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东湖学院2025届产品设计专业毕业作品:设计赋能生活
发布时间:2025年8月10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318
武汉东湖学院产品设计专业毕业作品「 设 计 赋 能 生 活 」
产品设计专业拥有省级文物活化产学研研究中心,校级一流本科专业,校级优秀教学团队,校级优秀教学基层组织,师生围绕数字文创产品和智能交互产品领域成果颇丰,毕业生在玩具设计、家居设计、智能产品、交互设计等领域从事产品研发、产品交互、产品运营等工作中担任负责人。
可在研发中心,设计公司,智能产品企业等从事产品研发、创意策划、外观设计、交互设计、结构设计、CMF生产工艺、包装设计、产品新媒体运营等职业,也可以在智能家居、文化创意、智能玩具、医疗器械、家电、礼品等行业从事产品开发和设计咨询工作。
01.
作者姓名:左依萍
指导老师:黎绪军
作品名称:《数字化DIY古瓷片文创产品》
作品类型:文物文创产品
作品阐释:借助高精度的 3D 扫描、摄影测量等数字化技术,对古瓷片的外形、纹理、色彩等进行全方位精确采集,构建数字化模型,打造一款将传统元素与现代理念相结合、独具特色的产品。将古瓷片上的图案、符号进行提取再融入产品设计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意进行DIY,在虚拟平台上自由组合古瓷片与文创产品,制作出独一无二的产品,充分发挥用户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古瓷片元素的多样化应用和个性化定制。
02.
作者姓名: 李锶怡
指导老师: 张鑫
作品名称:《Arua 智能交互音响》
作品类型:智能产品设计
作品阐释: 本设计项目通过摄像头捕捉人体面部表情,利用内部传感器识别人类情绪,并搭配 AI 语音助手和模式切换技术,匹配用户当下场景的音乐进行播放,同时将用户的情感变化曲线上传小程序进行储存记录。外观上采用柔和的暖色调配色,搭配亚克力板和可变换颜色的呼吸灯,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
03.
作者姓名:余婧怡
指导老师:张鑫
作品名称:《花木兰主题文创飞行棋》IP 形象与文创设计
作品类型:IP 文创设计
作品阐释:本设计融合了历史文化与现代创意,通过游戏载体展现花木兰的生平故事。本设计以飞行棋为载体,将花木兰相关传统文化、生活的地域特色以及人物故事融入游戏机制,让玩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熏陶,通过飞行棋的游戏形式,让玩家在娱乐中体验传统文化,将枯燥的文字转化为游戏中的关卡,将抽象的文化内涵转化为具象的游戏元素,同时平衡娱乐性和文化深度。
04.
作者姓名:李鄂粤
指导老师:曹惟思
作品名称:《嘉鱼田野乡村公园康养文创茶具》
作品类型:文创设计
作品阐释:本设计以“康养”为核心,融合嘉鱼田野乡村公园历史、自然与民俗文化,面向关注健康养生的中高端群体,打造实用与创意兼具的茶具。造型以山水曲线、荷叶轮廓为原型提取设计元素,茶杯底部雕刻地域图案以增强辨识度;采用人体工学设计,实现防滑与轻量化效果。色彩选用米白、青绿、陶土棕等大地色系,呼应自然风光,让使用者在品茗中感受身心舒缓与文化魅力。
05.
作者姓名:黄邦武
指导老师:李青蓝
作品名称:《田野 拼拼拼》
作品类型:文创产品
作品阐释:本设计将积木与生态理念相结合,以田野集团周边建筑为主要载体,通过积木拼接呈现文昌塔、风清楼、田野农博馆等建筑形态。积木原料采用可回收材料,确保设计环节的生态环保属性。设计中运用不同拼接方式将积木堆叠组合,构建出三座风格各异的建筑;最后搭配一块背景板,以蓝、绿色为主色调,色彩清新明快,生动展现蓝天白云的自然意象,凸显田野乡村公园的独特景致。
06.
作者姓名:柯嘉怡
指导老师:胡昕
作品名称:《基于武汉IP形象的文创盲盒系列设计》
作品类型:产品设计
作品阐释:本设计聚焦于挖掘武汉方言中与动物相关的趣味性表达,通过将方言元素进行拟物化处理,并融入武汉独特的地域文化符号,致力于打造一套兼具文化内涵与互动性的颗粒积木盲盒系列。此举旨在探寻方言活态传承的新路径,进一步提升城市 IP 的传播效果与影响力。此外,在包装与材质选择上,注重品质性与环保性,力求打造出兼具文化传播功能与商业价值的文创产品,为武汉城市文化传播及文创产业发展提供更多新思路与实践案例。
07.
作者姓名:张玉桂菁
指导老师:胡昕
作品名称:《基于武汉黄鹤楼特征的可穿戴城市礼物文创产品系列设计》
作品类型:产品设计
作品阐释:本设计以可穿戴文创产品为核心灵感,以武汉黄鹤楼主题城市礼物为载体,深度融合建筑美学、诗词意境与现代工艺,打造兼具文化辨识度与实用价值的沉浸式产品体验。该系列旨在通过可穿戴载体,将黄鹤楼的千年文脉转化为可触摸、可交互的现代生活符号,既满足游客对城市记忆的便携化收藏需求,又为传统文化 IP 的年轻化表达提供创新范式。
08.
作者姓名:夏清逸
指导老师:胡昕
作品名称:《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辅助康复产品设计》
作品类型:产品设计
作品阐释:本设计提出了一套针对老年人膝关节家用辅助医疗产品的设计策略,涵盖安全性、易用性和容错性三个原则。同时,对产品造型、结构设计、色彩搭配、材料选择及人机交互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最终确立了各项设计方案的指标。特别是在老年膝关节家用理疗仪的功能、形态及操作界面设计方面,提出了诸多创新性改进建议。研究结果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提供了实用的康复产品设计框架,也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09.
作者姓名:沈宏道
指导老师:何晓雪
作品名称:《儿童跳绳机》
作品类型:产品设计
作品阐释:本设计以提升儿童运动的趣味性和安全性为核心,积极探索符合 6 岁以上儿童身心特点的智能跳绳机创新方案。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全面分析儿童的行为特征及运动损伤的实际案例,结合人机工程学和相关安全标准,提出 “趣味驱动 - 安全兜底” 的设计原则。在具体设计实践中,采用模块化结构实现功能拓展,凭借色彩、形态及交互装置增强对儿童的感官吸引力。该设计既能满足儿童身体锻炼需求,又能促进其认知能力发展,同时实现风险控制,为儿童运动器材设计提供了兼具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参考范例。
010.
作者姓名:王钰琪
指导老师:何晓雪
作品名称:《碳纤维折叠式助行器》
作品类型:产品设计
作品阐释:行动不便者的出行需求,始终是康复辅具设计的核心命题。本设计以 “轻量、便携、安全” 为目标,打造了这款基于碳纤维材料的折叠式助行器,试图用技术温度回应特殊群体的日常痛点。主体框架采用高强度碳纤维复合材料,其密度仅为传统铝合金的 60%,却拥有 2 倍以上的抗拉伸强度,既减轻使用者的持握负担,又保障承重安全,让助行更 “无压力”。双连杆同步折叠机构 —— 通过两组精密联动的金属连杆,将车身左右折叠与前 / 后腿折叠动作同步化:轻按折叠按钮,车身沿中轴对称内收,前腿与后腿同步向中心收拢,全程仅需 3 秒,可轻松放入背包或汽车后备箱,彻底解决传统助行器 “占地方、难携带” 的问题。手柄采用人体工程学弧面设计,贴合手掌自然弯曲弧度,表面覆盖亲肤硅胶层,防滑且减震;握把高度支持 3 档调节,适配不同身高用户,长时间使用也不易导致手部酸麻。这款助行器不仅是工具,更是对 “自由移动” 的重新定义 —— 让每一次起身、每一步前行,都更轻盈、更体面。