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助力乡村 共创美好西渚: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整合创新设计》课程作业展
发布时间:2025年5月27日 分类:课程设计 浏览量:876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如何通过设计手段激活乡村资源、重构乡村价值体系,已然成为当前设计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次课程以宜兴市西渚村为研究对象,聚焦其在地文化、生态环境与产业等特征,运用整合创新设计的方法论,从系统思维出发,探索产品设计在乡村振兴语境下的实践路径。课程整合文化创意、在地生活、旅游资源与社区参与等多元要素,开展具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系统设计与服务场景构建,力求实现从物质形态到精神体验的整体优化。
《整合创新设计》是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面向复杂社会语境构建的探索性课程,旨在通过跨学科知识的整合,高校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共融,系统性设计思维与设计方法的应用,提出复杂问题的设计解决方案。同时,整合创新不仅强调跨领域资源的协同与融合,更注重在地性、可持续性与社会参与的深度结合。此次产品设计2201班整合创新设计以江苏省宜兴市西渚村为研究与实践场域,围绕乡村发展中面临的服务缺失、文化弱化、生活单一及产业割裂等关键问题,通过趋势分析、实地调研、用户洞察、资源整合、系统构建、策略引导与概念创新等设计流程,力求从多维度提出具有可行性与前瞻性的创新策略。课题设计作品聚焦四大核心方向——“农文旅产业融合”、“乡村服务升级”、“农耕生活丰容”以及“稻米文化体验”,分别涵盖了迭代式创新、突破式创新以及从“0到1”的颠覆式创新,以多层次、多路径的创新方式应对乡村系统的复杂性挑战。此次课题不仅旨在回应乡村振兴中设计如何赋能地方发展的现实命题,也试图通过整合创新的设计实践,推动区域文化的现代转译与乡村空间的可持续再生,进而为中国乡村振兴进程中的设计介入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范式。
此次课程的顺利开展,亦得益于江南大学商学院谢玉梅教授、法学院盖中辉老师、肖琳老师以及设计学院江旭雅博士的指导,以及宜兴市西渚村的鼎力支持。通过资源整合,汇聚多方合力,共建面向全龄群体、融合在地特色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愿景,推动乡村生活品质全面提升与社区治理协同进化。
Ⅰ 农文旅产业融合
“西渚漫游记”乡村定向产品系统设计
文化探寻 × 剧情互动 × 乡村定向冒险体验
01
设计说明
本课题将城市定向模式迁移到乡村并打造可持续的乡村定向活动。将西渚村的文化特色与乡村定向相结合,使通过当地景、物、人的探寻与剧情探索相融合,打造“轻运营、深体验、长周期”的乡村定向模式。在“农文旅体”政策指导下助力乡村振兴。
其中定向探索设备辅助探索与游玩活动,作为乡村定向活动中的核心交互设备,连接手机,提供新奇体验并结合载地丰富内容助力农文体旅乡村振兴。导视牌设计存在“真假导视牌”,提供道路指引的同时起到公共设施美化乡村风光的作用,并给用户提供新奇体验,丰富游玩过程,助力将农耕文化转化为经济利益。以及通过线上软件支撑全流程探索与游玩体验,推广游玩项目并提供官方渠道来销售相关产品,促进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
02
小组成员
郭芷萌
产品2201
饶姜未
产品2201
费欣月
产品2201
03
作品展示
“硒游记”富硒亲子研学装备设计
亲子研学装备 × 游戏化科学探索体验
01
设计说明
本设计以智能研学工具包与“硒游记”小程序为核心,将西渚村的富硒资源转化为亲子可参与的沉浸式科学实践体验。工具包包含模块化智能手柄、检测铲及放大镜,让孩子在田野探索中理解硒元素的生态循环;小程序则串联动态任务导航、数据热力图及勋章系统,以游戏化互动引导家庭完成“看-测-品-做-玩”全流程,同步生成研学报告并支持社区分享。设计紧扣“科学教育”与“在地文化”,融入农耕体验、富硒品鉴及村民故事,打造长三角首个“硒主题亲子研学目的地”,助力乡村振兴。
02
小组成员
陈静怡
产品2201
龚雨洁
产品2201
付宇
产品2201
03
作品展示
Ⅱ 乡村服务升级
“助乐渚餐”乡村老年助餐系统设计
信息传递+分级配送+社交娱乐的乡村助餐系统
01
设计说明
基于中国乡村熟人社会背景,为西渚村的原助餐服务系统进行迭代创新设计。本次设计以助餐为基点,打造一套综合性助餐产品服务系统,集信息传递、配送分级以及社交娱乐功能于一体,关注西渚村老人的情感交流需求,旨在为西渚村民及工作人员提供更全面、便捷且富有社交趣味的助餐服务体验。
02
小组成员
周景琰
产品2201
刘翰孺
产品2201
马睿颖
产品2201
03
作品展示
“医行西渚”乡村医疗服务系统设计
面向日常健康与应急救援的乡村医疗服务设计
01
设计说明
围绕乡村移动医疗车展开,以西渚村为实践点解决苏南地区为主的乡村医疗问题为出发点,实现医疗资源下沉,资源优化分配对接,构建日常、急救双形态的乡村医疗服务系统。将医疗车作为日常“智慧健康日”活动场所,通过日常科普活动、日常基础医疗活动达成针对日常预创新策略全覆盖呼救定位系统,能及时与救护系统链接,快动态路线规划,有效避障,快速到达防筛查的医疗卫生服速完成支援急救救护田间巡逻救援,及时发现紧急情况并作出反应,保障村民安全最优医院筛选,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最合适医院,缩短救援时间务;在急救中作为急救车达成更快效率响应和更精准救助服务来补足乡村急救需求。
02
小组成员
李依然
产品2201
吴歆平
产品2201
季卿
产品2201
李子洋
产品2201
03
作品展示
Ⅲ 农耕生活丰容
“硒·菌”适老化食用菌种植设备设计
面向西渚村老年群体的模块化智能食用菌种植系统
01
设计说明
本系列食用菌种植设备专为西渚村老人设计,兼顾适老性与功能性。
户外立柱式栽培架:采用pvc水管立柱结构,顶部集成环形多孔喷淋系统,实现菌棒均匀加湿;环形透光孔洞设计兼顾通风与生长观察,适配南方多雨气候下的户外小规模种植。
模块化拼接栽培架:支持自由组合的卡扣式框架,可扩展种植规模;独立隔离式菌棒槽避免交叉污染,简洁造型便于老龄用户日常清洁维护,适应灵活种植规划需求。
室内智能发菌架:搭载低功耗电机驱动轮转结构,定时自动调整层架高度以优化温湿度;兼容闲置房屋改造,通过层架升降智能匹配昼夜温差,降低人工操作强度。
全系列采用轻量化材质与直观操作界面,以低技术门槛、高管理效率为核心,助力老年群体实现从发菌到出菇的全周期种植,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
02
小组成员
焦慕文
产品2201
王梓
产品2201
王凯成
产品2201
叶宸信
产品2201
03
作品展示
“田窝里”乡村农耕休憩站设计
融合生产与体验的乡村公共设施景观化创新
01
设计说明
“田窝里”是一个面向西渚村乡村振兴需求而设计的农耕休憩站项目,旨在满足农民田间劳作中的休息需求,同时融入游客对乡村生活的体验期待。项目以“从田埂到风景,从劳具到展具”为理念,探索生产与休闲、功能与美感的融合路径。
本设计以“轻量化、模块化、在地性”为核心,构建“农民好用、游客愿来、乡村受益”的公共设施网络。功能上,设施为农民提供遮阳避雨、物品存放与临时休息等便利;形式上,通过材料选择与环境融合,使设施成为农田景观的自然延伸。设计还融入乡村劳作元素进行美学转译,增强设施的文化识别度与展示性,让其不仅具备实用性,也能成为乡村文化传播与游客参与的媒介。
“田窝里”致力于打造“设施即风景、体验即文化”的沉浸式田园空间,提升农业环境质量,激发乡村文旅活力,助力生态、经济与文化的协同发展。
02
小组成员
杨丹仪
产品2201
李雨轩
产品2201
谢锶垚
产品2201
03
作品展示
Ⅳ 稻米文化体验
“稻史·共生”村博馆展陈设计
从静态观赏到可触可感的乡村文化新体验
01
设计说明
"稻史·共生"村博馆展陈设计方案以创新互动为核心,通过生长纪实立牌、秸秆再生座椅、自主碾米售货机及交互体验装置等系列特色展陈的设计,实现从静态陈列到动态体验的转变。这些装置既保留稻作文化精髓,又赋予其可触、可感的互动维度,同时融入环保理念与实用功能,使闲置的村博馆焕发新生,成为连接村民与游客的文化纽带,生动展现稻作历史与现代乡村的共生关系。
02
小组成员
杨睿涵
产品2201
周馨
产品2201
李明蕊
产品2201
03
作品展示
“江南米市”乡村集市摊位创新设计
融合农耕文化与沉浸体验的西渚村富硒大米集市
01
设计说明
"江南米市"旨在打造富硒大米区域品牌,突破同质化竞争困局。该项目以"米文化"为核心,整合当地农耕文明、禅意文化(大觉寺)及硒元素健康理念,通过沉浸式体验市集的系统设计,构建集文化展示、产业增值与旅游消费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有效延伸农产品价值链,推动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02
小组成员
阚培童
产品2201
张雅犀
产品2201
刘亚果
产品2201
03
作品展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