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2023级工业设计本科生智能设计方法课程成果
发布时间:2025年7月8日 分类:课程设计 浏览量:1521
智能设计方法|课程作品展
课程学时:48学时
学生:2023级工业设计本科生
指导老师:刘芳 叶云帆 彭宇
课程介绍
《智能设计方法》是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工业设计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智能科技的进步改变了艺术与设计创作的方式,人工智能技术已逐步成为创新的基础思考方式和实现手段。本课程从设计对象、设计流程、设计应用及设计方法等方面,介绍人工智能与创新设计的融合。本课程内容广、系统性强、实例多,为学生对智能设计的本质理解提供基础,培养学生的智能设计技能、艺术与科学的交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课程展览
2025年6月15日上午,2023级本科生课程《智能设计方法》结课作业展览在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四合院顺利开展。刘芳教授、叶云帆助理教授、彭宇助理教授,以及特邀展览指导袁翔教授齐聚现场,在开场发言中,老师们总结了对课程目标的殷切期望,并表达了对同学们作品的期待。
刘芳教授发言
袁翔教授发言
叶云帆助理教授发言
彭宇助理教授发言
本次课程展览以 “NATURE'S WHISPER , TECH'S ECHO” 为主题,在三位指导老师的悉心教导下,2023 级的同学们将 48 学时里对智能设计方法的钻研与探索,化作一件件创意十足的作品。每一件作品都在诉说着同学们对设计、自然与科技融合的独特理解。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展览现场既有以自然生物形态为灵感,结合智能感应技术,让展品能随着观众靠近而 “绽放” 的装置;也有用算法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展现科技如何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交互设计。
老师点评&精彩互动
精彩时刻
# 01《植愈茶馆》
小组成员:王浩 范心果 石恒屹 袁艺丹
https://pinwall.cn/project/58807
设计说明:
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人们被忙碌裹挟,渐渐失去倾听身体、感知自然的能力。而“植愈茶馆”,这个以 “茶” 为媒介的交互装置,正是自然与科技交融的智慧结晶。 装置借助先进的 AI 模型,敏锐捕捉游玩者倾诉的症状,无论是焦虑、疲惫还是低落,都能精准分析并对症下药,依据《本草纲目》等古籍记载,结合现代医学研究,从海量药用植物中筛选出适配的疗愈草本。同时,训练有素的草本识别模型,给游玩者带来新奇的交互体验,完美实现了科普与娱乐的融合。当装置生成可视化的茶方图鉴时,使用者仿佛置身于虚拟的本草世界,直观看到草木的形态、特性与功效。一杯茶,连接起科技与自然,让数字代码化作《本草纲目》里的古老智慧,为都市人搭建起与药用植物对话的桥梁,实现身心疗愈,让自然与科技共同为现代生活赋能 。
# 02《ECO:GENESIS》
小组成员:吴柿姬 冷美言 彭诗尧 贺未琪
https://pinwall.cn/project/58803
设计说明:
人类对生态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已引发严峻的气候危机,传统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城市扩张模式陷入发展困局。在生存空间拓展需求日益迫切的当下,雨林、海洋、沙漠与极地等原生生态系统,逐渐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潜在空间。然而,对这些区域的开发绝不能重蹈覆辙,必须寻求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径。 在此背景下,“ECO:GENESIS” 系统应运而生。该系统构建起一个能够模拟生态系统与城市文明交互演化的虚拟时空,通过沙盘接收人类的城市规划指令。通过反复推演不同城市规划方案,深度探索城市与自然共生的可能性,进而重构面向未来的城市图景。一次次的搭建与试错,是以实践为依托,我们发出倡议:应摒弃短视的资源利用方式,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以敬畏之心珍视生态系统,合理规划城市发展。
# 03《森语衣阁--换装交互装置》
小组成员:肖悦 朱雨晴 李懿恩 吴欣雨
https://pinwall.cn/project/58806
设计说明:
在繁华都市的一隅,有一家名为“森语”的时尚工作室。这里不仅陈列着各种精致的服装,更有一面神奇的智能森系搭配镜,它能够根据穿着者的气质和喜好植物,呈现出最适合的森系穿搭方案,让人感到自然与科技的结合。我们想借“森语衣阁”能够根据穿着者的气质和喜好植物,呈现出最适合的森系穿搭方案。在时尚与科技间搭建桥梁,让用户于数字世界触摸自然诗意,探索个性化时尚表达,让每次穿搭尝试,都成为自然与科技协同的灵感探索。同时用户通过装置生成的带有个人特色的森系风格卡面,不仅可以作为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还能够作为一种社交媒介,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社交互动,为用户创造更多的情感价值和社交价值。
# 04《Echo X》
小组成员:王嘉彤 杨睿妍 王晶菁 闫翔钧
https://pinwall.cn/project/58837
设计说明:
“Echo”代表回声、回响,“X”代表未知、惊喜。在城市喧嚣与信息过载的裹挟下,周围的嘈杂声已经占据了所有,人们与自然渐行渐远。Echo X 声音交互装置以 “回归自然,拥抱宁静” 为核心理念,借助科技力量的回响,模拟重构自然声场,打造 “声愈绿洲”。用户无需离开城市,只需启用该装置,便能借声音与自然对话,重拾内心平静与对生活美好的感知。Echo X 可以在任何场景进行使用和交互,随时随地收集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寻找隐藏在城市喧嚣下的自然之声。帮助人们增强对自然的感知,在高压社会下获得放松与喘息,发现生活中潜存的美好。
# 05《苒染 NatureHues》
小组成员:李禹昂 林子强 江悦宁 李浩宇
https://pinwall.cn/project/58824
设计说明:
在科技与自然的对话中,我们探讨的不仅是技术的不断进步,更是人与自然之间深刻的联系与共鸣。“Nature’s Whisper, Tech’s Echo” 是一次关于人类如何在现代科技的框架下,倾听自然声音并回应其呼唤的创作尝试。我们通过基于手势识别与自然染料为主题的卡面生成和绘制的交互程序,呈现一个充满灵性的空间,探索自然与科技之间的和谐共生。 苒染 NatureHues 以“染料之灵性”为核心,AI 识别与生成为途径。体验者将化身为在大好河山中发掘自然染料的画家,通过自然染料的提取与作画,带入到流溢着新中式美学的意境之中,构建沉浸式交互空间。 二十余种自然物质卡牌库抽取,象征古代画师发掘染料之灵性;动态 AR 手势交互触发虚拟染料绘画,将自然的灵动在画板上尽显;AI 图生图生成最终画作,将人文创造力、科技推动力与自然灵性倾情呈现。让体验者在艺术创作参与中感受灵性的科技与自然共生之境,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充斥着染料生命力的新中式桃花源。
# 06《足尖下的自然之灵》
小组成员:戴尚哲 孙国庭 杨文瑞 陈烨桐
https://pinwall.cn/project/58846
设计说明:
你是否曾遗憾错过林间跃动的松鼠、花间翩跹的蝴蝶?现在,我们的方案《足尖下的自然之灵》,将为你开启全新自然探索之旅。行走间,鞋载摄像头自动捕捉沿途生物的灵动瞬间,AI 智能感知系统迅速筛选最精彩的画面,并为其生成生动描述。随后,它会结合动植物的独特特征与你的个性化喜好,创造出专属动漫风小精灵。不仅如此,系统还会同步生成精灵互动视频,并配上诗意文案。只需一键,充满奇幻色彩的朋友圈图文视频即刻完成。在我们布置的花园中,每一步都能邂逅自然精灵,让平凡的行走变成充满惊喜与诗意的奇妙冒险。
# 07《娲·生之重塑》
小组成员:高婷 何静怡 梁源 刘之渝
https://pinwall.cn/project/58810
设计说明:
“生命,源于自然·泥土,源于创造力·女娲”在技术重构生命形态的当代语境下,《娲·生之重塑》以神话母题“女娲造人”为叙事原点,通过红黑色调对应血与土的赛博剧场,探讨生育从自然崇拜到技术干预的文明嬗变。展览以“机械母体”为隐喻,将女娲穿越至 2298 年的未来实验室,追问生命创造的伦理边界:当泥土被数据替代、祭祀台进化为交互终端,人类对生育的想象是否仍保有对“起源”的敬畏? 观众以女娲第一视角,经历从神话到未来的时空叠合。水墨动画中“初一到初七”的造物序列,暗喻生命从本能到意识的觉醒;而隧道转场则通过碎片化影像与诗性旁白,暗示技术时代生育的异化与重构。核心交互“赛博生命创造”通过粘土建模、色彩混合与图腾修复三重仪式,解构生育中的“控制”与“随机性”——黏土的物理触感对抗数字虚拟,图腾的集体记忆链接未来信仰,最终以装置定格引发思辨:生育是神性、人性,还是算法的延展? 展览试图以游戏化叙事打破科技与神话的二元对立,在机械子宫的红色暗光中,重审“创造生命”这一古老命题背后的文化基因与技术寓言。
# 08《WAND SAGA》
小组成员:贾景舜 陈天庆 刘岳衡 谢元
https://pinwall.cn/project/58807
设计说明:
《WAND SAGA》构建了科技与自然失衡的未来叙事。后端感知玩家特点,调用 deepseek 大语言模型生成提示词,从而让 ComfyUI 生成特定自然场景,通过 mediapipe 技术捕捉肢体动作并映射至邪恶法师模型,使其同步复现玩家姿态,直观呈现 “内心恶念外化为具象对手” 的创作逻辑,强化 “毁灭自然的行为源于自我贪婪” 的警示意义。邪恶法师的破坏指令由电脑随机数驱动,隐喻毁灭自然的轻率与盲目;同时通过 ComfyUI 的图生图功能,实时根据魔法元素迭代被破坏后的场景。玩家需操控魔杖,通过挥舞轨迹形成对应元素的魔咒指令,在策略对抗中践行守护自然的深思熟虑。 作品以双重隐喻构建环保叙事:“玩家 VS 邪恶自我” 的 PVE 模式直指人类与自然的本质矛盾 —— 破坏源于内心冲动,守护需克服私欲,随机数生成的毁灭指令与科技赋能的守护策略形成 “一念之差” 与 “理性博弈” 的强烈对比;mediapipe 技术让恶念可视化,CNN 将物理操作转化为保护力量,从而使科技兼具 “映照内心” 与 “守护工具” 的双重价值。
# 09《咕咕,菇?》
小组成员:赵慧妍 师曼 杨米琪 孙誉铭
https://pinwall.cn/project/58809
设计说明:
当下食品安全隐患频发,误食毒蘑菇事件屡见不鲜。我们围绕"自然低语,科技回响”的主题,设计了一款儿童蘑菇科普教育产品。产品以绘本为载体,融合AI智能识别、生图生成技术、实时画面风格化处理与手工互动。小主人公“咕咕“带领孩子经历捏粘土、寻菇、误食、出现幻觉、学会辨别的过程,通过AI对蘑菇图像的分类与知识生成,将科学知识融入故识,并搭配粘土捏制互动,让孩子在实践中巩固认知。该产品开创自然观察与AI结合的教育模式让孩子在阅读与互动中提升食品安全意识,激发科学探索兴趣。
# 10《字然之语》
小组成员:白芮萌 王晨曦 徐伟茗 王潜清
https://pinwall.cn/project/58807
设计说明:
“字然之语”是一款旨在通过AIGC技术弘扬传统文字文化,连结人·自然·科技·文明的交互装置。我们挑选了四种古老的文字系统,通过智能技术将这些文字"活化石”与自然的联系显化,在文字与自然之间重新建立起了纽带。我们期望参与者在体验的时候不仅能了解到这些独特的文字系统,还能通过我们设计的交互方式感受到文字中蕴含着的生机、文字与自然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文字背后的灿烂文明。这是一个人、科技、自然三方对话的过程。
# 11《S-REDRESS》
小组成员:方奕 郭晶晶 秦佳欣 李昱瑶
https://pinwall.cn/project/58866
设计说明:
在气味日益被简化为抽象标签的数字时代,《S-REDRESS》旨在以嗅觉为钥匙,开启一场身体与自然本源之间的深度对话。参与者通过亲身体验,不仅能感知自然的芬芳,更能借由AI技术驱动生成的、独一无二的未来感服饰,获得全新的感官体验。我们精心挑选了五种蕴含自然能量的植物香气作为这次体验的触发点:柑橘焕发活力,白芷传递温润,薰衣草带来安宁,薄荷激发清醒,檀木沉淀思绪。核心玩法:参与者立于特定感应区域,为自己选定的服装款式卡牌赋予心仪的气味属性及色彩意象。这一选择信号经由后端Arduino系统实时捕捉并反馈数据,即刻展示对应的、融合自然灵感生成的的自然服饰雏形。随后,参与者可通过特定的姿态动作,为这件自然服饰注入不同的未来风格元素,并完成个性化的未来自然服饰换装。
课程结语
智能创新设计的探索之路永无止境,愿这份对 “自然与科技共生” 的思考与实践,能化为同学们未来设计之路上的持久驱动力。
课程全部作品详情,请见湖南大学设计专业课程数据平台——图钉墙(https://pinwall.cn/workFolder/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