体规划前后

仙女村整体由五个村民小组构成,现居住总户数268户,户籍人口968人。全村土地总面积1082.4202公顷,村庄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56.1076公顷。

现状农房分布零散,规划予以整合。按需拆并形成“大分散、小集中”的布局特色,同时结合未来产业发展预留产业用地。增加对外交通用地,规划新增一条山林公路,服务于山林旅游。

空间功能统筹规划

根据仙女村实际情况,将仙女村按地形以及土地性质规划为主要居民点、林地、茶园农家乐区、林果种植采摘区、农副综合体、试验田、复合农业区、鸟类研学区等功能分区。村域北部主要以山地、果林为主,固规划为林果种植采摘区,和东北部农副综合体相联系,结合现代加工厂对农副产品进行精加工并利用智慧物流园区销往周边地区,与周边地区产生经济效益联动。南部地区紧靠漳河水库,林地众多,生态自然环境良好,众多鸟类在此栖息,结合生态文明理念,合理规划鸟类与人群、农田、村庄的共生空间,打造生态鸟乡,开展生态旅游。

产业发展规划

 

主导产业选择与策划

第一产业以数字农业为主导:基于仙女村主体产业——农业为出发点,经过数字经济,如虾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茶叶产业升级技术、柑橘数字化技术等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赋能”,使仙女村的农业生产发生质的飞跃,农业的质量和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第二产业加强现代加工厂与智慧物流园区的融合建设:仙女村农业以稻田为主,农业现代化对大宗农产品物流和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不断增长。这种新型工业化要求加快建立规模化、现代化的制造业物流服务体系,建立更加完善、便捷、高效、安全的消费品物流配送体系。

第三产业保障鸟类研学生态保护:加强保护环境意识,积极参与绿化、恢复自然生态环境的活动,以农田为基质,以林带为廊道或者与林带斑块相互镶嵌,为鸟类提供优良的生存环境。

 

推进产业融合

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共同打造柑橘林地与鸟类栖息地融合共生,加强第二产业的农产品集配送中心和第一产业的柑、仙女碧峰茶的产业链发展,打造智能物流园区。

旅游发展规划
居民点基础设施规划

排水采用雨污合流的排水方式

本次结合村庄内旅游线路规划三处污水处理设施,游客产生的生活污水经三格化粪池处理后,与雨水一起通过暗沟汇集至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然后回抽生态塘,最终顺沟渠排入漳河水库。零散居民点生活污水、邻水区域污水采取微动力污水处理方式进行污水防治

鸟乡区生态景观修复规划

现状:存在农田、经济林、秃裸坡地、原生林带和次生林未受到保护。仙女村降水多,易造成水土流失。

五年:种植优势种厚皮树、木麻黄等。坡地上乔木、灌木逐步恢复。

十年: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

十五年:生态逐步恢复,出现自然实地生态泡。并在周围形成适宜小气候,为鸟类提供优良的生存环境。还可以发展生态湿地旅游业,打造生态文明旅游。

06.核心设计

村域鸟瞰
总平面图

空间结构

“一轴、三片区、多点、全域协同发展”

交通分析

产业资源规划分析

全域产业空间布局分析

核心产业区规划

智慧农业运输基地

工作运作模式:

1、进仓口+出仓口(打包配送枢纽站点)

2、进仓运输过程+原料收割分拣处

3、原料加工制作中心+屋顶蓄水滴灌系统

4、抽水发电+水循环系统

5、太阳能粮仓——智能化粮食贮存

智慧生产农田规整

核心产业空间节点

▲一体式物流园区

▲一体式物流园区

▲科研中心

▲科研中心

观鸟旅游区规划

生态鸟乡区域

鸟乡生态系统恢复

景观视角分析人类与鸟群共生的矛盾寻找“人鸟共生”方法。通过在生态三个层次尺度上的研究分析,在转化到景观规划设计层次上进行营造设计,对应到景观规划设计尺度分别是:景观要素小空间营造、可以完成觅食,夜栖和繁殖等基础活动的空间单元营造和空间林地、农田、村庄的地物格局与其组合。

鸟乡服务设施

生态鸟乡节点

▲游客服务中心

▲码头

▲鸟类研讨中心

▲观鸟设施

居民点统筹优化

居民点统筹优化

针对于居民点散居特点,规划四个700米居民生活圈,并在每一个居民点生活圈设置快递点、便民商店、垃圾站收集站等配套设施,形成15分钟生活圈。

居民点优化内容

居民点规划节点

▲居民活动广场

▲居民点建筑立面整改

07.运营管理

村庄管理规划:

通过丰富三产、促进二产、拉动一产,以及核心一产带动二产发展三产的两条三产融合路径,打造产业落地生态链条,转变产品思维和流量思维,以用户思维为产业发展的核心理念。以公司主导 + 村民入股的合作模式为主导,以数字农田和生态鸟乡为重点开展公司运作 + 单体承包 + 全体村民入股来推动村庄的整体发展。

08.设计展板

#2

科技赋能.文旅融合

打造数字化未来乡村

Technology Empowerment,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Digitalize,Future Rural Areas

课题名称:科技赋能,文旅融合,打造数字化未来乡村

                  ——以湖北省武汉市童周岭村为例

关键词:乡村规划;产业规划;科技

小组成员及分工:

朱筱:前期调研、建模(大觉海、新屋罗)、后期分析图、展板排版、图册排版

王露卫:前期调研、前期分析图、建模(田子海、中心社区)、后期分析图、图册排版

万丝萱:前期调研、前期分析图、建模(小朱湾)、后期分析图、效果图、图册排版

设计说明:

本设计是对于现有规划相对完善的童周岭村进行完善改造及产业重新规划。想要通过花海游览及其相关花卉服务发展第三产业,并通过花的种植进行花卉加工来重振第一产业。整个乡村建设中通过高科技的加入来提升乡村独特性。运用VR观花使得花卉盛开在每个季节,运用数字大棚使得农民能够精准管理也使得游客能在非适宜季节采摘到喜欢的蔬果。乡村整体的定位为科技赋能打造未来乡村。

指导老师:季岚

1

设计导言

 

景观环境:设计中的景观环境主要是保护与增加景观相结合。保护现有林地和增加绿化面积

经济发展:设计的主要目的还是促进经济的发展,主要还是通过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但是第一产业也同样不行丢弃,需要焕发第一产业活力。

文化传承:童周岭村现有文化少,可在后期打造特色文化。对于仅有的荆楚文化也同样需要不断传承保护。

科技赋能:科技打造特色,用技术来发展经济。吸引游客同时也进行人才引进。

2

背景分析

童周岭村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对乡村治理的引领作用,以自治“共治共享”增活力,以法治“定纷止争”强保障,以德治“春风化雨”扬正气,强化基层社会治理民主监督,健全“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

“十三五”期间:我市美丽乡村建设串点成带,乡村振兴打响一批示范品牌。通过美丽乡村提升计划,建成了6条美丽乡村发展带,沿黄陂木兰大道、新洲桂花大道、蔡甸嵩阳大道、江夏鲁湖田园综合体,打造了4条乡村振兴示范带。黄陂区被评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蔡甸区入选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单位,江夏区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新洲区项山村、黄陂区杜堂村、黄陂区胜天村、东西湖区鹧鸪岗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江夏区大路村入选全国首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典型范例;黄陂区杜堂村、蔡甸区天星村、黄陂区双泉村、江夏区童周岭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十四五”: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要求,也是全面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日前,全市印发《武汉市“十四五”时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目标,对相关工作任务提出具体要求,积极推动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提出6项重点任务,包括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能力改善提升村容村貌、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等,并就完成任务提出了18条举措。

到2025年,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将武汉打造成中部地区乡融合综合发展示范区。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发展目标,农产品安全保质保供目标,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目标,农业农村生态化发展目标,乡村建设行动目标,农业农村改革目标。

3

基础研究

3.1

区位分析

Location analysis

童周岭村,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街道,2020年8月26日,童周岭村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全村有13个自然湾,风景都十分优美,其中尤以小朱湾和童周湾最为迷人。

3.2

气候分析

Climate analysis

江夏区属于亚热带过度的湿润季风气候,其实平均气温介于15.9-17.9摄氏度之间,年总降水量为889.2-1862.6毫米,温暖湿润,四季鲜明,雨热同期。

3.3

历史大事件

Historical events

3.4

现状综合分析

Comprehensive analysis

通过实地调研及线上资料查找,从童周岭村的大体功能分区、具体土地利用规划以及交通的线路分析方面来进一步深入了解童周岭村的现状。

3.5

场地分析

Status of the site

据实地考察得知当地实际状况,从公共服务中心到住宅环境到水资源状况不断深入调查实际。

3.6

SWOT分析

SWOT analysis

通过SWOT分析童周岭村的政策指引以及改进策略

3.7

意愿分析

Intention  analysis

居民意愿:希望能够增加基础服务设施例如学校医院等。活动空间增加互动性。能与游客道路分流。

游客意愿:希望能够增加停车位,开发小朋友游玩区域。景区内部管理合适,人车道分流,交通工具选择多样。景区能有自己特色点。

3.8

人群分析

Analysis  of  people

未成年居民:此类居民对于教育及互动空间需求大,可在空间中增加活动区。

成年居民:此类居民更在意交通的方便性及生活的便利感。以及居住地环境的优美。

未成年游客此类游客更需求景区的互动感,以及项目的新颖性。

成年游客:此类游客更加注重景区服务体验感,公共服务设施需齐全。

3.9

全域分析

Global  analysis

整体全域分析从点扩大到村到街道再到区,将周边现有景区及景区特色产业进行初步分析,从而使得能在童周岭村打造更为特色的景区

4

概念规划

4.1

设计概念

Design concept

乡村发展策略是实现发展目标的措施和途径。在乡村发展策略制定中,需要抓住乡村中具有全局或关键意义的发展重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与途径,从而将抽象的发展目标和形象定位加以具体化和可操作化

4.2

场地规划

The planning concept

当地的旅游业以小朱湾为中心,带动田子海、大觉海等四个湾落的发展,将小朱湾在内的五个湾落划分为童周岭村的中心,发展旅游产业。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在五个湾落内建设公共服务中心,同时打造具有科技化的景区特色点来吸引游客。

5

全域规划

5.1

规划框架

Planning framework

童周岭村产业空间布局主要集中在田子海、小朱湾、大觉海、新屋罗湾和中心社区。其中中心社区是特色商业区,小朱湾为生态旅游区,田子海、大觉海和新屋罗湾为观光休闲区

5.2

产业规划

Industrial planning

产业规划仍以旅游业为主,打造地方特色,充分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以花为媒,筑梦乡村振兴。

5.3

运营规划

Operational planning

延长当地旅游产业链,加入体验式的花朵精加工产业,并将花卉种植与当地文化相结合;将VR技术生态观光旅游相结合,在增强当地旅游特色的同时给游客更好的体验。

5.4

人才引进

Talent introduction

5.5

空间规划

Space planning

5.6

植物规划

Plant planning

整体分析场地内的植物和农作物,重点从花方面着手,保证花在全年均有绽放的时长,达到花海的美观性、合理性、优雅性。在生态保育方面重点是以保护和复育为主,可以保护生物物种及其栖息地并保证永续生物资源的利用。

5.7

生物分析

Biological planning

保证对生物多样性的保障,同时促进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

6

设计核心

6.1

平面布局

Floor plan

在平面上主要是将动线划分清晰,将功能分区细化到点,主要是将居民动线和游客动线划分清晰。

6.2

设计流线

Design streamlinin

动线上分为居民动线、居民活动动线,游客动线、游客活动动线。主要是想要将居民与游客动线分开

6.3

节点设计

Node design

6.4

空间设计

Space design

空间设计中包含居民空间、商业空间观赏空间,也是整个设计中相对重点的三处地方。

6.5

产业空间设计

Industrial space design

6.6

居民空间设计

Residential space design

居民住宅空间设计主要从单体建筑形式,建筑的组合形式来改善建筑的凌乱问题

居民休闲空间主要是改善当地现有的临水空间,增加水边的休闲空间

6.7

剖面图

Profile view

6.8

效果展示

Effect display

01:居民相关空间设计

02:游客相关空间设计

郁金香园区

03:科技特色空间展示

7

运营策略

7.1

线下活动区

Offline events

在后续的传承规划中可以此为切入点,将湾训结合产业打造形散而神不散的产业规划。当地还保留一定的荆楚文化风情,后续将荆楚文化融入到当地乡村中。

7.2

线上小程序

Online Mini Program

因童周岭村现有文化不足,所以选取文化融合型传承模式,将现有的湾训结合周边现有资源,即梁子湖花卉观赏,在每个湾内种植相关观赏花,并且进一步发展花卉相关产业,打造花卉文化活动

8

展板展示

#3

基于“互联网+产业”的洪湖市乌

林寨村规划设计

Internet+Industry,Rural Planning

课题名称:林乌新秋——基于“互联网+产业”的洪湖市乌林寨村乡村规划设计

关键词:乡村规划;互联网+产业

小组成员及分工:

李紫妍:负责互联网+产业区su模型建模, 场景渲染效果图,展板里的产业分析和区位分析,设计策略等分析。

曾雨欣:负责部分cad原始图纸绘制,居民区su建模,整体排版汇总,展板前期人群分析图,爆炸图分析,问题分析图等。

王兵 :文案整合,商业区su模型绘制,鸟瞰效果图 ,前期信息收集,展板部分前期节点分析,道路分析,运营策略等分析。

设计说明:

我们的设计目标是基于互联网+产业的理念,促进乌林村的乡村振兴发展。我们致力于为乌林村打造一个繁荣、宜居和具有活力的乡村社区。我们将开展乡村旅游资源调查和规划,改造景观,规划乡村旅游线路和景点。乌林村拥有丰富的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打造独特而吸引人的旅游景点从而带动乌林村产业发展。

一.设计导言

 阐述观点-----------------------------------------------------------

此次规划以乌林村为中心,在对乌林村进行现场分析和调研,从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以及景观元素对乡村进行整体梳理和评估之后,确定了洪湖市乌林寨村乡村规划设计主要以互联网+产业为主,乡村生态和文化为辅的总体发展规划以及定位。

二.背景分析

战略要求------------------------------------------------------------

近年来,洪湖市乌林镇抢抓发展机遇,以“五镇同创”为总抓手(国家级卫生乡镇、湖北省旅游名镇、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省级文明乡镇、省级“四好”农村公路示范镇),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共同缔造,建设和美、数字、平安乡村,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市级层面------------------------------------------------------------

洪湖市是著名老区、百湖之市、水产之都、旅游胜地、工业新城,是湖北省委、 省政府“五大区域发展战略”全覆盖的唯一县市,拥有独特的交通区位、优越的生态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扎实的产业基础,同时洪湖市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美丽乡村建设体系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为推进全域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基础研究

区位分析------------------------------------------------------------

乌林镇,隶属湖北省洪湖市,南濒长江,与赤壁市隔江相望,西接新堤,与洪湖市市区相连。全镇国土面积10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616亩。镇辖29个行政村,总人口5万多人。

气候分析------------------------------------------------------------

乌林的炎热季节持续3.4个月,从6月4日到9月17日,每日平均高温超过28°C。乌林一年中最热的月份是七月,平均高温为 32°C,平均低温为26°C。凉爽季节持续3.1个月,从12月3日到3月5日,每日平均高温低于13°C。乌林一年中最冷的月份是一月,平均低温为 2°C,平均高温为 8°C。

人口状况------------------------------------------------------------

人口状况:乌林村常驻人口 2370 人,人口组成多为老年人以及中年人,青壮年较少。

近年来乌林村依托旅游业带动乡村产业发展,鼓励青少年就业,乡村工作岗位增多,青年人增多。

场地现状------------------------------------------------------------

产业方面:乌林村拥有非常优秀产业依托——乌林悦兮半岛温泉度假区,但是周边乡村旅游以“农家乐”为主,体验性旅游娱乐项目较为缺乏。缺乏竞争优势和品牌价值,融合发展的乡村旅游产业链不完善。

环境方面:乌林村的环境建设,只停留在了建设初期,只设计了明显地区,村庄内部环境并未规划完整,大量环境还存在问题。

SWOT分析---------------------------------------------------------

意愿分析------------------------------------------------------------

居民意愿:希望可以增加一些休闲空间、娱乐空间,满足居民日常活动的需求。在就业方面,希望乡村产业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游客意愿:想体验一下乡村旅行,体验一下和城市不一样的乡土人情。

四.概念策划

目标定位------------------------------------------------------------

此次规划以乌林村为中心,规划设计主要以互联网+产业为主,乡村生态和文化为辅的总体发展规划以及定位。我们的规划就是以这片区域的景观打造为中心。区域内基础的环境资源融合了湖泊、水田、湿地、池塘等天然生态资源。首先在基础建设上,道路规划,除去中心主干道外,增加二级道路设置,沿着田地和池塘的规划铺设带有景观小节点的小路,并且打通和曹营街的街道连接。其次就是体验性项目的建设,水塘和田地的交界处为中心,打造前期调研所提出来的青年露营公园。最后就是建筑设置通过三国文化的融入,利用木质结构搭建出电商直播区。

产业策略------------------------------------------------------------

乌林村临近悦兮半岛国际温泉度假区,乌林村可以扩大这一优势,通过发展乌林村的生态景观优势,打造乌林村旅游业发展。

春夏:村中的采莲池种植莲藕,春夏莲花盛开,游客可以进行采莲活动,进行莲花采摘,组织围绕莲的文艺活动。“荷花节,莲文化宣传”等。利用荷花盛开的美景在室外进行直播带货,带动产业发展

秋冬:金秋十月莲藕成熟,游客可以亲自进行挖藕垂钓等体验,同时在水乡铺子设置露营基地,游客可以一边露营一边体验当地美食,享受自己亲自挖的莲藕和钓到的鱼制成的美食。

整个乌林村引导农民建立契约制,分红制合作模式。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形成完整产业链,合作社负责将种植专业农户,合作种养形成规模化,现代化的生产格局,通过龙头企业进行加工,最后用互联网+产业进行推广。推动乡村振兴,带动农民收益。

五.全域规划

乌林村整体乡村振兴规划------------------------------------------

乌林村整体在直播带货、旅游体验、景观再现三个方面进行规划。首先在直播带货基地上,分为户外直播带货和户内直播带货两种方式,对乌林村的产品进行销售。在旅游体验方面,有家庭农场、温泉疗养和户外露营,通过不同的方式,给游客带来不同的旅游体验。在景观再现方面,建设乡村人居环境,结合当地特色,打造节点景观。

产业发展规划------------------------------------------------------

通过相关政策发展,乌林村正在打造示范“电商小镇”。基本确定乌林发展的核心产业就是以互联网+电商的模式带动周边农产品出售,并通过电商以及互联网+模式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同时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培养互联网+产业发展需求的技术、管理和创新人才。建设适宜的产业园区和科技园区,提供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为企业提供土地、厂房、办公空间等资源,搭建合作平台,促进产业集聚和创新创业。出台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规章制度,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加强对产业发展的规范管理,保障市场秩序,提高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通过这些产业发展规划,发展互联网+产业的新模式。发展乌林村产业发展链条。

互联网+产业运营模式---------------------------------------------

乌林村整体规划设计主要以互联网+产业为主,乡村生态和文化为辅。在互联网+产业运营模式中,分为三个方面:乡村合作社、政府企业和农村村民,通过互联网直播带货,将产品销售各地。

总平图--------------------------------------------------------------

六.核心设计

历史沿革------------------------------------------------------------

设计思路------------------------------------------------------------

通过建设“一中两辅”即“互联网+产业建设为中心,乡村生态和文化建设为辅助”,通过利用互联网的形式带动乌林产业发展,充分整合乡村资源,依托周边的资源将其打造成为互联网直播带货基地中心。

通过针对性的将互联网+产业作为此次乡村规划的中心,以文化的挖掘和更好的营造以及生态景观的打造为辅。将乌林村重新带回经济发展示范村,并且这次更好的将三者进行了融合。从居民的角度,不止带来了经济上的提升,而且还有了更好的日常生活基础设施,增加了居民的幸福感。而从游客的角度,不再是以前单调乏味的农家乐式旅游,而是在真正的文化旅游中,获得更好的体验感。

场景分析------------------------------------------------------------

基地周围环绕着广阔的自然景观湖泊、河流。这些自然元素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户外探险和拍摄直播内容的机会。基地周边的自然环境被充分保护,确保游客能够在一个干净、安全的环境中,并享受到独特的自然景观。

基地提供多种形式的露营设施,包括帐篷、露营车和木屋等。这些设施舒适、坚固,并配备基本生活设施,如床铺、照明设备和厨房用具,以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设施的布局考虑到游客的隐私和空间需求,使其可以在户外享受到舒适的住宿体验。

在空间上分为了健身空间、活动空间、休闲空间和娱乐空间,可以满足居民的日常活动,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

鸟瞰图--------------------------------------------------------------

效果图展示---------------------------------------------------------

露营游玩区

居民休闲区

居民活动区

农业采摘区

商业活动区

七.运营策略

小程序设计---------------------------------------------------------

样机展示------------------------------------------------------------

八.设计展板

 

关注 关注
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