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设计·课程】公共艺术与环境设计
发布时间:2025年7月8日 分类:课程设计 浏览量:1318
课程名称:公共艺术与环境设计
指导老师:汪建松 于历战
课程助教:薛准 何展鹏
本次课程依托《2024 白沙岛浪漫艺术创意设计大赛》,结合对于公共艺术的调研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参加竞赛,四组同学入围决赛并前往舟山现场路演,作品《浮光》更是在决赛中得到评委的一致认可,最终获得“特别奖”,这也是该选址的唯一获奖作品。
本次竞赛以“浪漫”为主题,结合舟山白沙岛特有的地理地貌、人文历史,以互动体验激发文旅活力为创作目标,针对小岛的多处地标进行艺术装置创作或特色景观设计,通过公共艺术及环境设计的语言,展示小岛生态风貌,营造白沙岛浪漫生活场景。
1
浮光(特别奖)
孙嘉璐 龙睿威 郭桐宇
白沙岛时光隧道景区浪漫艺术创意设计
阳光象征着光明的未来。本次的坑道改造,我们借助地下原本的黑暗环境,加入光的变换,使其和地面、墙面材质产生交叉作用,模拟出日出下和月光中海面的意象景观。
可左右滑动
2
赶海(入围)
卢欣扬 刘倬伊
白沙岛渔家傲景区浪漫艺术创意设计
“赶海”以在海浪中前行的船舶为核心概念,在环境景观中融入当地的渔家生活的生活文化。“赶海”通过条状的地形搭建出如轻舟在海上划出的条条波浪之形。一座形似前进船舶的雕塑是景观中的重要观赏点。
可左右滑动
3
云海径(入围)
杨思榆 朱依然
白沙岛渔家傲景区浪漫艺术创意设计
“云海径”受“天接云涛连晓雾,东临碣石观沧海”的诗意启迪,打造出通天小径漫步观天,碧波平台休憩观海的双层公共艺术空间,引导使用者从不同的角度体悟白沙岛的自然韵律。
可左右滑动
4
逐日·追风(入围)
宛若泓 李玲萱 蒋青颖 李泽睿
白沙岛小马鞍景区浪漫艺术创意设计
设计以海风作为形态的灵感来源。风由东南方向至西北方向渐弱,不同段落上形态的曲面贴合风的流向和力度。白色混凝土的部分是“定格的风与时间”;而“扶光”的西北部分引入了渔网和网纱的材质,海风吹拂时,游客可以同时体验到“流动的风与时间”。
可左右滑动
5
送你一片海
李晓瑞 夏奕非 曾钰婷 周凌镜
白沙岛观日台景区浪漫艺术创意设计
设计从当地人与自然的角度出发,人们取自自然,归于自然,靠海洋的馈赠和劳作生活充实而美好。构筑物由内外双层组成,提取象征渔民辛勤劳作的捕鱼笼作为设计语言,构造的灵感与渔网捕鱼的逻辑类似,将“鱼”换成“光”,达成 " 捕获光”的意向。
可左右滑动
6
白沙日影
王丽莎 马湘楠 唐依遥 姚宇萱 雍翔婷
白沙岛观日台景区浪漫艺术创意设计
这件公共艺术作品巧妙融合自然与科技,通过日晷的古典设计,让观者在日移影动中感受时间的流转。它不仅是时间的指示器,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邀请人们在自然的节奏中沉思生活,体验时间与空间的和谐共存。
7
观沧海,望江亭
兰超英 徐小瑞
白沙岛望江亭景区浪漫艺术创意设计
独树一帜的祭海文化向世人传达了、海岛人感恩海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观沧海”以巨浪形状屹立于海岛半山腰,其灵感不仅源于海岛人的祭海仪式,更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探索。
可左右滑动
8
山神栖居地·白沙岛传说探秘之旅
倪子皓 李梓硕 徐晓希 吕一品
白沙岛时光隧道景区浪漫艺术创意设计
借场地“内部性”的特征,和固定一进一出的线性游览模式,结合坑道深居山林之内,仿如走进大地体内的感受,以“山神”这一有生灵作为概念。
可左右滑动
9
此外还有同学选择了其他课题,以北京昌平区延寿村为选址,展开在山地文化背景下的公共艺术与环境设计。课程组织同学集体前往了延寿村实地考察,共同探讨公共艺术在山地和乡村环境的可能性,希望通过空间艺术的手段激活山地和乡村的活力。
田舍织影
李思节
昌平场地公共艺术创意设计
借鉴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圆地方”思想,将这一理念融入到装置的轮廓中
以农村最常见、且实用的大棚作为实际载体,创造出既富有文化内涵又美观实用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